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彭蠡之濱」到底是哪裡,今天變成什麼樣了

2020-11-30 魚羊秘史

01

王勃在名作《滕王閣序》中曾經描繪了這樣一番美麗的湖邊景象:「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雨過天晴,夕陽下彩霞與孤獨的野鴨一同飛翔,秋水和蒼空渾然一色。傍晚,漁夫歌唱,歌聲響徹彭蠡之濱。坐擁這等美景的「彭蠡之濱」,指的是什麼地方呢?彭蠡之濱,其實就是家喻戶曉的鄱陽湖。

「鄱陽」雖享譽天下,但其實得名較晚。在隋朝,《讀史方輿紀要》稱:「自隋以前概謂之彭蠡,煬帝時以鄱陽山所接,兼有鄱陽之稱。」也就是說,在隋朝之前,鄱陽湖的通稱就是彭蠡。而《禹貢》中提到:「九江孔殷(長江)過九江至東陵,彭悉即瀦,東匯澤為彭蠡。」很多人認為此處的彭蠡也是今天的鄱陽湖,實際此彭蠡並非彼彭蠡。

《禹貢》中的彭蠡,位於今天的長江河道之北。《廬山記略》中提到:「廬山在潯陽南……北對小江」可以例證。而今天的鄱陽湖則是位於長江河道之南,兩者位置顯然不是一樣的。

事實上,鄱陽湖的形成與長江水的頂託和長江主泓道的南移息息相關。長江一帶汛期時,大量水匯入鄱陽湖盆地,這為鄱陽湖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而長江出武穴,形成諸多分汊,最終匯合到一起,加之長江帶來的泥沙沉積,這就形成了鄱陽湖河床和泓道。

今天鄱陽湖名氣如此之大,不只因為它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還因為它具備三個重要的功能:水文功能,文化功能,經濟功能。

02

鄱陽湖的生態功能

鄱陽湖在調節長江水位和維護生態平衡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它主要匯納贛河、撫河、信河、饒河、修河這五河的來水,對一些小的季節性河流的水流也來者不拒。在4~6月,鄱陽湖有自己的小汛,各河流的水集中匯入鄱陽湖,受湖口斷面的約束,水位積高。而在7~9月,長江的大汛來臨,河流繼續匯入鄱陽湖,長江有時還會倒灌,讓鄱陽湖水位達到巔峰。由於盆地地形,蓄水能力好,所以鄱陽湖在汛期為長江防汛作出了不少貢獻。等到汛期一過,鄱陽湖便將水排到長江,水位降低。

鄱陽湖的溼地又為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的候鳥提供了溫馨的家園,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候鳥往往從10月入秋時飛來,到了春暖花開的4月離去。周而復始,它們大概也會感恩鄱陽湖的溫暖。

03

鄱陽湖的文化功能

鄱陽湖人傑地靈,孕育了許多富有特色的文化。比如說水利文化、候鳥文化、船塢文化、漁俗文化等。當然,鄱陽湖也給許多文人提供了寫作靈感,無論那文人是生於斯長於斯,還是只對鄱陽匆匆一瞥。

陶淵明作為在鄱陽湖附近土生土長的詩人,是值得關注的。在代表作《歸園田居》中,他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與勞作生活,這其中多多少少是受了南北朝時期鄱陽湖廣開耕地、鼓勵農作的風氣影響。

而外地的來客也往往沉醉於鄱陽。

山水流派開山鼻祖謝靈運的《入彭蠡湖口》有云:「攀崖照石鏡,牽葉入松門。」

詩仙李白的《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寫到:「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彭蠡》言:「茫茫彭蠡杳無地,白浪春風溼天際。」

但要論描寫鄱陽湖最有名的文章,那絕對是王勃的《滕王閣序》了。它被記入高中課本,被廣大學子熟識背誦;佳句頗多,又被更多的人喜愛。

而以黃庭堅等宋人為首的江西詩派,又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文派別。鄱陽湖的文化,就這麼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江西人。

04

鄱陽湖的經濟功能

《鄱陽縣誌》載:「鄱邑田畝廣闊,民多力農。」

在晉朝以前,江西地區總體農業發展水平不高。在南北朝,由於鄱陽湖的形成以及晉永嘉之亂造成的勞動力遷入等因素,江西的農業才得到快速發展。唐朝的安史之亂,又促使中原人紛紛向鄱陽湖附近南遷。與人口增長相應的,是政府的重視和水利設備的完善。《新唐書》載:「西南十裡有李渠,引仰山水入城,刺史李將順鑿」。愈加健全的水利設施使得鄱陽湖地區漸漸成為聞名全國的魚米之鄉,也給南遷的勞動力提供了工作機會。唐李翱《江州南湖隄銘》:「厚其錢傭,以飽飢人。」

宋朝,《宋史》載:「本朝東南漕米六百萬石,江西居三分之一。」這進一步肯定了江西地區特別是鄱陽湖地區的重要糧食生產地位。

戴金奉敕編修《皇明條法事類纂》稱:「攜家逃來,投為佃戶」。明清時期,閩廣地區民眾紛紛流入江西,促使江西更多的土地得到開發,又鞏固了江西魚米之鄉的地位。

鄱陽湖的胸懷也孕育了豐富的魚種。《鄱陽縣誌》稱:「當早春驚蟄時節……至洞庭、鄱陽產卵其上……旬日即孵化成魚苗隨水漂流。」

且五河匯入鄱陽湖,鄱陽湖又連接長江,這為江西人走出江西、外地人入江西提供了便利的水運通道。

由於鄱陽湖豐厚的資源,鄱陽湖地區的人可耕田、可織布、可養魚、可外出尋求機會,一派生機盎然。

可如今,鄱陽湖也遭遇了危機。自古以來,鄱陽湖水位變化一直遵循「汛期是湖,枯期似河」的規律。但步入現代,它汛期仍是豐澤,但枯水時已經不是河了。有人認為這跟三峽水利工程在汛期節流有關。也有人認為是周邊的人圍湖造田造成的惡果。1954年,鄱陽湖豐水期湖面有5050平方千公裡,而這幾年湖面只有約3000平方千公裡。60多年的時間裡,豐水期面積下降了近2000平方千公裡,這是需要注意的。希望鄱陽湖的生態能夠得以保護,不枉它見證國人千年的興衰。

