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雀的文化傳承:跟著「老鳥」,有樣學樣!

2020-11-27 搜狐網

原標題:大山雀的文化傳承:跟著「老鳥」,有樣學樣!

Ed Yong/文

IvyP/譯

編輯:球藻怪

在20世紀早期,送奶工會把玻璃瓶裝牛奶送到英國人家門口,瓶口用錫箔蓋密封。20世紀20年代時,人們開始注意到錫箔上出現了小洞,它們來自淘氣的藍山雀(Cyanistes caeruleus)。這些鳥兒們學會了用嘴啄開錫箔蓋,喝掉牛奶表面那層奶皮。這種行為傳播得很快,到了20世紀50年代,似乎英國所有的藍山雀都學會了這個技能。

正在取食牛奶皮的藍山雀。圖片來源:Roger Wilmshurst

這個故事現在被動物行為學專業的學生奉為經典,它很好的體現了開瓶技術作為一種文化創新,能夠在野生動物之中傳播的現象。但是開瓶蓋這個做法早在科學家發現之前就已廣泛傳開,意味著他們無法觀察到傳播的發展過程。

牛津大學的露西·阿普林(Lucy Aplin)想要搶先一步。她設計了一個實驗,故意教會不同組的山雀一些新行為,然後研究這些新興文化如何隨時間逐漸在山雀之間傳播、成熟和相互衝突。

她選擇了最方便的地方——牛津附近的威薩姆森林。生活在這裡的大山雀(Parus major)從20世紀40年代起就受到人們的密切觀察,它們也是世界上被研究得最詳細的鳥類之一。

在這群鳥中,阿普林引入了兩種新行為。她分別從5個不同的大山雀社群中捕捉了2對鳥,訓練它們通過滑動藍色門或紅色門,來從迷宮盒裡獲得食物。隨後,她將這些鳥和來自另外3個社群的3對未經訓練的大山雀一起放歸森林,而森林裡已經被放置了許多同樣的迷宮盒。這些迷宮盒能讀取大山雀攜帶的標籤,從而自動記錄哪些鳥靠近過盒子。數據源源不斷地湧來,阿普林接下來只要耐心等待了。

實驗中,研究者訓練大山雀開門從迷宮盒中取食。圖片來源:ox.ac.uk

20天後,她發現在那3個沒有經過訓練的大山雀的社群中,9%-53%的成員都成功地打開了迷宮盒,它們需要自己想辦法來完成這個任務。但在有示範的那5個大山雀社群中,68%-83%的成員都成功取食。很明顯,這是它們互相學習的結果。研究團隊為了證明這一推測,記錄了嘗試打開迷宮盒的大山雀,並弄清楚了哪些大山雀結伴同行,也就是說,他們繪製出了這些鳥的社交網絡。他們發現,與知道取食技巧的大山雀結伴而行的鳥,學習到這個技能的可能性,是那些彼此都不知道訣竅的鳥的12倍。

不同群大山雀中成功取食的比例。紅色和藍色分別代表學習打開紅色或藍色門的大山雀群;綠色代表未受訓練的大山雀群。圖片來源:研究論文

阿普林還發現,成功取食的大山雀根據看到的示範不同,分成了兩個派別。如果受訓練的那對鳥學的是開紅色門,那麼它們周圍的鳥也學會了開紅色門,反之亦然。

大山雀選擇打開藍色門或者紅色門的比例。圖片來源:研究論文

這些偏好完全是鳥兒們的主觀選擇——打開藍色門或紅色門都能獲得食物,而兩種方法的難易程度相似。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每組大山雀都越來越傾向於選擇本社群中更普遍的方法——標準的隨大流表現。事實上,在實驗過程中,有14隻大山雀搬到了偏好另一個顏色的組中,還有10隻大山雀改變了自己的顏色偏好,以融入周圍的同伴。

阿普林表示:「我們以為這些偏好會隨時間逐漸消失,但事實上我們觀察到,大山雀們兩極分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這些偏好能維持如此之久讓我很驚訝。」

