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領域獲2019諾貝爾化學獎 行業公司望受關注
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我國鋰離子電池市場整體趨勢向好,機構預計,到2020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市場產量將達205.33 GWh。未來動力電池是鋰離子電池領域增長最大的引擎。本次鋰電池獲得諾獎認可,相關領域公司望受市場關注。可關注天齊鋰業、當升科技、國軒高科等公司。
天齊鋰業:財務費用拖累整體業績,多渠道融資有望改善盈利水平
天齊鋰業 002466
研究機構:新時代證券 分析師:開文明,劉華峰 撰寫日期:2019-08-23
受鋰鹽價格下行及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影響,2019H1歸母淨利潤下滑85%
公司發布2019年中報:2019H1公司實現營收25.90億元(YOY-21%);實現歸母淨利潤1.93億元(YOY-85%);2019H1公司毛利率為61.07%(YOY-11.47pct);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9.45億元(YOY-48%),營業收入/銷售商品達到101%,現金回款情況良好。公司歸母淨利潤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1)鋰化工品價格下降影響;(2)2019年1-6月因併購貸款增加帶來的利息支出為8.61億元,導致公司財務費用增長至10.10億元(YOY+666%)。考慮加回SQM併購貸款帶來的利息支出和所得稅稅率因素後,2019H1歸母淨利潤為7.2億元。公司預計2019年1-9月歸母淨利潤為2-2.5億元,同比下滑88.16%-85.20%。
受益低成本曲線/規模優勢,仍維持較高的毛利率
2019年1-6月公司鋰礦、鋰化合物板塊收入分別為10.39/15.50億元(YOY-10%/-27%),毛利率分別為73.64%/52.63%。公司鋰資源儲備量大質優,且子公司泰利森鋰精礦資源和參股公司SQM鹽湖生產營運成本處於行業較低的水平,公司鋰化工產品擁有較低的成本曲線,在鋰鹽價格低至甚至跌破鋰輝石/鋰雲母等礦石提鋰技術路線的成本線情況下,公司的低成本優勢盡顯。到2019年底,公司鋰化工產品合計產能將超過6.8萬噸,規模優勢明顯。受益於較低的成本曲線以及產能規模優勢,公司在鋰化工品價格大幅下行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較高的毛利率。
公司多渠道融資,償還SQM併購貸款
公司擬配股融資不超過70億元,擬用於償還購買SQM23.77%股權的部分併購貸款。同時公司擬通過發行可轉債、港股上市等方式融資以緩解償債壓力。我們認為,公司後續融資降本工作如取得進展,將明顯改善公司的盈利水平。
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我們認為,公司在鋰化合物生產商中具備全球最優質的滷水和鋰輝石資源,所處行業賽道前景廣闊,公司管理層優秀,對於公司的長期發展具有堅定信心。受鋰化工品價格下行影響,下調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1年歸母淨利潤為4.06/10.25/19.22(原預測為14.86/24.24/33.54億元),對應PE為68/27/14倍,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產能推進不及預期,產品價格波動,債務償付風險。
當升科技:技術引領,持續開拓海外客戶,盈利望回升
當升科技 300073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分析師:蘇晨,鄒玲玲 撰寫日期:2019-09-09
三元正極自主研發能力強,產品定位高端,國際供應鏈穩步供貨。公司深耕鋰電正極材料二十餘年,布局「動力、儲能、小型」三大市場,通過「引領技術推新品」保持競爭優勢,獲得產品溢價。動力電池領域:1)NCM523產品於2018年首次進入日本車用動力市場,配套國際車企;2)高鎳正極NCM811產品已開發至二代,並推出單晶NCM811供應國內外客戶;儲能領域:NCM523產品出口海外供應給三星SDI、LG化學等高端客戶,且NCM622產品在國際客戶認證順利。公司持續技術迭代,多款產品正與國際高端動力電池廠商開啟測試認證及批量供貨,同時實現為高端電動汽車配套。目前公司成功進入奔馳、現代、日產等國際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車供應體系。2019年上半年正極材料海外出口規模佔比已近40%,隨著海外車企放量,未來海外佔比仍有望提高帶來產品結構升級,提升盈利能力。
