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CEJ》:錳摻雜,提高近紅外光電探測性能

2021-01-08 孜然學術

CuInSe2(CISe)膠體量子點(QDs)具有消光係數高、環境友好等優點,在近紅外(NIR)區域的光探測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三元結構導致的陷阱密度高和晶體質量差,導致CISe量子點器件的光探測能力較低。

為此,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CISe量子點中摻雜過渡金屬錳離子(Mn2+)來解決上述問題。結構表徵結果表明,在量子點的合成過程中,Mn2+的摻雜提高了CISe量子點的晶體質量。相關論文以「Manganese doped eco-friendly CuInSe2 colloidal quantum dotsfor boosting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ion performance」為題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0.126452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將Mn2+離子引入CISe量子點晶格中,改善了量子點的晶體質量和電子俘獲,同時促進了長壽命Cux態的電荷布居,從而提高了量子點的載流子壽命。通過摻雜Mn2+可以調節VBM和CBM的位置,增強了載流子轉移到受體的驅動力。基於0.01Mn-CISe量子點的光電探測器在近紅外區的響應率為30ma/W,探測效率為4.2×1012jones,具有良好的寬帶響應(300nm-1100nm)、高靈敏度和較大的線性動態範圍。這與最先進的傳統有毒量子點探測器的性能相當。(文:愛新覺羅星)

圖1。不同錳離子濃度的CISe量子點的形貌和結構表徵。(a)X射線衍射圖,(b)測量掃描XPS光譜和(c)Cu-2p XPS光譜,(d)In-3d XPS光譜,(e)Se-3d-XPS譜和(f)Mn-2p-XPS譜。(g)CISe量子點和(h)0.01Mn-CISe量子點的STEM圖像,插圖顯示了該區域量子點的尺寸分布。

圖2。TA光譜(a)不同Mn2+濃度的CISe量子點和Mn-CISe量子點(b)分別為0.01、(c)0.02和(d)0.05。(e)量子點的吸收光譜(實線)和發射光譜(虛線)。(f)主基態(GSB)的TA動力學,說明了Mn-CISe量子點激發態的去布居。(g)Mn摻雜和未摻雜CISQDs中的載流子複合途徑。

圖3。純電子器件的電流密度-電壓特性:(a)CISe QDs和(b)0.01mn CISe QDs。(c) CISe量子點和Mn-CISe量子點的UPS光譜。嵌入是量子點的費米邊。(d) ITO,PEDOT的能級示意圖:PSS,CISe QDs,0.01Mn-CISe QDs,PCBM和Ag。

