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繫膜脂膜炎影像診斷

2021-01-15 影像學園


腸繫膜脂肪炎(mesentericpanniculitis)是以腹部包塊及腹痛為主要表現的腸繫膜疾病,臨床少見。Crane(1955)首先報告於臨床,Dgder(1960)對本病的臨床及病理做了詳細的描述。指出該病是因非特異性炎症所引起的繫膜廣泛增厚,繼而纖維化,故又稱腸繫膜脂肪肥厚症、腸繫膜脂性肉芽腫、原發性腸繫膜脂硬化症、孤立性腸繫膜脂營養不良症、退縮性腸繫膜炎、Weber-Christian病、特發性收縮性腸繫膜炎等。本病大多數病人臨床經過良好,有自限性趨勢。


 MP 病因不十分明確,大多數為原因不明的特發性病變。多數學者認為:部分MP與腹部手術、外傷、感染(除外胰腺炎) 、潰瘍病和局部缺血等所引起腸繫膜損傷後的非特異性反應有關。據統計30 %MP 病人與惡性腫瘤有關(其中50 %為淋巴瘤) ,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瘤、胸膜間皮瘤,子宮漿液性乳頭狀腺癌等。另有報導MP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還與特發性腹膜後纖維化、多發性軟骨炎、系統性紅斑狼瘡,Weber2Christian 病和Gardner’s綜合症有關。 


發病機制

1、病變部位  病變主要侵襲小腸繫膜,而且以腸繫膜根部為多見,也可蔓延到腸壁處。結腸繫膜也可受累,但病變常較局限,外觀酷似結腸惡性腫瘤。病變極少侵及網膜或向腹膜後蔓延。


2、病變特徵  受累的腸繫膜表面散在著大小不等的脂肪壞死灶,外觀呈暗棕色或灰黃色。病灶可互相融合呈大片狀,並由腸繫膜根部向腸壁側擴展。後期隨著纖維組織的增生及瘢痕組織收縮,腸繫膜逐漸縮短所屬之腸襻也隨之紆曲、變形、狹窄,甚至腸腔完全阻塞而出現腸梗阻。腸繫膜的血管也常常被包繞。纖維化病變範圍大小不等,但從剖腹探查所見,大多直徑在5~10cm,腫塊邊界不清楚,較硬,無包膜,與周圍組織器官常有廣泛、複雜的粘連,不易分開。


組織病理學:大體病理標本,病變呈橡膠樣或堅硬的結節(腸繫膜根部單髮結節60 %、多髮結節15 % 和廣泛性繫膜增厚20 % ) 。切面腫物呈黃色或棕黃色,內散在不規則無色的壞死或液化脂肪組織。組織學上,病變是由壞死、退變的脂肪組織,噬脂細胞(代表腸繫膜內吞噬脂質的巨噬細胞) ,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性細胞和不同程度的纖維組織組成,可見鈣化 (可能是脂肪組織壞死的結果) ,出血和血管內血栓形成。以上病變常侵及腸繫膜和漿膜下脂肪,並可擴展至腸壁肌層的黏膜下層,但黏膜層是正常的,可引起腸繫膜淋巴管阻塞,導致黏膜下水腫的淋巴管擴張,引起腸腔狹窄、乳糜胸水和腹水。 


X線檢查:對MP 的放射學診斷最早用普通腹部透視或攝影,胃腸鋇餐和/ 或鋇灌腸檢查。50 %病人顯示正常。異常徵象包括腫塊推擠小腸攀向四周移位、分離、橫向延長,小腸紐結和成角(由於繫膜纖維化收縮所致) 、鋸齒狀狹窄、擴張、腸梗阻。若累及結腸繫膜,則有特殊表現,結腸呈「拇指紋」樣狹窄、僵硬,易誤診為結腸癌。 


