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朝暉:譯者當如鐘錶匠

2020-12-08 南方周末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

圖/本刊記者 梁辰

讀者遇到好書是一種緣分,對譯者而言,更是。過去十幾年,德文譯者強朝暉對這種緣分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最早是2006年,她那時還在國內為德國的《時代周報》打工,隔壁《商報》的駐中國首席代表、同時也是記者的弗朗克·澤林與她相識多年,關係要好,一次送了本他寫的關於中國的新書。強朝暉接過時開玩笑說:「你要是想翻譯成中文就找我呀!」

過了半年,弗朗克真的找過來,特地請她到一家特別高大上的西餐館吃飯。他拿出和上海三聯書店籤的合同,說我這書真的要翻譯成中文了,你要不要翻呢?這時,強朝暉嘴裡嚼著牛排,礙於自己一時客套的承諾,只好接了下來。她用了一年時間翻譯完這本《中國密碼》,但出版過程十分不順。先前的出版社最終取消出版計劃,她不願就此作罷,各處找人,直到輾轉找到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才得以出版。

「牛排宴」之前,強朝暉從沒想過會去翻譯書。強朝暉初中便開始在北京外語學校學德文,先生是職業外交官,作為家屬,她經常要隨之駐外,一去就是三四年,然後回國呆三四年。在國外的時候,由於她學德文出身,經過了外交部的考核,也有外交官的身份,在德國、奧地利、瑞士的使館或領事館工作,回到國內就為德國的媒體工作。

2009年開始,她覺得外交並不是特別適合自己的事業,更多還是為了先生,於是開始把翻譯當作兼職。那段時間,只要有出版社找,她什麼樣的書都不挑,經濟、哲學、生活、小說甚至連童書都翻。

經多年積累,到了2020年2月出版的由她翻譯的《書情書》時,緣分更是積壓式地傾倒而來。首先,書的封面配圖與她家中書房陳設幾乎一樣;開篇,作者悼念在近代生活中曾發揮重要作用卻很快被淘汰的馬匹,進而感嘆紙質書是否會有同樣的命運,而強朝暉屬馬,社交平臺上的頭像一直都是馬;最神的,書中的插圖是各式各樣的讀書人場景,其中一張摔斷腿打著石膏還繼續躺著看書的,跟此前她因滑雪摔傷腿、手捧讀物的照片如出一轍!

