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星北:比陳寅恪更優秀的知識分子

2020-12-05 南方新聞網

《中國的愛因斯坦:束星北檔案》 劉海軍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束星北——一位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的國際級科學大師;一位曾經培養啟蒙過像李政道、吳健雄等著名科學家的天才物理學家,多少年來卻從未被人提及。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先生回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他。當周恩來總理提出希望李政道能為解決中國教育人才「斷層」的問題做些工作,介紹一些海外有才學的人到中國講學時,李政道說:中國不乏解決「斷層」問題的人才和教師,只是他們沒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師束星北先生。

  很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感嘆中國科學家沒有獲得過一次諾貝爾獎。這不僅是業已存在的事實,也可以證實,在部分尖端的科學研究領域,我國科學家的突破很有限。然而,在《束星北檔案》中,人們卻可以看到,早在1930-1940年代,竺可楨領導的浙江大學就已經被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譽為「東方的劍橋」,在中微子研究、植物生理研究、量子力學、數學等多個領域都處於科學前沿。而本書主人公束星北,不僅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顯示出過人的天才,而且受到英國物理學家玻爾、著名學者李約瑟等人的讚譽。被稱為「天下第一才子」。

  束星北享有這樣的聲譽並非偶然,此前,他曾獲得過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碩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學位,獲得這兩個碩士都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回國後他在浙江大學執教,在他教導下的受益者有李政道、程開甲等後來在科學界大放異彩的學生。解放後,因「院系調整」,束星北來到了山東大學。與傳統的知識分子不同,束星北稜角分明,鋒芒畢露,在學術上,他實事求是,錙銖必較。無論是誰,只要他認為與科學不符,就會衝上前去,與人爭論不休。不僅如此,他還把學術標準帶到了生活中,他疾惡如仇,容不得半點錯誤和荒謬。

  以束星北與華崗的科學與哲學之爭為開始,悲劇的序幕緩緩拉開。擔任山東大學校長的華崗發現,他遇到了一個針尖對麥芒的對手,他最為得意的辨證唯物論以前所向披靡,名聲遠揚,卻始終無法說服束星北。很快,學術之爭開始被上綱上線,演變為意識形態問題。

  1954年下半年的時候,山東大學對束星北展開公開批判,罪名是「公開反對辨證唯物論,公開叫嚷自然科學第一,馬列哲學第二;公開反對並抵制『全面學蘇』」。隨後,束星北被迫離開物理系,很快在氣象學研究中取得了成果。但是,在後來的多次運動中,束星北沒有逃脫被整肅、批判、改造的命運。在改造的過程中,他忍受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大饑荒的時候,他難以生存。1960年,在長期的挫折和圍剿下,智慧、理性的束星北認錯了,他開始往自己身上潑汙水,承認「有罪」。隨後他被分到青島醫學院打掃廁所,清洗實驗室。1961年,因為修好了一臺腦電圖機,他被允許依靠技術改造,連華崗也說他有兩下子。

  1971年,經由回國的李政道的提起,束星北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才有所改觀。1974年9月,他被摘掉了反革命帽子,1979年,他被落實政策。這一年年底,航天部實驗的一枚洲際飛彈需要計算彈頭數據艙的接收和打撈最佳時期,由錢學森拍板讓他計算並由國家撥款100萬元,束星北分文未要,僅憑著實驗室的一臺計算機、一摞紙就準確無誤地完成了任務。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在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帶出了一批學術帶頭人,1983年因病去世。

  一個天才的科學家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從事科學研究,這種現象不能不令人深思。以束星北早期在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才華,可以想見,如果他能在理論物理學領域專心研究,會做出多麼大的貢獻;如果他不離開物理學講臺,會培養出多少優秀的人才。

  作者為了寫作《束星北檔案》,查閱了8大卷案宗,採訪了一百多人。組成全書的三部分——檔案、知情人口述、分析,猶如一部交響曲的不同聲部,洋溢著雄渾、悲壯的氣氛。難得的是,連當年督促、監管束星北勞動改造的人都說出了實情,這使得本書遠遠超出了傳記的範圍,具有更豐富的內涵。《束星北檔案》不僅真實再現了束星北一生的坎坷經歷,更為讀者展示了知識分子在國家命運中的個人際遇。雖然束星北在科學上的成就有限,但他顯示出的科學精神和現代知識分子風範卻令人敬佩。

  如果說陳寅恪用沉默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思想和自由精神,那麼束星北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他以一人之力,對施加在身上的無形壓力強烈反抗,在荒謬的時代裡保持了清醒和異議,並以「堂吉訶德」式的悲壯顯示出「人」的高貴和理性。雖然他最後落敗,但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宣稱,我們以擁有過束星北這樣優秀的知識分子為榮。

