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象 [Deinotherium]

2020-10-18 清酒伴人心

恐象

  

【生存年代】:  中中新世-早更新世, 分布於非洲、歐洲、西南亞等地

【演化譜系】:哺乳綱-真獸下綱-長鼻目-恐象科


  

恐象是最大的長鼻目動物之一,也是已知陸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次於巨犀和副巨犀。雄性恐象一般肩高3-4.5米,最大的可達5米。估計體重超過12噸。

上顎沒有獠牙,下顎有一對很大向下彎的獠牙。白齒的特徵是有2-3道簡單的橫向脊骨(齒脊),這是用來切割杆物的,而與這相對應的咬碎動作則是其它大多數更原始的長鼻目所共有的。

  

在長鼻類進化歷史的早期,分化出一類形態很特殊的旁支,這就是恐象。和其他長鼻類一樣,恐象也有一段史料空白期。中新世它一開始出現便已相當特化,而且自此以後直至更新世期間它完全消失,形態上除體軀增高增大外,幾乎沒有變化。


依據其化石產地分布,恐象主要分布於非洲、歐洲、西南亞等地。

很多人認為恐象是森林動物,牙齒也很適合咀嚼樹葉,但他們身高腿長的體型卻很適合開闊地帶長途跋涉,分布廣、擴散快也證明了它們的遷徙性。同其他同時期的古象相比,恐象的化石不多,說明他們屬於較邊緣的生態區位,而且不會結成大規模的象群。


恐象屬下已知有三個物種,都是體型很巨大的。


巨恐象(碩恐象)是恐象屬的模式種。它主要是生存於中新世晚期的歐洲,最後生存於上新世中期的羅馬尼亞。於1836年,在黑森-達姆施塔特的上新世地層發現了巨恐象的整個頭顱骨。頭顱骨長約1.2米,闊0.9米。


印度恐象是亞洲的體形不大的一類恐象,主要在印度及巴基斯坦發現。特徵是那巨大的齒列,及其谷內結節。出現於中新世中期,在末期更為普遍。於700萬年前消失。


博氏恐象是非洲的物種。特徵是狹窄的吻槽、細小但較高的鼻腔、顱骨較高及窄。相比其他兩種恐象,它下頜骨頦部較短。博氏恐象在中新世末期出現,在其他物種消失後仍然生存。化石是在肯亞發現,約有100萬年。