成本控制能力強,鈷價企穩下,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在正極材料成本中,鈷資源、鎳資源成本佔比較高,因此通常採用成本加成法定價。公司供應鏈管理能力較強,其一,公司通過上下遊產業鏈合作(鈷:金川、鵬欣資源等;採購長單:硫酸鎳),保持上遊鈷資源供應鏈穩定;同時加強供應鏈管理,降低原材料採購成本。雖然上半年MB鈷報價下跌約50%,但對公司影響相對較小,2019年上半年收入增速下滑,毛利5.1億,同比+9.5%。單噸正極材料毛利水平從2018年的3.3萬/噸,下降到2019年上半年約為2.4萬/噸(估計值),盈利能力優於同行。我們認為,在鈷價企穩下,預計碳酸鋰成本下降,考慮公司供應鏈管理能力,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企穩或回升。
產能持續擴張,靜待產能釋放:目前公司擁有產能1.6萬噸(含3000噸鈷酸鋰+3000噸NCM523;海門1期2000噸622/523,海門2期:4000噸622/523+4000噸811)。公司持續擴張產能:1)「當升三期1.8萬噸高鎳產能」,已完成全部土建和設備安裝,進入帶料調試階段,預計2019下半年投產;2)常州基地:首期5萬噸,第一階段年產2萬噸預計將於2020年初投入使用。我們預計2019年/2020年底公司正極材料產能將分別達到2.6萬噸、4.6萬噸。目前公司產能偏緊張,隨著產能釋放,伴隨國內外高端客戶開拓,銷量有望保持增長。
投資建議:公司深耕三元正極材料領域,技術引領市場,海內外高端客戶積極卡位,在三元高鎳趨勢下,產品結構逐步向高端化升級調整。隨著三元產能釋放,未來業績持續高增。我們預計2019-2021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7/5.0/6.9億元,對應估值為29/21/15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上遊材料價格波動過大風險,競爭加劇導致毛利額大幅下滑風險、擴產項目建設進度不及預期、大客戶流失風險、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
國軒高科:深耕戰略客戶,國外合作走強
國軒高科 002074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鄧永康,吳用 撰寫日期:2019-08-30
事件:公司公布2019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6.06億,同比增長38.37%;歸母淨利潤3.52億元,同比降低24.49%;扣非歸母淨利潤2.92億元,同比增長10.34%。歸母淨利潤降低主要系:1.研發管理投入顯著加大。2.受補貼滑坡影響,產品價格承壓。
深耕戰略客戶,市場拓展順利:報告期內,公司大力拓展乘用車市場、穩步發展商用車市場、精心耕耘專用車市場,做大做強儲能應用領域,動力鋰業務營收同比提升48.72%。經過多年深耕,公司已擁有上汽集團、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南京金龍、安凱客車、江淮汽車、奇瑞汽車、北汽福田以及湖北新楚風等一批戰略性合作客戶。同時,公司積極開拓乘用車市場,與江淮汽車、北汽新能源、奇瑞汽車等建立了常年戰略合作模式,2019H1公司產品結構中,乘用車佔比已超過商用車。
海外合作走強,國際化布局加快:公司與德國博世籤約,將於2020年開始為其批量供應鋰電池、模組和電池包等,該合作全面開啟了公司的全球化進程,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與印度Tata合資建企,出資400萬佔有40%股權,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速,此合作有望整合印度本土資源,進軍印度市場增厚公司業績。此外,公司積極建設海外研發中心,目前,公司已形成上海、合肥、矽谷、克利夫蘭、日本筑波、新加坡等在內的全球研發和驗證平臺。
滲透產業鏈上下遊,建立先發優勢:上遊原材料方面,公司與中冶集團合作,在曹妃甸合資建立中冶瑞木,主要經營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建立了穩固的鈷鎳原料供應關係,保障公司三元材料供應。下遊應用方面,公司與上海電氣合資成立儲能公司上海電氣國軒,主營動力鋰電池儲能業務,實現公司儲能產品市場的快速拓展。目前公司已經實現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自供,為後續自身降低電池成本提供了有效路徑;南京國軒、青島國軒、國軒電池等動力電池項目亦陸續投產。
公司對產業上下遊的充分滲透有望先發制人,為公司建立領先優勢。
做強鐵鋰發力三元,產品研發卓有成效:2019H1,公司研發投入同比提高30.93%,在電解液添加劑研發、矽基負極材料等幾項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LFP電芯單體能量密度超190Wh/kg,並成功產業化應用於江淮汽車、奇瑞新能源等下遊客戶,使得LFP電池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實現了與三元電池並駕齊驅的局面。公司自主開發的三元電芯產品已完成設計驗證並實現量產,單體能量密度超過210Wh/kg,三元電芯循環壽命突破1500周。隨著公司產能逐步釋放和下遊客戶新車型陸續上市,三元電池在公司產品結構中的佔比有望逐步提升。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19-21年的收入分別為80/115.35/140.2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7.54/10.68/13.08億元,EPS分別為0.66、0.94、1.15。給予買入-A的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16元。