CT檢查:CT是診斷腸繫膜脂膜炎的有效方法,可明確顯示病變的範圍,對有手術指徵的病例可於術前準確定位。通常以炎性細胞浸潤、脂肪壞死和纖維化的程度不同,CT表現各異。典型CT 表現為圍繞繫膜大血管(不受累及) 、邊界清楚、密度不均勻的單個或多個軟組織密度腫塊(與腹膜後脂肪密度相比) ,其內可見脂肪密度和低密度囊變區,大血管和腫塊周圍見「脂肪暈環」,腸攀向四周移位。部分表現為繫膜根部圍繞繫膜血管單個或多個以脂肪成分為主的腫塊,內散在放射狀條索樣、結節樣(直徑< 5. 0mm) 軟組織密度區(代表炎症和纖維化) 。有的表現為有包膜的密度不均勻腫塊,內有脂肪、水樣或軟組織密度區。少數表現為多房囊性腫塊(由於淋巴管和血管阻塞引起的淋巴管擴張) 。中心可見鈣化。 


MRI檢查:MRI表現雖無特異性,但顯示脂肪、軟組織成份和血管受累與否優於CT,是診斷腸繫膜脂膜炎最有價值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①顯示不同組織的信號特點,如以纖維組織為主的腫物,T2WI 呈低信號。②顯示主要血管(SMA、SMV) 及其分支是否受累,血管正常表現為「流空效應」。因此MR 對顯示病變纖維組織和評價血管是否受累方面是非常有幫助的方法。


鑑別診斷:腸繫膜脂膜炎的鑑別診斷較複雜,主要與類癌、淋巴瘤、轉移瘤、平滑肌瘤、纖維瘤、脂肪類腫瘤(脂肪瘤、脂肪肉瘤、髓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畸胎瘤) 鑑別。類癌與MP 從CT上難以區別,類癌可引起肝轉移,血52羥基吲哆乙酸升高。淋巴瘤多累及腹膜後間隙。


轉移瘤有原發腫瘤病史,腫物內無脂肪密度灶。平滑肌瘤多起自胃腸壁,內臟受累,不能與內臟分開。纖維瘤易發生在手術、外傷處,而MP 易繞大血管SMA、SMV 生長。MP 與脂肪類腫瘤從CT 上不易區別,這時可以結合臨床和病理結果來鑑別此外,由於本病常有瀰漫性腹痛、腹脹並有手術史,臨床上易誤診為粘連性腸梗阻。有時捫及腫塊,且往往有惡質,可誤診為結腸癌等消化道腫瘤。 

