米線加明礬成行規 濟南中毒事件頻發生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11日,在匡山新村幼兒園西側的一家米線加工作坊內,執法人員發現一個盆內盛著白色的粉狀物,其中還有不少結塊。 記者李鵬飛 攝 

  「我們一家三口吃了米線後上吐下瀉。」「吃了米線我們全身抽搐。」本報新聞110熱線82061110近日頻繁接到市民有關「米線中毒」的投訴。記者走訪發現,濟南市面的「雲南米線」、「重慶米線」等多數產自濟南周邊黑作坊,記者隨機購買的5份米線送檢結果顯示均含大量明礬,專家指出明礬攝入過量會提前腦萎縮。 

  米線亂象 

  「米線中毒」頻發生,明礬被疑是元兇 

  市兒童醫院附近「重慶一絕」: 

  兩碗米線一家三口上吐下瀉 

  「當天我們一家三口到一家名為『重慶一絕』的米線店裡吃午飯,不到下午3點,我們一家三口就開始上吐下瀉。」日前,李先生和妻子從濟南市兒童醫院給孩子看病出來後,順便在醫院附近找了家米線店買了兩碗米線,可李先生怎麼也沒想到,「在醫院門口被劣質食物給撂倒了。」 

  「我懷疑米線是加了明礬。」據李先生回憶,米線店的招牌上寫著「重慶一絕」,「當時我和妻子吃得比較多,吃了3個小時之後開始嘔吐,而且還不停地跑廁所。幸虧孩子吃得少,但也都吐了出來。」李先生說,隨後家人到醫院買了止痛藥和消炎藥,直到晚上才慢慢好些。「我們後來打電話給了12345,最近再去醫院,發現米線店已經改成了服裝店。」 

  東西丹鳳街附近米線店: 

  吃米線後,全身抽搐食物中毒 

  「晚上12點,我女朋友突然全身抽搐,過會兒好點了,凌晨3點又開始發作,我趕緊帶她去醫院。可出門剛準備上計程車,我也一下子暈倒了,最後還是朋友幫忙打的120。」趙先生說,3月26日18:00左右,自己和女朋友在東西丹鳳街附近一家米線店吃過米線,他和女朋友各要了一份7元的米線,吃完米線後並未吃過其他任何食物。 

  經醫院診斷,趙先生和女朋友兩人都是「食物中毒」。「昏迷中,醫院給我們抽血化驗了血糖,後來打了點滴才開始慢慢恢復。」趙先生說,治療過程中,倆人注射的主要是生理鹽水和含鉀的藥物。談及醫藥費,趙先生說,「我們打點滴花了1千多,我女朋友打了5瓶,我自己打了4瓶,一直打到了第二天中午,我們該怎麼維權?」 

  花洪路上: 

  400米路段20餘家米線店生意紅火 

  5月10日12:00,記者在距七裡堡市場不遠的花洪路上看到,僅400多米的路段上有天蜀大嘴米線、姐弟倆土豆粉、天下第一粉、七公酸辣粉絲、雲南過橋米線、重慶米線、湖南米粉等20多家米線店,店裡客人很多,幾乎座無虛席,生意十分紅火。 

  花洪路上一名重慶籍連鎖米線店店主說,所謂「雲南米線」、「桂林米線」、「湖南米粉」等南方米線都是從濟南的批發市場進的,米線就產自濟南周邊的工廠,「米線要是從南方進過來,這種天氣早就臭了。」 

  13:00,在人流攢動的段店批發市場,記者注意到段店商貿中心管委會旁邊有一家重慶雞湯砂鍋米線店,店內只有7張桌子,半小時之內有近20位食客來此用餐。店主自稱是濟南一家米線工廠的工作人員,「店面設在這裡其實是為了批發,市場上大部分米線都是我們廠產的,米線、朝鮮面、哨子面都可以批發。」 

  價格調查: 

  市場價約2元一斤,加明礬成行規 

  日前,記者走訪市內幾家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在八裡橋蔬菜批發市場花5元買了1份袋裝400g桂林米粉,該米粉被多家店主稱為市場上最好的幹米線;在七裡堡批發市場花2.5元買了1斤散裝幹米線;又分別花2元在段店批發市場附近的米線店和八裡橋蔬菜批發市場附近一家「重慶一絕」米線店各買了1斤散裝溼米線。 

