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深入到地球內部,不同地層都是由什麼組成的?

2020-11-22 騰訊網

地球有四層(地殼-地幔-外核(地核)-內核),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密度、組成和厚度,離地心越近,就會發生本質的變化。

三百年前,英國科學家艾薩克·牛頓為當前有關地球各層密度的科學思想奠定了基礎。

圖為:地球結構

地球結構的理論和發現

大約在1687年,艾薩克·牛頓得出結論,地球的內部一定是由一種緻密的物質構成的。

牛頓是根據他對行星和引力的研究得出這個結論的。儘管現在科學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牛頓關於密度的理論仍然相對不變。

現在,對地震及地震波的研究,對礦物和巖石的實驗室實驗,以及對壓力和溫度的研究,為今天的結論提供了依據。

這些結論是關於地球各層密度的增加及其與地球核心的接近程度,科學家們用這個和其他數據集來確定壓力和溫度。

地殼:研究最多的一層

地殼(地球的外層)仍然是地球各層中被研究得最多的部分,因為它很容易被科學家們發現。

地殼的厚度從1.6公裡到70公裡不等,取決於所處的位置。

例如,山脈下的地殼往往比海洋下的地殼厚。地殼通常由覆蓋花崗巖的沉積巖層組成,而海洋地殼則由玄武巖構成,玄武巖頂部有沉積物。

地幔內部

地球的地幔分為兩部分。上地幔為對流發生的位置,而密度較大的巖石構成了第二部分,即下地幔。

地幔的總厚度約為2800公裡。上地幔由橄欖石、輝石和其他晶體礦物組成,而下地幔由矽、鎂、氧組成——它可能含有鐵和其他元素。

地球外核

地球的外核本質上是液態的,由硫、氧、鐵和鎳合金組成。外地核的溫度高於這些元素的熔點,這意味著外地核保持液態,不會硬化成固體。外核大約有2259公裡厚。

世界中心

地球的內核是一個固體,由硫、鐵、氧和鎳組成。作為最深的一層,它的密度是構成地球的四層中最大的。

地核大約有1200公裡厚。儘管內核是最熱的一層,但由於對組成它的元素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它是固體。

最後

雖然,人類科技突飛猛進,似乎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是我們對自己家園地球的了解甚至沒有月球深刻,對於地球內部的探索更是少之又少。

世界垂直最深的科拉科拉超深鑽孔,甚至連地殼都沒有鑽透,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關於地球內部的研究吧。

