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低溫循環水餘熱回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2021-01-11 北極星環保網
工業低溫循環水餘熱回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鋼鐵企業低溫循環水餘熱資源豐富,但利用率低,而熱泵技術在這方面具有很大潛力。本文介紹了高效熱泵技術的特點及回收循環水餘熱的亮點,闡述了寒冷地區採用高效熱泵技術回收工業循環水餘熱在供暖中的應用及效果,具有行業引領的積極作用,經濟效益及環保效應巨大。

關鍵詞:循環水餘熱、高效熱泵技術、節能

1 前言

2017年我國鋼鐵工業餘熱資源總量為8.44GJ/t鋼,佔噸鋼可比能耗的37%。鋼鐵工業冷卻水攜帶的顯熱為1.24GJ/t鋼,佔餘熱資源總量15%。目前大部分企業採用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冷卻,水溫大約在15-35℃,循環水的餘熱回收率非常低僅為1.9%左右,存在的大量低溫餘熱白白浪費;北方地區冬季採暖一般採用蒸汽或蒸汽換熱水兩種形式,存在蒸汽壓力和熱損失較大浪費問題。目前高效熱泵回收循環水餘熱技術應用於冶金企業冬季供暖的較少,這項技術不僅能大幅度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具有汙染物零排放的特點。因此,高效熱泵節能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無論是對於北方地區的冬季供暖,還是工業的中低溫餘熱利用都意義重大。

2 熱泵技術的分類及應用

2.1 熱泵技術的分類

熱泵技術是基於逆卡諾循環原理實現的。按照驅動力的不同,熱泵可以分為壓縮式熱泵和吸收式熱泵。壓縮式熱泵主要由蒸發器、壓縮機、冷凝器和膨脹閥組成,通過讓工質不斷完成蒸發(吸收熱量)—壓縮—冷凝(放出熱量)—節流—再蒸發的熱力循環過程,將低溫熱源的熱量傳遞給熱用戶。吸收式熱泵主要由再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發器、溶液熱交換器等組成,是利用兩種沸點不同的物質組成的溶液的氣液平衡特性來工作的[1]。

根據熱泵的熱源介質來分,可分為空氣源熱泵和水源熱泵等:空氣源熱泵是以空氣為熱源,因空氣對熱泵系統中的換熱設備無腐蝕,理論上可在任何地區(寒冷地區可在回水管加補熱器等)都可運用,因此是目前熱泵技術應用最多的裝置;水源熱泵是以熱水為熱源,因水源熱泵的熱源溫度一般為15~35℃,全年基本穩定,其制熱和製冷係數可達3.5-4.5,與傳統的空氣源熱泵相比,要高出30%左右[2]。

2.2 熱泵技術的應用

近年來水源熱泵技術在我國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市場也日趨活躍,低溫循環水餘熱的低品位熱源可為水源熱泵機組利用,大型高能效熱泵機組技術成為關鍵,前景廣闊。本文主要就大型、高效離心式水源熱泵技術回收循環水餘熱的應用進行實例分析。

3 循環水與熱泵技術結合的亮點

目前熱泵在城市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熱源多為地下水等低位熱能,換熱後的供暖水溫在50℃左右,對於寒冷地區很難保證供暖。需要與低溫熱源結合,達到滿足寒冷地區對供暖熱水溫度的需求[3]。循環水結合熱泵技術供暖的亮點。

3.1 消除熱泵技術的局限

熱泵不用吸地下水,避免了受地下水資源和含沙量的影響,同時不需要為管路和熱泵的安置打很深的豎井,節省了初始投資。由於循環水具有非常好的品質和連續性,閉式循環運行穩定。

由於循環水比較清潔,無腐蝕問題,不易導致傳熱效果惡化;熱泵如果需要清潔,也比較容易做到[1]。

3.2 解決循環水站運行存在的問題

利用循環水中的餘熱,降低了循環水站蒸發量,即向大氣排放的熱量,減小了溫室效應。

降低循環水進水溫度,循環水溫度不需再經過冷卻水塔或冷卻器冷卻,直接送到循環水系統中,節約循環水泵的電能。

3.3 克服原有蒸汽供暖系統的熱損失

原採暖系統的蒸汽管網長、保溫效果不好;同時原有的蒸汽-熱水換熱如管殼換熱器、板式換熱器等設備老化,效率過低,導致原有系統熱損失率較大,採用熱泵技術完全克服了原有供暖系統熱損失。

