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實驗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2020-08-02 海南日報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實驗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編者按:

上世紀20年代初,中國教育界就有「南胡北顏」之稱。「南胡」指的是主持東南大學的著名物理學家、我國第一位研究X射線的科學家胡剛復,「北顏」指的是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著名現代試驗物理學家顏任光。


顏任光(1888-1968),海南樂東樂羅人,中國現代試驗物理的奠基人之一,對發展我國的儀器儀表作出了重大貢獻。1948年,顏任光出任私立海南大學首任校長。這位從海南西海岸走出來的傑出物理學家,他的成長經歷、學術成就以及愛國愛鄉的精神,都是鞭策海南人、激發海南人文化自信力的難得的榜樣。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實驗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顏任光(資料圖片)


1989年版的《辭海》顏任光辭條記載:「顏任光(1888-1968)又名顏嘉祿,字耀秋,廣東崖縣(今海南樂東樂羅)人,曾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博士學位。歷任北京大學、私立海南大學、光華大學教授。早期從事氣體離子運動的研究,主要研究儀器儀表,特別是多種電錶的設計製造,對發展我國的儀器儀表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國物理界老前輩、時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的錢臨照先生在《中國物理學會50周年》紀念大會上陳辭懇切地說:「物理學的基礎在於實驗,1920年以前,我國大學雖有物理課程,但只有講課。自從胡剛復、顏任光從美國回來之後分掌南京高等師範大學和北京大學,開始在兩校建立物理實驗室。從此,我國物理學走上正軌。當時有『南胡北顏』之譽……」可見顏任光博士對中國物理學之重大影響,他作為中國實驗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的歷史地位由此可見。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實驗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顏任光與夫人在上海的合影。(資料圖片)


傳教士資助小「神童」


孤懸海外的海南島,自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籤訂後,成為被迫開放的十大港口之一。外國傳教士、商人、社會學者此時也紛紛登臨海南島,在此留下他們的足跡,而傳教士的活動也對這片土地產生了一定影響。


登陸海南的傳教士中,有一位名為冶基善。清光緒七年(即1881年)11月,美籍丹麥人傳教士冶基善從廣州抵達海口,開始了基督教在海南島的傳播活動。冶基善首先在瓊山府城文莊路的吳氏祠堂設立教堂,開始收納信徒。不久,冶基善前往儋州那大,建立第一個福音堂。1883年,冶基善到達海南第三年後,他攜帶妻子做環島西行。當他來到崖縣樂羅村時,發現這是一個商業繁榮、人口集中而易於傳教的地方。明清以來,樂羅文化教育事業日臻發展,望子成龍是當地古老的傳統。有錢人家不惜金錢聘請私塾教師教誨子弟。鹹豐年間,德化書院(又稱學社)創立。書院曾接納過瓊州學人陳聖嶼(儋州人)、陳式平(崖州官村人)開壇興教,育化了一代樂羅學子。光緒十四年(1888年),顏任光出生的這一年,德化書院改為樂育學堂,到了1915年又改為崖縣縣立第二高級小學校。樂羅的教育文化氛圍,讓初來乍到的外國傳教士充滿好感,他幾乎毫不猶豫地選定了樂羅作為他日後的重要傳教點。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冶基善在樂羅創辦的基督教堂,沒有他的慧眼獨識,資助顏任光讀完小學和大學,也許就不會有這位後來影響著中國現代實驗物理學發展方向的洋博士。


海南日報記者曾尋訪顏任光先生在海南的親人、先生的侄女顏瑞霞女士一家。作為晚輩,她無從知道太多顏任光的事跡,一生在外漂泊的顏任光,自1949年離開海南後,世事變遷,他一直沒有再踏上故鄉的土地。瑞霞只能拿出家譜和顏任光留下的照片,敘述她所知道的顏任光。她說,因家境貧寒,顏任光7歲讀完私塾後就無法升學,幸得族兄嘉義慷慨資助,讓他繼續就讀。此時,冶基善在樂羅馬嶺山邊設立的基督教堂已經在樂羅、九所、羅馬一帶廣有影響。當時,「神童」顏任光天資聰敏、過目不忘的傳說引起了冶基善的注意。於是,顏任光被領到冶基善的面前。從此,顏任光就在該教堂附設的小學工讀,他果真成績優異,先是被送往海南聖經學校讀書,後被保送廣州的嶺南中學,他的聰明和刻苦讓他提前3年畢業,接著升入嶺南大學。不久,顏任光考取公費留學美國。1915年9月,顏任光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接著考入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在1918年夏天來臨的時候,他以一篇題為《氣體粘滯係數測定法》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實驗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一九八五年,樂羅的親人在村東北角一塊坡地上,為顏任光、顏任明兄弟建造了一座紀念碑。海南日報記者張杰攝