相關焦點

  •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但我們的家園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地球形成於死亡星球的殘骸,這些殘骸在一團巨大汙濁的氣體雲中聚集,氣體雲在其中心變得越來越密集。後來形成吸積盤,小顆粒開始聚集起來,形成越來越大的物質,最終形成了如今的星球。這個過程耗費了一千到兩千萬年,至今這個過程我們也了解的不是很透徹。
  • 大師談 | 深入巖石圈研究 探索地球內部運動
    火山和海嘯災害的預測,人類利用地球資源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對地球巖石圈的深入探究,那麼到底什麼是巖石圈?為什麼地球巖石圈的研究如此重要?地球是一個橢圓形球體,從地球表面向地心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由於地殼和上地幔頂部都是由巖石組成,地球科學家把它們統稱為巖石圈。中國科學院院士滕吉文介紹,地球內部物質屬性和結構非常複雜,巖石圈研究主要是研究地球最上層這一圈的領域,巖石圈幾乎承載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全部能源和礦產資源的供給。
  • 地球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
    我們對關於地球組成問題的了解也許並沒有我們以為自己所了解的那麼多。Michael J. Drake和Kevin Righter對地球、月球、火星和小行星(以隕石的形式存在)的元素、同位素和地球物理數據進行了比較,得出結論認為,地球並不是由我們目前在博物館和實驗室中所收集的隕石中所含的任何物質組成的。
  • 地球的核心是由什麼組成的?它到底有多熱?又有多厚呢?
    此時此刻,在你的腳下踩著的是什麼呢?根據你現在所站的位置,它可能是泥土、巖石或者是草地。但你腳下到底是什麼?如果你直接挖下去,你會發現什麼?你能挖多遠?你真的能給中國挖個洞嗎?研究地球及其組成的科學家會告訴你地球主要由三層組成。我們人類生活在被稱為地殼的最外層固體上。
  • 地球內部有兩個巨大的「塊狀物」,至今科學家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人類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一直嚮往著天空和大海,似乎從未對地球內部感興趣。我們知道,地球的半徑約為6371千米,在地層深處究竟隱藏了什麼,沒有人知道。比如凡爾納有一部科幻小說,名叫《地心遊記》就幻想在極地有一處地下入口,它能通往神秘的地底世界,地球的地心就是地底世界的太陽。這個幻想實在是太吸引了。
  • 科學家在地球內部,發現兩個巨大的結構物,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
    地球的內部到底有什麼?當然了小說中的內容都是作者編造出來的,沒有任何的事實依據,要知道越往地下深入,受到的壓力也就越大,所以說接近地心的位置,壓力之大溫度之高說是地獄也不為過,那麼生命也很難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下來。
  • 科學家發現測定地球古老地層年齡有效「標尺」—新聞—科學網
    相關成果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固體地球》上, 火山噴發是地球上的重大地質災害之一。一些火山噴發出的火山灰高達幾十公裡,直抵平流層,可影響天氣變化,火山灰形成的降塵也會給當地民眾造成極大的生活困難。 「但火山灰是『診斷』地球地質歷史時期古老地層絕對年齡的最佳材料之一,而地層的絕對年齡又是破譯地球系統演化的關鍵密碼。」
  • 地殼和巖石圈都是由巖石組成的,都是固體地球表層的一層硬殼...
    地殼和巖石圈都是由巖石組成的,都是固體地球表層的一層硬殼,為什麼還要把兩者區分開?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教學問答 答: 先看一下地殼和巖石圈的關係。可以這樣說,地殼包含在巖石圈之中。
  • 中國科學家發現鑑定古老地層火山灰新方法 助力破解地層年代
    這一重要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獲專業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固體地球》發表。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顏茂都研究員表示,火山噴發是地球上的重大地質災害之一,但火山灰是「診斷」地球地質歷史時期古老地層絕對年齡的最佳材料之一,而地層的絕對年齡又是破譯地球系統演化的關鍵密碼。
  • 科學家通過地震波發現,地球內部有兩個巨大異物,它們是什麼?
    海洋我們可以有潛水設備進入其中探索,太空我們可以派出探測器或者通過天文望遠鏡探測,可是地球內部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深入,只能通過一些探測波的手段進行模糊的探測,這樣自然對地球內部的真實情況會有很大的偏差。地球的內部結構是由不同的圈層構成,由地心至地表依次為地核,地幔,地殼。
  • 氣態巨行星內部是由什麼構成的
    【氣態巨行星內部到底有什麼呢?】氣態巨行星分別是木星和土星,它們的內部核心可能包括巖石和冰。核心外圍可能是被金屬液態氫或少許氦包圍著,具體詳細的成分依舊未知。氣態巨行星簡述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氣態巨行星,木星和土星都屬於氣態巨行星,因為其表面特徵基本為氣態的氫和氦,又由於其體積巨大,所以把它們歸納到氣態巨行星中。
  • 地球內部結構
    他認為,這個發生折射的地帶,就是地殼和地殼下面不同物質的分界面。1914年,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發現,在地下2900公裡深處,存在著另一個不同物質的分界面。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將兩個面分別命名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並根據這兩個面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
  • 中國科學家發現鑑定古老地層火山灰新視角 助力破解地層年代
    青藏高原所供圖這一重要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獲專業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固體地球》發表。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顏茂都研究員表示,火山噴發是地球上的重大地質災害之一,但火山灰是「診斷」地球地質歷史時期古老地層絕對年齡的最佳材料之一,而地層的絕對年齡又是破譯地球系統演化的關鍵密碼。
  • 木星是由什麼組成的?
    它的體積大概有1300個地球那麼大。一個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是,木星比太陽系中其他所有行星的總體積的2.5倍還要大。但是,不時有人斷言,木星完全由氣體組成。這一觀點從某方面說來是真的。大概90%的木星是由氫氣組成的,剩餘10%則是氦氣。除了這些氣體,科學家同樣檢測到了微量的水蒸氣、甲烷和氨。
  • 水在重力作用下,為何沒有全部滲入地球內部,而僅在地表循環?
    在我們的印象中,水只能滲透到地球表層的土壤中,無法再深入到地球內部的巖石之中,僅在地球表面參與物質循環,周而復始,地球的總水量基本保護穩定的狀態。而實際上,地球上的水是可以深入到地球內部的,只不過隨著深度的增加,周圍環境的變化使得水無法再繼續深入到更深的內部而已。
  • 地球核心究竟是什麼?是奔流不息的鐵水,太陽表面溫度都沒它高!
    地球深層內部究竟是什麼,又有幾個人知道呢?答案是,以目前的科技還無法深入探測。目前,我們人類深挖地層的深度也只僅僅12千米,是蘇聯的克拉鑽孔,不過也僅僅是地球直徑的千分之一而已,還得繼續挖500個這樣的距離才可以到達地球的核心?那麼,地球核心究竟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地球是由地殼、地幔還有地核三大部分組成,而我們今天要談的就是地核中心。
  • 地球內部有什麼?切開「地球」,帶娃認識地球的內部構造
    地球,一個擁有46億年歷史的星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她孕育了生命,哺育了人類,相對於其他荒漠的星球,地球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所看到的高山、大海、高樓大廈都在地球的表面!那我們天天都踩在腳底下的地球,它的內部是怎麼樣呢,你們知道嗎?今天憨弟就分享一個用麵團認識地球結構的玩法。什麼?
  • 世界由元素組成的,劃分到最小結構,難道都是同一種物質?
    這可能是大千世界最神奇的地方,我們知道世界上動物的種類多到數不清楚,而植物的種類更難以統計,但這還沒完,因為組成這些生物的有機物和無機物,還有我們物質世界的各種化合物,幾乎就難以計數,那麼這些物質是由什麼東西組成的呢?
  • 入地篇:深入地球深部的望遠鏡
    在了解科學鑽探--深入地球深部的望遠鏡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地球相關知識。NO1. 地球由哪些圈層構成?人類藉助地震波來研究地球的組成,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總體上是隨著深度而遞增變化的,但是其中出現了兩個明顯的波速不連續界面,它們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因此地球的內部結構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分界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 連地殼都挖不穿,人類是怎麼知道地球內部構造的?
    挖穿地球哪有人類想像的那麼容易,他們最深只向地下挖了約12千米,再往下深入半步都是不可能的事。一是資金消耗太大,二是受技術的限制,使得蘇聯的挖穿地球計劃無奈停止。其實,12千米已經是人類朝地底下挖的最大深度了,但是依然只佔據地球半徑的五百三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