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軟物質流的新方法

2020-09-03 科技工作者


地質塌方。

擰開蓋子,牙膏為什麼不會流出來?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看似堅固的山體突然崩塌?多年以來,研究人員都沒能準確描述軟物質的流動和黏附過程。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用相對簡單的實驗,解釋了這種複雜的運動,並可以預測軟物質的流動狀態。它能幫人們更好理解小到塗開奶油,大到雪崩這些事件背後的過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8月24日發文報導了相關研究成果。

化學和分子工程學教授Simon Rogers說:「我們發現,軟物質的流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瞬時變化。」

論文作者、研究生Gavin Donley說:「我們開創性地使用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讓研究人員能分別檢測這些材料固相和液相時的狀態。」

研究人員對多種軟物質(聚合物微凝膠、黃原膠、玻璃狀材料和填充聚合物溶液)施加剪應力,並使用流變儀檢測了這些材料的應變響應。

Donley說:「通過實驗,我們能觀測到這些軟物質流動過程中的細節。我們發現固液態之間出現了連續變化。根據固體和流體內在機制反映出的能量耗散,我們發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況。這表明,那些用於描述瞬時變化的傳統模型都過於簡單。」

Rogers補充說:「現有模型不能很好描述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我們團隊的近期目標就是將觀察到的現象歸納為一種理論模型,並藉此來預測軟物質的運動。雖然新的實驗更費時間,但它讓我們對整個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同時也開闢了一個軟物質研究的新方向。這個模型能預測新材料的應變過程,也有助於應對像泥石流、大壩倒塌和雪崩這樣的土木工程學挑戰。」