同時做兩本書,「完全是兩股勁,而且還不同方向」

《書情書》的責編之一、世紀文景的沈宇在一次新年酒會上遇到強朝暉,當時她翻譯的《世界的演變》剛剛出版,引來了許多關

相關焦點

  • 鐘錶匠模擬器
    鐘錶匠模擬器是一款模擬經營類的遊戲,玩家進入到遊戲中,將會成為一個鐘錶工的角色,在遊戲中玩家要不斷去闖關,更有很多的關卡等著你去闖關,在遊戲中每個關卡都有時間的限制,玩家要快速闖關,非常考驗玩家的忍耐力,感興趣的就來試試吧。
  • 《盲眼鐘錶匠》作者: [英] 理察·道金斯
    譯者王道還先生說:「要是你一輩子只想讀一本有關演化的書,就讀這一本!」「鐘錶」是「世界運行模式」的隱喻,象徵自然運行的機制是環環相扣、一絲不苟的。「鐘錶匠」本來是「創世主」。本書指出:物種的演化並沒有特殊的目的。如果我是要把大自然比喻成鐘錶匠的話,我們只能說它是一位盲眼鐘錶匠。
  • 鐘錶匠趣味消消
    鐘錶匠趣味消消是一款非常有趣好玩的卡通消除類型的闖關小遊戲。這個遊戲有著非常精緻的遊戲畫面,並且畫面風格復古精緻,玩家在這個遊戲中可以進行不同的關卡挑戰,享受不一樣的經典遊戲玩法!快來試一試吧!
  • 《盲眼鐘錶匠》:認識生命,從這本書開始
    ——Edward O.Wilson才華橫溢,辯論緊張卻又有大量可讀性強極強,充分的例子與分析……《盲眼鐘錶匠》呈現出一場令人信服的科學辯論是什麼樣子,這是最好的科普。——倫敦時報漂亮而華麗的寫作。特別易於理解又像一場抑揚頓挫充滿激情的演說。每一頁都是真實的故事。
  • 周末薦書 《盲眼鐘錶匠:生命自然選擇的秘密》
    靠一支生花妙筆撰寫非原創的科普性、綜述性作品而名利雙收、大紅大紫的作者有很多,如Malcolm Gladwell,
  • 故宮鐘錶匠王津:帶著古董出國「就診」
    通過在《英中鐘錶年鑑》和《瑞士鐘錶匠以及世界各國鐘錶匠大辭典》等文獻上搜索錶盤或機芯標註的鐘表匠姓名,他們一點點拼湊起跟這些鐘錶文物相關的蛛絲馬跡。最終確認了方案之後,由王津師徒等四人組成的故宮博物院鐘錶修復組分為兩撥,先後前往位於瑞士拉夏德芳(La Chaux-de-Fonds)的卡地亞制表工坊,與其共同完成修復工作。
  • 偉大的「鐘錶匠」
    宇宙其實是一個結構複雜並且運行完美的鐘表式機械裝置。全能的上帝是如何創造這個世界的呢?這是牛頓研究科學的出發點,也是17世紀以及之前一群科學家的共同看法。這個令人訝異的事實一直若隱若現,如今在這本《機械宇宙》裡才清晰呈現出來。在描述自然界這一艱苦的事業中,牛頓最著名的貢獻是將天空與地球合為一體。
  • 獨立遊戲新作《鐘錶匠神之巢》公布上市日期
    獨立遊戲新作《鐘錶匠神之巢》公布上市日期 時間:2020-02-02 11:05:09 來源:3DM編譯
  • 故宮鐘錶匠師亓昊楠獲評「年度匠人精神青年榜樣」
    資料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鐘錶修復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王津師傅(右)和徒弟亓昊楠(左)在辦公室內。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北京晨報訊(記者 陳琳)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故宮文物修復師成為「網紅」。
  • 4.4.3第一個鐘錶匠
    惠更斯設計的擺鐘原理有時,惠更斯也會在歐洲四處旅行,拜訪過許多科學界的人士。例如,1660年,惠更斯在巴黎見到了帕斯卡。惠更斯在1673年開始了他關於簡諧振動的研究,並設計出由彈簧而非鐘擺來校準時間的鐘表,現代機械錶的原理即來自這兒。
  • 書單1951-1960,推薦《盲眼鐘錶匠》
    1956 盲眼鐘錶匠【理察·道金斯】:譯者王道還先生說:「要是你一輩子只想讀一本有關演化的書,就讀這一本!」1957 戰爭的本質【A. C. 葛瑞林】: 這些文章敘述真人真事,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如地下十二年的工作、周恩來、李克農與年日內瓦會議、「克什米爾公主號」案件真相、「桌球外交」等,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我的情報與外交生涯》(增訂新版)將這些重要文章重新修訂,結集出版。
  • 小木匠傳奇,一個打敗了牛頓的鐘表匠傳奇故事
    這個人實際上還算不上是一個鐘錶匠,他是生活在農村裡的一個木匠。但這個人比較喜歡機械,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為他周圍的教堂做過幾個鍾。可他並不懂鐘擺的原理,不懂的人就容易想出一些歪點子,他造出了一種不用齒輪的鐘,這個鐘走得還挺準。他還有一些其他的發明,比如說一個「烤架」式鐘擺,還發明了一種擒縱器系統等,具體技術咱們就不說了,反正他覺得他造的這個鐘是很不錯的。
  • 薦書丨盲眼鐘錶匠:生命自然選擇的秘密
    威爾遜、麥可•魯斯、約翰•史密斯等高度讚譽,傾情推薦;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非小說類書獎;美國洛杉磯時報的文學獎;1987年BBC根據本書拍攝的電視片,獲得科學紀錄片獎;《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倫敦時報》多家權威媒體盛讚;★《裸猿》作者、著名生物人類學家戴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親自為本書創作封面用圖,助力百年來影響*為深遠的進化論經典;★《槍炮、病菌與鋼鐵》和《第三種黑猩猩》譯者
  • 強朝暉:這些書不該翻譯引進到中國嗎?|與陸大鵬商榷
    大鵬是我的同行,作為同業中的明星,他不僅是我敬重的譯者,而且我倆都是社科文獻的譯者,雖不曾謀面,但向有惺惺相惜之意。大鵬在這篇文中談到許多和翻譯相關的問題,可以說相當全面了。比如翻譯質量和稿酬、臺灣和大陸譯本的高下之爭、出版社對翻譯的剝削等等。
  • 76歲「鐘錶匠」把家建成鐘錶博物館
    2000多件鐘表裡,不乏中國第一塊手錶、德國現代鐘王等不可多得的珍稀鐘錶。每一款鐘錶背後幾乎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這是美國生產的經典掛鍾,它的原主人跑了五六個鐘錶修理店都沒能修好它,最後不抱希望了才轉賣給我。」譚家祥指著牆壁上的老式掛鍾說。
  • 航海史上曾有一大難題,諸多科學家都解決不了,被一鐘錶匠解決了
    這時,還有一個人「盯」上了這筆獎金,即後來的英國著名鐘錶匠約翰·哈裡森。哈裡森原本是個木匠,但非常喜歡擺弄鐘錶,經常把表拆了研究組件。聽說獎金的事後,20歲的他也想挑戰一下,便獨闢蹊徑,想用鐘錶解決這個難題,即將科學問題轉化為時間問題:360度的地球,每24小時轉動一周,把地球從東到西分為24個區域,每個相鄰區域的時差都是一小時。
  • 博士鐘錶匠和他的時間哲學
    近日,有一位被稱為「博士鐘錶匠」的朋友攜手京東眾籌,推出見所未見的吉祥腕錶。說到手錶,人們不免會問:你還戴手錶嗎?有人說,有了手機之後,作為計時器的手錶的功能已經弱化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手錶的指針已經走到盡頭了。
  • 71歲老鐘錶匠守候老手藝57年 只收「人情價」(圖)
    71歲老鐘錶匠守候老手藝57年 只收「人情價」(圖) 2017-04華師傅用右眼的眉梢和下眼瞼套上一個單眼鏡筒,一個個拆卸細如髮絲的鉚釘  在武昌徐家棚街誠善裡社區,有一位71歲的老鐘錶匠華二東
  • 印尼鐘錶匠用蘑菇菌絲做錶帶
    【新華社微特稿】印度尼西亞一家鐘錶製造商以蘑菇菌絲為原材料做手錶帶,希望提供比真皮或人造革更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產品。鐘錶製造企業「帕拉·努桑塔拉」的工匠用菌絲皮製造錶帶。他們根據設計圖紙將菌絲皮裁剪成特定尺寸,在上面安裝木質錶盤。這些表主要在網上出售,每隻售價90萬至130萬印度尼西亞盾(約合451元至652元人民幣)。一名有意購買這種手錶的顧客說,他對用新材料製成的錶帶感興趣,因為他先前佩戴多種手錶出現過敏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