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光學汙染,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它背後卻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全世界都在研究大氣汙染、城市空氣品質、工業過程的洩露檢測等環境光學問題,而在我國,中國科學院環境光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也在以先進環境光學技術與應用為重點,建立環境光學與技術研究平臺,致力於創造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地球。
無論是環境光學應用基礎研究,城市大氣汙染的光學遠程精準探測、還是城市空氣品質監測及汙染源在線監測技術研究,一個個課題都意味著海量的文件數據——從基礎數據、分析報告,研究數據都是重要的資產,為此,環境光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選擇了群暉DS1815+作為課題組的數據存儲中心。
中國科學院環境光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是以環境光學新原理新方法研究為基礎,以先進環境光學技術與應用為重點,建立的環境光學與技術研究平臺。實驗室成立至今,已取得發表論文102篇,發明專利12項,成功軟體登記4項,新產品研發7項等成果,同時,承擔5項「十五」國家863計劃、2項科學院方向性創新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921工程項目等重大課題。
要完成這些課題,除了科研人員們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也意味著海量研究數據的存儲需求,實驗室現有的伺服器存儲架構除了科研人員的存儲和文件共享不便之外,並發性也並不友好,當連接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對於數據的上傳和下載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最終無法滿足海量數據存儲和共享的要求,甚至會因為單一存儲設備損壞而導致數據遺失的風險。
作為實驗室最為重要的資產——研究數據,有鑑於上述問題,建立一個安全、集中且便於共享的文件存儲系統是實驗室勢在必行的任務。
為此,在比較多家伺服器和NAS廠商的產品後,實驗室最終選擇群暉DS1815+作為數據存儲中心,作為課題組共20名研究員使用。談及選購的原因,實驗室博士研究生項衍表示:」除了DS1815+的性能能夠解決多人使用的並發問題之外,高性價比、易於操作的DSM系統和高擴展性都是我們選擇DS1815+作為數據存儲中心的原因。」
高彈性的存儲空間與冗餘保護
實驗室選用的群暉DS1815+擁有四核心處理器,最高6GB DDR3內存以及最大80TB的內部淨總存儲容量,搭配DX513擴展設備後,能夠擴展至最大180TB的存儲空間,足以容納實驗室的研究數據。
不僅僅是高存儲容量,DS1815+的專業存儲設計和為多種客戶端服務的特點,也讓數據更加安全和便於訪問。不像傳統存儲設備,如U盤、1394接口存儲或者CD、DVD,DS1815+可以在網絡上為各種客戶端提供服務,不會出現當其他設備停機,數據就不能訪問的問題。同時,鑑於研究數據的重要性,實驗室在統一的存儲空間上,選擇RAID5模式來保護數據的安全。即使DS1815+硬碟損壞,研究人員只需要將完好的硬碟替換上,就能夠輕鬆地恢復數據,提升數據的安全性。
多平臺和簡便的文件共享支持
DS1815+比一般伺服器能連接更加多種類的作業系統,通過運行DSM作業系統,它不要求特定的客戶端支持,即可供Windows、UNIX、Linux、Mac等作業系統訪問。便於不同作業系統用戶的數據上傳和下載。
在選擇群暉DS1815+作為實驗室數據資料中心的過程中,群暉的DSM作業系統也是重要的考量指標之一,由於DSM作業系統方便易用,哪怕是沒有IT基礎的人也可以通過DSM內置的智能套件完成文件的存儲、分享乃至協同辦公,哪怕是手機和平板,也可以利用群暉的移動APP實現資料的同步與共享。
同時,群暉NAS支持友好的訪問者權限設置,管理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置不同科研人員的訪問權限,存儲空間,幫助管理員輕鬆而快速的管理數據中心。
滿足多人同時訪問的高性能
比起處於雲端的網盤,DS1815+更能夠滿足實驗室研究人員龐大的數據存取和分享需求。在實驗室採集數據的過程中,需要通過FTP自動上傳數據到DS1815+,研究員進而下載所需要的數據。在實驗室的千兆網絡環境下,DS1815+拷貝數據的速度遠遠超過了網盤,20個站點的FTP可自動同時上傳數據到DS1815+。此外,DS1815+支持多種傳輸協議,如ZFS、NFS、CIFS等多種傳輸協議,研究員無論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或是其他帶網絡功能的智能設備都能平滑共享DS1815+中的數據。
實驗室博士研究生項衍表示:」群暉DS1815+讓我們能夠輕鬆建置安全可靠的數據中心,從高彈性的存儲空間和安全保護,到多平臺和簡便的文件共享支持,再到多點快速上傳、多人同時下載數據,這些功能都不必花費大量精力去安裝及配置各種軟體,而且維護簡單。」雙方的合作,也為實驗室的數據安全、研究成果乃至人類社會的環境安全奠定了更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