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鄉查獲一起粉皮中超量添加明礬案件,你有沒有在這家買過?

2021-01-08 湖南食品安全網

談及添加劑,人們一直心有餘悸。「蘇丹紅事件」、「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影響惡劣的違規使用添加劑事件,給國人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傷害,也讓全社會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但其實很多人對食品添加劑存在誤解,要清楚食品添加劑不等於「非法添加劑」,許多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是因為不法商販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但是消費者卻也很難察覺,所以這也成了食品安全的一大隱患。

近日,浙江桐鄉市場監管局綜合執法隊二分隊、鳳鳴所聯合公安部門,查獲了一起生產銷售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案。

經查明,當事人周某在未經市場監管部門登記註冊,也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在位於鳳鳴街道路家園村的農租房內生產粉皮,添加過量的食品添加劑明礬。經抽樣檢驗,周某作坊內的粉皮鋁殘留量高達489mg/kg,超出標準值2倍多。

為什麼粉皮中會有鋁?

在傳統粉絲粉條加工過程中,添加硫酸鋁鉀(明礬),可以提高粉絲的韌性,減少斷條損失。硫酸鋁鉀的添加會造成粉絲粉條中鋁殘留。《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批准β-半乳糖苷酶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等的公告》(2015年第1號)中要求粉絲粉條中鋁的殘留量不得超過200mg/kg。

長期、超標攝入鋁的危害

研究發現,鋁是一種金屬元素,雖不會導致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時間攝入鋁會對人體產生慢性毒性。鋁經胃腸吸收後,主要積聚於骨骼,引起骨質疏鬆和軟骨病,並且較難排出體外。鋁超標對兒童的影響更大,因為鋁會影響鈣磷代謝,從而對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造成一定影響,嚴重影響孩子骨骼的生長,長期過量攝入鋁會導致運動和學習記憶能力下降。

含鋁食物都有哪些?

據《南京日報》報導,在眾多食物中,餅乾、蛋糕、油條、蛋卷、酥點等麵粉類食品對全人群膳食鋁攝入的「貢獻率」達44%。深圳新聞網在報導中也指出,老百姓愛吃且常吃的面點,如油條、饅頭、花卷、包子等食物,更是頻頻會出現鋁元素超標現象。深究其因,使用含鋁膨化劑是「罪魁禍首」。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食品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線,任何食品生產銷售相關的行為都應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開展,切不可被利益蒙蔽雙眼,走上違法的道路。在此也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相關產品請選擇到正規的商場、超市和管理規範的農貿市場選擇知名品牌產品購買,並保留相關的購買憑證。

