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抽象代數鼻祖曾炯:「曾-蘭」定理享譽全球(圖)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數學家蘇步青為曾炯的題詞

  曾炯

  抽象代數是上世紀2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的數學學科,它使代數學的研究逐步轉向對代數結構的深入探索,對現代數學發展有重要而廣泛的影響。在抽象代數「王國」中有一位重量級人物,他就是南昌人曾炯。

  曾炯於上世紀20年代留學德國,師從被愛因斯坦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女數學家」的艾米·諾特。1934年,曾炯獲德國哥廷根大學博士學位,是江西最早獲得博士學位的數學家。曾炯還是我國最早從事抽象代數研究的學者,雖然42歲便英年早逝,他生前研究、後被美國數學家改進後推出的「曾-蘭」定理(Tseng—Lan Theorem)卻享譽全球。

  出身貧寒漁家 7歲學會珠算

  新建縣長堎鎮文化廣播電視站站長胡啟鵬告訴記者,曾炯1898年出生在新建縣生米街鬥門村,父親曾繁文以捕魚為生。曾炯自幼聰慧,7歲隨父捕魚,學會珠算,從此與數學結下不解之緣。

  那個年代捕魚為生極為不易,曾炯一家幾乎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讀書是一種奢望,但曾炯有一位堂姑父名為雷恆,是晚清進士,當過翰林,見曾炯聰穎好學,主張送他讀書。就這樣,曾炯有了書讀。他先在村裡讀私塾,然後又進入南昌市高橋小學,但由於家境越來越艱難,他不得不輟學,到豐城煤礦當了童工。生活的希望似乎就此破滅了,但曾炯沒有放棄,他咬牙苦幹,期待有朝一日能重新走進課堂。

  1917年,曾炯考上江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簡稱「一師」)。重返課堂,曾炯格外珍惜,他的勤奮在學校是出了名的,休息日,別人看戲、下館子,他總是找一個僻靜的地方看書;夜深了,他卻還在燈光下溫習功課。

  學生時代走上街頭宣傳愛國救國之理

  曾炯發奮苦讀,但他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他還有一顆熾熱的愛國心。據《江西歷代傑出科技人物傳》介紹,五四運動時期,曾炯曾多次與學友走上街頭宣傳愛國救國之理。他上街演說,反對軍閥戰爭,反對「二十一條」。曾炯曾多次遭到反動勢力爪牙的毆打,一次,他身穿的粗布大褂都被撕成了碎片。

  曾炯不僅對國家飽含一腔赤誠,對父母也非常孝順。一次,在演講比賽上獲得了10元銀幣的獎金,他不動一文,全部交給母親,並託付母親拿出4元給鄰居孤老。

  考取德國柏林大學

  在「一師」期間,曾炯對數學的興趣越發濃厚,數理化成績都非常好。「一師」畢業當了幾年小學教師後,曾炯考上了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數學系。

  在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曾炯虔誠地問學求知。剛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數學博士陳建功在數學系任教,曾炯刻苦鑽研的精神大大感動了他。陳建功認為曾炯大有前途,便鼓勵他出國深造:「現在德國哥廷根大學是世界數學的中心,有機會你一定要去那裡。」

  銘記導師的教誨,曾炯更加努力學習。1926年,曾炯考取了江西庚子賠款赴歐美留學生,被德國柏林大學錄取。按照師範畢業生的規定,出國前他在九江省立第六中學等學校完成了2年教學任務後,才於1928年秋赴德國。

  師從「最偉大女數學家」諾特

  哥廷根大學,世界著名學府,詩人海涅在該校學習過,自然科學家洪堡也在該校學習過。1929年的春天,這裡來了一個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他的名字叫曾炯。

  在柏林大學學習一年後,曾炯轉入哥廷根大學數學系,他的導師就是被愛因斯坦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女數學家」的艾米·諾特。據說師生第一次見面有這樣一段對話:諾特:「你很像日本人,是嗎?」曾炯回答:「不,我是中國人!」「呵,對不起,大家都說日本留學生最用功。」「學習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願跟世界各國的同學們比一比!」

