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0-12-06 華夏經緯網

    蜂桶寨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寶興縣東北部,地處邛崍山西坡。1975年建立,面積39039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珍稀瀕危動物大熊貓、金絲猴及山地混合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位於夾金山下。面積4萬公頃,群山連綿,河谷縱橫,箭竹茂密,有珍稀動物378種,維管束植物1050種。保護區是是大熊貓的發現地。1869年法國傳教士兼生物學家戴維在鄧池溝首次發現大熊貓,使動物活化石大熊貓享譽世界,

自然環境

  蜂桶寨保護區位於四川省寶興縣東北部, 地處邛崍山西坡。保護區為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本區自第三紀以來,地質構造運動活躍,山體劇烈抬升,河流強烈下切,形成山高坡陡谷窄地形。

  境內北段山體海拔在4000米以上,如東北側的二十四凼海拔4896米,而南段山體均在4000米以下,南緣東河降至1000米,區內海拔相對高差達3500米。年均溫5.97.2℃,無霜期228242天;年均降水量變動於7001300毫米之間,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主要河流為東河,全長約90公裡,西岸有泥巴溝、大地溝2溝,東岸有鍋巴巖溝、黃店子溝等八溝的溝水納入。周邊的臥龍、黑水河、喇叭河三個自然保護區,形成一個保護型鐵三角,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在鐵三角的中心地帶,是邛崍山系大熊貓棲息地關鍵性的走廊帶,對連接邛崍山系的大熊貓棲息地,促進大熊貓種群間基因交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蜂桶寨半野生馴養場現有大熊貓、小熊貓、黑熊、馬熊、野雞、馬雞、貝母雞等多種動物可供遊人觀賞。保護區管理處,建有動物馴養繁殖場,搶救室,科研陳列室。也建有賓館等接待設施。

植物資源

  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429種, 其中蕨類22種,裸子植物12種,被子植物395種。植被垂直帶譜明顯:

  (1)海拔9001500米之間為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主要組成樹種為殼鬥科栲屬、樟科樟屬、山茶科木荷屬;

  (2)海拔15002000米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主要組成樹種除常綠樹外,還有珙桐、水青樹、槭、樺等落葉樹種;

  (3)海拔20002900米為山地針闊葉混交林,主要組成樹種有紅杉、鐵杉、樺、槭、椴等,林下為茂密的冷箭竹、大箭竹、拐棍竹,總面積達110000公頃;

  (4)海拔29003500米之間為亞高山針葉林,以冷杉為主;

  (5)海拔3500米以上為高山灌叢、高山灌叢草甸與流石灘植被。

  國家保護植物一級有珙桐;二級有水青樹、連香樹、四川紅杉等。1983年,邛崍山系冷箭竹几乎全部開花死亡。冷箭竹約60年一輪周而復始的開花、結籽、枯死,這種規律在自然界已經存在幾百萬年,這對大熊貓生存有利也有弊。弊是會造成一部分年輕、體弱、有病、活動範圍不廣的大熊貓死亡,使大熊貓種群數量下降。利是食物環境變化,使一部分大熊貓異地尋食,改變了每天只活動500米範圍的習性,促使大熊貓遠親交配,使大熊貓更能適應自然環境,避免近親交配、素質下降和孤身生活。

動物資源

  保護區陸棲脊椎動物有390種, 其中獸類68種,鳥類280多種,爬行類19種,兩棲類14種、魚類7種。在此地繁殖的有340種。區系的顯著特點是東亞南部的物種和中國西南高山區特有物種多。中國或四川特產動物達73種,其中獸類有大熊貓等17種,鳥類有斑尾榛雞等33種,爬行類有美姑脊蛇等6種,兩棲類有大鯢等10種和魚類7種。區內動物垂直分異明顯:海拔2200米以下亞熱帶物種為主,代表動物有水鹿、小靈貓、果子狸、畫眉、日本林蛙、斑腿樹蛙等;海拔22003600米以喜馬拉雅物種為主,代表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小熊貓、血雉、棕點湍蛙等;海拔3600米以上,代表動物有白臀鹿、白唇鹿、雉雞、綠尾虹雉、雪鶉等。