一年之後,當研究團隊再次來到樹林裡對這些大山雀進行跟蹤調查時,這一點就顯得更明顯了。在過去一年間,那些迷宮盒被摘掉了,而約60%的大山雀也都已死去。現在,森林裡生活的大多都是年輕的後代,它們中的大多數從來沒有見過迷宮盒。不過,一切還是老樣子——開盒子的技巧比去年傳播得更快,而紅門派和藍門派還是各自堅持自己的方法。

已有來自幾位科學家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不同種類野生動物中都存在著文化傳統:藍山雀學會了開牛奶瓶,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學會了用海綿捕食,座頭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學會了用氣泡捕魚,生活在不同區域的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學會了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工具。

利用海綿捕食的寬吻海豚。圖片來源:earthtimes.org

一些研究小組甚至還利用圈養動物進行了實驗,例如黑猩猩和僧帽猴,來展示社群中的先進份子如何把新習俗滲透到同類中。不過,作為文化傳播最直接的證明,這類實驗在野外進行的難度要大得多。直到去年,才出現了第一篇野外研究的論文。聖安德魯斯大學的艾麗卡·德瓦爾(Erica de Waal)和安德魯·懷頓(Andrew Whiten)展示了野生黑長尾猴(Chlorocebus pygerythrus)能夠自主學習新習俗,比如是偏好藍色玉米粒還是粉色玉米粒。他們的結果也體現出了隨大流的現象,真是印證了「有樣學樣」。

阿普林的研究顯示,大山雀也有同樣的行為。懷頓表示:「這一結果對我們理解動物中的文化傳播是非常重要又及時的貢獻。實驗的嚴謹性很高,並且使用了令人信服的大樣本含量。這類研究正在慢慢讓人們了解到被我稱為『大自然的第二套遺傳體系』的重要性。在這一體系中,行為傳播依靠的不是基因,而是思想。

阿普林指出:「能在鳥類中觀察到這種現象讓我們感到很驚奇,因為過去人們都認為只有靈長類動物才有這種複雜的行為。」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喬·亨裡希(Joe Henrich)研究的是文化演變,他認為大山雀的這一行為在情理之中。他表示,我們已經知道大山雀是非常優秀的社會學習者,數學研究預測這樣的動物會傾向於墨守成規,而這一最新研究就證實了這些推測。

阿普林認同這種隨大流現象對許多動物,包括大山雀在內,都很有意義。她說:「假如你是剛到新地方的一隻鳥,面對各種不同的棲息地,而又沒有太多可參考信息的情況下,看看本地的鳥是如何做的,應該是一個合理的選擇。」(編輯:球藻怪)

ID:Guokr42

為什麼這樣的二維碼也能掃出來?

