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月24日電 (任麗娜)24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宣教中心主任王新力在該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18年山西生態環境十大新聞。
山西率先全國開展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65人被問責
山西在全國率先開展的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截至2018年底,除朔州市外,其餘10個市全面完成山西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工作。累計核查問題2699個,談話問詢174人次,確定了70個責任追究問題線索,截至目前,共問責65人,其中廳級幹部1人,處級幹部25人,科級幹部28人,科級及以下39人,圓滿完成進駐督察各項任務。
山西環保系統警示教育:重點解決亂作為保護傘等問題
2018年5月4日,為期2個月的山西省環保系統警示教育活動啟動。警示教育活動重點解決幹部作風漂浮,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充當企業排汙「保護傘」等問題。2018年5—6月份與1—4月份相比,行政處罰案件總數增加9.77%,處罰金額增加32.62%,五類典型案件總數增加344.12%。行政審批效率明顯提高,截至6月底,省級環保部門共受理審批事項366項,已辦結279項,正在辦理56項,退回31件,法定時間批辦率達到100%。
山西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明確建設美麗山西時間表和路線圖
2018年7月31日,山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太原召開。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樓陽生主持第一次全體會議並作部署講話。
會議出臺了《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山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到2035年,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到本世紀中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西全面建成。
山西《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重汙天數比要降25%
2018年7月2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山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了未來3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
該計劃確定的具體指標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20%以上,11個設區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力爭二氧化硫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50%左右。
山西查處違法排汙「百日行動」:拘137人關停取締企業286家
從2018年5月5日至8月15日,經過一百天的深入排查,山西查處違法排汙「百日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全省累計檢查工業企業24921家次,查處重點排汙單位3044家、行政處罰12512萬元,累計查處四類典型案件1006件,其中按日計罰17件,查封扣押333件,限產停產555件,移送公安101件拘留137人;按照邊查邊改、分類處置的原則,依法關停取締企業286家,對違法排汙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形成強大震懾。
山西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量化問責辦法:實現問責常態化
2018年6月11日,山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環境空氣品質改善量化問責辦法(試行)》和《山西省水汙染防治量化問責辦法(試行)》,對全省11個設區市及其所轄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在環境空氣品質改善和水汙染防治工作中失職失責行為作出詳細問責規定,實現了全省生態環保領域量化問責由階段性安排向制度化、常態化的深刻轉變。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正式掛牌:整合多部門職責
2018年10月27上午,山西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揭牌儀式,副省長賀天才出席並為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揭牌。
根據《山西省機構改革實施方案》,將山西省環境保護廳的職責,以及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汙染職責,山西省水利廳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汙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山西省農業委員會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汙染治理職責等整合,組建山西省生態環境廳,作為山西省政府的組成部門。
山西修訂《山西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實行煤炭消費總控制
2018年11月30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山西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並於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新修訂的《山西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強化了政府對大氣環境質量的責任。同時,強化了對燃煤汙染的防治,規定:「本省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制度,逐步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山西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進一步明確索賠主體
2018年11月5日,山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晉辦發〔2018〕65號),要求在全省範圍內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據了解,《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適用範圍,通過在全省範圍內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進一步明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範圍、責任主體、索賠主體、損害賠償解決途徑等,形成相應的環境損害司法鑑定管理和技術體系、資金保障和運行機制,逐步建立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制度,加快推進山西省生態文明建設。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山西辦結率為100%
2018年11月6日,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山西省開展「回頭看」工作動員會在太原召開。據了解,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督察「回頭看」期間,共向山西省轉辦三十三批清單2659件案件,現已全部辦結,辦結率為10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