  買來的4份米線中,除了「桂林米粉」為袋裝並印有QS標誌,其他米線均為散裝沒有任何標誌。 

  記者通過「桂林米粉」包裝上的電話聯繫到了廣西桂林全州金鳳米粉廠,一位姓熊的經理稱,正宗米線應該是用大米做的,現在市場上的米線根本沒有多少大米,大都是加了食品添加劑的劣質米線。「現在大米都2元多1斤了,1元多1斤的米線肯定加了添加劑和食用膠。」 

  濟南七裡堡蔬菜綜合批發市場一名店主告訴記者,幹米線2.5元左右1斤,顏色發亮透明的幹米線都放了明礬和工業明膠,越透明含大米越少。「都是濟南的貨,也有打『桂林米粉』牌子的,價格要高一些。現在澱粉一袋漲價一倍多,只能少放澱粉多放明膠。」 

  記者體驗 

  記者臥底山大路附近小叮噹米線連鎖店: 

  店主:米線長毛也可繼續用 

  香噴噴的米線吃了安不安全?近日,記者來到在濟南已有近四十家加盟店的小叮噹米線打工,給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米線加工過程。 

  5月8日8:50,記者在山大路一家約10平方米的小叮噹米線店看到,一臺沾滿黑色油汙的煤氣爐上擺著六個砂鍋、幾種調味料罐、一隻不鏽鋼夾子。貨架下面,米線、朝鮮面、土豆粉、酸辣粉被分門別類地泡在4個汙跡斑斑的藍色大桶。掀開桶蓋,桶中的水已變成黃色,散發著刺鼻的餿臭味。 

  店主告訴記者,桶裡泡的原材料都是她一早從七裡堡市場買來的。「米線得買鮮米線,回來用開水燙。朝鮮面、土豆粉、酸辣粉買回來直接用涼水泡,半小時後就能用,泡多久都沒事。一斤幹米線能出5斤左右,利潤至少50%」。「原材料都一樣,味道好不好關鍵在醬料。」店主指著一隻一米多高的沒有任何標誌的白色塑料桶說,桶裡裝的是小叮噹的秘制醬料,加盟店用的都是這種醬料,一桶50斤600元,能用一周,可以做六七百份米線。「一勺醬料不到一塊錢,一點海帶絲、綠豆芽和豆油皮不到兩毛錢,按一碗米線6塊錢算,利潤大約就是4塊錢。」店主把帳本遞給記者,上面清楚地記著每天的銷售情況,該店平均每天賣一百多份米線。「什麼重慶的米線、雲南的米線,都是騙人的,從重慶發到濟南米線早就臭了,賣幾十元的過橋緣也都是去市場上進貨。」「米線長毛了也能用,做熟了根本看不出長毛來,也吃不出來。」店主告訴記者,現在的天氣米線泡兩天就開始發白、長白毛,「不過長毛了也沒事,還可以用,吃了也沒事。」 

  記者送檢 

  隨機買的5份米線均含明礬過量攝入能致腦萎縮 

  因明礬中主要含有鋁離子,為確定米線裡是否含明礬,5月5日,帶著4份買來的米線和1份從黑作坊帶回的米線,記者來到山東輕工業學院百姓生活公益科技服務中心,委託化學與製藥工程學院教授杜登學進行「鋁離子」檢測。 

  經過3天檢測,5月8日,記者拿到了檢測報告,每千克鋁離子的含量分別是316毫克、187毫克、37.5毫克、27.8毫克、25.6毫克,5份米線均檢出明礬。 

  杜登學告訴記者:「國家標準目前尚未對鋁離子含量作出明確規定,讓一些小作坊鑽了空子。」他表示,明礬的主要成分是十二水合硫酸鋁鉀,當明礬作為食品添加劑,被人食用後,基本不能排出體外,它將永遠沉積在人體內。鋁不是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過量攝入會影響人體對鐵、鈣等成分的吸收,從而導致貧血和骨質疏鬆,毒副作用主要表現為明礬可以殺死腦細胞,使人提前出現腦萎縮、痴呆等症狀。 

  另外,銨明礬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導致食物中毒,長期食用會引發腐蝕性炎症,甚至死亡。 

  稽查黑作坊 

  作坊老闆:不加明礬,米線做不出來 

  無證經營:負責人拿不出一個證件 

  11日12:00左右,記者來到槐蔭區匡山莊西區,匡山小學北側20米處散發著一股難聞的臭味。據市民舉報的信息,記者將米線黑作坊的位置鎖定為一間100平方米左右的民房。 