4 高效熱泵的技術特點

熱泵機組性能的提高可通過提高制熱系統各部件的性能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改善系統循環來實現。COP是指制熱性能指數(英文Coefficiency of Performance縮寫),即制熱量與輸入功率的比率。即如何用低輸入功率,產生高熱制熱量,是提高COP性能指數的關鍵。目前熱泵的制熱性能指數COP一般為3.5-4.5,採用高效熱泵及優化運行參數可提高COP性能指數30%以上。

4.1 高效離心雙級壓縮補氣增焓熱泵技術

採用帶經濟器的二級壓縮循環能較大幅度提高制熱量,而功耗增加較少,因此系統性能明顯改善,節能效果顯著。經濟器前節流的準二級壓縮循環系統流程及壓焓圖如圖1。壓縮機排出的高溫高壓製冷劑蒸氣進入冷凝器放熱,然後通過一次節流後進入經濟器閃蒸,產生的中壓蒸氣進入中間補氣孔,剩餘態工質再經節流降壓後進入蒸發器,在蒸發器內吸熱氣化後被壓縮機吸氣口吸人,被壓縮到一定壓力後,與中間補氣口吸入的製冷劑混合,再進一步壓縮後排出壓縮機,完成一個循環[4]。

雙級壓縮補氣循環為最優選擇,製冷時可提高系統循環效率5%;制熱時,可提升循環效率約8%,能效高,更穩定,見圖2。

圖1 雙級壓縮補氣增焓系統  圖2 系統循環P-h

4.2 壓縮機全工況氣動設計技術

傳統的壓縮機設計方法根據額定工況點進行設計,高效離心式熱泵針對75%工況點進行設計,然後向50%、100%工況拓展。壓縮機還設計了新型的三元全長葉片閉式葉輪、低稠度葉片擴壓器360°環形補氣口等氣動零部件。在常規運行範圍內,壓縮機絕熱效率可達85%以上 [5]。

4.3 減少傳熱溫差技術

傳熱溫差是導致實際熱泵循環偏離理想逆卡諾循環的—個重要因素。從公式(17)№o可看出傳熱溫差越大,不可逆損失越大,偏離理想循環的程度也就越大:En=∫12dQ (T1-T2)/ (T1T2)× Ta當對數平均溫差每降低l℃,換熱器的不可逆程度減少0.01l。因此要選擇合適的傳熱溫差,使蒸發溫度不能過低,冷凝溫度不能過高,從而提高系統性能指數 [4]。

5 高效熱泵技術回收工業循環水低溫餘熱在供暖中應用

以某鋼廠地區採暖為例,應用一種高效離心熱泵技術,將鋼鐵企業低溫餘熱循環水資源利用,替代原有的蒸汽供暖;同時在採暖系統運行中優化熱泵運行參數,提高能效指數COP指數在5.5以上。

5.1 熱泵技術回收循環水系統餘熱的方案

軋鋼廠循環水經過切換閥到熱泵系統,通過熱泵的蒸發器將循環水內的熱量提取出來,輸送到冷凝器,在冷凝器內把熱量傳遞給供暖熱網系統,實現循環水系統與高效熱泵技術相結合的供暖方式。生成的採暖熱水由熱水泵經廠區熱水管網送至各採暖熱用戶,如圖3所示。

5.2 優化熱泵系統的運行

5.2.1優化熱泵熱水溫差,提高COP性能指數

離心式熱泵機組在運行過程中,熱水循環流量固定,機組的制熱量調節採用熱水的溫差來實現。通過優化熱泵熱水溫差控制,提高COP性能指數。供熱負荷按實際需求Qs,熱水流量m,計算得出供回水溫差。計算公式: Qs=m×c×(t1-t2)= m×c×△t,其中c比熱容KJ/Kg℃,△t為供回水溫差,此溫差按5-7℃為熱泵機組運行最優溫差。隨著出口熱水溫差增加,COP性能指數降低(見圖4)。

