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保護環境!我們能做些什麼?

2020-12-03 中國綠髮會

民以食為天,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攝/CBCGDF

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飢餓人數在2020年大幅增加。我們來看看一些數據:

今年將新增1.3億名飢餓人口,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 。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不光是新冠疫情,非洲和南亞的一些國家正面臨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東非、南亞) ,土地供應減少,土壤和生物多樣性退化,氣候變化/惡劣天氣頻繁等等因素都在威脅著全球的糧食安全。

中科院曾經發布的一份研究顯示,中國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為了生產食物,農業使用了70%的淡水資源和30%的全球能源,佔用33%的土地,產生20%的溫室氣體。即便如此,全世界卻依然有1/9的人口得不到足夠的食物供給。

但是與此同時,地球的人口還在不斷的增長。要滿足不斷增長人口的需求,預計農業產量必須在2050年前增長50%。世界人口預計將從今天的70億增至90億(2050年),糧食產量需要翻番以滿足這些人口的需求。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還不光是辛苦;糧食浪費和損失的背後,還有我們看不見的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危機,以及公共健康危機。

那麼,節約糧食,我們可以怎樣做?

一、按需購買和烹飪食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糧食的價格佔收入比例逐步下降,基本的文保之需不難滿足,人們越來越追求「吃得好」。從個人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無論購買什麼食材,都請按需購買、按需食用,不要浪費。因為糧食的生產,不光是有人在為之付諸勞動,而且背後都有著資源環境代價。就拿水資源來說,一個100克的蘋果的「水足跡」為70升,一杯咖啡的「水足跡」為140升,一個漢堡的「水足跡」是2400升,1公斤大麥,水足跡是1300升,1公斤牛肉,水足跡是15500升,1升牛奶,水足跡是1000升……節約是最大的環保。

二、倡導「良食」新時尚

從食材種類的選擇來說,降低肉食的比例、提升素食的比例,更有助於個人健康,也有助於環境保護。「良食」(Good Food),指對環境和個人健康都友好的飲食方式,它並不完全等同於美食。除了美味之外,「良食」這個概念聚焦於食物選擇的可持續性、對於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三、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一份2018年的報告顯示,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大型聚會浪費則達38%,而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這並不奇怪。下面這張圖片攝於2019年7月份筆者開會時,在某中字頭研究機構的食堂收餐處。完整的包子、炸糕、雞蛋,成碗的豆腐腦、涼菜就被這樣丟棄掉,無比惋惜!

筆者問收餐處食堂工作人員:「為什麼他們買這麼多吃不完卻不帶走呢?你們要不要提醒一下?」工作人員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說:「院所裡都是研究員、大知識分子,不太敢向他們提」。於是筆者後來寫了一封信件給該中字頭機構的院長,建議在食堂收餐處設立提示「節約糧食」的標語、並可以設志願者崗位進行友好的提醒。

節約糧食,人人有責;無分貴賤,或說,以德為貴。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新風尚、綠色生活新時尚,就請向浪費糧食的行為說「不」。至少,我們可以向浪費糧食的人,無論是誰、身份如何,我們可以對這種浪費行為投去鄙夷的目光。讓浪費者意識到:浪費食物不光榮,而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如果有人對對浪費者能說一句「請把你剩下的食物打包帶走」,「建議下次不要點這麼多,吃不完浪費了太可惜」,那麼下次他一定會有所考慮和顧忌。

四、公共用餐場合應提供宣傳標識

在食堂、餐廳、酒店以及其他餐飲有關的場合,可以貼上諸如「光碟行動」、「節約糧食」相關的倡導。對於消費者和用餐人員吃不完的食物,鼓勵他們打包帶走。

五、為節約糧食提供法治保障。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的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勢在必行。糧食節約,是創建生態文明、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良好傳統美德,然而光有「德」還不夠。有人說,「浪費與否是我的權利,我扔的是我自己的東西,別人管不著」。筆者期待,浪費糧食不要僅僅停留在倡導層面。要完善法治,讓「創建節約型社會」不要停留在口號上。