  17:00左右,記者同市質監局槐蔭分局稽查隊員一起走進該作坊,整個住宅幾乎都是生產設備和加工材料,中央的露天小院牆壁上到處都是灰塵和麵粉,地上殘留著大量黃黑色液體,散發著刺鼻的臭味。院中3名中年男子正在院中收拾設備,旁邊擺放的兩個紅色塑料盆裡堆積了大量散發著臭味的米線,10多隻蒼蠅不斷地在米線上來回盤旋。經查看,院內總共擺放著4臺生產設備,隨手一摸就是灰塵。「你們有健康證嗎?」在稽查人員的詢問下,作坊老闆表示最近正在給兩名員工辦理。至於經營許可證等證件,作坊老闆一概拿不出來。「我們前天剛剛送檢了米線,這是單據。」作坊老闆拿出送檢檢測委託書和收費票據,然而監測結果尚未出來。記者看到,檢測的項目主要是總砷、鉛和苯甲酸,並未監測鋁,即明礬的主要成分。 

  添加明礬:發現3大袋,作坊老闆自稱可以加 

  通向臥室的過道裡,記者找到了3個白色編織袋盛裝的「銨明礬」和一大袋子的食用純鹼。「不添加明礬,米線就散了,生產時都需要加這個。」作坊老闆說,對於添加劑量,作坊老闆起先表示是千分之一,隨後又改口稱是千分之0.67,然而問及作坊老闆從哪裡獲取到的明礬添加標準,作坊老闆卻支支吾吾。 

  據作坊老闆稱,米線的配對比例為100斤米線使用75斤大米麵粉,25斤澱粉。「那添的明礬和純鹼到哪去了?」面對記者的疑問,作坊老闆改口又加上了添加劑的成分。「添加的明礬和純鹼先要用水拌勻,在攪拌麵粉的時候用這些水來和面。」作坊老闆指著一個大白桶說。桶內還剩將近一半褐色的溶液,散發著一股刺鼻的化學試劑的味道,桶壁上沾染著汙漬。 

  米線流向:主要送往七裡堡和段店批發市場 

  「很多地方都是從這裡進貨的。」附近一名居民說,每天16:00左右,作坊門前都會停滿來進貨的車輛,將路堵得水洩不通,反映過多次也沒能解決,「看車牌來進貨的有章丘、臨沂、德州等地的。」 

  「每天能生產多少斤米線?」記者問道,然而作坊老闆給出的數據卻是,「批發價是1.9元一斤,一天也才生產500來斤」。然而記者在院子裡一處獨立房間的一臺機器上發現了一個寫著泰安、平陰、齊河等地的小本子,僅僅12日一張巴掌大的紙片上就記錄著分別送往「泰寧、肥城、寧陽、平陰、甄誠、新汶、孝直」7家,總共1400斤的米線。「在濟南市的米線主要是送往七裡堡菜市場和段店批發市場。」問及濟南市的米線流向,作坊老闆說。 

  四點質疑 

  1 

  之前查過,為何衛生條件仍不過關 

  據槐蔭區質監局工作人員單先生稱,稽查前不久曾對該米線黑作坊查過一次,然而上次稽查並未要求該米線黑作坊停止生產。對於此次米線黑作坊的稽查結果,單先生表示,此次稽查米線黑作坊衛生屬於嚴重不過關,與上次稽查處置結果不同,當日便勒令該作坊停止生產。 

  2 

  銨明礬真允許使用嗎 

  對於作坊內當日查出的銨明礬,記者向質檢人員表示,明礬中含有鋁離子,不能添加到米線中。然而稽查人員卻表示,明礬包裝袋上標註著「食用」二字,可以使用。問及米線生產過程中是否涉嫌明礬添加超標,工作人員稱,作坊老闆已經送檢。 

  3 

  壞了的米線為什麼不沒收 

  在作坊內屋的一間房間內,兩臺3米多長的冰櫃內儲存了滿滿的米線。「這些米線有白點,都是壞的。」作坊老闆說,問及為何不扔掉還放在冰箱內,作坊老闆沉默不語。對於作坊內發現的變質米線,稽查人員表示不能帶走。 

  4 

  為什麼沒有下達書面處罰書 

  對於髒亂的衛生條件,槐蔭區質監局工作人員對米線黑作坊下達了口頭停產通知,並未沒收或扣留腐敗的米線、明礬等添加劑,也未進行取樣。槐蔭區質監局工作人員在米線黑作坊現場表示,目前對於米線作坊還沒有相關的處罰依據和管理規定,米線的化驗也無相應的標準進行參考。

(責任編輯:牟修銳)

