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源創新」?_書評周刊·商業_新京報電子報

2021-01-11 新京報電子報

  【《源創新》書摘】

  我認為,以企業一年內獲得專利的數量來衡量它的創新程度太狹窄了,而且是錯誤的。

  

  讓我們來認真分析一下「創新」和創新活動。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創新幾乎等同於高科技,認為生產高科技產品便是創新。現有的評價體系,也通常以一個企業或一個國家一年獲得的專利數量來衡量它的創新程度。一個新產品可以因為它的特殊設計有異於當前的科技而獲得專利,一道新的生產流程可以因為它有一些新的特殊的程序而獲得專利,它們的共同點在於有異於當前,而且可增加價值。因此,很多歐美學者認為創新是開發新產品、發明新科技,或建立新生產流程。

  我認為,以企業一年內獲得專利的數量來衡量它的創新程度太狹窄了,而且是錯誤的。據統計,只有很少的專利能給公司帶來財富,大部分的專利都不能為公司產生價值。

  那麼,對一個企業而言,到底什麼是創新?是不是做新產品便是創新?例如一個企業開發新的產品,但是產品投入生產後發現沒有市場,這是不是有意義的創新?我的意見是,對一個企業來說,那些不能使企業得到淨效益的創新活動都是浪費。

  

  源創新者可以用「生活將因之變得更美好」的「Grabber」理念來觸動人的感性,但它的真實價值並未因此被確定。源創新者必須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來技持該理念,而使生態系統內的所有成員都能分享真正的價值,否則就只能成為「看上去很美」的過眼雲煙。

   

  對源創新,我想大部分中國的企業領袖及職業經理人都不甚了解。源創新與流創新最根本的不同是,源創新針對市場的開拓,所以關鍵不在於產品,而在於如何幫助人們達成欲望。

  源創新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強大的生態系統來實現新理念的價值,但在該生態系統未建立之前,這個新理念只是一個理想,現實中什麼都沒有。

  西方經濟學認為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即人們看到好處才會進行商業交易。當人們看不到未來新的生態系統能帶來的利益時,他們不會加入該生態系統。所以西方經濟學無法解釋源創新從哪裡來。現在讓我介紹兩個相互對應的概念:一個被稱作「Grabber」,另一個被稱作「Holder」。「Grabber」是任何可以吸引人興趣的理念。它可能是一個美好的前景,一個新的價值訴求,一個令人興奮的產品,一種時尚,「Grabber」觸動人的感性而不是理性。「Holder」是能使人從中得到真實利益的實體,它對應著人的理性。

  源創新者可以用「生活將因之變得更美好」的「Grabber」理念來觸動人的感性,但它的真實價值並未因此被確定。源創新者必須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來技持該理念,而使生態系統內的所有成員都能分享真正的價值,否則就只能成為「看上去很美」的過眼雲煙。這個強大的生態系統便是這「Grabber」理念的「Holder」。在開始時,能使新理念(Grabber)產生價值的生態系統(Holder)還沒有建起來,雖然有一部分人因新理念的酷而追求它,但很快他們便不覺得它有價值。但只要過後它的生態系統建立起來,大家便能接受這新理念。就像汽車剛出現的時候,大家都覺得買汽車很酷,可是很快大家覺得汽車沒有多大用處,只能在朋友來的時候開出來展示一下,因為沒有公路。只有當公路、加油站、快餐店慢慢出現時,汽車才開始體現它的價值,進而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以汽車代替馬車這一理念。