執掌北大物理系


上世紀初,外敵入侵,國事凋零,中國的仁人志士呼籲科學救國、實業興國成為一種時代精神,外出留學、向西方學習也成為一個時代的思潮。學成歸來的顏任光,自然受到當時學界的重視。


1921年8月,經著名學者朱經農的舉薦,33歲的顏任光來到當時推崇「學術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辦學方針的北京大學,擔任物理系主任。在充滿自由主義氣氛的燕園,顏任光與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劉半農等「五四」精英是朝夕相見的同事,他與胡適因為對自由主義有強烈的嚮往,因此常有往來,並成為摯友。在胡適的書信中,人們發現他與這位海南人保持著長久的信任和友誼。比如,1925年8月23日二人同遊上海大世界;更值得一提的是,1925年6月,也就是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後,顏任光與胡適、丁文江等4位名教授,發出慷慨激昂的三千字電報,譴責軍閥的暴行,得到全國各地大中學生的熱烈響應,他們紛紛走上街頭,示威遊行,轟動一時。由此可見,顏任光並非一個只顧著學術研究的科學人士,他對社會的熱情關注和敢於承擔的精神同樣令人欽佩。


據資料記載,1927年北大物理系被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評為「全國各校之冠」的一系。該校學生認為「這個成就是顏任光先生的貢獻」。因為在此之前,北大物理系並沒有實驗室,顏任光來了以後建起了北大6間實驗室:電振動實驗室、應用電學實驗室、光學實驗室三所以及放射X光實驗室一所。在學生的眼裡,這位個頭矮小、皮膚黝黑、不苟言笑的教授是一名聰慧過人也勤奮非凡的人。是他和李四光教授在北大首先創辦了「二院」即北京大學理工學院,為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理工類高級人才。


1916年出生的地震科學家鄭聯達先生(三亞市崖城鎮人,今年2月去世,編者注),與顏任光同為崖州傑出學子。曾任教於北京理工大學的鄭老,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物理系,他生前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曾談到,大約從1917年開始,北京大學理科已有物理實驗課,本科一、二、三年級均有實驗,每周為3小時。自從顏任光執掌物理系之後,特別注重實驗室的建設,他把美國重視動手能力的教學傳統帶到北大,於是,他購置實驗儀器或自製儀器、編寫實驗講義、安排實驗課程,儘量讓學生的課堂理論學習和實驗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分析能力。同時,顏任光多方邀請名師,加強教師陣容,提高教學水平。作為系主任的顏任光,像電工一樣經常攜帶著鉗、錐等常用工具。不僅在實驗室為學生表演實驗、解答疑難,而且經常要求學生並教學生使用刀、銼、鋸、鑿,做一些簡單的鐵製或木製器具。在課堂教學方面,顏任光還自製了許多簡單教學設備,邊講課邊演示。由於顏任光和丁燮林的努力,北京大學物理系的教學質量有了較大提高,顏任光更是開啟了中國試驗物理的先河,北大物理系也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強系,贏得了人們對它的重視。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實驗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顏任光先生的故鄉樂羅村。海南日報記者張杰攝


創辦中國第一個現代科學儀器廠


1924年至1925年間,顏任光休假出國訪問一年,也許顏任光自己也沒有意識到,此行將改變他的生命軌跡。鄭聯達先生講述,這一年,顏任光博士到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參觀學習,此時著名物理學家E·盧瑟福正在該實驗室從事γ粒子轟擊氮核實驗。那先進的科學儀器和設備,讓顏任光感觸良深:中國太缺少科學研究的儀器設備了!沒有科學儀器,實驗從何談起,沒有科學實驗,談何科學發展和科技進步!


一年之後,顏任光回國。他出人意料地放棄了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的職位,和物理學家丁佐成(又名佐臣)共同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現代科學儀器工廠———上海大華科學儀器公司。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生產的物理儀器、儀表。北大物理系和其他大學,使用的科學儀器都來自上海大華,顏任光和他那一代人以不懈的努力和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對發展我國的儀器儀表作出了重大貢獻」(《辭海》)。


