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sevier 因期刊價高遭數千名科學家籤名抵制

2020-11-30 丁香園

據science雜誌不久前的報導,科學出版巨頭Elsevier因其過高的期刊價格招致了科學家們的抵制運動,並迅速升級。運動開始後的九天內,有2600多名科學家(包括一些領域的權威)在thecostofknowledge.com上簽署請願書,他們承諾不再在Elsevier上發表論文,也不再為其他研究人員的研究做評審,也不會為該公司做其他任何形式的編輯工作。

請願書在研究人員的博客和微博上引起了轟動,其組織者說,這不僅是針對Elsevier的抵制,也試著去說明科學團體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出版業商業運營以增加學習機會。

The Cost of Knowledge.com上的抵制活動是由權威專家、博客撰寫者Timothy Gowers發起的,他是英國劍橋大學的數學家,他說他自己抵制Elsevier已經很多年了。關於Elsevier的所作所為,他雖然在1月21日寫了一篇很長的博客,但他起初以為他只是將Elsevier的政策公布於眾。他說:「當我寫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時,我認為有必要將有相似認識的每個人聚在一起,所以我提出了這個想法。」博客的撰寫者、紐約大學數學專業的博士生Tyler Neylon根據Gowers提供的線索在2天後創建了TheCostofKnowledge.com網站。

許多科學家和圖書管理員認為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出版所有科學領域超過2500個期刊的Elsevier是科學出版行業的惡棍之一。其期刊成本高達每年2萬元,而根據年度報告該公司2010年利潤保證金是36%。請願書提到了三個主要方面的抱怨:期刊的「價格過高」,捆綁圖書館不需要的標題等許多東西一起銷售,Elsevier對某些法令的支持舉措,諸如因將撤消國家健康研究所的公共存取政策而廣受爭議的研究工作法令。

Elsevier的發言人拒絕回答科學家們的質疑,但該公司在昨天發送給科學線人的一份書面聲明中說,「過去十年其價格升幅已經是該行業的最低,而且Elsevier已做出許多努力去增加其信息的使用權限,如可選包的引入和向公共醫學中心資料庫的大捐獻。」聲明說:「我們尊重作者作出自己決定的自由。我們希望籤署抵制的那些人重新考慮其立場,同時我們樂於討論他們所關注的問題。」

學術出版和學術資源聯盟(SPARC)是一個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的國際學術和研究型圖書館的聯盟,其執行董事Heather Joseph說,看到科學界如此迅速地組織起來,她感到驚訝和高興。「科學家們認識到他們的研究報告應該被公布,而不是被封閉,而且他們自身應該擁有決定權,」Joseph說。

雖然請願書針對的是Elsevier,但Gowers和 Joseph都強調說,其他大的出版商如Springer和Wiley 都採用了類似的商業模式。Elsevier之所以成為針對焦點,主要是由於其對研究工作法令的強有力支持。高爾斯說。Joseph 說, Springer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以確保其版權的落實更有利於作者和終端用戶。

Gowers說,如果請願書得到的支持不斷增加,他將會考慮採取進一步措施,如直接聯繫出版商。(他的博客上的評論者之一也建議說服期刊的編輯委員會委員辭職。)「但是我們還沒有決定這樣做。時機是至關重要的。」 高爾斯說,「這樣做還為時過早可能意味著我們還沒有獲得足夠的壓力,為時已晚則可能意味著我們已經失去了動力。」

Jonathan Eisen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微生物基因組學家和可自由獲取期刊PLoS Biology的學術總編輯,他也強烈支持抵制運動。不久前他甚至還在博客上號召讀者忽略無視Elsevier出版的研究。


