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發現「黃金蛙」 經鑑定竟是常見的棘胸蛙(圖)

2020-11-26 安徽網

全身金黃的青蛙。

據皖江晚報報導,日前,有網友向記者爆料:黃山市休寧縣山鬥鄉驚現一隻渾身金黃色的青蛙。村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皮膚呈金黃色的青蛙,不知道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物種,反正就把它叫做「黃金蛙」。8月24日,記者慕名前來探奇。

村民紛紛趕來一睹為快

當天,記者來到休寧縣山鬥鄉村民黃紅英家中,見到了這隻奇怪的青蛙。這隻青蛙的體形比一般的青蛙要大,最奇怪的是,一般的青蛙背部呈綠色或者褐色,這隻青蛙背部金黃、眼睛鮮紅。

「我在發貨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個人拿著這隻黃色的青蛙在路上走來走去,當時就覺得它可能是一個受保護動物,於是就買回家,保護起來。」黃紅英告訴記者,聽說家裡有一隻奇怪的青蛙後,村民們紛紛趕來,一睹為快。「我們看到過很多種青蛙,就是沒看到這種黃色的青蛙。」前來圍觀的村民說道。

記者看到,為了防止這隻黃色青蛙逃跑,黃紅英把它養在一個小口的罈子裡,同時給它餵食蚯蚓等食物。

「黃金蛙」就是一隻棘胸蛙

這到底是什麼物種?為了揭開神秘面紗,記者幫黃紅英聯繫了黃山學院研究動物的專家。在記者的陪同下,黃紅英帶著這隻黃色青蛙來到了黃山學院科研處。

黃山學院動物學教授唐鑫生介紹,黃金蛙是兩棲綱無尾目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黃金蛙是巴拿馬的國寶級動物,它的形象隨處可見。但是生物學家近來發現,一種致命菌類的蔓延可能導致黃金蛙的滅絕。「從背部、腹部、背上的一些油粒、眼後的稜、弓步等特徵來看,它就是一隻棘胸蛙。」唐鑫生教授說,也就是當地人俗稱的石雞。

原來,這隻奇怪的黃色青蛙就是石雞,學名叫做棘胸蛙。「一般的石雞背部都是褐色的,可是這隻石雞為何披上了金黃的『外套』呢?」記者問道。

唐鑫生教授解釋說,可能是因為環境的因素,引起膚色的變異。這隻棘胸蛙變得這麼黃,有別於那種褐色的棘胸蛙,確實少見。記者搜索相關資料了解到,市場上曾有「黃金蛙」出售,價格不菲。但是,經有關部門鑑定,它是一種雜交的牛蛙類品種。

