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a盼通過安樂死條款: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死亡

2021-01-08 環球網

網易娛樂6月9日報導據臺灣媒體報導,藝人Ella出席牙膏品牌活動,頂著豔陽稱職擔任代言人,對於任何話題來者不拒,相當友善,而她被問到關於「傅達仁安樂死」一事,為人母的Ella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面對這議題要正視它,因為意外跟明天誰先來不知道,要提前跟爸媽討論,因為我們這年紀生病、老了,如果不先討論,發生了一定會很錯愕。」

前體育主播傅達仁於臺灣時間7日下午5時在瑞士接受安樂死,享壽85歲,除了兒子傅俊豪和媳婦一路相挺,他生前2個最愛的女人,也全都陪伴在旁。在生前最後的一張家族合照中,只見他表情平靜祥和,紅粉知己則眼眶泛紅,看起來像是剛哭過,而在喝藥前,全家人一起合唱《奇異恩典》,送他最後一程。

Ella表示自己看了傅達仁新聞相當感動,「如果有一天身體狀況沒有辦法自理,也沒有辦法享受人生樂趣,我也會選擇安樂死。我看到的時候,我就想說也要存一筆錢去瑞士,可能很多人覺得在他鄉死亡會有遺憾,但我覺得只要身邊都是愛的人,在哪裡離開都一樣,沒有遺憾。」

為人母的Ella坦言自己非常關注這條新聞,也感謝傅達仁用生命最後一點力氣教育大家,更盼望臺灣未來有機會通過安樂死條款,「我們應該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死亡,我也跟父母聊過,如果我死了,就燒一燒種在我們家樹下就好了,我想在樹下乘涼。」

事實上,Ella也和家人聊過生命議題,「我們屏東老家們看有一顆夫妻樹,我媽叫我把它灑在夫妻樹下就好,但是不要灑在爸爸旁邊。」當Ella事後去問爸爸時,爸爸也有默契表示,「把我(骨灰)灑在夫妻樹下,但是要在你媽旁邊!」兩人不約而同展現老夫老妻的另類恩愛。