  保護區是大熊貓、金絲猴等標本的採集地。1869年從寶興採到金絲猴標本,引起了世界生物學界的巨大興趣。從此,寶興被譽為「採集聖地」。解放後從寶興捕獲作為「國禮」送往國外的大熊貓有80多隻,國內還有20多隻。保護區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大熊貓、扭角羚、白唇鹿、白臀鹿、川金絲猴、雪豹、綠尾虹雉、斑尾榛雞等;二級有獼猴、短尾猴、小熊貓、金貓、猞猁、馬麝、水鹿、大靈貓、小靈貓、斑羚、巖羊、紅腹角雉、藏馬雞、血雉、紅腹錦雞、大鯢等。保護區可以作為遺傳資源的原地保護點。

  (一)斑尾榛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雞形目、松雞科,又名羊角雞。上體具相間排列的慄色、黑色橫斑;雄鳥頭頂具羽冠,頭頂、枕部深慄色,散布著黑、灰色點斑;眼後到後頸有一條褐、黑色斑點的白紋;耳羽深慄色。外側尾羽黑褐色,具狹形白色橫斑和白色羽端。雌鳥體色不及雄鳥鮮豔,眼後的帶紋淡黃綴白。斑尾榛雞生活在3000米左右的高山灌叢或針葉林中。為留鳥。

  (二)馬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偶蹄目、麝科。全身呈沙黃淡褐色。體毛粗,脆而易斷。成體背面具隱約斑點,頸紋不顯,鼻端無毛,黑色。馬麝棲息高山草甸、裸巖山地、靠山脊灌叢或草叢等地。性膽怯且孤獨,多獨居生活。活動有固定路線,行動輕快而敏捷,善於奔越懸崖峭壁,主食多種高山灌木樹葉和青草。

  (三)血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雞形目、雉科,又名血雞。體長3646釐米,雄鳥額、眉紋、頰黑色;頭頂灰色,部分羽毛向後延伸成冠狀。背、腰、尾上覆羽黑褐色,具白色羽幹紋及灰色寬緣,最長的尾上覆羽具緋紅色邊緣;胸、脅及腰灰褐色,尾下覆羽黑褐色。雌鳥體羽大都暗褐色。血雉棲息於雪線附近的高山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隨季節變化有垂直遷移現象。46月進行繁殖,築巢於樹基部的洞中,產卵26枚,孵化期為2124天。為留鳥。

管理狀況

  1975年,蜂桶寨自然保護區建立。 隨著國際國內保護理念的發展,以及不斷發展強盛的國民經濟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保護區通過多年開展保護管理工作的經驗,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保護管理體系:就已開展以打擊偷盜獵、防止亂挖亂採的巡護工作,野外工作以該項活動為主一直開展至1998年底,期間,在1984年-1987年與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合作開展進行了大熊貓、亞洲黑熊的生物,生態學研究工作;自1999年開始,保護區在省林業廳指導下,與WWF合作,開始進行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監測工作,這也是保護區建區以來首次開展野外監測工作;自2000年開始,保護區納入天然林保護工程,保護區開展以天然林保護為重要內容的野外巡護工作;2001年起,先後有德國GTZ項目、德國KFW項目、以及GEF項目開展,逐漸將以社區為基礎的保護理念引入保護區的保護管理活動中,先後在周邊社區開展了野生動物危害莊稼的監測、環境教育、社區經濟情況調查、以及扶持周邊社區經濟發展等多項社區工作;為不斷提升保護區保護管理水平,2001年起,保護區與美國華盛頓動物園合作,合作開展了野外紅外自拍相機安放以及亞洲黑熊生態學研究(該項目尚在進行),並開展了多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培訓班,為多個保護區培訓了一大批業務骨幹。

  保護科及三個保護站、科教科、項目辦、林區派出所4個部門均從事一線保護管理工作,具體分工如下:保護科,含4個保護站,總共20人,負責天然林管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巡邏,森林防火,生物多樣性監測。科教科,6人,負責以社區為基礎的保護,開展社區野生動物危害莊稼監測,環境教育,扶持周邊社區發展經濟。項目辦,6人,負責國際國內與唐家河保護區的合作項目在保護區開展實施。林區派出所,7人,負責林區治安,查處林業刑事案件,與保護科一道,打擊偷盜獵及採集,確保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