來源:華夏影像診斷中心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如有圖片、內容等不想轉載傳播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腸繫膜脂膜炎的影像表現
    以上病變常侵及腸繫膜和漿膜下脂肪,並可擴展至腸壁肌層的黏膜下層,但黏膜層是正常的,可引起腸繫膜淋巴管阻塞,導致黏膜下水腫的淋巴管擴張,引起腸腔狹窄、乳糜胸水和腹水。腸繫膜脂膜炎術前最有用的檢查方法是影像診斷,其中最重要的是腹部CT和MRI。超聲和普通X線檢查能直接或間接顯示病變,但敏感性低。
  • 腸繫膜脂膜炎
    影像表現:腸繫膜密度增高(霧狀腸繫膜misty mesentery),周邊可見假包膜樣改變,腸繫膜內可見許多不規則條索樣軟組織密度影,腸繫膜血管被包繞但未被壓縮,周邊可見多發性小淋巴結影,部分有鈣化。病理:硬化性腸繫膜炎。
  • 腸繫膜與克羅恩病的關係
    CD腸繫膜病理CD患者的腸繫膜可出現血管增生、擴張、扭曲變形,腸繫膜膿腫、脂膜炎,脂肪肥厚、堆積形成「匍匐性脂肪」(creeping fat),腸壁與腸繫膜黏連、瘻管形成、囊腫,腸繫膜周圍炎性滲出等病理改變。腸繫膜淋巴系統亦可發生病理改變,包括淋巴管炎、新生淋巴管生長浸潤、淋巴管擴張和堵塞、淋巴結腫大、細菌移位、淋巴結感染等。
  • 科普| 孩子常說「肚子疼」,B超提示:腸繫膜淋巴結腫大,能說明啥?
    科普 | 孩子常說「肚子疼」,B超提示:腸繫膜淋巴結腫大,能說明啥?這個腸繫膜淋巴結腫大,到底能說明什麼?腹痛是兒科門診的常見症狀之一,多位於臍周或接近臍。因此,腹部B超是兒科醫生常用的輔助檢查。當B超結果顯示腸繫膜淋巴結腫大時,腸繫膜淋巴結炎就成了最常用的診斷,經過抗感染治療(大多是抗菌藥物)後大部分患兒症狀緩解(少部分患兒會因腹痛未緩解再次就診)。
  • 器官新成員:腸繫膜的解剖
    腸繫膜不是一個碎片化的複雜結構,而是一個連續完整的器官。1.小腸繫膜:腸繫膜(mesentery)將空迴腸連於腹後壁的雙層腹膜,呈扇形。內有腸繫膜上血管等。根部長15cm,L2左側到右骶髂關節。2.闌尾繫膜mesoappendix位於闌尾和腸繫膜下端之間,三角形.闌尾的血管走行於其游離緣。
  • 得了腸繫膜淋巴結炎,怎麼辦?
    就醫後,醫生做了檢查化驗,照B超拍片子,發現腹部有淋巴結腫大,最終診斷是腸繫膜淋巴結炎,什麼藥也沒開,就說回家休息。 那麼,這個腸繫膜淋巴結炎是個什麼疾病? 需不需要吃藥呢? 什麼是腸繫膜淋巴結炎?
  • 【健康你我·原裝生活】揪出腸繫膜上動脈狹窄的「肇事者」!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動脈粥樣硬化疾病患病率的增加,該病發病率日益增高,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容易導致兇險預後,因此早期診斷、早期幹預是關鍵。 病 因 腸繫膜上動脈栓塞:栓子主要來自心臟的附壁血栓,多見於風溼性心臟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及房顫患者。其發生與腸繫膜上動脈的解剖結構有關。
  • 驗明正身,腸繫膜其實是人體器官
    科菲說:「如果我們像看待其他器官一樣看待腸繫膜,就可以基於這一器官對腹部疾病進行分類。現在我們已經構建出了它的解剖結構,下一步是對其功能進行詳細研究。如果理解了功能,就能『揪出』功能的異常,進而診斷疾病,以上加在一起就是腸繫膜學。這是一門全新的科學,就像腸胃病學、神經學等一樣,在醫學研究領域有著獨特的地位,對所有人影響重大。」
  • 兒科醫生帶你了解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
    問題2:腸繫膜、腸繫膜淋巴結在哪裡?腸繫膜是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腸和大腸的外面,把腸連接在腹腔的後壁上。腸繫膜淋巴結沿腸繫膜動脈及其分支分布,以迴腸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結最豐富。問題3:為什麼兒童容易患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呢?
  • 腸繫膜裂孔疝誤診1例
    腸繫膜裂孔疝臨床並不少見,而美克爾憩室疝入腸繫膜裂孔疝並發腸梗阻極少見。因術前診斷困難容易導致誤診或漏診。現報導本院收治的1例腸繫膜裂孔疝誤診為美克爾憩室並腸梗阻病例。患兒,男,2歲,14 kg。因陣發性腹痛2 d,伴嘔吐咖啡樣物入院。患兒2 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陣發性腹痛,以臍周明顯,後出現嘔吐,嘔吐物起初為胃內容物,後為咖啡樣黏液,於當地醫院就診2次。