◆文圖/本報記者趙天彪通訊員宋建忠餘項羽

相關焦點

  • 棘胸蛙石蛙養殖常見問題之成蛙飼養技術介紹
    棘胸蛙石蛙養殖常見問題之成蛙飼養技術介紹出處:廣東省農科院情報所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3-10-15 12:13:00 &nbsp&nbsp&nbsp&nbsp根據棘胸蛙生長特點,習慣上把體重50克以下劃分為幼蛙飼養階段,50克以上劃分為成蛙飼養階段。其實,幼蛙和成蛙飼養,僅是人為地劃分而已。
  • 福建寧德市屏南縣生態「棘胸蛙」躍入「央視」視野
    後經網絡搜索,發現清水源棘胸蛙養殖有限公司是國內目前最大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且多項養殖技術領跑國內同行,生態養殖的棘胸蛙,營養價值高,在市場上賣得火到『爆』。經研究後決定到該養殖基地拍攝這期節目,節目一報批,我們就聯繫上鄭朱昂高工過來了,計劃從10月16日拍攝到20日。」欄目組的鄭國雋編導解釋。
  • 我國棘胸蛙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1989年,胡石柳、江福來、蔡葆青在福建省尤溪和閩清進行了棘胸蛙的養殖實驗,對棘胸蛙人工催產、卵子孵化及蠟蚌培育環境條件進行研究。他們認為棘胸蛙對繁殖的環境條件是有一定要求,但是人工模擬的棘胸蛙繁殖環境並非要雷同於棘胸蛙自然繁殖場所的環境條件。
  • 江西萍鄉發現十餘枚恐龍蛋化石 專家:經鑑定距今約9000萬年(圖)
    中新網江西萍鄉9月17日電 (記者 劉佔昆)連日來,江西萍鄉發現十餘枚恐龍蛋化石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強博士17日向記者表示,經初步鑑定,它們屬於距今約9000萬年的晚白堊世早期恐龍蛋化石。
  • 福建建成首家規模化、規範化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
    新聞發布會上,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與部分酒店客戶舉行籤約 中國網4月11日訊 4月10日,德化縣舉行「石凍王」棘胸蛙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目前,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資金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已經建成,於2013年6月經福建省林業廳組織專家組實地驗收,取得了棘胸蛙銷售許可證,是該省唯一一家規模化、規範化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作為全省首家經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合法的棘胸蛙養殖、經營、加工企業,雙全農業有限公司現有生產設施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
  • 青山綠水「錢蛙蛙」:德化人工養殖棘胸蛙獲得成功
    德化人工養殖棘胸蛙獲得成功,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挽救了珍稀物種——青山綠水「錢蛙蛙」管理人員展示人工養殖的成品棘胸蛙。東南網4月23日報導(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寇婉瓊 王雙季 文/圖)近日,一場生態農業與產學研合作會在德化舉辦。數位來自省內科研院校的專家與企業家在會上展開交流,探討棘胸蛙產業發展。
  • 福建特色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據悉,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由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石凍王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與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開展,經過多年科技攻關,取得了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科研團隊以「石凍王」(棘胸蛙)為突破口,以德化縣的棘胸蛙優質品種為研究對象,採用PacBio和Hi-C技術為研究手段,對棘胸蛙進行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 福建省特色的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臺海網8月14日訊 據福建日報APP-新福建報導 8月13日,泉州市德化縣舉辦石凍王(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成果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研究成果。