  保護區保護管理工作經過多年的不斷完善與提高, 現在初步形成了各項保護管理工作制度,這些制度的形成,確保了天然林管護、監測巡護、社區保護與發展、國際國內合作項目等項工作順利開展。與保護科合作,開展天然林管護工作;查處轄區內林業刑事案件,打擊偷盜獵現象,維護林區治安穩定;參與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與保護;開展野生動物危害周邊社區農民莊稼的監測工作,積極尋求替代和防治方法與措施;進行周邊社區社會經濟調查,與社區共同管理其自然資源,幫助社區發展經濟,開展環境教育宣傳,使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的關係由生疏甚至對立發展到融洽與互惠。開展多個合作項目,使保護區工作人員業務技能有了顯著提高,通過項目的開展,對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了解與掌握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開展日常巡護工作,有效的降低了森林火災隱患,確保了天然林管護工作成績的取得;制止、打擊了偷獵、採集現象,實現了保護區生物資源的有效保護;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對重點動物的種群及其棲息地狀況有了初步了解,為制定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提供必要依據。

  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巡護與監測工作,逐漸對保護區的生物本底狀況予以更清晰的了解,並對重點保護物種的種群變化進行動態監測,更好的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匯集保護區全體力量,儘可能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加強林政執法,打擊偷盜獵現象,切實開展好保護區天然林管護工作。加大力度貫徹社區參與性保護,發展社區經濟,依託社區,共同保護好保護區及社區自然資源,使周邊社區真正形成一個保護區的有效的緩衝地帶。在開展國際國內合作項目活動中,不斷提高業務技能水平,積極參與保護區網絡化建設,將自身工作積極融入整個四川的保護管理大局中去,從業務技能及保護管理制度等方面為其他保護區提供幫助與借鑑。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方法,加強保護區資料庫建設,使保護管理信息資料溝通交流與共享更為快捷順暢,提高保護管理工作效率。

旅遊資源

  蜂桶寨自然保護區位於雅安地區寶興縣境內的夾金山北段東北坡, 距雅安市80公裡。由蜂桶寨自然保護區、夾金山公園和鍋巴巖組成。

  保護區面積4萬多公頃,區內溝壑縱橫,奇峰崢嶸,溪流清澈,草木蔥茂。野生動物達378種,其中屬國家一、二、三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等30餘種;有各種植物400多種,珍貴樹種有珙桐、蓮香等,還有杜鵑、百合、寶興蘭等奇花異草。區內設有大熊貓飼養場、醫療室、育嬰室。遊人還可在脈衝電網半野外飼養場觀賞到大熊貓在自然狀態下的風姿。

  夾金山公園坐落在磽磧藏族鄉龍神崗上,海拔2100米,背靠雪山,喇嘛寺雄踞山頭,建築裝飾極富民族特色。寺廟頂部的琉璃瓦上有一座金碧輝煌的鍍金寶頂;兩條60米的長廊華美氣派,數座亭臺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公園門口聳立著高197米的紅軍翻越夾金山的紀念碑。夾金山公園是一個具有高山特色的鄉村公園。這裡可以觀賞到風格獨特的藏族村寨、鍋莊樓和巍峨奇瑰的雪山河谷。

  鍋巴巖是一座潔白晶瑩的玉石山峰,出產著名的「寶興白」大理石。礦體連綿45公裡,寬2公裡,總儲量3億立方米,僅露天礦的儲量就有15億立方米。用「寶興白」雕琢的各種工藝品,由於材質優良,加上精度的雕刻工藝,深受海外客人的歡迎。

來源:百度百科

 