相關焦點

  • 毒米線事件揭秘:明礬加到米線中有何作用
    日前,有媒體報導濟南頻發米線中毒事件,疑似米線中添加過量明礬所致。在南京,大大小小的米線店數也數不過來,米線中有過量明礬的消息再次挑動了人們的神經,南京人吃的米線還安全嗎?對此,記者對南京的米線市場進行了走訪調查,與此同時,記者昨日購買了三份米線送至南京市質檢院,請專家做個鑑定,結果將於近期出來。
  • 食品裡有明礬,能吃嗎?
    近日,濟南有顧客稱食用米粉後上吐下瀉、渾身抽搐,疑似「米線中毒」。記者走訪濟南周邊的米線作坊後發現,罪魁禍手乃是明礬,記者將隨機購買的5份米線送檢,均含大量明礬。其實,在更早一點的 「洗衣粉油條」事件 ,健康站的闢謠文章中也提到了明礬。明礬到底是種什麼東西,為何會添加到食物中?讓我們通過此文來揭開明礬的面紗。
  • 假魔芋窩點:不知用途抓起明礬就往裡加
    最近,本報接連曝光了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黑作坊的問題豬油、泉州鯉城浮橋黑作坊的問題河粉事件。昨日,泉州、福州又分別查處了兩個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窩點。其中,泉州這家假魔芋窩點的老闆,甚至連明礬的作用都不知道,就胡亂添加進去。專家稱,人體過量攝入明礬,會造成鋁殘留,容易導致骨質疏鬆、貧血、老年痴呆等病症。
  • 寧德市發生紫貽貝中毒事件
    168名疑似中毒者已全部出院賴文忠本報訊 (記者 賴文忠) 記者從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獲悉,5月25日至30日,寧德市發生部分消費者食用紫貽貝(淡菜的一種)中毒事件,共接收168名疑似食用淡菜中毒者入院治療,其中霞浦縣122人、福鼎市46人。目前病人已全部出院。
  • 雲南發生學生誤食蓖麻子中毒事件 23人中毒
    原標題:雲南硯山縣發生學生誤食蓖麻子中毒事件 23人中毒記者從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委宣傳部了解到,19日晚,文山州硯山縣蚌峨鄉蚌峨小學發生學生誤食蓖麻子中毒事件,導致23名學生中毒。19日18時許,硯山縣蚌峨鄉蚌峨小學49名低年級(一至三年級)學生誤食蓖麻子,不同程度出現嘔吐現象。
  • 宜賓米線店殺蟲 隔壁店裡員工被燻暈
    6月19日晚,在宜賓萊茵春天商場一家快餐店工作的文女士等員工,因隔壁阿香米線採用煙霧殺蟲劑殺滅蟑螂等害蟲,煙霧蔓延至一牆之隔的自家店內,導致文女士等5名員工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或身體不適。  經腎內科邀請耳鼻喉醫生會診,他們被診斷為「殺蟲劑中毒」。
  • 雲南硯山縣發生學生誤食蓖麻子中毒事件 23人中毒
    雲南硯山縣發生學生誤食蓖麻子中毒事件 23人中毒 2015-03-20 12:28:16()   記者從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委宣傳部了解到,19日晚,文山州硯山縣蚌峨鄉蚌峨小學發生學生誤食蓖麻子中毒事件
  • 多地曝光假蜂蜜事件 用明礬等勾兌而成
    專家說,食用過多的「明礬」蜂蜜對人體有害。焦點多地曝光假蜂蜜近日,湖南、重慶等地的媒體都報導過,一些不法商販利用白砂糖加明礬、色素等物熬製「蜂蜜」。去年下半年,湖南城口縣東安鄉村民王某購買了20斤野蜂蜜。食用時感覺味道怪異,吃了幾口便頭暈,噁心嘔吐。王某向公安機關報案。
  • 油條裡頭加明礬 19名早餐店老闆被判刑
    圖源網絡,圖文無關為了讓油條更鬆脆,桐鄉一對夫婦拿出了泡腳用的明礬,且下的量很猛,超過國家標準10倍以上。更讓人心驚的是,竟有不少早餐店都這樣在油條裡「加料」!聽老鄉說加入明礬的油條更蓬鬆酥脆,餘某就找出之前買來泡腳用的明礬,加在油條裡。明礬含有的鋁是低毒金屬,長期食用鋁超標的食品會損傷大腦,甚至引起貧血、骨質疏鬆,加速老年痴呆等。明礬的危害餘某很清楚,但對於麵團裡加多少明礬,她卻很「任性」,就是憑感覺加。餘某夫妻倆的早餐店生意紅火,每根油條賣1.5元,平均每天銷售150根,大半年就賣出了2萬根「毒油條」。
  • 油條為啥加明礬?對身體有害嗎?不妨看看答案
    因此,不少商家打出了不添加明礬的「放心油條」名號,來吸引顧客購買,可是這些「放心油條」真的能讓消費者放心嗎?油條為啥加明礬用酵母或酵面和麵粉加水揉和,麵團發酵後,加入純鹼、食鹽、明礬,切條入鍋,不一會油條就做好了。但是油條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加入明礬的目的就是讓其和氫氧化鈉反應變成氫氧化鋁,方便大家食用。
  • 誤食中毒事件頻發 採食野生蘑菇要知道這些常識
    當前,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我省老百姓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頻發。  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報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  7月8日,省食安辦邀請專家舉辦「毒蘑菇」專題科普活動,教授大家採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識,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亂吃。