【資料來源:桐鄉市場監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人民網-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粉皮中明礬劑量超標 如何分辨粉條有無明礬
    但是你能想像到吃進肚子裡的粉絲都添加了明礬嗎?近日,據媒體報導山東省食藥監總局公布29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有11批次澱粉製品中的鋁殘留量超過規定的最大殘留量(200mg/kg)。據介紹,這11批次的澱粉製品都是粉條、粉皮等產品,其中某個基地生產的粉皮,鋁的殘留量檢出值最高達到了1600mg/kg。
  • 闢謠:喝酒不能吃粉條、粉皮、粉絲?有明礬後果很嚴重?
    網上搜了一圈也沒有看到個明確的解釋,含含糊糊出現的意思大概有「粉條中含有明礬,延長酒精在血液中的時間,影響酒精代謝,對身體的危害是相當大等」或者「粉條中含有抗性澱粉,喝酒後導致胃負擔過重」。這個說法傳得雖多,但大都是東抄西抄的無聊搬運。生活經驗也早已經告訴我們喝酒當然是可以吃粉條的。
  • 油條裡頭加明礬 19名早餐店老闆被判刑
    圖源網絡,圖文無關為了讓油條更鬆脆,桐鄉一對夫婦拿出了泡腳用的明礬,且下的量很猛,超過國家標準10倍以上。更讓人心驚的是,竟有不少早餐店都這樣在油條裡「加料」!2018年底,餘某和王某夫妻倆在桐鄉市區開了一家早餐店。聽老鄉說加入明礬的油條更蓬鬆酥脆,餘某就找出之前買來泡腳用的明礬,加在油條裡。明礬含有的鋁是低毒金屬,長期食用鋁超標的食品會損傷大腦,甚至引起貧血、骨質疏鬆,加速老年痴呆等。明礬的危害餘某很清楚,但對於麵團裡加多少明礬,她卻很「任性」,就是憑感覺加。
  • 粉條粉皮明礬超量添加 對健康損害大
    明礬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是比較常見的,明礬又名十二水合硫酸鋁鉀。經常被用於油條、饅頭、粉絲、粉條、膨化食品等加工當中,明礬添加在某些食物當中有護色、抗氧化的作用。國家有明確的條文規定食品添加劑明礬不得超過一定的量。
  • 浙江查獲假蜂蜜窩點 明礬香精製造土蜂蜜危害健康
    中廣網麗水10月18日消息(記者張國亮)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因為擔心蜂蜜不純,許多消費者喜歡購買"土蜂蜜",而如今,一口鍋加上水、白砂糖、明礬、香精、蜂渣等就能造出以假亂真的"土蜂蜜"。日前,兩名在廣東、浙江、福建等地流竄製售假蜂蜜長達五年的男子在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被抓獲。
  • 桐鄉查獲有毒火鍋底料 含羅丹明B可致癌
    桐鄉查獲有毒火鍋底料 含羅丹明B可致癌 2012年04月10日 14:17:44   浙江在線04月10日訊去年,桐鄉多個菜市場共查獲近1.5萬公斤有毒芋艿,毒芋艿事件中,檢察機關積極出擊,利用自身職權有效打擊了一大批「無良商販」。
  • 你吃的油條添加了明礬和洗衣粉嗎?實驗一探究竟
    在網上還有專門介紹油條炸制時麵粉和明礬的配製比例。  那麼,添加了明礬和洗衣粉的油條與無添加的油條有什麼區別呢?記者決定通過實驗一探究竟。  在飛雲街道東風菜市場,一位經營調料配料的店家表示以前賣過明礬,「來購買的主要是一些小攤販炸制食品用,而且明礬的價格比較便宜,所以前來採購的量也比較大。再說了,明礬除了原來炸油條可以用,一些攤販的涼粉裡也會添加,起到凝固和增加硬度,增色的效果。」  隨後記者在羅陽大道的一家藥店裡尋到了明礬。
  • 浙江發布2017食品藥品典型案件 你中招了沒
    2017年度食品領域十大案例分別是:1、減肥別在網上亂買保健品,小心吃到 「禁藥」去年,台州市有關部門接到消費者舉報,稱其在服用了網上買的「燃脂天天瘦」減肥膠囊後,產生心悸、失眠等不良反應,懷疑其中添加了非法成分。
  • 浙江首次查獲"鶴頂紅":並非毒藥而是盔犀鳥頭骨
    2月26日起,浙江森林公安在全省範圍部署開展打擊非法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等違法犯罪暨「2020雷霆行動」。此次專項行動貫穿全年,主要將集中偵破一批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大要案件,摧毀一批違法犯罪網絡和窩點,依法嚴懲一批違法犯罪分子和團夥。
  • 毒米線事件揭秘:明礬加到米線中有何作用