5.2.2 優化熱泵熱水出口溫度,提高COP性能指數

降低供出熱水溫度。現有熱泵機組為雙級壓縮系統,在採暖初期和末期,系統供出熱水溫度按40-45℃控制,所需熱負荷降低,優化控制出口水溫參數,將熱泵雙級壓縮優化控制為一級壓縮,降低熱泵系統的耗電量,滿足現場的熱負荷需求,熱泵性能指數COP提高(見圖5)。

圖4 熱水溫差性能曲線 圖5 熱水出口溫度性能曲線

5.2.3 COP性能指數實際運行分析

COP= Qs/P Qs供熱熱負荷 P系統耗電量(按表計量),以下數據為採暖期按4個月的平均值。Qs=m×c×(t1- t2),其中M為供出熱水量,c比熱容KJ/Kg℃,t1、t2為供水及回水溫度℃。系統電量P為熱泵系統總的耗電量,按表計量 Qs= m ×c×(t1- t2)=31974.3MJ P=5778MJ COP=Qs/P=5.53 通過以上優化運行,COP性能指數與傳統的指數4.0比較,提升38.25%以上。

6 運行效果及效益分析

6.1 運行效果及經濟效益

項目實施後,採暖全部由熱泵系統供出,供暖溫度達到設計55℃要求,原用蒸汽全部停用,實現替代蒸汽採暖的目標,同時減少循環水的蒸發量及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節約蒸汽62.25t/h,採暖期按4個月(2880h)計算,年節約蒸汽523497.6GJ,蒸汽價格按45元/GJ計算,年節約蒸汽蒸汽效益2355.7萬元。熱泵供暖系統年耗電量462萬度,消耗資金249.5萬元,扣除年維護費用和年折舊費用241萬元,年節約資金1865萬元,項目的投資回收期為1.2年。

6.2 節能效益及環保效益

該項目年節標蒸汽523497.6GJ,折算的年節能量為17862噸標準煤。

按每燃燒一噸標煤排放二氧化碳約2.6 t、二氧化硫約24 kg、氮氧化物約7kg計算,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6441t、二氧化硫約430t、氮氧化物126t,大大改善了周圍的生活環境。

7 結論

回收循環水餘熱的高效熱泵用於北方的供熱方式能較好地實現能量的梯級利用,節能效果顯著;同時可減少循環水的蒸發損失以及對環境造成的熱汙染,具有良好的熱力性能和社會效益。優化熱泵運行參數,使熱泵COP性能指數達到5.5以上,為國內領先水平,具有向同行業低溫餘熱回收技術推廣價值。