上世紀30年代初,國內民眾曾多次掀起「抵制日貨、使用國貨」的愛國運動,熱愛國貨、使用國貨的意識深入人心。此時大華公司生產的「大華」牌各類國產電錶價廉物美,售後服務又好,被國內許多機電設備製造企業選用,得到國人大力支持,大華產品風靡一時。據顏瑞霞提供的資料,當時國內大型電機設備製造企業大都使用「大華」牌電錶,國內一些著名高校如上海交大、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光華大學、嶺南大學、滬江大學等,也紛紛採用國貨「大華」牌儀表產品來裝備實驗室。這使「大華」牌儀表一舉成為當時國內儀表市場上的名牌產品。在國外市場,「大華」牌儀表產品的覆蓋面主要在南洋一帶,並且具有一定的信譽和影響力。由於需求量大,在東南亞儀表市場上,「大華」牌電錶一度供不應求。而一般民眾並不知,「大華」盛名的背後是中國兩位傑出的物理學家通力合作的結果。


1932年,中國物理學會在北京成立。已經在上海光華儀器廠擔任要職的顏任光被邀請參加這次盛會。在成立大會上,顏任光,一個從海南島走出去的物理學家,被選為中國物理學會第一屆董事會董事,以後又曾任理事。他與中國那一代最為傑出的科學家一起,共同為中國的實驗物理和科學儀器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入主私立海南大學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實驗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一九四八年,顏任光出任私立海南大學首任校長。圖為當年位於海口椰子園的私立海南大學校門。(資料圖片)


離開北京大學轉入工業界後,顏任光一直心繫中國教育,他以常人難以想像的精神和精力,在大學裡繼續他的教育事業。抗戰勝利後,他不僅擔任私立海南大學校長,還曾任上海光華大學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和副校長。上個世紀30年代中期,他還一度出任交通部電政司司長、建設委員會委員、資源委員會委員等職。抗日戰爭期間,他曾主辦桂林無線電器材廠。


1945年8月,抗戰勝利。一群海南精英首先在陪都重慶醞釀籌創私立海南大學。此時的顏任光,在上海已經擁有厚實的家產和富有影響力的學術地位。但家鄉還是在他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1948年春,經私立海南大學董事會的懇請,顏任光放棄了在上海的優裕條件和蒸蒸日上的「大華」品牌,回到家鄉出任私立海南大學校長之職。


回望1947年11月至1950年4月間,在海口椰子園私立海南大學內,聚集了一批頗有建樹的各科傑出人才。校董事會15人,除了張發奎為廣東人外,其餘皆為海南籍:宋子文、陳策、王俊、韓漢英、黃珍吾、鄭介民、顏任光、陳序經、梁大鵬、雲竹亭等,均為當時頗有影響的政界、學界和商界的人物。而在海大的9名博士中,便有8人是海南人,三位正副校長顏任光、範會國和梁大鵬,均為留洋博士,範先生是有影響的數學家,梁大鵬為年輕有為的政治學博士。作為第一任校長的顏任光,是當中學術地位最高、資歷也最深的一位,那一年顏任光已年屆60。


提起當年的顏任光先生,海南大學教授周偉民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感慨說:「顏任光的卓越成就放在中國、放在世界都毫不遜色,在上世紀40年代以前,顏任光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好的物理學家之一(據《The China Year Book》 1933年)。這位從海南西海岸走出來的傑出物理學家,他的成長經歷、他取得的成就以及他愛國愛鄉的精神,應該成為鞭策海南人、激發海南人文化自信力的難得的榜樣。」


在私立海南大學學生印象中,顏校長個子不高,為人和藹可親,他雖然滿口純正的美式英語,但鄉音依舊,讓人備感親切。有著留美背景的顏任光,認識到英文教學的重要性,於是規定一年級開始就實行全英文教育。據已故臺灣學者蘇雲蜂(海南三亞人)編著的《私立海南大學》資料透露,當時這一規定曾遭到一些學生的反對,但顏任光和教授們堅持不改,使私立海南大學成為抗戰後中國少有的全英文教育的大學,一時令人矚目。一年之後,學生們的英文水平整體提升了,英文教學給他們帶來的全新視野和看世界的方式,學生們終於感受到顏校長的良苦用心。


私立海南大學在戰後的海南,創造了一個奇蹟,被當時學界稱為「南疆文化中心」,這個稱號來之不易,足見當時私立海南大學在全國學界和教育界的重要地位,而這一切,都和這所大學所具備的大學精神和師資力量有著密切的關係,作為一校之長的顏任光更是功不可沒。他除了管理學校,還親自上物理課,他的課總是引人入勝的,為了目睹名師風採,還有不少同學趕來旁聽,可見他的魅力了。令人讚嘆的是,顏任光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初創的海大募集資金,1949年4月,他攜夫人黃次松南下榆亞(今三亞)募資,受到各界的歡迎,榆林《和平日報》大幅刊登,顏任光由此在故鄉留下他難得的身影。