    記者仔細觀察了這家店銷售的米線,發現它的顏色較前一家更為透明,能聞到一股大米的氣味。  「這米線這麼透明,裡面有沒有加明礬啊?」聽到記者這麼問,老闆說,「這我就不清楚了,又不是我家做的,應該沒有加吧。」  記者同樣也買了半斤米線。  隨後,記者來到超市,購買了一袋「龍嫂」米線,包裝袋上標註的配料成分是優質大米。
  • 浙江桐鄉開創全省首個利用蠅蛆進行無害化處理死亡動物新模式
    央廣網桐鄉6月19日消息(記者陳瑜豔 浙江臺王曉玲)浙江省桐鄉市開創全省首個利用蠅蛆進行無害化處理死亡動物新模式,78小時,就能變廢為寶,同時還保護了環境。  在桐鄉市恒生動物生物處理廠的處理車間裡,幾頭成年死豬被機器拉入一個大圓筒中,切割成塊,然後被轉移到隔壁的一個直徑2米、四層樓高的圓柱中,開始接受140度的高溫加熱。
  • 菜市場很多粉條都加明礬 長期攝入會傷害大腦
    記者買來的粉條摸起來都非常硬,未入水浸泡前,使勁掰可以掰碎。等到15分鐘後,它們才開始變軟。  半小時後,記者將變軟後的粉條從水中撈出。記者分別用浸泡過的粉條試拎1瓶1.5升的礦泉水。但是它似乎不太「堅強」,一下斷了。  記者又取了一根浸泡過的粉條,改提小瓶裝(330毫升)礦泉水試試,這下,粉條顯得很結實,記者用其可以輕鬆地拎起來。
  • 成都唯一有發明專利的早餐,2元一大根,老闆還上過CCTV和湖南臺
    其實,無論是在成都街頭,還是在其他城市的街頭,2元早餐都隨處可見,但唯一只有成都的這家早餐店不一樣。據說,這家早餐的油條是成都唯一一家獲得了發明專利的早餐,因此還上過CCTV和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呢!你可能會感到納悶,一根普普通通的油條居然還申請了專利,居然還登上電視臺,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 全國查獲涉案數量最多的一起穿山甲鱗片走私案件在浙江溫州中院...
    據悉,該案是浙江省目前偵破最大的走私穿山甲鱗片案件,也是近年來全國查獲涉案數量最多的一起穿山甲鱗片走私案件。經法院審理查明,2018年年初,被告人姚某賢、王某洪和蔡某練(另案處理)等人商議,由蔡某練從非洲奈及利亞收集穿山甲鱗片,在境外採購裝櫃並委託走私凍品團夥走私入境,運送至國內後由姚某賢、王某洪負責收貨、銷售。
  • 小滿節氣蠶寶寶「成年」 浙江桐鄉蠶農「望蠶訊」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五月中下旬,江南已是一片盛夏景象,這裡不僅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還有遍地桑蠶。浙江嘉興桐鄉屠甸鎮是當地著名桑蠶產區,時值小滿,蠶農於建剛和妻子每天都在忙著給家裡的5萬隻蠶寶寶餵食,再過幾天,蠶寶寶就將結繭出絲。
  • 景寧英川粉皮 用最土的方法蒸出舌尖上的煙火味
    《舌尖》的總導演陳曉卿在某節目上談到,更偏愛源於勞動人民的食物,因為有一種煙火氣,有一種人情味。還真別說,坊間真有人說,英川的粉皮就是接下來《舌尖》劇組的備選拍攝食材之一。第一站堅持用最土的辦法蒸粉皮。英川有很多人出來做粉皮生意,景寧縣城裡,就有12家,算上不是英川人開的就達到近30家。
  • 明礬蝦片吃多變智障
    相信不少小夥伴都吃過蝦片吧,就是那種薄薄地五顏六色的透明片片。放在油鍋裡一炸、滿口酥香的蝦片,過去被當作年貨炸著吃,現在則是給孩子調劑口味的小零食。近日網上有傳言:蝦片中含鋁,吃多了會導致智力障礙,由此引發人們的擔憂。
  • 新包子鋪老闆在包子中加明礬 被判刑六個月
    西部網訊 (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西安新城區一家包子鋪的老闆,在包子製作過程中添加了明礬,今天(7月14日)被判處六個月的刑罰。  被告人段某在西安新城區西五路經營了一家「十九味福來包」,並從事包子的製作銷售,包子每天能賣400到500個。
  • 這些飲料有「毒」,不要喝!【禁毒之聲】
    近日,浙江桐鄉警方破獲了一起新型毒品案,和常見的毒品不同,這些毒品居然是飲料。視頻:浙江警方破獲一起新型毒品案「潮流飲品」竟是新型毒品不久前,桐鄉警方在檢查中發現,一些酒吧、KTV賣的一款叫做「卡哇潮飲」的飲料不同尋常。
  • 假魔芋窩點:不知用途抓起明礬就往裡加
    其中,泉州這家假魔芋窩點的老闆,甚至連明礬的作用都不知道,就胡亂添加進去。專家稱,人體過量攝入明礬,會造成鋁殘留,容易導致骨質疏鬆、貧血、老年痴呆等病症。,也沒有生產和衛生許可證,湖南人彭某在南安官橋的一個房間裡,每天用玉米澱粉添加海藻酸鈉、明礬等食品添加劑,製作上百公斤的假魔芋,並冒用成都綠原清水食品公司的包裝和商標,銷往南安官橋、晉江安海和石獅等地的菜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