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哈佛心理學家不端行為大起底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美心理學家不端行為大起底

  Marc Hauser圖片來源:RICK FRIEDMAN

  在美國哈佛大學完成對著名心理學家Marc Hauser不端行為調查的4年後,該機構的報告終於發布,這多虧了《波士頓環球報》的一名記者通過《信息自由法》(FOIA)請求發布文檔。據該報報導,這份報告「描繪了Hauser實驗室所發生的情況的具體細節,表明並不僅僅是單純的疏忽導致了不端行為的發生」。

  2012年,科研誠信辦公室(ORI)發現Hauser存在研究不端行為。他在前一年辭去了在哈佛的職位,不過哈佛從未公布調查結果,其中的80多頁報告上蓋有「機密」章並被提交,對ORI來說,這是針對大學調查的一種常態。

  該報告有兩個部分可以公開。但內容進行了刪減,包含了哈佛大學進行的詳盡調查過程。3名委員會成員進行了18次會面以篩選證據,採訪了10個人,並與Hauser及其律師進行了2次會面,總時間為9小時。

  他們的發現是毀滅性的。調查人員指出,在2002年發表在《認知》上的一篇論文中,其結果所涉及的絹毛猴與錄像帶中的原始數據並不吻合。「因此實驗結果是Hauser故意進行虛假報告的。」該論文已被撤回。調查員寫道,他的研究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但「歪曲實際的實驗數據以誇大效果屬於偽造行為」。另一項關於恆河猴的研究顯示的「研究記錄」和2007年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上的論文存在差異。

  「我們發現,Hauser反覆將其觀點的主導作用和影響置於其科學方法和完整數據之上。」3位調查員總結道。他們及其所採訪的人員的名字都在報告中進行了編輯處理。

  Hauser和ORI達成了自願處理的協議,他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存在研究不端行為。他同意在由公共服務部支持的任何研究中接受3年監督。Hauser目前居住在科德角,去年他出版了一本關於人類行為的書——《殘忍=欲望+否認》,受到了廣泛關注。他繼續撰寫著關於語言、認知和演化的科學評論文章。(張冬冬)