相關焦點

  • 數千名科學家抵制Elsevier旗下期刊
    感謝youmegou網的投遞新聞來源:solidot來自《科學》的報導(中文),最近知名的學術期刊出版商
  • 千名學者抵制Nature機器學習子刊:付費期刊為何不是AI研究的未來
    近兩個月來,眾多人工智慧學者與工業界人士籤署了一份聲明,聲稱自己將不會向 Nature 新期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提交論文、提供評審或參與編輯工作(參見:抵制 Nature 機器智能期刊,維護學界開放:百名學者籤署聯合聲明)。
  • 抵制紅包回扣 裘法祖院士帶頭籤名(圖)
    抵制紅包回扣 裘法祖院士帶頭籤名(圖) 發布時間: 2008-06-14 16:56   來源:    進入電子報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葉茂林、盧水平
  • 和柳葉刀、細胞說再見:加州大學宣布取消所有Elsevier期刊訂閱
    因此,加州大學系統的期刊訂閱已宣告中斷,同時來自 UC 作者發表的所有論文立即免費向全球讀者提供。加州大學與愛思唯爾的原有合同在 2018 年 12 月 31 日到期。此前,為了讓學生、教職工和研究者查看已出版的研究,學校與出版商籤訂的合同價值 5000 萬美元。在 2017 年,愛思唯爾在約 2500 種期刊中出版了超過 43 萬篇文章。
  • 【中國科學報】百餘院士籤名「抵制迷信」公開信引社會關注
    9月24日,一封由百餘名院士聯合籤名的公開信在《中國科學報》上發表,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百餘院士」、「抵制迷信」、「回歸科學」一時成為網絡熱詞。  這封名為《回歸科學精神,拒絕低俗迷信——致全國知識界的公開信》一經發表,隨即成為輿論焦點。中央廣播電臺在24日早間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中對公開信內容進行了重點播報。
  • 諾獎得主呼籲抵制世界三大學術期刊
    他說,這些期刊的編輯不是活躍的科學家,而是追求轟動效果的所謂專業人士。科學家面臨的誘惑「我的同仁們面對的期刊激勵並不是巨額獎金,而是在三大期刊《科學》、《自然》和《細胞》上發表文章後帶來的專業回報。」謝克曼說,這些聲稱只出版最佳研究成果的期刊在外界看來是質量保障與優質的象徵,能在這些期刊上發表文章,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從業者的科學水平,也能為其帶來相應的津貼與教授職位。「雖然這些『豪華』期刊發表了許多傑出論文,但顯然,它們又不僅僅是發表論文這麼簡單。」「這些期刊積極策劃自己的品牌,想盡辦法擴大期刊的銷售量和訂閱量,而不是鼓勵科學家對最重要的科學問題做出研究。」
  • 在德國、秘魯、臺灣的科學家將不能使用Elsevier
    上千在德國、秘魯、臺灣的科學家將做好準備在這新的一年中無法在線獲取荷蘭出版巨頭Elsevier的期刊。
  • 周志華、Hinton等50多名學者聯名抵制韓國研發「殺人機器人」
    最近,韓國 科學技術院大學(KAIST)遭到了全球20多個國家、50多名高校頂尖AI學者的集體抵制。韓國 KAIST四項AI實驗引發擔憂,全球50多名頂級專家聯名抵制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今年2月以來,KAIST一直在「國防和人工智慧融合研究中心」進行四項實驗,分別是:基於人工智慧的指揮和決策系統;水下無人機導航算法;
  • 500多名美國科學家聯合籤名反對達爾文的進化!
    500多名美國科學家聯合籤名反對達爾文的進化論。在這些科學家聯合籤名的反對文章中寫道:「我們對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表示非常懷疑」。­這篇文章還稱:「我們對達爾文進化論中的自然選擇理論表示懷疑。我們認為,作為科學家,我們有責任要求各領域科學界進行一系列更加深入的研究,以確定達爾文的理論是否合理」。在這篇反對文章上簽名美國科學家共有514名,其中有154名生物學家、76名化學家、63名物理學家,其餘為毗鄰學科的專家們。­據這篇反對文章的起草者認為,達爾文進化理論狹窄的框架根本容納不了地球生命的起源與未來發展進程­。
  • 中國知網營收近10億時 國外大學紛紛抵制學術出版商
    2012年,英國著名數學家威廉·提摩西·高爾斯(William Timothy Gowers)發表了一篇博客文章,號召同行行動起來,抵制世界上最大的學術文獻出版商愛思唯爾。高爾斯歷數了愛思唯爾的幾大「罪狀」,包括利用商業「捆綁手段」向高校圖書館出售期刊數字訂閱權、肆意提高訂閱費用等,許多學者熱烈響應。
  • 「期刊介紹」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期刊名:Food
  • 「期刊介紹」Glob Food Secur-AGR