  也許是曾炯的自信打動了諾特,她非常看重這名中國學生。1933年,因納粹排猶,諾特被迫移居美國,臨行前還一再囑咐曾炯要完成學業。當年,曾炯發表重要論文《論函數域上可除代數》,並在題注中寫道:「在此謹嚮導師諾特致以誠摯謝意,在她的鼓勵之下,本文作者開始進行這一工作,在本文撰寫過程中,她孜孜不倦的教誨和幫助,使得作者最終得以完成本文。」

  上世紀30年代

  獲1.6萬英鎊學術獎金

  據《江西歷代傑出科技人物傳》記載:「1934年,曾炯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當時哥廷根大學數學系是哲學院的一部分),為江西最早獲得博士學位的數學家。」當年下半年,他得到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資助,到德國漢堡大學深造,著名數學家E·阿廷(Artin)對他頗多勉勵。為表彰曾炯對世界數學做出的貢獻,歐洲跨國性科學基金組織「萬國科學基金會」還發給他1.6萬英鎊獎金。當年在大會上,諾特發表講話:「我要對我親愛的學生孩子曾炯說,中國的留學生最用功,學得最好!」

  曾炯靠中國「匹夫」的志氣,奪得了同時代別國人未能奪得的榮譽,德國的學者們、師友們都特別器重他,哥廷根大學要他長期留校任教,德國一位美貌女郎還提出要與他成婚,曾炯都婉言謝絕了。因為他心中放不下萬裡之遙飽受戰火摧殘的家鄉,他要回到祖國的懷抱。

  回國後被推薦至浙大數學系任教

  1935年7月,曾炯回到祖國,被推薦至浙江大學數學系任教。當時,浙大校長是竺可楨,數學系主任是蘇步青,數學系教授有陳建功等。曾炯任數學系副教授,講授包括抽象代數在內的代數方面的課程。

  在浙大,曾炯嚴格要求學生是有名的。倘若學生在學習上沒有下夠功夫卻想過關,那是絕對辦不到的。他相信嚴師出高徒,這種思想也滲透到對家族晚輩的教育中。為了讓侄兒不至於「死於安樂」,曾炯安排他到杭州的一家印刷工廠當了兩年學徒工。後來,這個侄兒同時考上了初中和師範學校,曾炯又主張他讀師範學校,因為「讀師範比讀普通中學更艱苦,利於造就人才」。曾炯認為,艱苦奮鬥能開拓智慧,磨鍊意志,倘不爭氣,再好的條件都是白搭。

  42歲因胃出血逝於西康

  抗日戰爭爆發後,曾炯回到南昌避難。1937年10月,曾炯帶著新婚妻子趕到西安,任教於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數學系。1939年,西康省(舊省名,包括今四川省西部及西藏自治區東部地區)辦了一所「國立西康技藝專科學校」, 受校長李書田之邀,曾炯到該校任教。曾炯帶著妻子登山渡水,長期折騰,落下了胃病。戰火紛飛,缺醫少藥,曾炯到西昌後不久,胃穿孔大出血,不幸於1940年11月逝世,年僅42歲。曾炯去世後,竺可楨先生在日記中寫道:「中國代數後起之秀將乏人矣!」數學大師陳省身也在回憶文章中寫道:「他回國後沒有充分發展他的才能,是國家的損失!」

  胡啟鵬告訴記者,就在曾炯逝世前不久,國立中正大學在江西泰和創立。新任校長胡先驌廣納人才,充實辦學力量。「他聽說曾炯在數學方面很有造詣,又是南昌老鄉,就想請他到正大數學系任教,可惜聘書還沒有發出去,曾炯就已逝世。」胡啟鵬說。

  曾炯是中國最早從事抽象代數研究的學者,在抽象代數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1936年,他在《中國數學會學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一個定理,但由於戰亂關係長期不為國外同行所知。直到1952年,美國數學家S·蘭才看到這個定理,並將它改進後重新推出,在全球數學界引起轟動。人們一直誤認為S·蘭是這個定理的首創者,直到上世紀70年代,該錯誤才得以糾正,數學界遂把該定理稱為「曾-蘭」定理(Tseng—Lan Theorem)。記者 魏瑩 文/圖