原標題:【技術文獻】工業低溫循環水餘熱回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有機朗肯循環低溫餘熱發電技術分析及應用
    北極星環保網訊:節能減排是緩解能源及環境危機的重要舉措,大量工業過程產生的低溫餘熱資源不能被有效地回收利用,不僅浪費了能源,還使得熱汙染成為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餘熱回收、太陽能及生物質能的高效利用是節能減排的重要環節。使用有機朗肯循環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它可以用有機工質將低溫餘熱回收後進行發電,成為回收低品位熱能的有效技術途徑。
  • 熱管技術在餘熱回收工程中的應用
    2、熱管技術在熱能工程中的應用2.1熱管技術在航空航天上的應用在航空航天工業中,各類太空飛行器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那就是太空飛行器正對著太陽的部位溫度特別高,而背對太陽的一側溫度又特別低,由於無法通過空氣的對流完成氣溫的調節,因此這就導致兩部分的溫差高達300多攝氏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利用熱管技術可以快速實現兩部分溫差的平衡。
  • 熱管的原理及熱管技術在餘熱回收中的實際應用
    熱管技術開始主要用於航天航空領域,我國自二十世紀70年代開始對熱管進行研究,自80年代以來相繼開發了熱管氣-氣換熱器、熱管氣-水換熱器、熱管餘熱鍋爐、熱管蒸汽發生器、熱管熱風爐等各類熱管產品,使得熱管在建材工業、冶金工業、化工及石油化工、動力工程、紡織工業、玻璃工業、電子電器工程等領域內得到廣泛的應用。
  • ORC低溫餘熱發電技術讓300度以下工業餘溫不再浪費
    北極星環保網訊:由陝西博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ORC低溫餘熱發電技術在經過一年多的試車與改進後,昨天在這家公司的生產車間裡,這一技術首次向公眾展示。上午,記者來到了陝西省臨潼區博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車間裡記者見到了ORC低溫餘熱發電技術的發電機組,這個新設備是在一代的基礎上最新研發出的磁懸浮一體化二代ORC發電機組。
  • 深耕工業節能 布局低溫餘熱發電 ——訪北京華航盛世能源技術有限...
    我國工業用能中將近60-65%的能源轉化為餘熱資源,其中溫度低於250℃以下的低溫餘熱,約佔餘熱總量的50%以上,而我國在餘熱回收領域的能源利用率僅為30%。可見,若對這些能源合理利用,可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汙染。但由於這部分餘熱品位較低,目前國內在這方面的技術應用還比較少。
  • 從「黑大粗」邁向高精尖—— 易通集團低溫餘熱發電技術深受市場青睞
    興寶鋼鐵公司上馬的這套功率250千瓦、壓力0.5公斤的乏汽發電機組,是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的雙循環低溫餘熱發電技術,該技術填補了我國工業餘熱回收利用領域技術空白,具有我國獨立智慧財產權,科技含量達世界領先水平。
  • ...教授:中高溫煙氣餘熱動力回收的復疊跨臨界CO2動力循環熱力學分析
    點擊藍字「潔淨煤技術」,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3個小點,在彈出頁面點擊「設為星標」工業能耗佔我國總能耗的70%以上,工業生產在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的同時產生了大量餘熱資源。其中,電力、鋼鐵、石化等行業中,高達20%~50%的餘熱以不同載體攜帶排向或耗散至環境,以煙氣為介質的餘熱佔總餘熱資源的比例高達50%。
  • 飽和蒸汽餘熱發電技術的應用現狀
    北極星環保網訊:根據飽和蒸汽膨脹做功特點,分別介紹了單級汽輪機、多級除溼汽輪機、機內再熱除溼汽輪機及螺杆膨脹機等四種適於飽和蒸汽餘熱發電的技術,並通過實際工程表明,此類技術可靠,節能效果顯著,經濟效益可觀,適合於在鋼鐵、化工及玻璃等存在大量飽和蒸汽餘熱資源的行業中廣泛應用。
  • 山東理工大學王有鏜副教授:中高溫煙氣餘熱動力回收的復疊跨臨界...
    點擊藍字「潔淨煤技術」,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3個小點,在彈出頁面點擊「設為星標」工業能耗佔我國總能耗的70%以上,工業生產在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的同時產生了大量餘熱資源。其中,電力、鋼鐵、石化等行業中,高達20%~50%的餘熱以不同載體攜帶排向或耗散至環境,以煙氣為介質的餘熱佔總餘熱資源的比例高達50%。
  • 我國工業餘熱利用現狀分析|鍋爐|蒸汽|換熱器|廢熱|熱泵_網易訂閱
    利用不同的餘熱回收技術回收不同溫度品位的餘熱資源對降低企業能耗,實現我國節能減排、環保發展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餘熱溫度範圍廣、能量載體的形式多樣,又由於所處環境和工藝流程不同及場地的固有條件的限制,生產生活的需求,設備型式多樣,如有空氣預熱器,窯爐蓄熱室,餘熱鍋爐,低溫汽輪機等。根據餘熱的溫度範圍,可以將目前的工業餘熱技術分為中高溫餘熱回收技術和低溫回收技術。