在今天樂東九所鎮樂羅村南坊的一塊坡地上,顏任光的家人為他建造了一座紀念碑,在先生的衣冠冢旁長眠的是他的胞弟顏任明。顏任明曾獲得北京大學物理學碩士學位(當時北大頒發的最高學位),曾任崖縣中學校長,備受崖州人士敬仰。在布滿荊棘與仙人掌的坡地上,掩埋著顏氏一家兩位不同凡響的學子,他們的身後之名,是一個逝去的時代:「博學著中外汗灑科壇興華夏功垂史冊,碩行聞海內血薦軒轅育英才名留人間」———墓碑上寫著的對聯,算是墓志銘也算是後人對顏任光的評價,實在令人感慨噓唏。


原標題丨顏任光:一位幾乎被遺忘的大師

編者註:本文原載於2010年6月28日海南周刊,見刊略有刪減。


海南日報新媒體、海南日報海南周刊聯合策劃

撰文:蔡葩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總監:袁鋒

責任編輯:張運桐

相關焦點

  •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現代試驗物理的奠基人之一
    顏任光(1888-1968),海南樂東樂羅人,中國現代試驗物理的奠基人之一,對發展我國的儀器儀表作出了重大貢獻。1948年,顏任光出任私立海南大學首任校長。這位從海南西海岸走出來的傑出物理學家,他的成長經歷、學術成就以及愛國愛鄉的精神,都是鞭策海南人、激發海南人文化自信力的難得的榜樣。
  •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1898—1977)     葉企孫,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與合作者一起利用X射線短波限與加速電壓的關係測定普朗克常數,獲得當時該方法最精確的實驗數據。
  • 慢讀丨這個海南人不得了,他是新中國第一代「晶體人」
    1933年,吳乾章從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並於次年考入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成為3名研究生中唯一的海南人。物理研究所的網頁這樣說:現在的物理所是由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和國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合併而成。作為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的第一批研究生,吳乾章當年的研究方向是地磁場,是中國第一代「地磁人」。
  • 說地動儀不如掛豬肉的專家,其實是中國地球物理學的奠基人
    說地動儀不如房梁掛豬肉的專家,其實是中國地球物理學的奠基人 文/有疾 配圖聲明/本號所使用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來源我們定會標記,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號,我們會認真解決!
  • 慢讀丨海南歷史上的「隕石之謎」
    與之相應的是,在海南島上很多地方,散落著一些被稱作「雷公墨」的石頭,80萬年來,這些黑色的石頭,靜靜地躺在瓊州大地,雖然這些年來不斷被人挖掘,但有關它們的神秘身世,卻一直是個謎。白沙隕石坑遺蹟。海南日報記者蘇曉傑攝隕石價格貴比黃金2013年的俄羅斯隕石墜落事件發生後,引發了收藏熱潮。
  • 被抹去50年的中國物理學奠基人
    1995年,清華大學第三教室門廳,127人齊聚,他們中間,有「兩彈一星」王淦昌、「力學之父」錢偉長等七十九名院士和眾多海內外學者。在這裡,他們完成了一尊銅像,銅像的主人,是對他們有過深厚恩情的老師。他是中國物理學界的奠基人,9位兩彈一星科學家是他的學生,他12歲上清華,27歲建清華物理系。
  • 威廉·亨利·布拉格 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
    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他早年在劍橋三一學院學習數學,曾任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及英國利茲大學、倫敦大學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學會會長。同時,他還作為一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英國公共事務中的風雲人物。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吳有訓
    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字正之,江西高安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
  • 他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畢生從事研究工作,曾創辦清華物理系
    他是中國20世紀著名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便是葉企蓀,也作葉企孫,名鴻眷,字企蓀,以字行,男,漢族,江蘇省上海縣人。早年及留學生涯 1898年7月16日,葉企蓀出生於上海縣唐家弄一書香門第。
  • 慢讀丨海南這個黎漢交界古村落,曾商賈雲集!
    延伸數百米的老集市投射著昔日的商賈雲集,「目前村裡有437人,122戶,房屋108間。」村委會主任陳應超介紹,村中一共有30多個姓氏,村民祖上來自五湖四海,以前都以做小生意為生。老市村如今已沒有了以前的熱鬧。
  • 愛因斯坦算不算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的旗手玻爾之間的爭論,也聽說過他的不相信「上帝在擲骰子」,如果只看這兩點,容易讓人錯誤的認為愛因斯坦不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建立有著巨大的貢獻,包括量子力學的奠基。
  • 中國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黃子卿
    中國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黃子卿 (1900—1982) 李芝芬     黃子卿,物理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從事過電化學、生物化學、熱力學和溶液理論等多方面的研究。他是中國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   黃子卿,家名蔭榮,字碧帆。1900年1月2日出生於廣東省梅縣槐子崗村。1904年在本村私塾受啟蒙教育。他的外祖父和舅父古文造詣頗深,藏書甚豐,給了黃子卿很好的早期教育和深刻的影響。1915年,黃子卿考入長沙雅禮中學。該校有一個曾中清末探花的汪姓教師,任教文學與算術。他發現黃子卿在數學方面頗具天賦,建議他以學數理為宜。