據悉,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由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石凍王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與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開展,經過多年科技攻關,取得了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科研團隊以「石凍王」(棘胸蛙)為突破口,以德化縣的棘胸蛙優質品種為研究對象,採用PacBio和Hi-C技術為研究手段,對棘胸蛙進行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 福建特色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據悉,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由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石凍王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與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開展,經過多年科技攻關,取得了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科研團隊以「石凍王」(棘胸蛙)為突破口,以德化縣的棘胸蛙優質品種為研究對象,採用PacBio和Hi-C技術為研究手段,對棘胸蛙進行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 獵捕棘胸蛙被判刑——龍泉法院巡迴審判庭審理一起涉野生動物案件
    獵捕棘胸蛙被判刑——龍泉法院巡迴審判庭審理一起涉野生動物案件 2020-05-22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棘胸蛙日漸瀕危 福建德化實現規模化生態養殖
    中新網德化4月10日電(林永傳 劉真真)近年來,由於環境汙染破壞,加上人類難以抵禦其美味誘惑而亂捕濫殺,野生棘胸蛙數量驟減,日漸瀕危,被列入珍稀動物保護。  10日,一場生態農業與產學研對話的「石凍王」棘胸蛙產業發展發布會在德化舉行。德化現已建成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是福建省首個規模化、規範化的棘胸蛙生態養殖基地。  「依託於德化生態壞境,地處戴雲山脈的德化縣春美鄉古春村打石坑,山清水秀,水資源豐富,水溫穩定,既遠離人類居住地,也無任何農事活動和汙染源,原本就是野生棘胸蛙的棲息地,也是棘胸蛙的絕佳人工養殖地。」
  • 石蛙(棘胸蛙)的鑑別
    「龍虎山泉源」牌石蛙為龍虎山當地野生石蛙種群(棘胸蛙),人工馴養繁殖的商品蛙特徵為:背部深黑或淺黑,並布點狀疣,底部從下頜到腿部的顏色為白色或白中帶淺紅色
  • 金平一男子發現的這隻「大臉」怪鳥竟是……
    金平一男子發現的這隻「大臉」怪鳥竟是…… 2020-08-23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甘肅發現百隻疑似猴頭骷髏 經鑑定全部為人頭[圖]
    中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  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炭山嶺鎮大灣口發現121個頭骨骷髏,當地村民認為很可能是猴頭。天祝縣森林公安分局接報後迅速趕赴案發地勘查現場。3月31日,這些頭骨骷髏被送往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進行鑑定。該學院劉 發教授經實物鑑定得出結論:這些頭骨骷髏不是猴子的,而全部是人的。     河溝裡驚現頭骨骷髏     3月25日,炭山嶺鎮一位牧民在距該鎮10多公裡的金沙峽大灣口趕牛時,在河溝發現散落的頭骨,是人頭骨還是猴頭骨不能判明。金沙峽大口灣地處炭山嶺鎮南部10多公裡的甘青交界處,周圍森林茂密,峽谷陡峭。
  • 胱魚嘴裡吃出"外星蟲" 經鑑定系縮頭魚蝨(圖)
    經中科院專家鑑定,該蟲子學名為縮頭魚蝨 ,是等足目魚怪屬的一種,其專門寄生在魚類的口腔及鰓部,靠吸收寄主的血液生存繁殖,雖樣貌醜但對人體無害,甚至還可以食用。  「太瘮人了,吃胱魚吃出倆大蟲子。」27日中午,市民劉先生向記者反映,當天早上他在洛陽路早市買了幾條胱魚,中午做了幾條,結果吃著吃著在一條胱魚的嘴裡發現了蟲子。這隻蟲子長1釐米多,體形跟蟑螂差不多,表面還有一層硬殼。
  • 漁民珠江口捕獲200斤鱘魚 經鑑定系雜交鱘(圖)
    廣州日報記者邱偉榮 攝  疑似中華鱘 經鑑定系雜交鱘 這表明鱘類仍可在此生活  文/ 廣州日報記者劉幸  圖/ 廣州日報記者邱偉榮  珠江口驚現長逾2米,重達200斤的巨魚,是否中華鱘?昨日,記者從珠江水產研究所獲悉,有漁民於上周六在珠江口捕獲巨魚,疑似中華鱘,立馬上報漁政管理部門。
  • 8隻異寵「偷渡」入境 關員開包查驗發現竟是蠍子
    一件無申報品名進境郵件在X光機圖像上顯示異常,現場關員立即開包查驗,發現竟是8隻蠍子。  成都海關現場關員介紹,這是一件來自英國的無申報品名進境郵件。該郵件在過X光機時,圖像顯示異常,人工查驗後發現,包裹內為8個透明收納盒,收納盒內四周鋪蓋白色衛生紙,打開後每個收納盒內均有一隻蠍子形狀的動物。經成都海關技術中心進一步檢測,鑑定該蠍子形狀的動物為南非扁石蠍。
  • 英男子海邊遛狗時發現「臭石」竟是珍貴龍涎香
    據香港「東網」9月8日報導,英國北韋爾斯一名狗主人早前在海邊遛狗時,愛犬發現一塊奇臭無比的怪石,可是他後來發現這塊「臭石」,竟是價值不菲的「龍涎香」。他現在已經把龍涎香拿出來拍賣,底價折合人民幣高達近6.6萬元。據報導,該名狗主日前帶同愛犬,到安格爾西島岸邊散步。
  • 鳳翔村民拓寬公路時發現古代文物 經鑑定為唐代銅釜
    鳳翔村民拓寬公路時發現古代文物,經鑑定為唐代銅釜。鳳翔村民拓寬公路時發現古代文物,經鑑定為唐代銅釜。西部網寶雞訊(記者 魯鵬飛 通訊員 董海兵)11月6日下午,鳳翔縣文物局接到鳳翔姚家溝鎮領導報告,稱姚家溝村群眾在拓寬公路時挖出了「寶貝」,後經鳳翔縣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初步鑑定,村民發現的「寶貝」為銅釜,屬唐代器物。
  • 鹽城一魚塘發現塊會漂浮的石頭 一查竟是鯨魚亞化石
    ,經鑑定竟是一塊鯨類脊椎骨亞化石,距今有6000至11700年的歷史,隨即他將這塊化石捐給了博物館。   記者在鹽城市鹽都區大岡鎮吳港村找到了發現奇怪石頭的村民尹同中,據他介紹,當時他和幾個朋友在自己魚塘網魚,在拖網過程中,觸動了塘底的淤泥,然後他們就發現一塊黑色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