風險提示:下遊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速導致價格加速下行等。
億緯鋰能:聚焦「鋰電池」,霧化「芯」增量
億緯鋰能 300014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分析師:蘇晨,鄒玲玲 撰寫日期:2019-09-11
公司戰略:聚焦「鋰電池」,鞏固鋰原,戰略發展動力電池,麥克韋爾貢獻穩定現金流。近10年億緯利潤複合增速高達約40%。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來,專注於鋰電池領域,通過收購德賽聚能、孚安特、金能不斷鞏固鋰原全球領先地位,擴大在高端消費鋰離子電池優勢,並攜手全球動力電池龍頭韓國SKI躋身國際車企戴姆勒等供應鏈。其參股公司麥克韋爾受益電子菸高景氣,業績爆發式增長助力公司業績高增。
麥克韋爾電子霧化器全球龍頭,下遊電子菸、工業大麻領域上千億空間,業績加速高增。麥克韋爾2014年被億緯以4.39億元收購50.1%股權,後億緯為支持其獨立IPO,逐步降低持股比例至37.55%,其成為參股公司貢獻投資收益。麥克韋爾下遊 行業增長強勁,有2個增長點:其一,新型菸草滲透率提升,全球高速增長;其二,工業大麻CBD合法化對霧化器需求快速增長。麥克韋爾作為電子菸ODM全球龍頭,其核心競爭力在於:1)具備較強的研發設計能力,具有全球領先的霧化技術平臺(CCell、FEELM霧化芯和METE),突破國際專利和技術壟斷,霧化芯技術應用全球市佔率領先;2)生產規模國內領先,成本控制力強:規模化下成本下降,人均創收從19萬左右提升至18年50萬左右;3)供貨跨國菸草巨頭,掌握全球頂級客戶資源,主要有奧馳亞集團、JULL、日本菸草、英美菸草、雷諾菸草等等。麥克韋爾17/18/19H1淨利潤爆發式增長,分別為2.20/7.85/9.70億元,未來公司未來有望憑藉其研發設計、規模優勢、客戶資源,伴隨行業高速增長。
與SKI合作動力軟包電池,躋身國際一線車企。公司動力電池領域技術路線多樣化,擁有三元軟包、方形LFP/三元、圓柱三元產能,合計約9Gwh,並持續擴產:1)擴建方形鐵鋰3.5Gwh;2)與SKI合作擴建軟包電池產能,目前1期3Gwh已投產,計劃2期新增6GWh,預計2020年軟包產能達9GWh;全部投產後,將擁有19.5GWh產能(含3.5GWh圓柱)。公司攜手SKI合作軟包動力電池,切入戴姆勒、現代起亞等國際車企供應鏈,提升公司生產、供應鏈管理體系,助於打造標杆效應持續開拓高端客戶;19年下半年,海外客戶開始批量供應。未來增長點:公司在手訂單充足,下遊國際一線客戶持續開拓,據公司公告,乘用車領域主要客戶,未來5年總需求已超過10GWh,放量可期。
鋰原電池全球領先,業務穩健,3C鋰離子電池新星冉冉升起。鋰原電池憑藉其極寬溫度使用範圍、極高比能量和極低自放電率,在特定細分領域不可替代性,公司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牢牢把握全球領先地位,並通過將鋰原電池成功經驗複製到3C消費類電池,我們認為公司有望成為3C類鋰電池細分領域龍頭廠商。公司下遊目前有幾個變化:變化1:公司ETC市場國內70%市佔率,將受益高速路ETC全面普及(2019年保有量提升至1.8億,新增0.6-0.7億),停車場ETC收費滲透率提升;變化2:智能電錶替換周期來臨,招標進入回升期。消費類鋰離子電池:驅動力來自可穿戴設備對小型鋰電池需求(特別是藍牙耳機),以及電子霧化器(電子菸、工業大麻)。
三元圓柱轉型卓有成效,進入電動工具全球龍頭客戶。公司三元圓柱電池建設之初對標松下,定位高端,憑藉產品高品質、成本優勢,開拓全球電動工具龍頭TTI等客戶,並涉入電動自行車領域成為小牛電動車核心供應商,我們預計下半年開始批量供應,未來增長點:行業上電動工具、自行車鋰電化,國際電動工具新客戶等開拓。
投資建議:公司聚焦「鋰電」業務,鞏固鋰原,攜手SKI戰略發展動力電池,進入國際一流車企供應鏈,有望持續開拓優質車企。麥克韋爾全球電子菸製造龍頭,未來望受益於電子菸及CBD市場需求提升持續增長。我們預計2019-2021年公司業績分別為13.8/17.8/22.98億元;對應PE分別為:27/21/16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下遊消費類電池需求下滑,新能源汽車下遊需求不及預期,產能投放不及預期,電子菸政策風險帶來行業增長受限;
晶瑞股份:多點開花,公司進入發展快車道
晶瑞股份 300655
研究機構:東北證券 分析師:陳俊傑 撰寫日期:2019-04-04
