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揭示了離子液體如何導電的新觀點

2020-12-03 老胡說科學

一項合作研究揭示了室溫離子液體如何導電的新觀點,這可能對未來的能源存儲產生巨大的潛在影響。

研究的重點是圍繞RTILs導電的物理機制的爭論。它們帶正電荷和負電荷的有機離子使它們成為良導體,但電導率似乎自相矛盾。它們的高導電性來自於液體中帶電離子的高密度,但這種密度也應該意味著正離子和負離子之間的距離足夠近,可以相互中和,產生新的中性粒子,而這些中性粒子不能支持電流。該模型試圖根據這些相互矛盾的因素來確定RTILs中電導率是如何維持的。

這項研究涉及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包括萊斯特大學的尼古拉·布裡安託夫教授,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阿列克謝·科尼舍夫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的廣豐教授領導。

研究人員闡述了跟蹤RTILs中粒子動力學的特殊數值方法和理論方法。他們發現,大多數時候,正離子和負離子以中性對或團簇的形式共存,形成了一種不能導電的中性物質。然而,正離子和負離子會在液體的不同部分成對地以帶電粒子的形式出現,使液體具有導電性。

這些離子的出現是由熱波動引起的。突然間,這些離子隨機地從周圍的液體中獲得一部分能量,這有助於它們從「成對」的中性狀態中釋放出來,成為自由帶電粒子。然而,這種狀態只是暫時的:一段時間後,當它們與另一個帶相反電荷的離子結合時,就會回到它們成對的中性狀態。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液體中其他地方的另一對離子分裂成自由帶電粒子,從而維持液體的導電性和電流,就像一場正在進行的電荷「接力賽」。這與在晶體半導體中觀察到的行為相似,由於溫度波動,正電荷和負電荷載流子也成對出現。因此,預計在未來的RTILs中還可能發現在半導體中觀察到的豐富多樣的物理現象。

正如半導體中的這些現象被廣泛應用於許多領域一樣,這項研究揭示了RTILs也有潛力被以新的、創新的方式加以利用,可能的用途從超級電容器、燃料電池和電池到各種動力裝置。