  • 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湯佩松
    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湯佩松(1903— ) 吳相鈺 周發勤 匡廷雲     湯佩松,植物生理學家,生物化學家,教育家。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名家們精闢的思路、巧妙的實驗設計和新穎的實驗技術簡直使他著了迷。從此,他決心終身從事細胞呼吸、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以及生物力能學的研究。   1933年夏,湯佩松放棄了在美國獲得優厚條件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會,毅然回國,任武漢大學教授。
  • 文明的起源:28.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牛頓
    文明的起源:28.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牛頓為什麼你跳起來馬上要落下?為什麼你丟出去的任何東西都會落在地上或者某種支撐物上?為什麼水會往低處流?這些問題中的現象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歷,都能看到的,而且即使不進行任何試驗或者觀察,我們也絕對能預測結果,因為這就是經驗事實和信念。然而要解釋這些事實,恐怕不那麼容易。
  • 薛丁格小傳:貓比人還出名的鬼才科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薛丁格小傳:貓比人還出名的鬼才科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1887年8月12日,薛丁格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富裕家庭。他是獨子,家裡人都很寵愛他。本文被視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創造出量子力學的革命,並延伸到物理及化學的各個領域。隨後,薛丁格在幾個月內,連續發表了多篇重要文章。這些文章在物理界被公認為意義重大,奠定了薛丁格在量子力學上泰鬥的地位。薛丁格本人並不太喜歡量子理論,他說:「我不喜歡它,對於我得引入它我感到抱歉。」
  • 晶體物理研究奠基人馮端院士逝世,詩和物理學是相連通的
    他在體心立方難熔金屬內位錯的研究中,發現了浸蝕法位錯線成象規律;主編了中國第一部《金屬物理》專著;在複雜氧化物晶體內的缺陷與疇界問題研究中獲多項重要成果,發展了一種具有優異的非線性光學的新型人工調製結構材料;近年來致力於凝聚態物理學著作的撰寫,主持完成了《凝聚態物理學新論》《凝聚態物理學
  • 他是我國物理學奠基人,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一半都是他的學生!
    這位老師曾經培養出許許多多的知名科學家,但是他的名字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葉企孫。也許有人會困惑他的身份,但在他的專業領域內,他卻是一位非常出名的人物,他在物理學界做出了非常耀眼的貢獻。葉企孫在十三歲的時候就正式進入清華求學,成了這所知名學府第一批招收的學生。
  • 外媒:俄科學巨匠法捷耶夫逝世 系全球數學物理學奠基人
    據參考消息網2月28日報導,外媒稱,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當代數學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路德維希·法捷耶夫在聖彼得堡逝世,享年82歲。 這項工作為量子物理學的新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礎。同時,他還是全球著名數學物理學派的奠基人。 基斯裡亞科夫說:「法捷耶夫解決了當代數學物理學的許多重要問題。他首先在量子三體問題上嶄露頭角,隨後在孤子理論、量子反散射方法、量子代數等方面亦有建樹。除此之外,他還撰寫了200多篇科研論文和幾部專著。法捷耶夫是俄羅斯科學院和聖彼得堡科研中心的主席團成員。
  • 前瞻丨頂尖學者雲集,潘建偉主持:這場論壇帶你入門量子世界
    ① 塞爾日·阿羅什 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這位法國物理學家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學,在實驗量子力學領域享有盛名。②沃爾夫岡·克特勒 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這名德國物理學家的研究領域是原子物理學和雷射光譜學,特別是在雷射冷卻和捕獲中性原子方面。氣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一團超冷原子,被稱作除固態、液態、氣態和等離子態以外的第五種物質形態。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它們成為一個有趣的新穎多體系統,是研究量子力學的重要實驗工具。
  • 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奠基人王綬琯: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要從中學生抓起
    等等,他還要求同學們獨立自主設計兩種以上的實驗方案以備進入實驗室進行鑑別。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1999年創辦,由61位院士和知名專家聯合聯合倡議,會員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學生,俱樂部的創始人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奠基人王綬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