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InSe2(CISe)膠體量子點(QDs)具有消光係數高、環境友好等優點,在近紅外(NIR)區域的光探測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三元結構導致的陷阱密度高和晶體質量差,導致CISe量子點器件的光探測能力較低。
為此,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CISe量子點中摻雜過渡金屬錳離子(Mn2+)來解決上述問題。結構表徵結果表明,在量子點的合成過程中,Mn2+的摻雜提高了CISe量子點的晶體質量。相關論文以「Manganese doped eco-friendly CuInSe2 colloidal quantum dotsfor boosting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ion performance」為題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0.126452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將Mn2+離子引入CISe量子點晶格中,改善了量子點的晶體質量和電子俘獲,同時促進了長壽命Cux態的電荷布居,從而提高了量子點的載流子壽命。通過摻雜Mn2+可以調節VBM和CBM的位置,增強了載流子轉移到受體的驅動力。基於0.01Mn-CISe量子點的光電探測器在近紅外區的響應率為30ma/W,探測效率為4.2×1012jones,具有良好的寬帶響應(300nm-1100nm)、高靈敏度和較大的線性動態範圍。這與最先進的傳統有毒量子點探測器的性能相當。(文:愛新覺羅星)
圖1。不同錳離子濃度的CISe量子點的形貌和結構表徵。(a)X射線衍射圖,(b)測量掃描XPS光譜和(c)Cu-2p XPS光譜,(d)In-3d XPS光譜,(e)Se-3d-XPS譜和(f)Mn-2p-XPS譜。(g)CISe量子點和(h)0.01Mn-CISe量子點的STEM圖像,插圖顯示了該區域量子點的尺寸分布。
圖2。TA光譜(a)不同Mn2+濃度的CISe量子點和Mn-CISe量子點(b)分別為0.01、(c)0.02和(d)0.05。(e)量子點的吸收光譜(實線)和發射光譜(虛線)。(f)主基態(GSB)的TA動力學,說明了Mn-CISe量子點激發態的去布居。(g)Mn摻雜和未摻雜CISQDs中的載流子複合途徑。
圖3。純電子器件的電流密度-電壓特性:(a)CISe QDs和(b)0.01mn CISe QDs。(c) CISe量子點和Mn-CISe量子點的UPS光譜。嵌入是量子點的費米邊。(d) ITO,PEDOT的能級示意圖:PSS,CISe QDs,0.01Mn-CISe QDs,PCBM和Ag。
圖4。(a)光電探測器示意圖和具有Mn-CISe量子點層的器件的橫截面SEM圖像。(b)J-V曲線,(c)EQE曲線,(d)比探測率和(e)CISe量子點和Mn-CISe量子點探測器的瞬態光電流。(f)CISe量子點和(g)0.01Mn-CISe量子點器件在不同功率密度下的時變響應,(h)光電流密度與光強的關係。(i)信噪比和(j)LDR結果基於CISe量子點和0.01Mn-CISe量子點的光電探測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