相關焦點

  • 這些科研不端行為從重處理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關於印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的通知」。通知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業經2020年11月3日第22次委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 科學網—國外防治學術不端行為的措施與借鑑
    一、關於學術不端行為的概念和界定 關於什麼是「學術不端行為」,中英文本身就有不同的翻譯,英文一般稱作「research misconduct」,中文大致有「科研不端行為」、「研究不端(不良)行為」及「學術不端行為」等譯法;至於其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國內外更有諸多的界定。
  • 加強科學道德建設 摒棄學術不端行為
    這說明,誠實守信、社會責任和尊重客觀事實是當前北京科技工作者最推崇的道德行為。    學術腐敗和不端行為的主要表現    1.弄虛作假和侵權抄襲是學術腐敗和不端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    學術不端和學術腐敗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並且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其形式也在不斷變化。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國家正式出臺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大家都在反對學術不端,何為學術不端?如何界定學術不端行為?其實,此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2019年5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署才正式發布我國首個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行業標準——《學術出版規範——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 174—2019)》(以下簡稱《標準》),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
  • 重磅:7類行為從重處罰,鼓勵實名投訴舉報!基金委發布科研不端行為...
    12月29日,國自然基金委網站發布了關於印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的通知,明確了9類科研不端行為及處理辦法,規定7類行為從重處罰。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下簡稱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評審、實施、結題和成果發表與應用等活動中發生的科研不端行為的調查處理。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科研不端行為,是指發生在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評審、實施、結題和成果發表與應用等活動中,偏離科學共同體行為規範,違背科研誠信和科研倫理行為準則的行為。
  • 天津大學解聘一名有學術不端行為的教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天津11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今日宣布與該學院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張裕卿教授解除聘用關係。  據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在其官網發布的「情況說明」,學院收到有關張裕卿教授的實名舉報後,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
  • 因激情出軌的人最終都後悔了|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激情必然會消退
    《心理學簡報》本期內容簡介本期《心理學簡報》將為讀者具體分析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Richard Solomon的著名心理學實驗,並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為什麼當初因為激情出軌的人最終都後悔了。激情「短命」是自然屬性曾擔任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的Richard Solomon早在1980年的經典心理學實驗中就已經發現:在任何一段感情中,激情都會必然消退[2]。所以因為激情而出軌的人最終都會抱憾而歸。
  • 關於印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的...
    》和《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等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四條 自然科學基金委監督委員會依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章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章程》的規定,具體負責受理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投訴舉報,組織開展調查,提出處理建議並且監督處理決定的執行。 第五條 自然科學基金委對監督委員會提出的處理建議進行審查,並作出處理決定。
  • 論文查重須知,學術不端行為主要有哪幾種?
    2021-01-04 14:29:38 來源: 論文大師 舉報   面對學術不端行為屢屢出現的情況
  • 中國科協披露當前中國學術的七大「不端行為」
    中新網北京2月9日電 (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獲悉,當前中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中不端行為的表現形式和主要問題有七個方面,包括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偽造篡改實驗數據等。  中國科協九日在此間舉行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該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工作委員會的工作匯報中披露出上述信息,並對通過調查歸納的這七大學術不端行為進行了具體闡述:  ——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在論文、研究報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襲剽竊他人的實驗數據、圖表分析甚至大段的文字描述。這種現象存在於少數科技人員特別是少數碩士生、博士生和剛參加工作的青年學者中。
  • 清華大學回應博士論文造假: 撤銷學位、問責導師,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清華大學: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  這一兩年前的撤稿事件於近日被國內外多個科研網站和論壇轉載,旋即引發熱議。對此,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2016年,清華大學就啟動了對這一事件的調查。經我院進一步核查,初步判斷葉肖鑫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該負責人介紹,2017年1月,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成立專門工作組進行調查並經學術道德分委員會討論,認定葉肖鑫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其導師唐國翌對此負有指導管理方面的責任。  2017年4月28日,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決定撤銷葉肖鑫博士學位,處理結果在校內進行了公告。
  • 基金委公布61份科研不端行為案件處理結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科學報(ID: china_sci)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報科研不端行為典型案例及近期查處的科研不端行為案件處理決定
  • 陝西將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行為列入學術不端
    公示明確將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等9類行為列入學術不端行為,並提出根據性質和情節,給予當事人警告、解職直至開除公職等處理。科研人員及學生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存在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偷換署名或改動署名順序,或將合作研究成果以個人署名發表;提供虛假的學術成果、證書、偽造不實的專家鑑定意見或其他證明學術能力的材料;偽造或者篡改試驗數據、結果、文獻或統計資料,捏造事實;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或將已有成果改頭換面多次發表;偽造注釋;未參加創作,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其他違背學術道德準則的行為與表現等
  • 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毀了「,三名知名教授被指控性侵
    5月29日,哈佛大學校報《The Havard Crimson》發表了一篇歷時八個月重磅調查報導,三位著名的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面臨來自學生等人的性騷擾指控
  • 【資訊快遞】重磅,國家正式出臺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新聞出版行業標準CY/T 174—20192019-07-01實施3.8 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包括:a) 在參考文獻中加入實際未參考過的文獻。b) 將轉引自其他文獻的引文標註為直引,包括將引自譯著的引文標註為引自原著。
  • 進化心理學家稱「強姦」是人類「自然」行為
    進化心理學家們指出,人類心靈的容納能力是可以「調節」的。千百萬年以來,人的心靈在不斷地經受錘鍊和調整,以適應周圍環境的挑戰。  進化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是:繁衍是人類最基本的本能,對此男性和女性有著截然不同的觀念,這種觀念自古如此:由於承擔著在惡劣生存環境中受孕、懷胎的使命,所以女人選擇男人的標準,主要集中在男人是否熱忱、健康、忠實,是否善於捕獵、烤獵物等。
  •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基金委發布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科研不端行為,是指發生在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評審、實施、結題和成果發表與應用等活動中,偏離科學共同體行為規範,違背科研誠信和科研倫理行為準則的行為。違反科研倫理規範;  (九)其他科研不端行為。
  • 5華人青年學者回懟哈佛醫學院「新冠論文」
    近日,來自中、美、德3國高校的5位華人青年學者深入分析發現,這篇文章不只「不嚴謹」,還可能存在刻意調整研究參數、只匯報對自己有力的證據等6大不當行為。為此,他們聯合在DASH上發文,針對這篇質量極差的「論文」,用學術界公認的方法「懟」回去。新論文得到包括Elisabeth Bik在內的美、德知名學術打假人士和哥廷根大學等多方支持。
  • 科研大佬背後的學術不端,高產教授背後的幾種科研論文造假的行為
    學術不端這個名詞似乎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不同於早期的學術規範制度的不嚴格,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各種學術不端和造假開始泛濫,失去了對科研發現開始的初衷,各種的學術不端給違背了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也讓很多期刊雜誌失去了權威性,因此為了應對各類的學術不端行為,科研圈內開始淨化行為,對於學術有問題的教授進行批判,對於有問題的論文進行退稿,學術不端不僅造成學術界的混亂,同時也會浪費很多科學家的時間,例如著名韓春雨事件,因為韓春雨的科研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刊登,科研影響力巨大,造成全球無數科學家進行試驗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