相關焦點

  • Galenic科蘭黎:卓越源於品質,自信科學製造
    本網1月12日訊 Galenic科蘭黎知道好的產品,一定源於產品的品質。而產品的品質和製造,源自於Galenic科蘭黎,不斷專研攻克各種肌膚問題而來。科學就是Galenic科蘭黎最堅實的後盾,一直以來的更新配方,細化各種肌膚問題,逐個擊破這些難題,Galenic科蘭黎一直探尋,從未停止。
  • 中國白酒改名「Chinese Baijiu」!這些「中式英語」享譽全球,你...
    原標題:中國白酒改名「Chinese Baijiu」!這些「中式英語」享譽全球,你知道嗎?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快過年了,來杯Chinese Baijiu可好?昨日(1月14日),一則消息登上熱搜。
  • 蘭克的世界史理念及實踐
    長期以來,蘭克被視為民族國家史學的鼻祖。二戰後,隨著聯邦德國史學界對民族國家史學的反思與批判,蘭克的名字也不可避免地被劃入了德國史學史的負資產清單。最近幾年,在全球史浪潮的推動下,德國史學界對本國的世界史學傳統進行了回顧與梳理。
  • 盤點世界十大巧克力品牌,瑞士和比利時品牌享譽全球!
    它是比利時王室曾授予金質獎章的巧克力品牌。"吉利蓮"選用西非優質可可及地中海優質榛仁,是榛仁醬和最純正的液態巧克力的最完美的結合,工藝嚴謹考究,每一塊"吉利蓮"巧克力都是比利時精湛手工藝和先進設備的完美結合,無論從形狀、顏色,還是口感都是世界頂級;最貴族的巧克力莫過於黑松露巧克力,黑松露是一種價比黃金的菌類植物,滋味鮮美,是歐洲老饕們的最愛,只生長於巴黎鄰近森林的地下,必須靠豬的靈敏嗅覺才能發覺。
  • 揭秘享譽全球的德國標準
    今天為大家揭秘享譽全球的德國標準:德國標準是「定」出來的 標準的制定,需要通過權威的專業機構。德國最權威的能夠制定標準的機構叫做德國制定標準研究所協會(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e. V. ),簡稱 DIN,類似中文發音「定」,顯然已把制定標準設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 享譽全球的中國美食排行榜
    1瘋狂肉食的省份    中國地大物博,又是勤奮的民族,因此中國的美食享譽全球。要說中國菜是世界第一,肯定沒有其他國家有異議。世界上會做飯的國家沒有幾個,比如中國、日本、法國等等,東南亞國家和日本的菜系最早也是由中國傳過去,然後自己改良的。    我們國家的菜系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八大菜系,它們分別為:川菜、魯菜、粵菜、閩菜、淮揚菜、浙菜、湘菜、徽菜。除了八大菜系,潮州菜,東北菜,本幫菜,贛菜,鄂菜,京菜,津菜,冀菜,豫菜,客家菜等菜系。
  • 鼻祖打造 植物飲料提高免疫力 喝真蒡
    (原標題:鼻祖打造 植物飲料提高免疫力 喝真蒡) 真蒡,自2015
  • 數學教育定理--中國剩餘定理
    孫子定理是中國古代求解一次同餘式組(見同餘)的方法。是數論中一個重要定理。又稱中國餘數定理。
  • 【中國新聞網】西雙版納發現一蘭科新種及一新記錄種
    :漏鬥葉芋蘭。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提供圖為百竹園發現的新種:綠萼芋蘭(D為兩者花對比)。  經仔細研究發現,百竹園的兩種芋蘭屬植物,一種為中國新記錄種,取名漏鬥葉芋蘭(Nervilia infundibulifolia),模式產地印度,分布於中國、泰國、寮國等;另一種確認為新種,因其萼片綠色而取名綠花芋蘭(Nervilia viridiflora Q.Liu & JianW.Li)。
  • 費馬大定理為什麼敢叫「大」定理?
    關於此,我確信已發現了一種美妙的證法 ,可惜這裡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大約1637年左右,法國學者費馬在閱讀丟番圖《算術》拉丁文譯本時,曾在第11卷第8命題旁寫道。結果全球頂尖數學家搞了300多年才證明,搞的數學家們無顏面苟活於世啊!而從數學成就上說,他足以躋身於偉大專業數學家行列。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費馬寫下了自己的猜想,卻沒給出證明。
  • 科普:勾股定理為什麼叫勾股定理?