參考文獻:《禹貢》、《鄱陽縣誌》、《皇明條法事類纂》、《宋史》、《廬山記略》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夏禎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和王勃的《滕王閣序》分析對比
    ,都臨江而建,都是在重修之後請了當時的文豪作序,於是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誕生了。嶽陽樓一,從文學價值,文學造詣上來看,個人覺得王勃的《滕王閣序》比範仲淹的的《嶽陽樓記》好。《滕王閣序》基本上句句是經典,信手拈來,皆成文章。而且範仲淹明顯是看過王勃的《滕王閣序》,在寫景時怕後人說是模仿王勃,就寫了句漁歌互答,但漁歌互答肯定沒有王勃的漁歌唱晚之韻味。王勃從地理位置,到滕王閣近景,到人生感悟和哲理,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這簡直是對景色描寫發揮到了極致,令人嘆為觀止。
  • 江西夏雲小楷新作《滕王閣序》欣賞
    江西夏雲小楷新作《滕王閣序》欣賞 釋文:滕王閣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 《滕王閣序》起名,帶點古風和詩意!
    《滕王閣序》是文學史上不可忽略的名篇,同時,其也是王勃最著名的作品,全篇採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可以說是駢儷藻飾,辭採華美。最重要的是,文章中還表露出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因此,從中為孩子起名,典雅而工巧。
  • 《滕王閣序》之外,這位「神童」的故事卻讓人唏噓
    【古人有癮】《滕王閣序》之外,這位「神童」的故事卻讓人唏噓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4日電 題:《滕王閣序》之外,這位「神童」的故事卻讓人唏噓  作者 任思雨  在星光熠熠的大唐,你最喜歡的詩人是哪位?  灑脫的李白、深沉的杜甫、文藝的王維、通俗的白居易、還是朦朧的李商隱?
  • 《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同是千古名篇,誰的功力更勝一籌?
    《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都是千古名篇,被分別選進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和必修五教材中。我剛剛上完《滕王閣序》,班上的幾個學生就來問我: 「老師,您覺得《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比較起來,哪一篇文章更厲害?」 在學生當中,往往就存在這樣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式的較真思維:如果談到歷史人物「張靈甫」,他們往往會問「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如果談到文學人物「王羲之」和「王勃」,他們往往會問「哪一個更厲害?」
  • 初唐詩壇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王勃
    高宗在看完檄文後,怒罵王勃是歪才,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把才華全都浪費在了歪門邪道上了,於是就把王勃逐出了長安。 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去探望在交趾(今越南)做官的父親,在路過南昌時,正好是重陽節,滕王閣剛好重修竣工,都督閻伯嶼做了個局,邀請王勃等參加了宴會。
  •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四十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中國是詩文的國度,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使得中國自古便流傳下來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文,《滕王閣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他是中國先人的智慧結晶,是中國語言一種凝練的表現形式。
  • 《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同為千古名篇,誰的功力更勝一籌?
    王勃在他的《滕王閣序》倒數第二段提到了「蘭亭雅集」,感嘆當時滕王閣內的盛宴,也要像「蘭亭雅集」一樣散去。事實上,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聚會。 「蘭亭雅集」參與者皆是像謝安、王獻之、王羲之這樣的名流,他們沒有什麼特殊的目的,只是興之所致,吟詩作賦。而滕王閣盛會的召開,卻帶有極強的目的性。 鹹亨二年,閻伯嶼與洪州牧重修了滕王閣。閻公在九月九日於閣中舉辦盛宴,目的是為了擴大自己女婿的知名度。
  • 《滕王閣序》中「人傑地靈」的出處,不是南昌,而是四時鹹宜的城
    你或許沒有親自登高一覽「豫章故郡」那「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的雄壯氣勢,但你一定知道那因「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千年的滕王閣。我們知道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因「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所作的《滕王閣序》而為世人所熟知。
  • 王勃最著名的10句名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649年—676年),字子安,唐代著名詩人,年幼時寫的駢文《滕王閣序》,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名篇。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對轉變隋代以來的形式主義詩風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詩今存八十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九十多篇。一、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 《滕王閣序》中有哪些典故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是歷來有名的駢文名篇。何為駢文?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中國古代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 。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散文。對於散文,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666年,王勃通過李常伯上《宸遊東嶽頌》一篇,接著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668年,王勃的知己好友去蜀州出任少府,於是王勃寫下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送別詩。詩歌賞析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 讀懂《滕王閣序》的10句名言,就可以笑對人生
    我們讀懂了《滕王閣序》的10個名句,就可笑對人生。如果要評選中國最美的一篇古文。那麼,《滕王閣序》一定能上榜。工整的對偶,華麗的詞藻,讓人讚嘆不絕。除此之外,《滕王閣序》中還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慨與喟嘆。01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秋日之美,詩詞之最:描寫秋天最美的15首詩詞
    秋季,有豐收的喜悅,也有凋零的蒼涼,而片片落葉紛飛,滿地金黃層層之時又不失一種浪漫詩意之美。秋天,總是深得文人墨客之心,引得眾人屢屢提筆為其寫下千古絕句。秋日之美,詩詞之最。每一個詩人眼裡,都有一個專屬獨特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