相關焦點

  • 六一書單——給孩子一個奇妙世界_書評周刊·書情/文事_新京報電子報
    首屆中國童書博覽會在京開幕  新京報訊 (記者柏琳)5月28日上午,首屆中國童書博覽會(簡稱CCBE)在中國兒童中信(北京)開幕,現場百餘家兒童出版社、閱讀推廣機構、圖書衍生品等參展商為孩子們帶來眾多精品童書展覽和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活動,提前為孩子們獻上一份兒童節禮物。
  • 外語_星期五周刊·娛樂月選電影_新京報電子報
    □董銘 更多詳細新聞請瀏覽新京報網 www.bjnews.com.cn
  • 《商業周刊/中文版》將於上海舉辦THE YEAR AHEAD「展望2019」峰會
    -- 機會與衝突 上海2018年11月27日電 /美通社/ -- 由《商業周刊/中文版》主辦,梅賽德斯-奔馳擔當首席戰略合作夥伴的「The Year Ahead展望2019峰會」,將於2018年12月6日-7日在上海浦東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麗思卡爾頓酒店盛大舉辦。
  • 西安交大電信學部揭牌 - 中國企業報-電子報
    西安交大電信學部揭牌 學部與本報陝西公司達成校企戰略合作協議 來源:中國企業報  作者:本報記者 張晉 9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揭牌儀式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 電子與信息技術是國際學術前沿,它帶領人類進入信息社會,並正與多個學科領域交叉融合,孕育新的工業與科技革命。西安交通大學為充分發揮下屬各學院的資源優勢,借鑑國外先進的高校管理制度理念,將原下屬學科相近的八個學院整合,設立了「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以下簡稱「電信學部」)。
  • 2018新京報年度好書88本入圍書單
    原標題:2018新京報年度好書88本入圍書單 又至一年歲末,我們的年度好書評選,如約而至。今年,《新京報·書評周刊》十五歲了。回頭望去,十幾份「年終總結」在一起,已然形成了一份關於文化和思想變遷的時代記錄。我們慶幸自己不曾缺席。
  • 品鈦魏偉《商業周刊/中文版》The Year Ahead峰會演講:產品化與...
    來源:時光頭條12月7日,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品鈦(NASDAQ: PT)創始人兼執行長魏偉受邀出席《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The Year Ahead 展望2019」峰會(下稱「展望」峰會),並作主旨演講。
  • 《彭博商業周刊》又改版,7 年前的搖滾風格已經消失不見
    6 月 15 日,改版後的《彭博商業周刊》如期而至。作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商業雜誌之一,《彭博商業周刊》先是在自家官網上宣布了這一消息,然後給出了幾個關於本次改版的關鍵詞:多平臺、更簡潔、更易讀。在《彭博商業周刊》的官網上的主編致辭視頻中,它的現任主編 ,重新設計的動力是為了讓雜誌更能反映「我們所處的時代」。「彭博的編輯團隊將會更嚴肅地對待雜誌內容,希望能夠幫助新聞業大放異彩。」Megan Murphy 稱這本 88 歲的雜誌,距離上一次改版已經過了 7 年。2009 年,《商業周刊》因業績下滑嚴重被賣給了彭博公司,並改名為《彭博商業周刊》。
  • 2019,一個書評媒體的回答
    基於這些堅持,我們並不把訂閱數量或者閱讀量看得太重,我們做的其實是把那些認同書評周刊的人們逐漸聚集,然後以網狀形式慢步擴散。我們不可能讓騷動的人群沉靜,但我們卻可以給那些追求沉靜的人群一個棲息之地。 2019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震驚、喜悅、難過、惋惜的消息都向我們湧來,引來一波又一波人們的熱議。然而,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裡,深入我們腦海中的事件卻少之又少。
  • 商業周刊:新奇美與友達的LED戰爭
    網易科技訊 3月29日消息,臺灣版《商業周刊》日前撰文稱隨著群創與奇美電的正式合併,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和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又開闢了另一個戰場。
  • 普渡送餐機器人榮登《網際網路周刊》「2020無人物流配送創新排行榜」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的《網際網路周刊》公布了「2020無人物流配送創新排行榜」。普渡科技作為全球室內智能配送機器人行業的代表,憑藉優秀的室內低速無人駕駛技術和多款明星產品矩陣,成功入選榜單。
  • 西西,臨流招魂的候鳥|書評
    ——西西本文系獨家原創書評,首發於2020年9月5日新京報·書評周刊。作者:廖偉棠;編輯:張進 西西;校對:翟永軍。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
    2016年11月15日,由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教授擔任副主編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前沿》正式發布,肖瑞平擔任該平臺執行主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學會堂宣布了這一消息,並稱這一周刊「將通過交流可靠的醫學信息來解決中國亟待滿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 史上著名的8個思想實驗 -書評·天下-新京報電子報
  • 中國「馬斯克們」的商業邏輯——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解析
    但對於中國的商業航天,特別是其中的民營公司而言,星辰大海固然值得仰望,但更要看好腳下的路。正如一位從業者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所說:商業航天就是要賺錢的。 那麼,對於眾多中國商業航天的拓荒者而言,他們打算怎麼賺錢? 衛星商業化難點幾何? 發射衛星越來越簡單?
  • 駕照英文注釋被指「雌雄同體」_北京新聞·社會_新京報電子報
    新京報訊 (記者劉洋)駕駛本上的「性別」被釋成英文「M(ale)&F(emale)」;「出生日期」被譯成了「Birthday」。昨天,一名在中國領了駕照的加拿大人戴維發現,駕照上有多處英文翻譯有誤,自嘲被「雌雄同體」。記者隨後發現,北京的駕駛證上也存在著同樣的錯誤翻譯。截至昨晚截稿時,公安部尚未對此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