圖4。(a)光電探測器示意圖和具有Mn-CISe量子點層的器件的橫截面SEM圖像。(b)J-V曲線,(c)EQE曲線,(d)比探測率和(e)CISe量子點和Mn-CISe量子點探測器的瞬態光電流。(f)CISe量子點和(g)0.01Mn-CISe量子點器件在不同功率密度下的時變響應,(h)光電流密度與光強的關係。(i)信噪比和(j)LDR結果基於CISe量子點和0.01Mn-CISe量子點的光電探測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級聯光場調控增強上轉換螢光與選擇性多波長窄帶近紅外光電探測
    01導讀工作於近紅外(NIR)I區和NIR II區的多波段窄帶光電探測器(PDs)在生物分析、多色生物成像/傳感、加密通信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成為一種高端的探測技術。
  • 利用石墨烯實現靈敏快速中紅外光電探測的新思路
    然而,這些探測器的局限性之一是石墨烯的低光吸收,特別是對於中紅外頻率,其中的光子能量可與達到Pauli阻塞態的典型石墨烯摻雜水平相媲美。由於受熱載流子冷卻長度(0.5-1 μm)的限制,石墨烯pn結的光敏面積較小,這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這些限制可以通過激發HPPs並將其聚焦在光活性區域,然後將其吸收到石墨烯中來克服。然而,對於中紅外光探測,對HPPs的有效利用仍未探索。
  • 一種溼法加工的高性能光電電晶體-基於鈣鈦礦/摻雜石墨烯複合材料
    在眾多二維材料中,石墨烯無疑是引入注目的,其具有超高載流子遷移率和廣泛的吸收範圍,而且鈣鈦礦/石墨烯雜化光電電晶體性能上有較大突破,但其製備成本較高、製備方法複雜,這嚴重阻礙了其的應用,因此找到簡單低成本的方法製備高性能光電二級管是厄待解決的問題。另外氧化石墨烯和還原氧化石墨烯在光電探測領域有重要應用。
  • 天津大學開發出自驅動室溫近紅外-太赫茲光電探測器
    【研究背景】由單一器件構成的近紅外-太赫茲(NIR-THz)寬譜光電探測器在成像,遙感,通信和光譜學等諸多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特別是隨著太赫茲技術的不斷發展,空間網絡通信和生物醫學成像等領域迫切需要具有自驅動、快速響應和室溫運轉性能的太赫茲探測器。
  • 【科技日報】二氧化釩摻點兒雜 性能飆升數量級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所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研究室費廣濤研究員課題組,在W摻雜有序二氧化釩納米線陣列光電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日前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應用表面科學》上。  氧化釩材料具有高的電阻溫度係數和光熱效應,在紅外探測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 進展 | 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
    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μm),但通訊窗口1.31和1.55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1.1μm以上的近紅外探測仍然是發展單片光電集成技術所面臨的難題。
  • 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獲進展
    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 μm),但通訊窗口1.31 μm和1.55 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
  • 二氧化釩摻點兒雜 性能飆升數量級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所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研究室費廣濤研究員課題組,在W摻雜有序二氧化釩納米線陣列光電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日前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應用表面科學》上。
  • 西班牙研髮膠體量子點光電探測器,可實現中遠紅外光探測
    自從中遠紅外光學傳感(5微米)在環境監測、氣體探測、熱成像以及食品質量控制或在製藥行業的一些應用中被證明是出色的工具,它在不同應用領域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在這個非常豐富的光譜窗中所隱藏的信息量為多光譜甚至高光譜成像帶來了新的可能。
  • 進展|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
    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μm),但通訊窗口1.31和1.55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1.1μm以上的近紅外探測仍然是發展單片光電集成技術所面臨的難題。
  • 用於高效光伏和靈敏光電探測器的簡單近紅外電子受體
    儘管近紅外(NIR)電子受體在拓寬光電響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但人們對獲得低合成複雜度的高效近紅外材料的需求仍然很大。最近,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李昌治研究員和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方彥俊研究員開發了三個簡單的近紅外受體,其吸收波長可達1000 nm,它們具有相同的二噻吩核,並且具有不同的雜原子鍵,分別是W1具有碳(C)原子、W2具有矽(Si)和W3具有氮(N)。
  • GeTe薄膜的性質、應用及其紅外探測研究進展
    利用高濃度空穴摻雜改善GeTe熱電和鐵電性能,以及非晶相和晶相間的巨大差異和快速切換,使其在熱電、自旋器件、相變開關、相變存儲等多個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此外,GeTe具有窄光學帶隙和高載流子遷移率,有望用於高性能紅外光電探測,然而其在紅外光電探測方面還處於初始階段。本綜述在詳述其性質及在熱電、相變等領域應用情況的基礎上,根據GeTe的光電性質,展望了其在紅外光電探測領域方面的應用。
  • 紅外光電探測器的新概念
    美國、法國都先後報導了16微米 HgCdTe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的實驗室成像情況。而具有較好均勻性的量子阱光探測(QWIPs )光電探測器在甚長波和大規模紅外焦平面列陣器件方面,將與HgCdTe 光伏型探測器技術形成互補。為提高大氣層溫度與溼度、深空冷目標的探測性能,甚長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還將是紅外光電器件研究領域的熱點。
  • 錳摻雜Cs4PbCl6零維鈣鈦礦納米晶激發態動力學研究
    Cs4PbX6(X = Cl、Br、I)零維鈣鈦礦納米晶因其優異的光學性能,在LED照明顯示、雷射和光電探測器等技術領域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由於其絕緣體的本質,Cs4PbX6零維鈣鈦礦本徵在可見波段不發光,限制了其作為發光材料的應用範圍。
  • 光譜用光電探測器介紹
    因為採用了二次發射倍增系統,光電倍增管在可以探測到紫外、可見和近紅外區的輻射能量的光電探測器件中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極低的噪聲。  從接受入射光方式上來分,光電倍增管有側窗型(Side-on)和端窗型(Head-on)兩種結構。  側窗型的光電倍增管,從玻璃殼的側面接收入射光,而端窗型光電倍增管是從玻璃殼的頂部接收入射光。
  • 熱視覺和紅外成像技術提高近地作戰軍隊作戰能力
    打開APP 熱視覺和紅外成像技術提高近地作戰軍隊作戰能力 發表於 2019-01-02 09:13:37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美國國防部部長James Mattis近日強烈表示:「我們一直在致力於提高我國近地作戰軍隊的戰備、殺傷力、生存能力和靈活性。」
  • 潮科技 | 新型中紅外APD打破雷射雷達光電探測器性能極限
    圖 | MEMS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EMS」(ID:MEMSensor),作者麥姆斯諮詢,原文題目《新型中紅外APD打破雷射雷達光電探測器性能極限》,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傳感和成像應用需要工作在2μm波段的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器,但暗電流密度(Jdark)難以控制,嚴重阻礙了前沿器件的研發進展。中紅外(2~5 μm)探測所用窄帶隙材料受到載流子複合和能帶間隧道效應的困擾,因此中紅外探測器只能在低溫下工作。
  • 簡單介紹光電探測器的應用及其工作原理
    光電探測器利用被照射材料由於輻射的關係電導率發生改變的物理特點,它的用途比較廣泛,主要應用在軍事及國名經濟的各個領域上。光電探測器的應用有哪些?光電探測器在紅外波段中的應用主要在紅外熱成像、飛彈製造及紅外遙感等一些方面;在可見光或近紅外波段中的應用主要在在工業自動控制、光度計量及射線測量和探測等方面。
  • 近紅外有機發光材料研究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先進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近紅外有機光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馬東閣研究員等通過與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王植源教授合作,近期在近紅外有機電致發光材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結果陸續發表在《材料化學》(Chemistry
  • 光電探測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光電探測器在紅外波段中的應用主要在紅外熱成像、飛彈製造及紅外遙感等一些方面;在可見光或近紅外波段中的應用主要在在工業自動控制、光度計量及射線測量和探測等方面。接下來小編將會為您詳細的介紹這方面的知識,相信一定會幫助您更好的了解光電探測器。  光電探測器,從其字面意思來看,相信大家都能猜到,這種探測器能夠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