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錶匠趣味消消
鐘錶匠趣味消消是一款非常有趣好玩的卡通消除類型的闖關小遊戲。這個遊戲有著非常精緻的遊戲畫面,並且畫面風格復古精緻,玩家在這個遊戲中可以進行不同的關卡挑戰,享受不一樣的經典遊戲玩法!快來試一試吧!
-
《盲眼鐘錶匠》作者: [英] 理察·道金斯
「鐘錶」是「世界運行模式」的隱喻,象徵自然運行的機制是環環相扣、一絲不苟的。「鐘錶匠」本來是「創世主」。本書指出:物種的演化並沒有特殊的目的。如果我是要把大自然比喻成鐘錶匠的話,我們只能說它是一位盲眼鐘錶匠。作者簡介:1941年3月26日生,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學家。2001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
周末薦書 《盲眼鐘錶匠:生命自然選擇的秘密》
早在18世紀,神學家培裡便以「鐘錶匠」隱喻生物的演變——就像手錶這樣精密複雜的東西絕不可能無中生有、突然出現一樣,對於複雜程度遠超手錶的生物而言,勢必更是經由巧手特意創造而來。然而,道金斯的天才發現挑戰了這一觀念,他認為:物種的演化並沒有特殊目的,生命自然選擇的秘密源自累積,如果把大自然比喻成鐘錶匠的話,它只能是一位「盲眼」鐘錶匠。
-
偉大的「鐘錶匠」
宇宙其實是一個結構複雜並且運行完美的鐘表式機械裝置。全能的上帝是如何創造這個世界的呢?這是牛頓研究科學的出發點,也是17世紀以及之前一群科學家的共同看法。這個令人訝異的事實一直若隱若現,如今在這本《機械宇宙》裡才清晰呈現出來。在描述自然界這一艱苦的事業中,牛頓最著名的貢獻是將天空與地球合為一體。
-
故宮鐘錶匠王津:帶著古董出國「就診」
故宮鐘錶館有千餘件18至19世紀的機械鐘藏品,在還沒有《我在故宮修文物》系列紀錄片之前,好些人對王津的工作內容不太了解。他開玩笑說,有人會覺得,「在故宮修鐘錶,那是給故宮裡的表換電池嗎」?事實上,大部分時間王津都在做鐘錶的「搶救性修復」,讓疏於養護的機械結構不再被氧化腐蝕,讓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拒絕工作的齒輪重新運作起來。
-
《盲眼鐘錶匠》:認識生命,從這本書開始
——Edward O.Wilson才華橫溢,辯論緊張卻又有大量可讀性強極強,充分的例子與分析……《盲眼鐘錶匠》呈現出一場令人信服的科學辯論是什麼樣子,這是最好的科普。——倫敦時報漂亮而華麗的寫作。特別易於理解又像一場抑揚頓挫充滿激情的演說。每一頁都是真實的故事。
-
獨立遊戲新作《鐘錶匠神之巢》公布上市日期
獨立遊戲新作《鐘錶匠神之巢》公布上市日期 時間:2020-02-02 11:05:09 來源:3DM編譯
-
4.4.3第一個鐘錶匠
惠更斯設計的擺鐘原理有時,惠更斯也會在歐洲四處旅行,拜訪過許多科學界的人士。例如,1660年,惠更斯在巴黎見到了帕斯卡。惠更斯在1673年開始了他關於簡諧振動的研究,並設計出由彈簧而非鐘擺來校準時間的鐘表,現代機械錶的原理即來自這兒。
-
小木匠傳奇,一個打敗了牛頓的鐘表匠傳奇故事
這個人實際上還算不上是一個鐘錶匠,他是生活在農村裡的一個木匠。但這個人比較喜歡機械,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為他周圍的教堂做過幾個鍾。可他並不懂鐘擺的原理,不懂的人就容易想出一些歪點子,他造出了一種不用齒輪的鐘,這個鐘走得還挺準。他還有一些其他的發明,比如說一個「烤架」式鐘擺,還發明了一種擒縱器系統等,具體技術咱們就不說了,反正他覺得他造的這個鐘是很不錯的。
-
故宮鐘錶匠師亓昊楠獲評「年度匠人精神青年榜樣」
資料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鐘錶修復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王津師傅(右)和徒弟亓昊楠(左)在辦公室內。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北京晨報訊(記者 陳琳)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故宮文物修復師成為「網紅」。
-
76歲「鐘錶匠」把家建成鐘錶博物館