獲得答案!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大山雀的文化傳承:跟著「老鳥」,有樣學樣
    原標題:大山雀的文化傳承:跟著「老鳥」,有樣學樣!Ed Yong/文IvyP/譯編輯:球藻怪在20世紀早期,送奶工會把玻璃瓶裝牛奶送到英國人家門口,瓶口用錫箔蓋密封。20世紀20年代時,人們開始注意到錫箔上出現了小洞,它們來自淘氣的藍山雀(Cyanistes caeruleus)。
  • 可翻譯為有樣學樣
    Monkey see,monkey do.有樣學樣。Monkey see,monkey do.是一個近代才出現的用法,主要的意思有兩種。第一種是指學習一樣東西時只學表面,不知道其原理;第二種是指模仿,特別是在技術和知識不如被模仿者的情況下。
  • 博物網紅「大山雀」:不要讓下一代成為林間最後的小孩
    與博物網紅「大山雀」的對話,讓在座的家長們更為堅定:一定要讓孩子多多接觸自然。跨界「大山雀」是名純文科生軍綠毛衣,速幹褲,一大包攝影器材,似乎隨時都要到野外「開拍」。這是博物網紅「大山雀」的標配。此次公益講堂的主講人為張海華,網名「大山雀」,痴愛自然攝影,是寧波乃至全國小有名氣的「鳥人」(拍鳥愛好者的圈內稱謂)。
  • 大山雀應該怎麼飼養與調教?喜歡大山雀的人可以看一下!
    鳥籠:飼養大山雀的籠具可用芙蓉籠或點頦籠,用點頦籠觀賞效果更好。大山雀成鳥性情較野,馴養和調教難度大一 些,因此,從幼鳥開始飼養效果較好。如果到花鳥 市場選購,要注意區分生鳥與熟鳥。見人不怕,向鳥籠伸手時鳥不會亂飛亂撞,無逃避反應的為經過馴養的熟鳥。
  • 一種食腦的飛禽大山雀
    下面是一個典型的動物為適應環境變化而進化出新的適應能力的例子,大山雀的某個族群進化除了吃蝙蝠大腦的喜好。一般情況下這些鳥吃蟲子,它們還會吃餵食器裡的種子,所以人們以為所有鳴禽都一樣活潑可愛、天真無邪。但種種跡象表明它們有黑暗的一面,比如 大山雀很擅長掏出蟲子的內臟,它們把蟲子餵給孩子之前會先把腸子掏出來,非常有愛。
  • 我,大山雀,救命
    大家還記的虐鼠狂魔大山雀嗎?雖然看上去非常可愛,毛絨圓滾簡直就是夢中情鳥。但是戰鬥力卻不是一般的強。堪稱殺鼠魔王。而且大山雀很健食,它每晝夜吃的昆蟲數量約等於自身的體重。真幸福啊,可以吃那麼多東西。大山雀捕食的昆蟲種類也很廣泛,根據北京科普之窗網《果園的保衛者——大山雀》一文中所講述的。中國科學家在河北省昌黎對79個鳥胃的分析,發現其食物中74.74%為昆蟲,其中絕大部分為果樹害蟲。如梨象甲、青刺蛾、金龜甲、天牛幼蟲,蘋果天社蛾和蝽象等。
  • 鳥類有真愛:大山雀寧肯犧牲食物也要和伴侶在一起
    一項研究發現,牛津郡森林中的大山雀會為了和伴侶待在一起而犧牲食物。    而且這種多情的表現並不只是雌性的專利。雄性大山雀也會為了與另一半黏在一起而放棄飛走覓食。 一項研究發現,大山雀會為了陪在伴侶身邊而犧牲食物。而且這種多情表現並不只是雌性的專利,雄性大山雀也會為了與另一半黏在一起而放棄飛走覓食。
  • 研究稱大山雀有造句語言能力:可組合十多種音素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的研究員鈴木俊貴發現,在都市裡常見的大山雀具備把多個「單詞」組合成「句子」以傳遞信息的能力。這一能力在智力程度較高的大猩猩身上尚未發現,是首次被發現存在於人類以外的動物身上。
  • 大山雀基因組組裝完畢
    最近科學家們又破解了一種重要模式生物的基因組,這項由裡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一月二十五日的
  • 你知道大山雀的生長習性嗎?該怎樣飼養呢?有哪些技術
    它的叫聲也比較好分辨,並且它有很大的用途,一般多用於給其它的鳥呷口。很多養殖朋友會做巢箱,用於養殖。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大山雀了該怎樣飼養吧。大山雀只是山雀中的一種,由於在這個種類中體型是最大的,所以名字由此而來。大山雀的頭頂呈黑色,臉頰有一塊白,它的背部又呈黃綠色。大山雀的羽毛內部和外部還不是同一個顏色,內部成黑色,外部呈藍色與黑色相間。
  • 拉薩河紀行:普松—傳承歷史文化的雕刻之鄉
    曲水村位於尼木縣普松鄉,距離拉薩市約150公裡,驅車前往需要兩個小時的車程,全村現有89戶、632人,是一個農業村,這裡的普松雕刻享有「尼木三絕」的美譽,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普松也有了「雕版之鄉」的美名。  曲水的藏語意思為「流水溝」,因為曲水村7組和8組之間有條小河,所以曲水村由此得名。同時該村以雕刻著稱,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雕刻。
  • 傳統文化傳承的是什麼?有何積極意義?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大地出現了百家(儒、道、法、墨、兵、醫、農、雜、名、陰陽、縱橫家等)爭鳴的局面,如今所說的傳統文化,即是指諸子百家的學說(包括後世補充、完善的部分,如宋明理學就是對儒學的補充)。百家學說各有所表、各有所長,爭相鬥豔。
  • 惠東80後陳志豪舞獅21載 傳承民俗傳統文化
