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添加劑,人們一直心有餘悸。「蘇丹紅事件」、「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影響惡劣的違規使用添加劑事件,給國人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傷害,也讓全社會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但其實很多人對食品添加劑存在誤解,要清楚食品添加劑不等於「非法添加劑」,許多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是因為不法商販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但是消費者卻也很難察覺,所以這也成了食品安全的一大隱患。
近日,浙江桐鄉市場監管局綜合執法隊二分隊、鳳鳴所聯合公安部門,查獲了一起生產銷售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案。
經查明,當事人周某在未經市場監管部門登記註冊,也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在位於鳳鳴街道路家園村的農租房內生產粉皮,添加過量的食品添加劑明礬。經抽樣檢驗,周某作坊內的粉皮鋁殘留量高達489mg/kg,超出標準值2倍多。
為什麼粉皮中會有鋁?
在傳統粉絲粉條加工過程中,添加硫酸鋁鉀(明礬),可以提高粉絲的韌性,減少斷條損失。硫酸鋁鉀的添加會造成粉絲粉條中鋁殘留。《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批准β-半乳糖苷酶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等的公告》(2015年第1號)中要求粉絲粉條中鋁的殘留量不得超過200mg/kg。
長期、超標攝入鋁的危害
研究發現,鋁是一種金屬元素,雖不會導致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時間攝入鋁會對人體產生慢性毒性。鋁經胃腸吸收後,主要積聚於骨骼,引起骨質疏鬆和軟骨病,並且較難排出體外。鋁超標對兒童的影響更大,因為鋁會影響鈣磷代謝,從而對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造成一定影響,嚴重影響孩子骨骼的生長,長期過量攝入鋁會導致運動和學習記憶能力下降。
含鋁食物都有哪些?
據《南京日報》報導,在眾多食物中,餅乾、蛋糕、油條、蛋卷、酥點等麵粉類食品對全人群膳食鋁攝入的「貢獻率」達44%。深圳新聞網在報導中也指出,老百姓愛吃且常吃的面點,如油條、饅頭、花卷、包子等食物,更是頻頻會出現鋁元素超標現象。深究其因,使用含鋁膨化劑是「罪魁禍首」。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食品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線,任何食品生產銷售相關的行為都應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開展,切不可被利益蒙蔽雙眼,走上違法的道路。在此也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相關產品請選擇到正規的商場、超市和管理規範的農貿市場選擇知名品牌產品購買,並保留相關的購買憑證。
【資料來源:桐鄉市場監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人民網-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