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發明者獲2018年「日本國際獎」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東京1月30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國際科學技術財團30日在東京宣布了2018年「日本國際獎」的獲獎名單,鋰離子電池發明者吉野彰等3名科學家獲獎。

  在今年的「日本國際獎」中,「資源·能源·環境·社會基礎設施」領域的獎項頒給了鋰離子電池發明者吉野彰。現年70歲的吉野彰是日本旭化成公司名譽研究員,同時兼任日本名城大學教授。1985年他首先發明了可實用的鋰離子電池,如今鋰離子電池已經廣泛應用於手機、相機、電腦、電動車等領域。

  另外兩位獲獎者來自「醫學和藥學」領域,是美國埃默裡大學醫學院的馬克斯·庫珀、澳大利亞的「沃爾特和伊麗莎·霍爾醫學研究所」的雅克·米勒。他們因為在與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相關的免疫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而獲獎。

  「日本國際獎」由日本國際科學技術財團於1983年設立,1985年首次頒獎,評選範圍覆蓋幾乎所有科技領域,每年對其中兩個領域的傑出科學家進行表彰。每個領域的獎金為5000萬日元(約合290萬元人民幣)。迄今已有10位「日本國際獎」得主獲得了諾貝爾獎。

責任編輯: 張敏彥

相關焦點

  • 97歲"鋰電池之父"等三位科學家獲諾獎
    諾獎:或幫助治療貧血癌症等疾病宇宙演化獲物理學諾獎:他們仨讓我們重新認識宇宙網易科技訊10月9日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17點45分,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全球範圍都在使用鋰電池,它可作為實現通訊、工作、研究、聽音樂和學習的可攜式電子設備的動力源。此外,鋰電池還能應用於遠程電動汽車、太陽能和風能的可再生能源存儲。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他們是鋰電池發明者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 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拿起手機致敬!
    2019年,鋰電池研究終於等來了諾貝爾獎。這種重量輕、可充電、功能強大的電池,現在已被廣泛應用,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隨處都可見到鋰電池的身影。  諾貝爾獎官網還介紹稱,鋰電池可以儲存太陽能和風能的能源,使一個零化石燃料的社會成為可能。  【三位獲獎者什麼來頭?】
  • 「鋰電池之父」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John B Goodenough,英國化學家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這三位「鋰電池之父」為鋰離子電池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 三位日裔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迄今已有22名日本人獲諾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物理學獎於今日揭曉,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赤崎勇,日本工程學、物理學家,曾任松下電器研究員,現任名城大學終身教授、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
  • 南孚充電鋰電池獲CES「創新獎」,國產品牌走向國際
    1 月 7 日-10 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2020(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南孚電池獲「創新獎」,為國產電池在國際上樹立了口碑。從此我們可以說日常所用的南孚電池已是國際名牌了。小編有注意到,此次獲獎的是南孚TENAVOLTS充電鋰電池(7號),對於一些人來說或許這款電池還不是很了解,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剛剛,日本再獲諾獎!50年拿30個諾獎狂言曾遭國人嘲笑, 現在要做到了!
    吉野彰,日本化學家,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紫綬褒章表彰。吉野是現代鋰離子電池的發明者,曾獲得工程學界最高榮譽全球能源獎與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他是日本第27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截至今年為止,日本共有8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獎看來很喜歡京都大學。現在日本有15名諾貝爾獲獎者,都是與京都大學有關聯。
  • 鋰電池之父等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900萬瑞典克朗獎金
    來源:央視網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開發鋰離子電池」的貢獻。20世紀70年代初,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M.斯坦利·威廷漢在開發首個功能性鋰電池時就利用了鋰的巨大動力來釋放其外部電子。2019年化學獎得主約翰·B.古迪納夫將鋰電池的潛力提高了一倍,為功能更強大、更有用的電池創造了合適的條件。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彰成為第27位獲諾獎日本人
    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
  • 美澳科學家榮獲「日本國際獎」 號稱「日本諾貝爾獎」
    中國日報網1月31日電 據美聯社30日報導,來自美國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教授馬克斯·庫珀(Max Cooper)及澳大利亞科學家雅克·米勒(Jacques Miller)獲得國際科學技術財團所頒發的「日本國際獎」(Japan Prize),以表彰兩位科學家在免疫學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
  • 程正迪院士獲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
    在5月30日舉行的日本高分子學會第66次年會上,美國工程院院士程正迪教授被授予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International Award
  • ZQ日本留學:諾獎哪家強?日本最高學府 - 京都大學
    前天是諾貝爾的授獎式,頓時消息霸佔了各大網站頭條,諾貝爾委員會將化學獎殊榮授予了71歲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及曾任英國牛津大學的97歲老教授約翰-古迪納夫等人。其中之一是日本人吉野彰。吉野是現代鋰離子電池(LIB)的發明者,曾獲得過工程學界最高榮譽全球能源獎。1980年代,因應手機與筆記型電腦進入全球發展期,「高容量小型可充電電池」成為迫切需求。
  • 日本學者再獲諾獎:吉野彰等3人分享化學獎 他們開發了鋰電池
    Goodenough)教授、斯坦利·惠廷漢姆(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吉野彰教授,三位的獲獎理由是: 為鋰電池的發展所作的貢獻。 古迪納夫首先發現了鈷酸鋰作為合適的陰極材料,後續又發現了錳基尖晶石和磷酸鐵鋰。
  • 解析投資:從獲諾貝爾化學獎的「鋰電池之父」看鋰電池行業
    1991-1999年。日本索尼首先推出鋰電池,並將其應用於行動電話、數碼玩具等。日本松下於1994年研發鋰電池,並於1998年量產筆記本電腦專用的圓柱形鋰電池。在這階段日本壟斷了全球鋰電池市場,而中韓兩國鋰電池才剛初步。
  • 放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獎的日本,如今怎麼樣了?
    Goodenough、英國科學獎 M. Stanley Whittingham 一起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彰成為日本第27位諾貝爾獎得主。 此項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發布後引發巨大爭議,國外主流媒體以「日本政府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為標題,表達對日本這一諾獎計劃的質疑。 即便是在日本國內,該計劃也引發軒然大波,日本國內輿論一邊倒的認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不太可能。
  • 鋰電池發明人獲諾獎,97歲「足夠好...
    鋰電池發明人獲諾獎,97歲「足夠好」爺爺成最高齡獲獎人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09 21:23:55
  • 鋰電池領域獲2019諾貝爾化學獎 六股受關注
    鋰電池領域獲2019諾貝爾化學獎 行業公司望受關注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我國鋰離子電池市場整體趨勢向好,機構預計,到2020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市場產量將達205.33 GWh。未來動力電池是鋰離子電池領域增長最大的引擎。本次鋰電池獲得諾獎認可,相關領域公司望受市場關注。可關注天齊鋰業、當升科技、國軒高科等公司。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中國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此外,共有5位外國科學家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詹姆斯·弗雷澤·斯託達特(Sir James Fraser Stoddart)也在微博發文慶賀。
  •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吉野彰獲獎後現身,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在隨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好奇是研究鋰電池的最大驅動力」。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
  • 日美3位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原標題:日美3位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新社北京10月7日電 斯德哥爾摩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當地時間7日宣布,日本物理學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日裔美國科學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