    除了蓋子獅,在文化傳承的道路上,陳志豪付出了許多汗水和努力。他希望在舞獅習武的同時,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陳志豪希望蓋仔獅這項傳統民間藝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一位老師傅見陳志豪那麼有學習熱情,就讓他打兩拳看看。見拳腳有模有樣,陳志豪便被吸收到蓋仔獅隊伍中。陳志豪的習武之道從扎馬步開始。馬步練了3個月後,腳酸痛得站不起來,上廁所還要兩手扶著矮牆才能起身。練了馬步,還要練蹬腿、雙指伏地挺身等,每天要練上8個小時。每晚的練習陳志豪基本都是第一個到,非常辛苦,也受過傷。基本功紮實了,就練拳、對打。半年後,就可以舞獅、空拳或棍術對打。
  • 大山雀和藍山雀的戰爭:把蛋生在對方巢裡
    當大山雀(Parus major)找不到合適地方產蛋的時候,它們就入侵藍山雀(Cyanistes caeruleus)的巢穴。藍山雀的體型只是入侵者的一半,所以通常棄巢飛走。這是很聰明的一招,因為那些留下來保衛家園的更可能會在血腥的戰鬥中犧牲。但這並非故事的結尾。在另一些案例中,較小型的藍山雀能夠報復成功,把自己的蛋藏進大山雀的巢中。
  • 廣東佛山:獅扎技藝進校園 傳承非遺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獅頭扎作這個項目我們是全國唯一一所學校在做的,我們唱的是『獨角戲』,我們作為獅頭這項國家級非遺所在地的學校,有責任把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下去。」張麗琴說。「整個課程體系有普及,有提升,以校本課程和獅扎文化為基礎,與自己學科融合,把這種文化深挖出來。」歐琦輝說。  突圍 引入STEAM理念 傳統與現代結合  比構建課程體系更難得的是,鐵軍小學對獅扎技藝的傳承,得到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多方支持和喜愛。「有家長自己還錄了製作手工藝獅頭的視頻,來教我們的學生。」張麗琴介紹。
  • 大山雀等18隻野生保護鳥被解救
    一個商販自稱自己繁育鳥往外賣,隨同執法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專家孟智斌發現,該商販腳下的鳥籠裡關著的都是大山雀、繡眼鳥等野生鳥類。「繡眼鳥和大山雀都屬於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其中大山雀還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孟智斌在執法現場介紹說。根據犯罪嫌疑人現場交代,大山雀為他非法捕獲所得。隨後,執法人員來到天驕文化城和雅園國際花鳥魚蟲市場進行檢查。
  • 堅持優秀性標準 確保文化傳承格調
    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做到忠實,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把握文化的科學內涵。  從廣義來說,文化指的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文化特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個社會都有與之相適應的文化。這是《辭海》的釋義。
  • 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紅色基因
    弦歌距今已經有4000多年歷史了,不僅是詩禮傳家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卻近乎處於『絕學』狀態,僅存古音、古韻、古譜、古調360餘首,亟待挖掘、整理、傳承。做好這些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與擔當。」近20年來,天津城建大學中華傳統文化體驗中心(古琴弦歌基地)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薄克禮始終致力於弦歌的研究和傳承。
  • 北京森林公安突查多家花鳥魚蟲市場 繡眼鳥、大山雀國寶也敢賣?
    突擊檢查中,執法人員先後查獲了繡眼鳥、大山雀、綠頰錐尾鸚鵡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數隻。經過突擊檢查,執法人員現場抓獲非法販賣鳥類的犯罪嫌疑人,經現場動物專家鑑定,其中包括兩隻繡眼鳥和一隻大山雀,還有數隻疑似產自非洲的珍稀鳥類。根據犯罪嫌疑人現場交代,大山雀為他非法捕獲所得。「繡眼鳥和大山雀都屬於國家三有保護鳥類,其中大山雀還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非法販賣都屬於違規行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專家孟智斌介在執法現場介紹說。
  • 老鳥有話說
    老鳥有話說。 在龍珠動漫中,有一個很特殊的存在,這個人物是龜仙人。為什麼說他很特殊呢?本來是很早之前的老頭了,可是他居然活了好幾百歲。對於這樣逆天的存在,你還不覺得他很特殊嗎?龜仙人的出現倒像是專屬為悟空而活,因為悟空在小時候拜他為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