相關焦點

  • 恐象
    艾德麗安·梅約(Adrienne Mayor)指在希臘發現的恐象化石解開了古代巨大生物的秘密。磨損的形式說明了下彎的獠牙用來掘根或剝去樹皮之用。在長鼻類進化歷史的早期,分化出一類形態很特殊的旁支,這就是恐象(deinotherium)。和其他長鼻類一樣,恐象也有一段史料空白期。中新世它一開始出現便已相當特化,而且自此以後直至更新世期間它完全消失,形態上除體軀增高增大外,幾乎沒有變化。
  • 遠古巨獸-恐象
    恐象像現今的象,但鼻較短,而象牙則向下彎曲。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 哺乳動物綱 Mammalia目: 長鼻目 Proboscidea科: 恐象科 Deinotheriidae屬: 恐象屬 Deinotherium
  • 帶你看看消失的史前巨獸:恐象
    帶你看看消失的史前巨獸:恐象時間:2018-11-09 15:34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帶你看看消失的史前巨獸:恐象 恐象 是象的史前親屬,生存於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恐象像現今的象,但鼻較短,而象牙則向下彎曲。
  • 【史前生物檔案】恐象
    碩恐象不再逗留,邁開大步又上路了,不知前方迎接它的會是怎樣的命運,它和它同樣巨大的同類們能否熬過這次微小的氣候變化……       恐象是象類進化早期就分出的一個特化旁支,與現生大象的親緣關係非常遠。其早期祖先出現在漸新世時期的衣索比亞,估計體形介於豬和半大河馬之間。
  • 【遠古生物】開荒拓野——恐象
    恐象體重在12噸上下,這種體型那可是秒殺所有象類的,今天的非洲象和它比起來那簡直是小學生一樣的存在,就連猛獁象也自嘆不如,因此在體型上,絕對的不輸給任何競爭對手,那些獵食者想要打它的主意,那也得三思而後行。
  • 遠古時期的恐象有多可怕?是地球上最大的大象,比猛獁象還要大
    今天,讓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史前大象的代表——恐象的世界吧。恐象,主要分布在當時的非洲、歐洲及西南亞等地區,是一種生活在中新世時期到早更新世時期的龐大生物。成年恐象的體長可長達8米、高可達4.5米,體重更是可重達12噸。現代的大象與之相比,簡直就是小孩與大人的差別。恐象是體型最大的大象,就體型而言,連猛獁象也只能甘拜下風。
  • 史前最醜的5種古生物,恐象上榜,象牙是向下彎曲生長的獠牙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史前最醜的5種古生物,其中 恐象上榜,它的象牙是向下彎曲生長的獠牙。 1、 恐象,這種大象和我們一般印象中的大象不同,象牙不是長在上方,而是變成了向下彎曲生長的獠牙,據說這是一種遠古時期面目極其特化的變異品種
  • 史前時代巨獸(一):恐象可能吃過人類近親、雕齒龍有小汽車大小
    史前抹香鯨感覺像是剛從陸地上下海的大象的史前親戚「恐象」高達4.1米,體重超過15噸。據說恐象化石的位點中,竟然人科動物的遺骸!恐象獠牙彎曲方向和現代大象不同,據說也吃動物!
  • 不可思議的遠古象類,有的居然滿嘴都是長牙
    恐象,作為曾經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僅次於巨犀),恐象的身高可以達到4米以上,體長5米以上,比現代的非洲象要大得多。不同於現代的象,恐象的兩顆巨牙是向下生長的,看起來十分的特別。恐象的巨大骨架,現代象在它面前就是小朋友。
  • 史上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排行,非洲象居然倒數
    第六名,非洲草原象。非洲草原象是現存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比非洲森林象和亞洲象都要大,它們體長在5米以上,肩高在3米左右,體重一般在3到5.5噸之間,但目前已知的最大個體是7.3噸。非洲草原象因為一對長牙經常遭到獵殺,目前種群數量大約有40多萬頭。
  • 遠古象類牙齒五花八門,看起來怪怪的
    乳齒象的外形,和現生象是比較類似的。可是,有些乳齒象長著長著,就長跑偏了。於是,世界上出現了嵌齒象科的象。其中最著名的,叫做鏟齒象。目前,世界上唯一完整的鏟齒象化石,出土自寧夏同心。考古資料的匱乏,讓我們對於這種生物了解還很有限,期待更多的考古發現。如果你覺得鏟齒象就夠奇葩了,那麼你還沒有看下面這種象——恐象。
  • 除了恐龍,還有哪些名字帶「恐」的巨大古生物?
    其實在史前時代,除了恐龍,還有一些古生物也被科學家們冠名了"恐"字,它們通常也都有著巨大的體型和駭人的長相。恐象:恐象復原圖大象本就是巨大的生物,而恐象比現在的非洲象還要大恐象不僅體型更勝一籌,長相更是怪異。恐象的長牙長在下巴上,並朝向地面,這樣的牙齒顯然並不適合用來打鬥,而是像一把挖土的鐵鎬,幫助它們取食土裡的植物根莖。
  • 盤點史前怪獸:恐貓以人類祖先為食,恐象空有大塊頭喜歡吃水草
    並不是每一種恐字家族的動物都和人類有這樣的血仇,比如恐象似乎和人的交集就溫和多了。把象牙翻了個方向,居然一下子就裝好了於是,一種看起來匪夷所思的動物,便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這就是身高可以達到四米以上,體重14噸的恐象
  • de Winter:「寒冬降臨」,究竟有多兇險?_de Winter症候群_de...
    術中,為患者複查了另一份心電圖,結果提示V2-V5導聯ST段呈上斜型壓低、V3-V5導聯T波高尖(見圖2),符合de Winter症候群的心電圖表現。  de Winter症候群:酷似寒冬,危機四伏 在上述案例中,患者冠脈病變不嚴重,然而心電圖變化卻讓久經沙場的介入醫生情緒緊張,de Winter症候群到底是什麼?
  • 隱齒象為何沒有象牙?(新知)
    沒有象牙的長鼻類通常只存在於漸新世(約3400萬年至2300萬年前)之前分化出的原始類群中,如恐象僅發育一對鉤狀的下門齒而上門齒完全缺失。在象型類演化的早期,出現了一類稱為鏟齒象科的類群,其下頜和下門齒特別伸長、增寬,形成鐵鏟狀的結構,這種奇特的演化方向一直吸引著研究者的注意。關於鏟形下頜在鏟齒象科功能形態方面的意義,近年來出現了很多的假設和研究。
  • 非洲象體重能到13噸,不過這個不是最大的,最大的象有15.6噸
    現在世界上的大象其實主要是非洲象跟亞洲象,相對的非洲的大象是要大一點的,還有就是草原跟森林又要分兩種,這兩個草原的個頭要小一點,體重平均都是5-7噸的樣子,有些長得比較大的可能還會到10噸。在世界吉尼斯紀錄裡面有記載,歷史裡面最終的一頭就是非洲的安哥拉雄象,淨重都有13噸了。
  • 世界上最小的象有多小?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些「袖珍」象。現存最小的大象嚴格意義上說,現存最小的大象有兩種:侏儒象和小姐象。首先是侏儒象,侏儒象是亞洲象屬下的物種,與亞洲象屬於近親,由於它在野生環境下僅在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的婆羅洲島上有分布,因此又被稱為婆羅洲侏儒象。
  • ¡El consumo de café de China crece casi un 500% en 12 años!
    al de EE.Según los datos de la Federación Nacional de Cafeteros de Colombia, el consumo de café de China aumentó de 26,000 toneladas en 2006 a 128,000 toneladas en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