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色汙染」已成為影響海洋環境的一道難題,對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構成威脅。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和致命的傷害。每年會有數十萬的海鳥因為吞食或被纏在海洋白色垃圾中而死亡,塑料垃圾對動物的傷害和威脅日趨嚴重。
海洋中大約有1億噸的塑料垃圾,幾乎佔全部海洋垃圾的百分之九十。聯合國專家估計,在海洋中1平方千米上大約有2萬件塑料垃圾。這些垃圾的來源之一是塑膠袋。每一年,全世界大約共使用1 2000億個塑膠袋,每人平均使用300個。
1975年,美國國家科學院估計,所有出海船隻每年總共要排放800萬噸的塑料。現在的研究表明,光是世界上的商船隊,每天就會排放出639000個左右的塑料器皿。但是研究者發現,商船隊和海軍隨意丟棄的垃圾比起從海岸上傾倒到海中的聚合物,不過是小巫見大巫。1998年,研究者發現:海水中的塑料比漂浮在海面上的更多。事實上,數量上的差異相當懸殊:海水中的塑料是海面上的6倍。
塑料製品最嚴重的問題是它可以在海洋中保存400多年,一些科學家說甚至可能保存1000多年。經年之後,塑料垃圾分解為細小的顆粒漂浮於海洋之上.海裡的所有生物都可能吞下它們,小如磷蝦到大如藍鯨的海洋哺乳動物都可以。科學家們將海洋中汙染最嚴重的地區描述成「塑料湯」。
在世界上的任何海洋中都可以找得到細小的塑料球,因為體積太小,很多海洋動物都會誤吞下它們。它們會對這些動物造成傷害,因此有時被稱為「美人魚的眼淚」。海洋中塑料的另外一個問題在於,它就像海綿一樣吸收了海洋垃圾內的一些有害化學物質。
海洋中塑料的含量在上升,而且還出現了更小的塑料顆粒——小得像粉末一樣。波濤和潮汐拍打著海岸線,把巖石化作沙灘。研究這方面問題的科學家們意識到,這種緩慢的機械運動同樣也對塑料奏效。與此同時,人們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塑料能夠進行生物降解,即使是已經轉變成微小碎片的塑料也不例外。
塑料在海洋理化環境作用下破碎、細微化後,會被生物吞食,而後能再經食物鏈進入海洋中每種生物的體內。
塑料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威脅出現的時間並不長。塑膠袋大約在五十年前才成為家家戶戶都使用的產品。然而研究表明,它對動物的傷害愈演愈烈,而海洋中塑料的數量也在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