2000多件鐘表裡,不乏中國第一塊手錶、德國現代鐘王等不可多得的珍稀鐘錶。每一款鐘錶背後幾乎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這是美國生產的經典掛鍾,它的原主人跑了五六個鐘錶修理店都沒能修好它,最後不抱希望了才轉賣給我。」譚家祥指著牆壁上的老式掛鍾說。
-
航海史上曾有一大難題,諸多科學家都解決不了,被一鐘錶匠解決了
這時,還有一個人「盯」上了這筆獎金,即後來的英國著名鐘錶匠約翰·哈裡森。哈裡森原本是個木匠,但非常喜歡擺弄鐘錶,經常把表拆了研究組件。聽說獎金的事後,20歲的他也想挑戰一下,便獨闢蹊徑,想用鐘錶解決這個難題,即將科學問題轉化為時間問題:360度的地球,每24小時轉動一周,把地球從東到西分為24個區域,每個相鄰區域的時差都是一小時。
-
書單1951-1960,推薦《盲眼鐘錶匠》
1956 盲眼鐘錶匠【理察·道金斯】:
-
博士鐘錶匠和他的時間哲學
近日,有一位被稱為「博士鐘錶匠」的朋友攜手京東眾籌,推出見所未見的吉祥腕錶。說到手錶,人們不免會問:你還戴手錶嗎?有人說,有了手機之後,作為計時器的手錶的功能已經弱化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手錶的指針已經走到盡頭了。
-
印尼鐘錶匠用蘑菇菌絲做錶帶
【新華社微特稿】印度尼西亞一家鐘錶製造商以蘑菇菌絲為原材料做手錶帶,希望提供比真皮或人造革更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產品。鐘錶製造企業「帕拉·努桑塔拉」的工匠用菌絲皮製造錶帶。他們根據設計圖紙將菌絲皮裁剪成特定尺寸,在上面安裝木質錶盤。這些表主要在網上出售,每隻售價90萬至130萬印度尼西亞盾(約合451元至652元人民幣)。一名有意購買這種手錶的顧客說,他對用新材料製成的錶帶感興趣,因為他先前佩戴多種手錶出現過敏症狀。
-
老鐘錶匠1600塊鐘錶捐贈民俗博物館收藏展示
早報訊 60多年前,薛文泉開始學習維修鐘錶,自此與鐘錶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我將畢生收藏捐給博物館,希望這些鐘錶能夠讓世人欣賞,並永久地保存下來。對於這些鐘錶也是最好的歸宿。」薛文泉老人告訴記者,這些手錶都是機械錶,其中有八成是國產手錶,其餘是瑞士表、日本表、俄羅斯表和法國表。對於世界級名表,他沒有能力去購買,所以他的表多是從各地的舊貨市場淘回來的舊錶或者故障表。他收藏這些表,並非為了升值賺錢,主要是愛好。
-
經典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這個老鐘錶匠
除了總帶著笑容的照相師吉斯,在片中還有一個讓人不得不提配角——老鐘錶匠。這個角色不知道賺取了多少人的眼淚,這個人物真實的就像是我們身邊的某個老人。他是表面沉穩內心熾熱的遊擊隊員,也是一個平凡的父親。這個角色源於編劇在商業街與朋友在一個古董鐘錶店的一次偶遇,和鐘錶店老闆交談後,編劇把這個人物也寫進了劇本當中,這也是編劇最喜歡的角色。影片中的鐘表匠隨時準備放棄自己優厚的生活為瓦爾特、為塞拉耶佛奉獻一切。但是這一刻鐘表匠是父親,他阻攔了女兒。但是他不知道女兒也成為了遊擊隊員,直到女兒被叛徒背叛犧牲後。
-
市人民南路有個鐘錶匠 他用一輩子修補「時間」
隨著計時產品的多樣化,鐘錶已不再是唯一的計時工具。特別手機普及後,佩戴手錶的人越來越少,與鐘錶有關的行業逐漸衰退。鐘錶修理作為一個古老的職業,在街頭已越來越少見。但在市中心城區人民南路有一位鐘錶匠,初心不改,專心致志從事鐘錶修理這門手藝已30年。
-
薦書丨盲眼鐘錶匠:生命自然選擇的秘密
其他作品有《盲眼鐘錶匠》《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魔鬼的牧師》《解析彩虹》《攀登不可能的山峰》《祖先的故事》等。王道還,著名生物人類學者,堪稱對公眾科普人類自然史的不二人選,《環球科學》專欄作家。臺灣大學人類學畢業,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譯有《槍炮、病菌與鋼鐵》、《第三種黑猩猩》、《極簡醫學史》等多部作品。
-
71歲老鐘錶匠守候老手藝57年 只收「人情價」(圖)
71歲老鐘錶匠守候老手藝57年 只收「人情價」(圖) 2017-04華師傅用右眼的眉梢和下眼瞼套上一個單眼鏡筒,一個個拆卸細如髮絲的鉚釘 在武昌徐家棚街誠善裡社區,有一位71歲的老鐘錶匠華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