責任編輯:孟雲

相關焦點

  • 廣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最後,對面狀要素進行拓撲檢查,修改合格後,完成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數據的製作,共計2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大明山自然保護區地處廣西中南部,地處北回歸線上,總面積16994公頃。
  • 內蒙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下,基於高解析度衛星影像,通過圖上同名點的地理匹配,以及經緯網格間的誤差計算,實現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與衛星影像之間的地理配準。然後,對每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及實驗區進行面狀要素矢量化。最後,對面狀要素進行拓撲檢查,修改合格後,完成內蒙古自治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數據的製作,共計2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名錄 33個自然保護區解析
    3遼寧雙臺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8000.004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72275.005大連城山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50.006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0000.007天津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河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數據禾(databox.store)根據河南省環保廳、林業廳、農業廳、國土廳等部門發布的自然保護區名錄,以及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收集截止2018年1月的河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本底資料。最後,對面狀要素進行拓撲檢查,修改合格後,完成河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空間分布數據的製作,共計1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四川蜂桶寨再次捕捉到雪豹野外影像!
    四川在線消息(孫振宇 記者 遊飛)6月5日,記者從四川蜂桶寨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在整理紅外相機拍攝的野外視頻數據時,該局工作人員從位於保護區核心區的一臺相機中,再次發現一段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雪豹的影像紀錄
  • 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球生態系統的「樣板圖」
    圖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原始森林。 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中新網呼倫貝爾7月26日電 題: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球生態系統的「樣板圖」中新網記者 張瑋「汗馬、長白山、神農架、唐家河是中國的四個重要的自然保護區,作為對全球變化最為敏感的區域,應對全球變化背景下生物多樣性監測與保護,汗馬保護區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都可以起到生態『樣板圖』的作用。」
  • 黑嘴松雞再現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嘴松雞再現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0-12-21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氣象站建成運行
    中新網西寧12月28日電 (孫睿 李甫 李曉東)記者28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寒溼地生態氣象野外試驗站日前通過專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護區之一,源於1984年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是青海省第一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介紹,隆寶高寒溼地生態氣象野外試驗站位於玉樹州玉樹市西北部的隆寶鎮,地處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赤頸鶇
    近日,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生動植物調查監測過程中意外發現了眉紋和脖頸都是紅色的鳥兒。經保護區專家鑑定為成年雄性赤頸鶇,為旅鳥。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記載,赤頸鶇一般棲息於繁殖在西伯利亞的開闊針葉林間。該種鳥類在中國東北僅有少量分布,在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尚屬首次發現。
  • 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候鳥雲集大遷徙~
    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候鳥遷徙接近尾聲10月下旬以來,丹頂鶴、白鶴、雁鴨等萬餘只水鳥陸續降落到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拉開了2020年冬季候鳥集群遷徙序幕。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在大興安嶺腳下松嫩平原上。這裡泡澤密布、煙波浩渺,是我國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大鴇的故鄉。一群群的白鶴、雁鴨、大鴇等百類候鳥在湖邊休憩覓食等待遷徙。
  • 跟隨鏡頭探訪黑瞎子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8月7日在黑瞎子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黑熊    黑瞎子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撫遠市,主要保護對象包括黑瞎子島原始的溼地生態系統及丹頂鶴、東方白鸛、黑熊等珍稀動物。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黑瞎子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的黑熊。
  • 環江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近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首次發現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珍稀雉類——白頸長尾雉,這是在廣西西部石灰巖地區首次監測到該物種。
  • 四川敘永:鬣羚現身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近日,在四川敘永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拍攝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鬣羚。近年來,四川敘永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發現了毛冠鹿、小靈貓、白鷳、藏酋猴等多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區正在加強對生態系統保護,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同時布設了50餘臺紅外相機進行監測,加強與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合作開展動物資源本底調查,為更好的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提供技術支撐。
  •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增三個鳥綱動物
    今年越冬期以來,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監測和攝影愛好者陸續發現有火烈鳥、小白額雁、大寶的身影出現,同時,還發現此前多年沒有現身的白琵鷺也現身了
  •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www.nx.xinhuanet.com  2020年05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近日,寧夏中衛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結合水鳥保護救護項目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
  • 猞猁、馬鹿、野豬、獾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數量提升
    猞猁、馬鹿、野豬、獾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數量提升 2020-06-15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進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系列展示之: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渤海遼東灣內遼東半島南端的大連市西部沿岸、海域以及島嶼,由5~40m深的海底巖基和幾十個大小島嶼組成,有巖石性海岸和海底巖礁,是斑海豹跨海洄遊路線上的重要位置之一
  • 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侵佔 安徽調查結束已啟動問責
    10月18日,記者從安徽省紀委監委獲悉,針對日前曝光的「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規侵佔保護區核心區,存在大量違規佔地的建築,嚴重破壞揚子鱷棲息環境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熱帶雨林保護區)是具有世界意義的生物多樣性...
    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是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推薦理由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臨滄市境內,總面積50887公頃,最高海拔2977米,南滾河保護區山體為橫斷山山脈,山脈走向為東西走向呈現北高南低,形成溝谷縱橫的地貌特徵。是具有世界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是中國熱區的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之一。
  • 全球首例白色大熊貓現身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5月25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記者從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這張白色大熊貓照片是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於4月中旬下午攝錄下的一張大熊貓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