布裡安託夫教授是應用數學教授,也是萊斯特大學該項目的負責人。他說:「對RTILs導電機理的了解,似乎為設計具有理想電性能的離子液體開闢了新的領域。」

相關焦點

  • 利用光和熱對金屬有機離子液體的導電率和粘彈性進行可逆控制
    點擊上方「離子液體」,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掌握!標   籤:學科前沿關鍵詞:金屬有機離子液體 導電率 粘彈性離子導電材料,包括超離子導電固體、聚合物和離子液體,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容器和化學傳感器等電子領域。加強光可控性能可以大大提高離子導電材料的應用範圍。然而,目前光可控離子導電配位聚合物的應用還很少。
  • 離子液體綠色工程應用
    編者按「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是新時期中科院辦院方針的重要內涵。為推動中科院科學技術研究面向國家地方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鼓勵在服務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公益等科技創新活動中作出重要貢獻的集體,自 2014 年起,中科院設立了「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
  • 《Science》重新揭示導電聚合物電極的工作原理
    為了探究 PEDOT:PSS 是否是一種例外,或是一種規律,其能否確定哪些過程是屬電容性的,哪些是法拉第過程,我們開發了一個固態物理方法用以揭示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 的操作原理【5】。此研究有望為設備優化奠定基礎。在金屬與電解質接口上, 電容性工作過程將電荷存儲在雙層, 而法拉第過程在接口之間傳遞電荷 (見左圖)。
  • 《Nature》:離子液體,藥物研發的新方向
    我們呼籲化學家和製藥業開發藥物的液體鹽形式。化學家需要更多地了解離子液體的相互作用譜、離子鍵的設計方法以及離子的選擇如何改變離子化合物的化學、物理和生物性質。同時,藥物監管機構也需要跟上步伐,把液態活性成分也納入考慮範圍。為什麼離子液體會被忽略?
  • 離子液體應用孕育新突破
    離子液體作為一種新型介質,為節能減排及實現物質溫和轉化提供了新的途徑。 離子液體已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目前相關研究論文接近每年3000篇,離子液體產品的專利近千篇,已逐漸成為國際化學化工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熱點。
  • 離子液體結構與溶劑極性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綠色催化課題組在離子液體結構與溶劑極性的相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最新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化學B》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上。
  • 《自然-通訊》刊發華中科技大學馮光團隊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研究...
    離子液體僅由陰陽離子組成,在室溫下呈液態。除了揮發性低、熱穩定性好、不可燃等優點,相比常用的水或有機溶液電解質,離子液體具有更高的電化學窗口(4~6 V)。近些年來,用作儲能裝置(如超級電容器和電池)、電潤溼技術等所需的電解質,離子液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和重視。因其固有的吸水性,離子液體中的水總是難以被徹底除去。
  • 離子液體的應用和前景
    將離子液體應用於不對稱催化反應中已有大量的報導,如Chen研究組報導了將離子液體應用於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中;Song研究組則將離子液體應用於不對稱環氧化反應中;Wasserschied等報導了從"手性池"(chiral pool)衍生的新型手性離子液體的合成和特性,我們相信這些手性離子液體的合成對於研究不對稱催化反應尤其在手性藥物合成方面將會有重大意義
  • 無氟低聚醚羧酸離子液體電解質的結構和離子動力學行為
    點擊上方「離子液體」,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掌握!標   籤:學科前沿關鍵詞:離子液體 無氟低聚醚羧酸 電解質傳統鋰離子電池(LIBs)中使用的液體電解質通常由六氟磷酸鋰鹽(LiPF6)或四氟硼酸鋰鹽(LiBF4)組成,這些鹽可溶於易燃的碳酸酯基有機溶劑,回收困難。
  • MIT研發新型離子液體提高超級電容器性能 或讓超級電容器取代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超級電容器是一種能夠存儲和釋放能量的電子設備,擁有一層電解質 - 一種可以是固體、液體或介於固體與液體之間的導電材料。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幾家機構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液體,可能可以提高此類設備的效率和穩定性,同時降低易燃性。
  • 上海應物所研究納米尺度下離子液體相行為取得進展(組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輻射化學研究室吳國忠課題組研究受限空間內離子液體的相行為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 「會流動的鹽」離子液體,打造綠色環保新世界
    但如果被問到是否了解離子液體,許多朋友恐怕都要搖頭了。與其它熱門的新技術、新材料相比,離子液體顯得有些默默無聞,但它可是一支名副其實的「潛力股」呢。據分析,在2015年,全球離子液體市場的產值已經超過2000萬美元,到2025年更是有望達到6000萬美元。那麼,什麼是離子液體,它又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 劉洪亮/楊樺/江雷《應用材料界面》石墨烯與導電離子凝膠
    在G/Ionogel @ PEDOT:PSS三元雜化FTE中,引入了導電聚合物PEDOT:PSS和ionogel以改善轉移的石墨烯薄膜的電導率。與石墨烯和石墨烯的任何二元雜種相比,三元雜種FTE的薄層電阻最低(圖3a)。離子凝膠的陰離子在三元混合FTE的電導率中起著關鍵作用。
  • 功能化離子液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5-35℃)過程中的變化行為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綠色化學與催化中心在功能化離子液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該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傳統的無機碳硼烷材料進行陰離子功能化並和有機陽離子進行有效組合,獲得了一系列室溫下為液體的碳硼烷衍生的室溫離子液體材料。該類離子液體利用醚基的強柔韌性,提高了剛性碳硼烷類化合物的熔化熵,降低了熔點。比如,純碳硼烷在室溫下為固體、易升華,經過離子改性後得到了透明的粘度較小的液體(圖1),揮發性大大降低。
  • 納技術 理化所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實驗室在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柔性透明電極在電子與光電子產業的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製備眾多電子與光電子元器件不可缺少的光電功能材料。目前,柔性透明電極主要是在透明有機聚合物基底上,採用溶膠-凝膠、化學氣相沉積、真空蒸發沉積、濺射沉積、脈衝雷射沉積等方法引入氧化銦錫(ITO)導電薄膜。
  • 水如何導電?
    但說實在的,儘管水導電的現象看似很簡單,但200多年來,沒有人能夠在原子層面上解釋水是如何導電的。有趣的是,雖然在周圍世界看到的水都是良電導體,在實驗室之外很罕見的超純水實際上不導電,因為它缺乏自由電子。但是,在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水都會與沉積物和礦物質混合,從而電離水分子並使之導電。
  • 美國利用離子液體取代傳統有機電解液 研發更安全/更持久儲能設備
    (圖片來源:德雷塞爾大學) 事實上,隨著對電池材料界面研究以及對電池工作過程了解的增加,很多研究人員開始尋找新電池 電解液是EES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正負極之間傳輸離子的傳導橋梁,可以決定該設備的性能,即電池的充電速度有多快、放電時可以釋放多少能量。電解液發生的意外變化也會讓電池在效率降低之前,影響其充放電循環次數。 現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認為離子液體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安全替代品,可以取代傳統的電解液。
  • 加強國際合作 推動離子液體工業化進程
    他的關於離子液體/水相分配的論文引起了科學家對於離子液體在分離領域應用研究的極大興趣;他發現了離子液體可用於纖維素的溶解,掀起了學術界和工業界對離子液體—生物質的研究熱潮;率先報導了離子液體在醫藥化工中的應用。
  • COF固體離子導體將有望成為下一代電池存儲的原料
    :蓋世汽車) 據外媒報導,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院(UNIST)的研究人員,演示了一種新型無溶劑單鋰離子導電共價有機骨架。在研究過程中,研究小組展示「固體離子導體」的新概念,可以有選擇性地使鋰離子通過離子通道。由於它們是固體,而且能夠有效地傳輸鋰離子,有望成為下一代電池的原料,如高壓電池或鋰金屬電池。 目前,鋰離子電池所使用的是高度易燃液體電解質,非常容易發生火災或爆炸。作為替代方案,固體電解質正在開發中,但它的離子傳導率低於液體電解質。
  • 離子導電水凝膠用於光學可調電磁隱身結構設計
    第二類導體(離子導體),更多是在化學電源電解質中使用,而其本徵優異的離子極化以及離子電導特性,能夠賦予凝膠有效的極化損耗以及電導損耗,這類導體很少被電磁結構設計的研究學者關注。這種離子導電凝膠在15 - 40GHz範圍內具有有效的微波吸收能力,覆蓋5G頻段的一個分支。該研究結果提出了一種利用離子導電凝膠設計和製造可操縱微波隱身結構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