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絡上對糧食分析的「磚家」分為兩類:一類是雞血派,鼓吹我們糧食沒有短缺,你們一百個放心,躺在床上靜待農民將糧食端上即可;另一類,放大糧食短缺的效果,好像明天全國就要斷糧一樣,鬧得人心不穩,恨不得立即停止所有白酒酒廠的糧食供應,留住釀酒糧食為口糧應急。
節約糧食運動的風暴來臨,你預感將會發生什麼?兩類「磚家」的意見你更願意接受哪類的意見?
愛酒酷爺在這裡搬出個年代不遠不近的真實事件讓你們看看,也許通過事件本身你就會明白,糧食事件絕對是大事件。你自己的準備是什麼?
為了便於理解,你們需要惡補一下廣西環江縣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條件,筆者二十年前曾到過環江縣,那可是土地有肥厚度不足20釐米,水利建設嚴重不足,基本全是靠天下雨來灌溉的「農田」。
1958年9月,廣西環江縣說糧食大豐收,要向高層報喜,預測畝產會突破常規數字。為了「數字」準確,當時的柳州地委,組建了黨政一把手領導和政協領導龐大的驗收小組,邀請了駐桂的所有新聞單位,還有廣西電影製片廠去作見證;為了讓數據有說服力,還邀請了廣西大學(儘管當時筆者還未出生,但現在作為廣西大學的一員,也深感恥辱,冷汗直冒)、廣西農學院等科研院所的農業專家作現場見證和科學見證。事件結果是,收割試驗田1.075畝,的幹谷130434.14斤。即畝產13萬斤!
那不就是一個領導報大了數據,然後升官了發財了的橋段,陳年舊事有什麼值得寫的?
耐心點看下去,你不理解的事多著呢。
廣西環江縣的糧食畝產如此之高「感動」了當時的中央,經認真核算,1958年環江縣可以給國家上交徵購糧0.71億斤(徵購糧是公購糧外再交給國家的另外一種糧食)。問題是,這個上交徵購糧的數據是1957年的4.8倍!1959年上交徵購糧指標1億斤!
上級不理你們上報的畝產13萬斤是否真假,你環江縣必須一斤不能少地上交國家徵購糧!
當時環江縣17萬人口,兩年內上交1.7億斤徵購糧的任務,只有一個結果,將他們的口糧也部分上交了。缺少半年以上口糧,一年也許結果不是很悲慘,但連續缺糧幾年呢?
好吧,數字太冰冷了。
1959年環江縣有人口17萬多人,到1962年環江縣人口統計還有12萬多人。
這3年減少的5萬人口去哪裡了?資料上沒說,筆者只能猜測,他們都隨畝產13斤的東風去了應該去的地方了。
讀完此文,愛酒酷爺希望你忍住眼淚留住悲傷,做好自己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