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塌方。
擰開蓋子,牙膏為什麼不會流出來?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看似堅固的山體突然崩塌?多年以來,研究人員都沒能準確描述軟物質的流動和黏附過程。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用相對簡單的實驗,解釋了這種複雜的運動,並可以預測軟物質的流動狀態。它能幫人們更好理解小到塗開奶油,大到雪崩這些事件背後的過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8月24日發文報導了相關研究成果。
化學和分子工程學教授Simon Rogers說:「我們發現,軟物質的流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瞬時變化。」
論文作者、研究生Gavin Donley說:「我們開創性地使用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讓研究人員能分別檢測這些材料固相和液相時的狀態。」
研究人員對多種軟物質(聚合物微凝膠、黃原膠、玻璃狀材料和填充聚合物溶液)施加剪應力,並使用流變儀檢測了這些材料的應變響應。
Donley說:「通過實驗,我們能觀測到這些軟物質流動過程中的細節。我們發現固液態之間出現了連續變化。根據固體和流體內在機制反映出的能量耗散,我們發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況。這表明,那些用於描述瞬時變化的傳統模型都過於簡單。」
Rogers補充說:「現有模型不能很好描述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我們團隊的近期目標就是將觀察到的現象歸納為一種理論模型,並藉此來預測軟物質的運動。雖然新的實驗更費時間,但它讓我們對整個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同時也開闢了一個軟物質研究的新方向。這個模型能預測新材料的應變過程,也有助於應對像泥石流、大壩倒塌和雪崩這樣的土木工程學挑戰。」
編譯:攀汗 審稿:alone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期刊編號:0027-8424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8-approach-soft-material-yield-materials.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