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呼籲美國組建專門機構應對氣候變化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周四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建議美國政府組建一個新的機構,專門應對氣候變化,並投入相當於現在5倍的資金來研究可再生能源。

美國42家大企業周三籤署了一項倡議,呼籲「制定雄心勃勃的、持久的兩黨氣候解決方案。」微軟是其中一員。

蓋茨周四表示,他希望看到美國建立一個名為國家能源創新研究所的組織。

他在文章中寫道:「目前還沒有一個中央辦公室負責評估和培養偉大的想法。例如,清潔燃料的研究是由能源、交通運輸和國防部的一些部門管理,甚至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管理。 同樣,能源儲存研究的責任分散在能源部的至少四個辦事處。」

蓋茨還表示,美國應該在清潔能源研究上投入相當於現在的5倍的資金。

他說:「聯邦政府每年投入大約70億美元研究清潔能源,相比之下,在醫療研究方面投入超過350億美元。將能源置於與健康平等的地位將是關鍵的第一步,這將創造37萬多個就業機會,同時推進清潔能源議程。」

相關焦點

  • 塗瑞和:中國需要一部專門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
    塗瑞和:中國需要一部專門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 2021-01-12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應對氣候變化,拜登將會如何組建政府?
    【11月18日華盛頓報導】喬·拜登若能成功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將會立刻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目前,拜登已經起草了數份行政令,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積極尋找部門負責人,要求其在執政過程中推行氣候變化應對政策——不僅限於環境部,甚至包括國防部、財政部、交通部。
  • 太平洋島國呼籲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新聞—科學網
    第44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前夕,在馬紹爾群島首都馬朱羅舉行的氣候變化專家小組會議9月2日呼籲,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應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比美國做得更好(圖)
    或許是,如果連中國這樣一個貧窮國家都能做到這一點,富裕的美國為什麼不能呢?再或者,如果中國能在清潔能源上處於領先地位,這就意味著美國力量在世界舞臺上將會進一步下降。  一個星期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布魯金斯學會上說,在清潔能源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將在世界舞臺上處於領先地位。他希望美國成為這個國家。  不幸的是,歐巴馬、戈爾和弗裡德曼的呼籲並沒有引起如美國人的關注。
  • 美報告:氣候變化 美國還沒有準備好?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上周公布的一個新報告聲稱,美國還沒有準備好應對氣候變化,而且負責將最新的科研結果傳達給決策者的政府機構根本無法勝任這一工作。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部分,是一個政策諮詢中心。
  • 機構改革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回應
    機構改革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如何開展?,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今後將如何開展?有記者問,機構改革以後,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今後將如何開展?重點會在哪些領域發力?  李高介紹稱,本次機構改革,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能劃轉到了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於進一步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汙染防治工作的協同性,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性的重大制度安排。下一步,我們要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
  • 應對氣候變化,從我做起
    今日視點  新華社記者 黃 堃  在巴黎,一百多位各國領導人出席了氣候變化大會,這讓人感到各國對氣候問題的重視,但也讓一些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些什麼?  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有哪些新氣象
    在這輪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肩負著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任,一些相關職能從其他部委轉至這個年輕的部委,備受關注的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責。在今天生態環境部的例行發布會上,氣候司司長李高首次在發布會上亮相,媒體都在關注轉隸之後的氣候司有哪些新氣象。
  • 傑夫·貝索斯承諾投入100億美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中新社舊金山2月17日電 美國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當地時間17日表示,將捐贈100億美元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貝索斯說:「氣候變化是對地球的最大威脅,我想與其他人一起努力,完善已知的方法,並探索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破壞性影響的新方法。」貝索斯說,新基金將資助那些維護和保護自然的努力,科學家、活動家以及非政府組織等都可能成為被資助的對象。亞馬遜發言人證實,貝索斯將用私人資金來支持該基金。
  • 西方媒體熱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態度積極
    新華網專稿: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行將舉行的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期間,將針對國際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等問題表明中國立場和主張。4日,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未來美國將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美國將於11月4日正式退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美國將如何繼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將取決於大選結果。《巴黎協定》在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目前仍有少數國家尚未正式批准該協定。美國總統川普在上任後不久就提出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但這個過程花了四年時間。
  • COP25開幕,AI助力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日在會議開幕前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此次大會將呼籲加強「問責、責任和領導力」,以結束全球氣候的危機。針對氣候變化問題,我國生態環境部同樣也給予了極高的關注。11月27日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顯示,氣候變化可通過自然環境直接作用到人體健康。2018年以來,我國適應氣候變化工作不斷推進,取得積極進展。
  • 心理學如何應對世界氣候的變化
    不久前,來自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開會討論氣候變化。    美國總統歐巴馬早些時候在國情諮文中說:「沒有挑戰,將對後代造成比氣候變化更大的威脅。」然而,由於公眾情緒缺少緊迫感,這類觀點就需要大力傳播。
  • 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能做些什麼
    ,但也難免讓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  但其實,公眾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也能幫助應對氣候變化,少開一次車、少吃一點肉,都在為緩解全球變暖做出一點貢獻。減少交通領域的排放,能有力幫助應對氣候變化。  當然,車輛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能說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就讓車輛都不上街了。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儘量少開私家車,選擇乘坐公共運輸,一輛裝載幾十個人的公共汽車,排放量顯然會低於幾十輛小轎車。同時,多坐公交少開車還有助緩解道路擁堵問題。
  • 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出現三個新特點
    中新網舊金山9月14日電 (孫忠一 孫秋霞)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稱,如果不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未來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及美國、歐洲等地因熱浪死亡的人數都會持續上升。  氣候變化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全球性挑戰,關乎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在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開幕式上,與會嘉賓指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呈現出三個新特點。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領導小組將研究確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方針和對策,協調解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辦事機構設在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合力。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組織領導,抓緊制定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並認真組織實施。
  • 秦大河:完善法律制度應對氣候變化
    人類活動很可能是近半個世紀全球變暖的主因近百年來,地球氣候系統經歷著一場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2007年初,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了新一輪科學評估報告。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是要重視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制度建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立法,對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公共職能進行規範,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學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流。1998年4月28日,日本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氣候變化專門法律《氣候變暖對策法》。
  • 發布會參考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二)氣候變化主要由人為活動引起人類利用化石能源等活動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因。自1990年以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組織全球科學家發布了5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認為人類活動產生過量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這是國際科學界的主流認識,也是國際社會採取應對措施的主要科學依據。
  •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在京發布
    中國環境報記者 劉秀鳳 11月27日,第十二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新動力》(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健康和福利形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