  • 新發現|腸繫膜:人體的新器官?
    100多年來,我們都認為連接腸道和腹部的腸繫膜是由多個單獨部分組成的碎片結構。 然而,利默裡克大學醫院的科學家的新研究,發現腸繫膜是一個連續的結構。因此,我們需要從上百年來的錯誤解剖學描述中修正過來。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最新發表的一篇評述中,利默裡克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Limerick)的J Calvin Coffey教授及其同事D Peter O』Leary博士概述了將腸繫膜歸類為器官的證據
  • 小腸克羅恩病的X線CT及磁共振成像診斷研究現狀
    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如何早期診斷CD,以便對患者進行早期幹預,提高預後,是臨床醫生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CD的診斷並沒有單一可靠的金標準,根據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發布的歐洲克羅恩病診斷管理共識(2016年版),CD目前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內鏡檢查、組織學、影像學和/或生化檢查聯合診斷。近年來,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影響學檢查在CD的診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的作用。
  • 肺氣腔疾病的影像診斷方法
    ,最差的情況是提供限於少數疾病的鑑別診斷。影像表現一定要結合臨床資料,在某些病例可以幫助診斷。如表現為肺葉高密度影伴發熱、咳嗽、咳痰的患者很有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圖);而在已知左室功能不全時,雙肺高密度影的可能原因是肺水腫。
  • 超聲影像診斷在醫學上的應用及發展
    現在,沒有一個醫院可以離得開超聲影像診斷技術,超聲影像診斷具有高空間解析度、高軟組織對比、實時快速成像、操作方法簡便、無禁忌、無損傷、可重複、可提攜和經濟等特點,它與CT、MRI、同位素顯像一起構成了臨床醫學中必不可少的四大影像診斷技術。
  • 胃腸十大經典影像徵象,你都掌握了嗎?|十二指腸|乙狀結腸|胃腸|...
    沿著腸繫膜緣的線樣潰瘍是小腸克羅恩病最重要的影像特徵之一,潰瘍平行於短縮的、凹入的或者僵直的腸繫膜緣。相鄰的腸繫膜增厚和回縮,特別在有受侵腸段的連接處。胃腸細繩徵的出現高度提示克羅恩病,但它也可在其他疾病中出現。2.
  • 人體新器官:腸繫膜
    &nbsp&nbsp&nbsp&nbsp新年伊始,愛爾蘭研究人員認定,人體消化系統內「隱藏」有新器官――腸繫膜。&nbsp&nbsp&nbsp&nbsp器官被認為擁有獨立的結構組成和獨特的生命機能,如心臟是一個由肌肉構成的負責供血的器官。
  • 孩子經常說肚子疼,腹部B超一做有淋巴結,是腸繫膜淋巴結炎嗎
    臨床上孩子肚子疼有一個背鍋俠比較出名,就是腸繫膜淋巴結炎,只要孩子肚子疼,就拉去做一個腹部B超,總能掃出腫大淋巴結,然后冠以腸繫膜淋巴結炎的診斷,家長也會欣然接受,然後經過抗生素應用,好像也能緩解,但是沒過多久孩子又會念叨起來肚臍疼,家長也比較頭疼,那到底什麼是腸繫膜淋巴結腫大。
  • 小兒腹痛常見原因-腸繫膜淋巴結炎
    小兒腹痛常見原因-腸繫膜淋巴結炎 最近有不少腹痛的寶寶來就診,且多數家長在敘述病情時都提到孩子經常腹部陣發性疼痛,經西醫診斷為腸繫膜淋巴結炎。腸繫膜淋巴結炎是個新興疾病,很多寶媽之前聽都沒聽說過。但是這兩年,因為腹痛到醫院檢查的孩子很多都被告知患有腸系淋巴結炎。腸繫膜淋巴結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做CT怎麼樣?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128通道螺旋CT SOMATOM DenitionAS Sliver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是廣東高尚醫學影像科技集團打造的連鎖型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中心配備128通道螺旋CT優勢如下:1、掃描速度快:率先採用磁懸浮驅動技術,採用更優化設計的零兆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