  • 十二水硫酸鋁鉀(明礬).
    工業應用滅火劑泡沫滅火器內盛有約1mol/L的明礬溶液和約1mol/L的NaHCO3(小蘇打)溶液(還有起泡劑),兩種溶液的體積比約為11:2。明礬過量是為了使滅火器內的小蘇打充分反應,釋放出足量的二氧化碳,以達到滅火的目的。
  • 上海一飯店疑似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60多人中毒
    【上海雙陽支路一飯店疑似60多人一氧化碳中毒】據網友爆料,18日晚,上海雙陽支路一飯店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一氧化碳超標20倍,60多人中毒。傷者現送到長海醫院楊浦區中心醫院和新華醫院。江蘇3名旅客旅館內死亡 警方:一氧化碳中毒,法晚深度即時 今日上午,法晚記者從江蘇省蘇州市公安局吳中分局獲悉,「4月25日13時22分許,蘇州市公安局吳中分局南區派出所接報警稱:住在紅莊某旅館一房間內的三名旅客死亡。」
  •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頻頻發生,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在作祟?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頻頻發生 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在作祟? 近日,省內外發生多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
  • 寧德發生淡菜中毒事件 目前暫無人員死亡
    導報訊 (見習記者蔡耀宗)昨晚,寧德群眾嚮導報記者報料稱,近日,寧德市的福鼎、霞浦等地出現群眾食用紫貽貝(俗稱「淡菜」)中毒事件。隨後,導報記者致電寧德某政府部門官員,該說法得到了他的證實。  據悉,中毒事件最早發生於五月二十五六日,寧德市霞浦、福鼎等地發生部分群眾因食用紫貽貝等貝類產品而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該人士介紹,目前患者已經全部出院,無人死亡。不過對於患者的數量,該人士表示不便透露。  至於中毒原因,寧德當地媒體報導,疑似為紫貽貝中 「腹瀉性貝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 浙江桐鄉查獲一起粉皮中超量添加明礬案件,你有沒有在這家買過?
    「蘇丹紅事件」、「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影響惡劣的違規使用添加劑事件,給國人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傷害,也讓全社會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但其實很多人對食品添加劑存在誤解,要清楚食品添加劑不等於「非法添加劑」,許多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是因為不法商販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但是消費者卻也很難察覺,所以這也成了食品安全的一大隱患。
  • 最近發生多起海虹中毒事件,海鮮還能愉快地吃嗎?
    新京報訊(記者 夏丹)天氣一熱,海鮮成了熱門食材,殊不知其中可能隱藏風險。近日,河北省發生多起因食用海虹引發麻痺性貝類毒素中毒事件。5月13日,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關於海虹的食品安全預警與提示,建議不要採集、買賣、食用海虹。
  • 美國阿拉巴馬州發生氨水洩漏事件 致120人中毒
    國際在線報導:美國阿拉巴馬州一處冷凍工廠23號發生氨水洩漏事故,導致至少120人不同程度中毒,其中有4人入院接受重症監護治療。下面我們就來連線本臺駐美國記者沈汀為我們介紹一下具體的情況。  主持人:沈汀,你好!這次發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氨水洩漏事件造成了怎樣影響?
  • 肝損傷型毒蘑菇中毒「九死一生」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主任張興國表示,雖然山東是報告蘑菇中毒事件相對西南、東北等地區少一些,但毒蘑菇傷人害命的事還是每年都有。  「野蘑菇是否有毒無法通過人的感官加以辨別,預防中毒的正確做法就是不採、不吃!」他強調,路邊的野蘑菇,真的不能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