2020年7月份,中國綠髮會已經成立專門小組開始了《反糧食浪費法》項目的調研工作。以此為基礎,小編所在工作組將開展2021年全國兩會提案建議稿的有關工作,推動我國出臺《反糧食浪費法》相關法律,讓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有法可依。

相關焦點

  • 保護地球環境,我們能做些什麼?注意這些細節就能拯救地球環境
    地球環境惡化已經成為了社會嚴重的問題,無節制的消耗資源和汙染環境正是其根源,而人類所患的很多疾病都與環境汙染有很大的關係。就在這短短幾十年裡,我們的地球看起來也蒼老了許多,我們是時候反思自己都做了些什麼?
  • 世界地球日:我們應該為保護環境做些什麼
    多食素食在這一天裡,我們可以多食用素食,瓜果蔬菜,因為養殖牲畜需要大量的水資源、森林資源,同時消耗大量的豆類、穀類,同時養殖還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汙染。所以我們多使用素菜,可以對環境做一些貢獻。購物使用自帶的包、袋我們購物的時候,儘量的自己帶上背包等等,然後將自己購買的物品裝入,儘量的不使用塑膠袋等等,這樣既可以節約資源,同時還可以對環境的汙染有一定的遏制,對環境保護做出一定的貢獻。
  • 我們可以為地球做些什麼?
    每年4月22日這天,世界範圍內超過10億地球公民參與慶祝,以示對環境保護的支持。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世界地球日的起源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 海闊憑魚躍|保護海洋環境,我們能做些什麼?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詩人沒有想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司空見慣的景象恐將淪為遙遠的夢想2019年世界海洋日呼籲:「珍惜海洋資源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或許是時候思考:我們對海洋做了什麼?未來,我們又該何去何從?人類對海洋做了什麼?海洋保護協會的數據顯示,陸地活動佔了海洋塑料汙染的80%以上,僅有不到20%來自海洋活動,比如漁業和船舶。海洋是一個巨大的連通系統,洋流、潮汐、大氣運動,都會造成海洋垃圾的到處移動。
  • 保護環境我們普通人應該做什麼?該怎麼做
    手下留情,足下留青,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外出少開機動車,多騎電動車或自行車。機動車對空氣產生直接影響,所以能走路的就不要開車,既可以鍛鍊身體,又能夠減排有害氣體不要過分追求穿著的時尚不進入自然保護核心區倡步行,騎單車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不燃放煙花爆竹雙面使用紙張節約糧食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消費肉類要適度隨手關閉水龍頭一水多用儘量購買本地產品隨手關燈,節約用電拒絕過分包裝使用節約型水具拒絕使用珍貴木材製品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儘量利用太陽能儘量使用可再生物品使用節能型燈具簡化
  • 澳洲大火,非洲蝗災,世界地球日,我們能為地球母親做些什麼?
    地球,給了我們藍天白雲,給了我們江河湖海,給了我們森林草原,也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給了我們富饒而美麗的家園。我們常說「保護地球,人人有責」,那麼我們該如何珍愛我們的美麗家園?我們又能為地球做些什麼?
  • 光碟行動 | 節約糧食「餐桌戰」,守好家庭主陣地 ,讓我們為節約代言!
    光碟行動 | 節約糧食「餐桌戰」,守好家庭主陣地 ,讓我們為節約代言!讓我們行動起來,對「舌尖上的浪費」說「NO」!節約糧食,光碟行動,從我做起!節約糧食可不是喊喊口號就行。快來看看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哪些事兒!
  • 82.2%受訪者自感節約糧食意識強
    82.2%受訪者覺得自己節約糧食意識強35歲的張雅(化名)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孩子在上小學。張雅覺得現在年輕人節約糧食的觀念還不夠強,「有的人這方面意識比較強,但也有一些人做得不好,外出吃飯點很多菜,總要剩下很多」。北京某事業單位職員周曉(化名)感覺周圍年輕人節約糧食的觀念比較強,「這可能是因為我周圍女性多,更會持家。
  • 地球日|愛護環境,保護地球,我們可以做這些……
    和小芝一起了解「地球日」愛護環境,我們可以做這些參與植樹一顆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汙染的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的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的價值約37500美元。
  • 塑料汙染嚴重危害海洋生物,我們能為它們做些什麼?