    勾三股四弦五,小學就會學到的勾股定理,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其實大道至簡,簡潔中往往蘊含著一種美,而這種美來自於更深層次的自然的哲理,也就是所謂的道。中國最早記錄關於勾股定理相關內容的史籍是《周髀算經》。此書中將大量的關於數學的樸素的思考,以周公和商高的對話的形式展現出來。
  • 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出爐;南極水龍獸或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出爐;南極水龍獸或是冬眠動物的鼻祖丨科技早新聞 2020-09-04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箬葉蘭屬述略
    Robert Dressler博士也對箬葉蘭屬的研究貢獻頗豐,他曾在1993年的撰寫的哥斯大黎加地區蘭花野外考察報告中記錄了28個箬葉蘭屬物種(譯註:WILLIAM LOUIS STERN, MICHAELWAYNE MORRIS, WALTER S. JUDD, ALEC M. PRIDGEON, ROBERT L.
  • 央視《感動中國》欄目組來我區探尋「蘭小草」事跡
    央視《感動中國》欄目組來我區探尋「蘭小草」事跡2017年12月01日 16:41:45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蘭小草」王珏生前無聲堅持、默默奉獻的隱善故事在溫州大地乃至全國迅速傳開,感動了溫州,感動了中國,也因此入圍了「201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 勾股定理有哪些主要內容?一張勾股定理的思維導圖讓你一目了然
    在北師大版的教材中,勾股定理安排在了八年級數學上冊的第一章進行學習,主要的內容可以分為「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勾股定理的應用」三個部分,接下來我們結合教材的小節部分來看看勾股定理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點。
  • 閃電戰的鼻祖,不滅戰神霍去病,二十四歲英年早逝死因成謎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念我啊,好了,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述一下歷史,閃電戰的鼻祖。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呢?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標題是:閃電戰的鼻祖,不滅戰神霍去病,二十四歲英年早逝死因成謎!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霍去病,一個天才的軍事戰 領,提起閃電戰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閃電戰的鼻祖在中國。它是由一個少年創造的,那就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戰爭天才霍去病。
  • 「中國剩餘定理」的開創者
    原標題:南宋數學家秦九韶:「中國剩餘定理」的開創者他所著《數書九章》,被稱為「算中寶典」他善於創新,用數學解決百姓的實際問題德國數學家高斯提出的同餘理論,是數論的重要內容之一。他之前五百多年的中國古代,有一位名叫秦九韶的數學家就提出了同樣的解法。
  • 全球最沒有「尊嚴」的活火山,慘遭遊客「無情調戲」,竟在此燒烤
    這處神奇的火山可以說是全球人們最不害怕的火山之一了,也可以說是最沒有"尊嚴"的火山了。在西班牙的著名的旅遊勝地蘭薩羅特島,這座島上的活火山就是我們所要講到的。整個火山也並不大,如今被人們當做燒烤地。蘭薩羅特島是加那利群島中的一座面積較大的島,有750平方公裡大小。早在上千萬年前,因為附近的超大型火山噴發從而形成了加那利群島。
  • 百年世界難題「四色定理」被於成仁老師成功證明
    近日,吉林市數學協會於成仁老師宣布:成功運用數學方法證明出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的「四色定理」。這意味著沉寂百年的世界數學難題,由中國人填補了空白。「四色猜想」是著名的數學定理,自1852年提出以來已有1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