  • 中國低溫餘熱發電技術突破 最低溫度降至60℃
    中國低溫餘熱發電技術突破 最低溫度降至60℃ 來源: 新華網      日期:14.06.03      專家稱,這一產品技術填補了國際上60-70℃的餘熱發電空白,具有巨大節能潛力和應用前景。  數據顯示,中國總體能源利用率只有33%左右,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發達國家的3倍至4倍,約67%的能源在工業生產中被直接排放。
  • 低溫餘熱資源的利用方式和技術
    北極星環保網訊:隨著節能工作的不斷深入,低溫餘熱資源的利用日益成為節能工作的一個熱點和難點,本文分析了低品味餘熱資源的特點,總結了目前的利用方式和技術進展。1、餘熱資源等級劃分工業餘熱主要指工業企業熱能轉換設備及用能設備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熱、廢水、廢氣等低品位能源。利用餘熱回收技術將這些低品位能源加以回收利用,是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 【技術】燃煤火力發電廠煙氣餘熱回收利用技術概況
    【技術】燃煤火力發電廠煙氣餘熱回收利用技術概況北極星環保網  來源:熱電聯產節能降耗新技術研討會  作者:胡清 孫少鵬等  2016/11/9 10:17:45  我要投稿  北極星環保網訊:摘要:對燃煤火力發電機組而言,排煙熱損失是鍋爐熱效率的重要影響因素
  • 300MW機組低溫餘熱閃蒸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應用研究
    關鍵詞:脫硫廢水;低溫多效閃蒸;煙氣餘熱;深度處理技術;自結晶;防結垢;零排放0 引言目前工業窯爐中常用的煙氣脫硫方法有溼法、半乾法、幹法等化學脫除方法,其中石灰石-石膏溼法煙氣脫硫技術因技術成熟、脫硫效率高、煤種適用性強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燃煤發電廠
  • 36氪首發 | 聚焦低熔點液態金屬材料的工業熱管理應用,態金科技獲...
    歷經近10年研究,態金科技已經完成了較為全面的低熔點液態金屬材料體系建設,並掌握了成熟的配製工藝和改性技術,能夠根據不同應用場景需求調節低熔點液態金屬材料的熔點、導熱率、粘性、導電率等特性,並廣泛地應用於流動循環傳熱、導熱界面材料、相變儲能等工業熱管理領域。 態金科技CEO郭瑞告訴36氪,液態金屬其實不是一個新概念,其實驗室階段的理論體系已經比較完善。
  • 幾種發動機餘熱回收技術,你都知道嗎
    為了能夠提高發動機的熱量利用率,減少能量損失,工程師們針對廢氣能量這塊開發了多種餘熱回收技術,主要包括廢氣渦輪、朗肯循環以及熱電聯產,通過多種技術的應用,可以回收廢熱中30%以上的能量。關於廢氣渦輪增壓技術目前市場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至今已經發展100餘年,在中國市場,柴油機是幾乎是100%增壓,汽油機增壓機佔有率也達到了40%以上。目前中國市場上最先進的應用應該是兩級渦輪增壓柴油機,已經在長城GW4D20T和上汽大通π發動機上實現量產。
  • 鋼鐵、化工、建材行業純低溫煙氣餘熱利用—ORC餘熱發電
    目前餘熱狀況大量餘熱資源中,350℃以下的中低溫煙氣餘熱、低壓飽和蒸汽(直接排放)、高爐衝渣水等,回收經濟性較差、技術難度高,還未得到有效利用。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以軋鋼工藝餘熱發電為例簡要介紹,根據行業標準YB/T4242-2011《鋼鐵企業軋鋼加熱爐節能設計技術規範》,加熱爐設計工作時間6500h,使用2100×4.18kJ/Nm3混合煤氣作為燃料,厚板加熱爐額定單耗1.379GJ/t,100t/h加熱爐需15700Nm3/h混合煤氣,煙氣生成量約為45300Nm3/h。
  • 冶金工業冷床餘熱回收利用潛力及幾種方式
    ,適用溫度範圍廣,在不同溫度範圍可選用不同的工質,尤其是對於300℃以下數量極大的低溫餘熱資源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冶金企業中推廣熱管(換熱器)技術是節能的有效途徑之一。單純的從餘熱的利用形式看,餘熱的動力回收中,將熱能轉變為電能是利用方式中價值最高的,再者,由於冷床熱源存在由高到低逐步遞減的特點,故冷床餘熱發電技術,也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的技術。目前,研究最多且在其他領域成功應用的發電技術主要有以下兩種技術。
  • 工業循環水制冷機分類和各個行業的應用
    工業循環水制冷機分類和各個行業的應用 ,「k1udj」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VOCs冷凝回收裝置等生產和銷售,工業循環水制冷機,操作簡單方便,價格合理,如有需要,歡迎選購!
  • 【數據】餘熱高溫熱泵技術特點、供熱效率及運營成本分析
    北極星環保網訊:熱泵(Heat Pump)是一種將低位熱源的熱能轉移到高位熱源的裝置,通常是先從自然界的空氣、水或土壤中獲取低品位熱能,經過電力做功,並把它傳遞給被加熱的對象(溫度較高的物體),其工作原理與 制冷機 相同,都是按照逆卡諾循環工作的,核心部件都是壓縮機,所不同的只是工作溫度範圍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