    這是兩隻被塑料垃圾纏住的海獅,無助的眼神,痛苦的嘶喊,誰能來解救它們?這是一頭在菲律賓南部海岸擱淺的柯氏喙鯨,人家解刨它查明死因時,在它胃裡發現了40公斤的塑料垃圾袋。40公斤的塑料垃圾袋在一頭年輕的鯨魚身體裡,這是什麼概念啊?
  • 節約糧食,拒絕浪費
    如果沒有糧食,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糧食,中國何談發展。食品問題早已不是個新話題了,"節約糧食"更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字眼。    為了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自身做好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莘縣實驗小學二年級召開了"珍愛糧食 拒絕浪費"主題班會。
  • 為了保護大熊貓,我們都做了些什麼
    與家庭資本、學校環境、教師教育等傳統的外部因素以及運用智商或學術測試來衡量的認知能力相比,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非認知能力對於學業發展的影響至關重要。被廣泛接受的非認知能力主要有「大五」人格、自我效能感、控制點、動機等。
  • 節約糧食體現廉政美德
    節約糧食體現廉政美德 發布時間: 2020-11-23 08:01:26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毛永清
  • 《節約用紙 保護環境 一木環保 從我做起》
    馬街中學國旗下的演講《節約用紙 保護環境 一木環保 從我做起》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節約用紙 保護環境》。眾所周知,四大發明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其中,紙的發明更是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你們知道嗎?目前我國生產的紙約有500種。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現代化步伐的加速,人們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對紙張的需求猛增。目前我國人均每年耗紙量已達10公斤。這相當於2000張A4紙的重量。
  • 「地球一小時」我們能做些什麼
    疫情期間地球人都在花式宅家宅家辦公、宅家視頻、宅家健身……戶外竟然悄悄發生改變有的小動物也按捺不住跑出來「遛彎」在人類活動減少的時間裡地球不斷通過自身調節能力讓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天氣也逐漸轉好美國NASA公布的衛星圖顯示比如中國二氧化氮排放整體水平明顯下降剛好是地球一小時的日子我們除了減少外出&宅家減排還能做些什麼?
  • 地球一小時,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有人說今年的打開方式不對席捲全球的疫情讓每個國家都受到了損傷讓人們打心底都想重啟這一年周六就是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面對各國家的各種災難我們不禁在思考這是不是地球對我們敲響的警鐘!小時候的夜晚,望向天空就能看見滿天的星星,像勺子的北鬥七星、最亮的天狼星、北極星等等,現如今,我們已經多久沒有看見過璀璨的星空了呢?為了節約能源保護地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於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周六是「地球一小時」,在這一小時內,我們要出一點小小的微薄之力,關閉掉不必要的燈和其他耗電設備,以表達對地球的愛護!
  • 保護動物,我們能做什麼?
    保護動物,拯救瀕危野生物種,是政府的事,是專業工作者的事,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也可以做動物衛士,就讓我們聆聽一下野獸的呼叫並從下面的20件事做起吧!1、「請您留步吧,核心區是我們最後的家園!」中國目前有各類自然保護區一千一百四十六個。
  • 節約糧食運動的風暴來臨,你預感將會發生什麼?
    目前,網絡上對糧食分析的「磚家」分為兩類:一類是雞血派,鼓吹我們糧食沒有短缺,你們一百個放心,躺在床上靜待農民將糧食端上即可;另一類,放大糧食短缺的效果,好像明天全國就要斷糧一樣,鬧得人心不穩,恨不得立即停止所有白酒酒廠的糧食供應,留住釀酒糧食為口糧應急。
  • 世界環境日:浪費糧食也是破壞環境
    世界環境日:浪費糧食也是破壞環境   作者:徐琦  最近一首《鋤禾》爆紅網絡,調侃之外,也令人再次反思糧食的來之不易。這與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Think.Eat.Save.——思前、食後、厲行節約」,可說是不謀而合。
  • 【主題黨日】節約糧食 拒絕浪費 從我做起
    【主題黨日】節約糧食 拒絕浪費 從我做起 2020-10-1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