(編輯:李瑾)

相關焦點

  • 束星北:科學的品質
    &nbsp &nbsp &nbsp &nbsp束星北(1907~1983),江蘇人,物理學家,曾任教浙江大學、暨南大學、交通大學、山東大學等。 &nbsp &nbsp物理學家束星北有時似乎更像一名俠客。這條彪形大漢,「只要用一個手指就能把人提起來」。他操一口蘇北口音,嗓門洪亮,腰板筆挺,像軍人一樣。
  • 「中國雷達之父」束星北的故事
    畢生致力於我國教育事業與科學研究,有深厚的數學物理基礎,講課富有思想性和啟發性,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物理人才。我國早期從事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研究的物理學家之一,後轉向氣象科學研究。晚年,為開創我國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貢獻。
  • 陳寅恪為何要寫出「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自古以來,真正的知識分子,在骨子裡都會受到儒家「修齊治平」思想的影響,每個學者在做學問時,並不是享受書齋裡的自娛自樂,而是主動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關聯起來,憂國憂民思想貫穿一生。而民國時期局勢不穩,此時期的學者身上,多了一份「文化救國」的擔當,促使他們更有資格享受「文化英雄」的光環,更能受到後人的關注和景仰。
  • 有關知識分子的定義
    聽上去滿腔鄙夷,只有對知識分子同樣嫌惡的人,才聞之欣然。瓦爾特·本雅明的定義更是奇特,道是「眼鏡在鼻子上,秋天在心中」,那是著眼於情調了,具有詩人氣質的讀者會格外受用。當英國學者C.P.斯諾腦海裡縈繞著老年易卜生的形象時——他強調「沒有什麼是這位老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將知識分子概括成「天生的勒代特」。
  • 束星北的耿介性情
    如果我們仔細閱讀束星北的相關資料後就會發現,束星北不僅以卓越的學術貢獻令我們讚嘆,他的人格魅力也同樣令人敬仰;他性情方面耿介的一面,就值得我們學習。1952年,束星北到青島山東大學物理系任教,並受聘為海洋系氣象研究室主任。1952年年底,中國最著名的熱力學家王竹溪應邀到山東大學作學術報告,那天,大眾禮堂座無虛席,束星北也前來聽報告。
  • 天才束星北的悲傷-無法施展的才華和無法實現的夢想
    故事的主人翁名叫束星北,我想很多人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不了解他的過往。在我上高中時曾讀過一篇文章《天才需要怎樣的土壤》就是作者關於束星北生平的感想,令人記憶深刻,現在想起來心頭仍隱隱作痛。後來了解到《束星北檔案》讓我再次陷入了痛苦的深思。我想他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最權威的科學雜誌或者諾貝爾獎上,而不是讓我們這些後來人提起他時是惋惜緬懷與心痛。
  • 您知道「束星北」其人嗎?
    今讀到一篇關於束星北的文章,又查了百度,才知道其人的不凡身世,稱之為偉大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的愛因斯坦」、「雷達之父」、「無線電之父」,與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是好友,還是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的恩師。
  • 物理天才束星北:李政道恩師,特殊時期用高能公式打掃廁所的奇人
    1952年,束星北老友王淦昌邀請他到中國科學院搞研究,可他卻很不屑地說:中科院有些人屬於政治學者,我看不慣。話音落後,他便選擇了進入更自由的山東大學。在這裡,束星北還鬧出過不少讓人咋舌的「事件」,其中之一便是與當時國內物理學權威王竹溪的一次衝突。
  • 中國的「愛因斯坦」束星北:掃了十幾年廁所,死後草草埋於操場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偉大的中國物理學家——束星北。束星北出生在清末時期,當時正處於外來思想和中國思想交互碰撞的特殊時期,這也讓束星北很渴望更全面地學習知識,於是在1926年,束星北就自費去了美國讀書,回國之後就開始在各大高校任教。