公司進入發展快車道。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8.10億元,同比增長51.69%;實現歸母淨利潤0.50億元,同比增長38.81%,業績上升主要系公司原有產品銷售的增長以及公司新收購的江蘇陽恆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同時收購蘇州瑞紅股權也增厚了母公司業績。G5雙氧水打開高端溼電子化學品國產化序幕。公司G5雙氧水經過多年研發、驗證,去年終於獲得了下遊認證,成為國內首家能夠生產G5等級雙氧水的企業,並在華虹宏力實現了供應。目前高端IC製造所需的溼電子化學品基本為外資企業所壟斷,G5雙氧水的突破將形成較強的示範效應,將帶動溼電子化學品國產化的加速。
原材料價格回落,產能釋放彈性充足。2017年起受環保督查影響,基礎化工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產品成本的上升難以向下遊傳導,造成2017-2018年公司利潤率的下降。隨著環保常態化的進行,基礎化工品價格逐漸回落,公司產品-原材料價差將逐漸恢復。疊加公司8.7萬噸眉山項目和9萬噸電子級硫酸等項目的投放,公司業績向上彈性充足。
線光刻膠喜迎突破,國產替代空間巨大。公司是國內光刻膠龍頭,在紫外負型光刻膠和寬譜正膠及部分g線領域擁有較高的市佔率。2018年6月,公司承擔的02專項i線光刻膠項目通過驗收,並在中芯國際實現供應,又一次填補了國內空白。公司還儲備多款光刻膠產品,將進一步向高端領域拓展,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大基金參股利於下遊客戶認證,鋰電粘結劑延續高速發展。2018年8月,大基金入股公司,有利於公司下遊客戶的認證。鋰電粘結劑板塊受益於下遊新能車的持續推廣,有望維持高速的增長。
盈利預測及投資評級:預計公司2019-2021年實現歸母淨利潤0.80/1.30/2.04億元,對應PE分別為34/21/13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上升、產能釋放不及預期的風險、國內半導體建廠進度低於預期。
石大勝華:業績符合預期,新產能打開長期成長空間
石大勝華 603026
研究機構:國海證券 分析師:譚倩,尹斌 撰寫日期:2019-09-02
溶劑量價齊升驅動業績大幅增長,EC尤為突出。2019年上半年公司DMC系列產品實現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銷量13.4萬噸,同比增長15%,平均售價8342元/噸,同比增長0.73%,收入下滑主要系MTBE板塊景氣度下降。Q2淨利潤0.89億元,同比增長39%,環比下滑33%。Q2業績結構相比Q1變化較大,EC貢獻比例大幅提升,核心產品EC價格從3月份開始大幅度上漲,同時Q2DMC價格持續震蕩下行,考慮到Q2公司短暫檢修帶來費用提升,我們認為Q2業績符合預期,目前EC價格高位持穩,DMC價格從6月底的5800元/噸上漲至6700元/噸,看好下半年DMC與EC共振行情帶來的業績釋放。
完善電解液產業鏈布局,聚焦新能源業務。公司擬設立公司投資動力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5000噸,分兩期建設,合計投資1.6億元,其中一期項目於2020年8月投產,二期項目與2021年8月投產。根據公司測算,預計該項目投產將為公司每年帶來收入11.8億元,淨利潤1.1億元。目前公司在動力電池溶劑六氟磷酸鋰、溶劑、電解液添加劑領域均有布局,此項目投產將搶佔潛在市場先機,為電解液廠商提供一體化服務,業務進一步向新能源產業鏈傾斜,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
擴建DMC新產能,打開長期成長空間。目前公司現有DMC權益產能10.5萬噸,擬投資5.6億元,擴建5萬噸DMC產能及配套裝置,該項目投產後公司DMC權益產能將擴大至當前1.5倍,該項目未來將主要生產電池級產品,同時考慮加大對國際市場的銷售。DMC作為一種清潔溶劑,其電池級產品可以作為電解液溶劑,工業級產品可以為非光氣法聚碳酸酯(PC)生產的原材料,國內PC長期依賴進口,以光氣法為主,為減少PC對外依賴,國內企業紛紛擴產,未來幾年非光氣法PC潛在新增產能約90萬噸,對應DMC需求在30萬噸以上,DMC系列產品在電解液溶劑、聚碳酸酯合成上有廣闊市場空間,新產能的投放將為公司打開長期成長空間。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上半年EC驅動公司業績大幅增長,EC預計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緊張,同時DMC於Q3進入需求旺季,預計將為公司帶來業績彈性。公司電解液添加劑聚焦新能源領域與DMC新產能共同為公司打開長期成長空間,預計公司2019-2021年淨利潤分別為5.2、6.1、7.0億元,對應的PE分別為11、9、8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DMC系列產品價格不及預期;原材料波動風險;新產能投放不及預期;大盤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