相關焦點

  • Ella:"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死亡",安樂死到底是對是錯
    近日「傅達仁安樂死」一事在網絡上可謂是掀起了巨大的爭議,但是很多人還是稱讚,十分佩服傅達仁面對死亡居然這麼的坦然。就在昨天Ella參加某個活動的時候,當天的她看上去心情十分的好,不論記者們提出什麼問題她都會一個一個的去回答。被問到「傅達仁安樂死」一事她怎麼看。
  • 如何死亡:西蒙的選擇,真人真事,一部震撼人心的安樂死紀錄片
    在安樂死注射的前幾秒,心裡是怎麼樣的?在等待死亡的前幾個月會害怕嗎?他叫西蒙,是一名57歲英國大叔,別看他活蹦亂跳,樂觀開朗,幾個月後他將被注射安樂死,因為,他被確診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疾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這是一種人類無法治癒的疾病。
  • 直面死亡,只有安樂死可以解決一切嗎?
    「允許死」(拒絕或者撤銷治療)與「幫助死」(採取步驟促使患者死亡)直接的區別在於患者是否有權選擇去死,很多醫生和普通大眾都認同前者而不認同後者。大眾對加速死亡的接受程度。現在,醫助式自殺在美國八個州是通過立法被允許的,包括俄勒岡、蒙大拿、華盛頓、福蒙特、夏威夷、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1994年,俄勒岡州的選民爭取通過了「有尊嚴的死亡」法案。在經過一次司法挑戰之後,這部法案於1997年重新頒布。時隔十年,華盛頓州的選民在2008年通過行動爭取到了法案通過。其他六個州的法案都在近十年內陸續通過。
  • 安樂死在我國的立法探討
    不過,安樂死的合法化作為一種價值選擇的趨勢,已逐漸為各國人們所接受。本文通過對安樂死的本質、立法目的以及在我國進行立法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等幾個方面的分析和論證後,認為我國應通過法律程序確立安樂死。  [關鍵詞]:安樂死、立法目的、必要及可能    泰戈爾曾經寫道:「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生的境界,也是死的境界,只有真正尊重生命,才能正確地把握。
  • 生活啟示 |善生善死:安樂死是「幸福」地死亡,你認可嗎?
    生活啟示 |善生善死:安樂死是「幸福」地死亡,你認可嗎?編者按: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在西方,安樂死(Euthanasia)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
  • 關於「安樂死」的倫理爭論
    近日來,美國社會關於「安樂死」的倫理爭論由於特麗?夏沃案例再度掀起高潮。  美國總統布希已於3月21日籤署了美國國會史無前例通過的緊急法案,要求延續佛羅裡達州腦部嚴重損傷、呈植物人狀態15年的婦女特麗?夏沃的生命。
  • 日本姑娘「安樂死」全程:從清醒到死亡僅僅4分鐘,遺言讓人動容
    此為劉慈欣先生的作品,三體詩中的一句名言,簡單的一句,就道出了生命的無奈和死亡的永恆。萬物終會消逝,只有死亡才能永生。由於這一點,每個人都不能逃避死亡的懲罰,不管活著的時候有多痛苦或多快樂,最後總會有人閉上眼睛。所以許多人面對這最後的結局,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有些人猶豫有些人仿徨,有些人更是痛心疾首,想用科技來對抗它。
  • 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
    選擇有尊嚴的死去,這是自己的一種權利,建議今後考慮「安樂死」立法。「如果有意願進行"安樂死",當然要遵循嚴格的程序,比如保證當事人在清醒的狀態下作出決定等。」李培根代表說,通過從立法上進行規範和完善,就不必擔心產生不良社會效果,「安樂死」對社會不是一件壞事。
  • 沈德詠: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不再煎熬,尊嚴的死去
    作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對於安樂死的見解遠超常人的理解,首先我們看一下他為什麼會起草那份提案。不難看出,這份提案並沒有赤裸裸的用「安樂死」這個字眼,而是用了「尊嚴死亡」這個詞,這也是照顧到了中國人別樣的"死"文化,所以沈德詠才使用了"尊嚴"一詞。
  • BBC安樂死紀錄片感染了全球:但死亡可以自己選擇嗎
    Director Rowan Deacon, however, achieved the near impossible with How to Die: Simon’s Choice (BBC Two), in dodging every single possible pitfall.
  • 動物安樂死真的「安樂」嗎?
    (1)頸椎脫臼法安樂死:頸椎脫臼就是用外力將動物頸椎脫臼,使脊髓與腦髓斷開,致使實驗動物無痛苦死亡。由於其能使實驗動物很快喪失意識,減少痛苦,容易操作,動物內臟未受損害等優點被認為是很好的實驗動物安樂死方法。頸椎脫臼法常用於小鼠、大鼠、沙鼠、豚鼠、家兔等小型實驗動物。
  • 植物人活命11年後,被親人切斷營養:「安樂死」並不能讓人安樂
    但是,在近日,朗貝爾卻被拔管進入「被動安樂死」。眼看悲劇就要發生,時發12小時後,事件發生逆轉:朗貝爾的父母在巴黎上訴法庭,讓裁定院方立即恢復對兒子的營養供給,朗貝爾於是被從死亡邊緣救了回來。此事件頓時激起了法國人民對死亡權利的熱烈討論。
  • 寵物安樂死,對寵物主人是一個痛苦的決定
    對寵物主人來說,安樂死是最困難的事情之一。但是,既然安樂死仍然是我們所有不想讓自己身患絕症的寵物遭受痛苦的人的選擇,我們中的一些人最終不得不面對這個決定。對一個沒有痛苦,平靜的死亡負責是主人對一個深愛的寵物所能做的最仁慈的行為。
  • 如何面對死亡,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
    死亡,是每個人都需要面臨的一件事情,它是一個人走完人生旅程的必經之路。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卻很忌諱談起它。在我們生活中,避諱死亡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咱們創造出了好多字來專門表達「死」這個意思,「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總之不能直接說死字。
  • 沈德詠:推進安樂死立法,才能減少濫用風險
    他在提案中用尊嚴死亡指代安樂死,指出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現已成為我們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法律議題,建議有關部門對此能予以重視,對相關問題儘早組織研究、論證,並適時予以立法規制。提案被報導後,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的創始人、開國大將羅瑞卿的女兒羅點點在網上發了一篇商榷文章,提出在國內外的語境下,尊嚴死亡事實上指向安寧療護,與安樂死不同。
  • 網上叫賣安樂死藥300元1克 承諾一分鐘死亡
    記者金進攝  安樂死,這一尚存爭議的結束生命方式,在國內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居然成了某些人用來賺錢的工具。「300元一克,只要3克,就可以結束生命,結束痛苦。」昨天,有賣家網上公開叫賣安樂死藥物,以克論價。  公開叫賣:三克,一分鐘內徹底死亡  昨天,有市民向記者報料,網上有人公開銷售安樂死的藥。
  • 100片安眠藥、23小時的等待……我目睹了哥哥的安樂死
    ,我也愛你們。而在全球範圍內,荷蘭、比利時已實現了安樂死合法化,美國、日本、瑞士、加拿大等國家也有部分地區實現。 我們都不能自由地選擇生,那麼「自由地選擇死」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如果是你,罹患了極度剝奪生存質量的絕症,會想用安樂死結束嗎?如果是你的患者、你的家人呢?
  • 執行安樂死時,如果犯人因種種原因沒死怎麼辦?下場依舊悽慘
    在影視片中,一位犯人因為態度好,被執行安樂死。安樂死這個詞近年來不斷的活躍在大眾的眼中,一些重症患者為了免遭痛苦,而會選擇安樂死。那如果犯人在進行安樂死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沒能死掉,後果會怎樣?所用的刑法也十分的慘無人道,所以很多時候能起到對犯罪的遏制作用。隨著封建社會的逝去,那些殘酷的刑法也慢慢淡出人類的視野。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處決犯人一般秘密進行且執行槍決,後來慢慢出現了「安樂死」這一種刑法。所謂的安樂死就是通過注射氫化物和凝血劑等藥物結束人體機能。
  • 徘徊在生死之間——淺談「安樂死」的歷史與將來
    □小茜    安樂死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外醫學界、哲學界和倫理學界討論最為熱烈的問題之一,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見。「安樂死」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無痛苦的、「幸福」(這取決於個人觀點)的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痛苦的死亡,安然地去世;二是無痛致死術,為結束患者的痛苦而採取的致死措施。
  • 荷蘭17歲女孩安樂死是誤傳,但死亡卻是真的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荷蘭一位17歲女孩的死亡牽動了無數人的心,網上流傳女孩被安樂死是誤傳,但她的離世確是真的。生前她曾被多次性侵,多年她都在與內心的創傷和痛苦掙扎,因此女孩申請了安樂死,但是因年紀小被拒絕,她選擇絕食斷水,選擇死亡救贖自己。In her autobiography, Pothoven wrote that she had nothing left to live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