編譯:攀汗 審稿:alone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期刊編號:0027-8424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8-approach-soft-material-yield-materials.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研究軟物質流的新方法,有助於應對泥石流、塌方等
    擰開蓋子,牙膏為什麼不會流出來?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看似堅固的山體突然崩塌?多年以來,研究人員都沒能準確描述軟物質的流動和黏附過程。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用相對簡單的實驗,解釋了這種複雜的運動,並可以預測軟物質的流動狀態。它能幫人們更好理解小到塗開奶油,大到雪崩這些事件背後的過程。
  • 軟物質是什麼,能吃嗎?
    四位科學家因非晶相關工作獲得諾貝爾獎,從左至右分別是P.J.Flory(1974),P.W.Anderson、N.F.Mott(1977),高錕(2009) 了解玻璃態的本質也一直也是凝聚態物理及軟物質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
  • 軟物質相結構裡程碑!華南理工科研團隊在軟物質本體中首次發現Z相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軟物質科學與技術高等研究院程正迪院士、黃明俊特聘研究員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上發表。該研究院科研團隊首次在軟物質本體中首次發現Z相,與A15相、C15相共同組成了構建其餘27種F-K相的三種基本相結構。
  • 華南理工大學科研團隊在軟物質本體中首次發現Z相
    軟物質相結構裡程碑!華南理工大學科研團隊在軟物質本體中首次發現Z相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軟物質科學與技術高等研究院程正迪院士、黃明俊特聘研究員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上發表。
  • 軟物質表面浸潤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研究員關東石主要從事微納尺度流體力學研究,利用新型懸針式原子力顯微鏡(圖a),在研究微納尺度下浸潤動力學、接觸角的遲滯和弛豫的微觀力學機制等研究中取得進展(Guan et al. Phys. Rev. Lett. 116,066102 (2016) &Phys. Rev.
  • 中科院軟物質化學重點實驗室接受現場評估
    8月27日,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組織的化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評估工作組一行14人對中國科學院軟物質化學重點實驗室進行了現場評估。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劉桂菊副局長到會並講話,我校朱長飛副校長出席會議並致辭,科技處相關管理人員和實驗室全體成員參加評估會。評估會由評估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主持。
  •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第二十八分會:超分子組裝與軟物質材料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第二十八分會:超分子組裝與軟物質材料 2020-01-22 0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軟物質材料,可以承受其形狀的劇烈變化,做軟機器人很有前景!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軟物質材料,如橡膠或聚合物,可以承受其形狀的劇烈變化,在靈活性和變形能力至關重要的應用中很有希望。例如,這些材料可以用來製造適合於專門任務的軟機器人,從可以在體內導航的醫療設備,到可以擠過小開口執行搜救任務的機器人。
  • 2016掃描探針顯微鏡與軟物質及高分子材料國際會議在吉林大學召開
    【消息來源 超分子結構與材料】8月27至29日,由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2016掃描探針顯微鏡(SPM)與軟物質及高分子材料國際會議(SPM-on-SPM 2016)」在吉林大學順利召開。吉林大學張文科教授、楊柏教授和清華大學張希院士擔任本次會議主席。
  • 胡偉、陸延青團隊實現軟物質拓撲缺陷的可編程控制
    軟物質中的缺陷種類豐富、結構奇特、特徵尺寸跨度大、製造成本低廉,為微納製造與材料功能設計提供了優異的平臺。不同液晶相態會呈現特定的指向矢場和拓撲缺陷分布,液晶物理特性的各向異性與刺激響應特性賦予了其可調控的形態學與物理學特徵。
  • 研究提出快速識別病毒和細菌的新方法
    但這種方法是很具有挑戰性的,因為病毒DNA的數量很少,而且檢測環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其他的非病毒DNA。所以提高當前測試方法的靈敏度,以及設計出簡單可靠的檢測目標DNA的方案是目前的迫切需求。通常,標準的方法是設計分子探針,它能與病毒DNA緊密地結合,但不能與非病毒DNA牢固結合。
  • 新研究發現多種方法可以讓牙齒再生
    不過,令人振奮的新研究表明,細胞刺激藥物治療能夠「誘使」牙齒進行自行修復。如果這些「小分子」藥物能像科學家們所想像的那麼奏效的話,那麼我們有望迎來一個牙齒組織甚至整個牙齒可以再生的新時代。而這只是牙齒再生的數種新方法中的一種。
  • 北理工在手性活性物質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當前,探索由自旋活性粒子組成的手性活性物質(破缺宇稱和時間反演對稱性),並理解其反常的物理行為,是軟物質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手性活性物質的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是:它在受限條件下可以出現自發的單向集體邊緣流,這種邊緣流甚至是受拓撲保護的,具有穩定的物料輸運能力。對這一獨特現象的理解通常是基於不可壓縮、無結構的均質流體理論框架。大量研究表明,自旋粒子與約束邊界的相互作用對邊緣流的出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觀察從水龍頭流出來的水,竟為湍流、過渡流的研究,帶來新突破!
    過渡流是有序流動和無序流動的混合體,當流體以中等速度運動時就會發生過渡流動。現在,衝繩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OIST)流體力學和連續介質物理研究所(OIST)的Rory Cerbus博士、Liu Chien-chia博士、Gustavo Gioia博士和Pinaki Chakraborty博士從數十年來的湍流概念理論中,汲取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研究過渡流
  • 研究玻璃化轉變,發了一篇《Nature》!
    我們知道,膠體在一定條件下,既可以經歷結晶成核過程轉變為規整排列的晶體;也可以經歷玻璃化過程轉變為無序的膠體玻璃。儘管晶體和玻璃在生活中以及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人們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也對膠體的結晶和玻璃化轉變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人們還是不能很清楚的認識和理解膠體結晶成核過程和玻璃化轉變過程。這一領域既經典又充滿挑戰!當玻璃形成液冷卻時,其組成粒子在動力學上從液態變為更固態。
  • 「中子散射及反射技術在軟物質科學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培訓會在...
    4月19日至21日,「中子散射及反射技術在軟物質科學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培訓會在中科院化學所舉行。培訓會特別邀請了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中子散射中心三位資深科學家、化學所韓志超研究員等國內從事中子散射與反射研究與儀器設計研發專家參與授課,授課內容包括中子散射技術在國際與國內的發展現狀、中子散射儀器相關配套設施的介紹、中子散射及反射技術在軟物質(高分子、生物物理、膠體界面等)領域基本理論知識等。
  • 新研究,揭示了冷凝之謎!
    然而,當研究人員研究最新的冷凝方法時,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當一種特殊類型表面被一層薄薄的油覆蓋時,凝結的水滴似乎在表面上以高速隨機飛行,與更大的水滴融合,形成的模式不是由重力造成。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麥凱維工程學院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助理教授帕特裡夏·維森西說:就它們自身的相對尺寸而言,它們之間的距離是如此之遠,液滴的直徑小於50微米。它們都在以每秒1毫米的速度,向更大的水滴移動。
  • 【PhD】德國-萊比錫大學-彼得·德拜軟物質物理研究所
    院所:萊比錫大學 University of Leipzig 部門:彼得·德拜(Peter Debye)軟物質物理研究所匹配的候選人將對這些系統的動力學和非平衡統計熱力學進行前沿的實驗研究,主要關注多體效應和封閉環境。 申請人將在實驗工作中獲得有關創新的微光學多粒子操縱和檢測技術以及應用於主動粒子檢測和控制的機器學習算法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現代光學顯微鏡和鑷子技術以及圖像和時間序列分析的經驗將很有用,這些經驗將用於控制和研究活性粒子群和微觀熱力學機器。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水凝膠領域研究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義明與郭旭虹教授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strain-stiffening self-assembled hydrogels」為題發表在
  • 黑洞雙星吸積流變化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新疆天文臺日前傳出消息,該臺博士生鄢淑平利用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RXTE)天文衛星的存檔數據,研究了黑洞雙星系統吸積流的不規則與準周期的X射線變化,並且在國際上首次將不規則與準周期X射線變化的幅度譜相除來分析吸積流的變化,為深入研究吸積過程提供了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