  • 「雷達之父」束星北:曾被愛因斯坦聘為助手,晚年掃了十幾年廁所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曾說過這樣的話:我最早接受的啟蒙光源就是來自束星北老師。由此足以看出,束星北對於李政道的影響有多大。而且,曾經被愛因斯坦聘為助手的束星北,自身的一身本事也是不可小覷。求學期間,因為其紮實的知識功底,束星北還被愛因斯坦聘為了助手。作為一個異地求學者,能得到愛因斯坦的認可,這足以說明束星是多麼的優秀!
  • 束星北:21歲的愛因斯坦助手,72歲紙筆算出洲際飛彈回收公式
    而愛因斯坦,也一直是束星北在物理學界追求的目標。與偶像一同研究自己喜愛的事物,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束星北卻做到了,這足以證明他有多天才了。更為天才的是,束星北還被譽為"中國的愛因斯坦"。與偶像在某種程度上站在了同一高度,這難道不是對束星北最大的肯定?
  • 「中國的愛因斯坦」束星北:成就遭時代埋沒,逝後遺體腐爛埋操場
    在眾多被"拋棄"的人才中,束星北是最為可惜的一個。束星北原本是該站在峰頂的優秀人才卻因為一次錯誤的批判,鬱郁不得志了20多年。束星北在物理學界的成就足以讓他成為"中國的愛因斯坦",可是他死後遺體非但沒有按照他的要求解剖,甚至連安葬的地方都十分的草率。
  • 中國最牛的怪老頭——束星北
    此時老頭已經73歲,一生大半時光都荒廢了,他是百年一遇的物理學天才,他叫束星北,這老頭兒多颯,被人讚譽天下第一才子 更颯的是他就像開掛一樣,到哪個領域很快就能搞出一些令人讚嘆的成功,甚至掃了十幾年廁所都表示非常熱愛。
  • 束星北:當過愛因斯坦助手,回國成中國雷達之父,死後卻草草埋葬
    束星北在束星北那個年代,中國科學事業不夠發達,國家領導想從國外請教授來華,就對不少海歸學子表示過這個想法,對拿下諾貝爾獎的李政道也表達過這個想法,李政道想都沒想就否定了,他認為「在國內找就可以了」,他堅信國內有不少優秀的物理老師,他們的科學造詣不亞於國外有名的科學家,比如他的老師束星北。
  • 我國雷達之父束星北,曾是愛因斯坦助手,臨終前仍對祖國念念不忘
    ,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卻擁有比平常科學人才更曲折的人生。雖然得罪領導人的名頭並不算光榮,不過這也掩蓋不了束星北卓越的才華。加上他曾經是愛因斯坦的助手,頭腦中蘊含著超出國人的智慧,更有著對祖國的一片赤誠。「中國的愛因斯坦」這個名頭已經悄悄在科學界流傳開。
  • 我國雷達之父束星北,曾是愛因斯坦助手,臨終前仍對祖國念念不忘
    中國的愛因斯坦一位睿智的長鬍子老者曾經在科學界掀起過不小的風浪,他的電燈點亮了世界的光明和新的科技世界的引線,這位在國內外享譽盛名的科學家也有一位得力的助手,即使在愛因斯坦的熠熠生輝之下也才華過人,這位來自中國江蘇的科學天才束星北,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卻擁有比平常科學人才更曲折的人生。
  • 中國雷達之父束星北:曾是愛因斯坦助手,死後卻被埋在籃球場下
    束星北與愛因斯坦相談甚歡,他還請愛因斯坦為他修改論文,就這樣愛因斯坦發覺了束星北的物理天賦,主動要求束星北擔任他的助理一職。當時愛因斯坦已經是物理界的「大拿」,束星北還沒畢業便成為了愛因斯坦的助理,他的起點比別人都高。
  • 陳正宏│蔣天樞先生與《陳寅恪文集》
    老師的學術成就,是一等優秀的文化遺產,不能讓其自生自滅。——蔣天樞(本文原載《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年第1期) 80年代初期,蔣天樞先生編校的《陳寅恪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旋即以搜輯完備、校勘精審而蜚聲海內外。學術界與讀書界因此出現「陳寅恪熱」,迄今不替。
  • 雷達之父束星北:曾被愛因斯坦聘為助手,晚年卻掃了十幾年廁所
    1907年,束星北出生於江蘇省的江都縣的一個望族之家。而束星北,作為最早接觸研究相對論的物理學家之一,從中他也得到了眾多優秀物理學家的認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玻爾便在回覆中國學生的信中,對束星北有過高度評價,而在這段時間他還評價兩篇論文成為愛因斯坦的助手。
  • 束星北:愛因斯坦助手,毅然回國,72歲仍在一線,死後卻草草埋葬
    劉海軍先生曾在2005年出版了《束星北檔案——一個天才物理學家的命運》,該部傳記文學寫出了束星北悲壯的一生,曾一度被評為2005年度「科學時報讀書杯」最佳紀錄獎。在當時,該書出版後,束星北一生為國奉獻,晚年卻草草下葬的悲壯命運的故事不僅被人所熟知,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