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臨時,你也許會認為鳥類會把心思集中在覓食上,但是對有些鳥類來說,愛高於一切。
一項研究發現,牛津郡森林中的大山雀會為了和伴侶待在一起而犧牲食物。
而且這種多情的表現並不只是雌性的專利。雄性大山雀也會為了與另一半黏在一起而放棄飛走覓食。
一項研究發現,大山雀會為了陪在伴侶身邊而犧牲食物。而且這種多情表現並不只是雌性的專利,雄性大山雀也會為了與另一半黏在一起而放棄飛走覓食。
動物學家喬希·福斯(Josh Firth)研究了17對大山雀,它們腳上都綁有腳環,其發射的信號可以打開裝滿葵花籽的餵食器。
在有些情況下,信號被設置為兩隻鳥可以打開同一個餵食器。而有時卻故意棒打鴛鴦,不是雌鳥打不開雄鳥的餵食器,就是雄鳥打不開雌鳥的餵食器。
3個月的監測表明,大山雀會飛到伴侶在其中取食但自己卻打不開的餵食器。
事實上,那些故意被打散的情侶待在自己無法打開的餵食器前的時間是其他大山雀的4倍。
福斯博士說:「我們很驚訝地看到,大山雀情侶們選擇待在一起,而不是離開自行覓食。
數月的監控表明,大山雀會飛到自己的另一半在其中取食但自己卻打不開的餵食器。
「它們為了和伴侶在一起,在自己不能進入的餵食器前待的時間更長。」
這會帶來一個後果,就是,與剛剛陷入熱戀的人類一樣,它們除了和其另一半的朋友們待在一起別無選擇。
福斯博士說:「因為這些鳥類選擇和伴侶在一起,它們最終也會和對方的夥伴們建立聯繫,儘管通常它們不會和這些個體產生關係。」
「這表明,一隻獨立的鳥類交友時不僅取決於自己的偏好,還可能取決於伴侶的偏好。」
《當代生物學》雜誌報導,大山雀傾向於長期關係。
通過與伴侶共度時光,它們在鞏固彼此的感情,這有利於小鳥的出生,允許它們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福斯博士只研究了大山雀,但是他認為與多數在至少一個繁殖季結對的野生鳥類一樣,許多物種都會有相似行為。
然而,儘管做出了這樣的犧牲,但是戀愛中的鳥類卻不會因此變得瘦弱。
大山雀逐漸意識到,一隻鳥進食之後,餵食器在一兩秒鐘之內不會鎖上。
這會讓被擋在餵食器外面的大山雀在同伴飛走之後立刻撲過去吃食。
閱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