    Global Food Security-Agriculture Policy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期刊名Impact Factor(2019):6.034中科院分區(2020年升級版):農林科學(1區)>食品科技(2區)中科院分區(2019年基礎版):農林科學(1區)>食品科技(2區)期刊屬性
  • 不讓加州大學師生看今年2500多種期刊
    覆蓋範圍超過2500種各類學術期刊,其中包括《細胞》、《柳葉刀》等知名醫學期刊,以及一系列工程和科學領域期刊。 加州大學10校抵制愛思唯爾 愛思唯爾的這一動作,是對加州大學10校不續訂期刊的反饋。 今年3月份,整個加州大學系統宣布,全部10個分校(包括伯克利分校、洛杉磯分校、聖地牙哥分校等),都不再繼續訂閱愛思唯爾、一刀兩斷。 雙方耗時八個月的談判徹底破裂。
  • 為什麼AI 學者們都不約而同地抵制這個《Nature》子刊?
    目前,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地在會議和網站上發表,而避開了學術期刊等傳統的出版渠道。最近,一本備受矚目的人工智慧雜誌受到了科學家們的強烈抵制。截至 5 月 15 日,約有 3000 人籤署了請願書,其中大多數是計算機科學家。請願書承諾不為《自然機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MI) 提交論文、寫評論或編輯文章。
  • Science評論「抵制Nature子刊」事件:AI研究者熱愛arXiv?
    前幾周,很多熱愛開放式學術環境的研究者聯合抵制了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t 期刊,他們不僅譴責了封閉式獲取的訂閱期刊,同時還呼籲開放獲取的學術環境。這種傾向在對高調 AI 期刊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t 的抵制運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截至 5 月 15 日,大約 3000 人(大部分是學術界計算機科學家)籤署了一份請願書,承諾不提交、評審或編輯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t(NMI)的任何文章,NMI 是出版商 Springer Nature 計劃在 2019 年 1 月啟動的新期刊。
  • 上百名科學家呼籲疫苗接種者應主動感染新冠病毒,人類挑戰試驗即將開始?
    1 Day Sooner組織有100多名知名科學家組成,其中包括15位諾貝爾獎得主。該組織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就提出了「人類挑戰試驗」,當時他們已經徵集了來自52個國家的4368人的籤名,他們願意主動感染新冠病毒,從而幫助疫苗的研發。
  • 科學期刊《Nature》新發行子刊《自然-機器智能》遭抵制
    當開放文化與最為著名的科學期刊《Nature》發生衝突的時候,人工智慧領域的學者們選擇了反對和抵制後者。 眾多學者與工業界人士近日籤署了一份聲明,聲稱他們將不會向 Nature 的新期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提交論文、提供評審或編輯服務,其中包括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
  • 45家文學期刊聯合抵制一稿多投 重申原創首發原則
    原標題:45家文學期刊聯合抵制一稿多投   45家文學期刊近日聯合發布一份對抄襲和一稿多投行為的抵制聲明。   聲明提到,原創首發稿源是文學期刊品牌得以確立的重要基石,稿件的原創性更事關作者信譽,抄襲和一稿多投的發生會極大破壞行業規則和創作生態。
  • 違背「開放獲取」原則,《自然》雜誌機器學習新刊遭到抵制
    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在去年 11 月宣布,旗下一份新刊《自然·機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將於 2019 年 1 月創刊。4 月 18 日,後者宣布正式接受投稿,卻不曾想,招致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界的一場大規模抵制。
  • 《柳葉刀》系列期刊影響因子一覽,你選哪朵浪花?
    期刊主頁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home投稿指南https://els-jbs-prod-cdn.jbs.elsevierhealth.com/pb/assets/raw/Lancet/authors/tl-info-for-author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