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科學家榮獲「日本國際獎」 號稱「日本諾貝爾獎」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1月31日電 據美聯社30日報導,來自美國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教授馬克斯·庫珀(Max Cooper)及澳大利亞科學家雅克·米勒(Jacques Miller)獲得國際科學技術財團所頒發的「日本國際獎」(Japan Prize),以表彰兩位科學家在免疫學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

日本國際科學技術財團於30日在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獲獎名單。

「日本國際獎」基金會表示,兒科醫生馬克斯·庫珀博士和雅克·米勒教授所做的研究「為我們對免疫學領域的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同獲獎的還有來自日本的發明者吉野彰(Akira Yoshino),他發明的鋰離子電池已經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

每個領域的獎金為5000萬日元(約合291萬人民幣)。

「日本國際獎」旨在表彰科學家們在科學、技術和社會領域為促進人類和平和繁榮做出的卓越貢獻。

(編譯:常雪楠;編輯:齊磊)

相關焦點

  • 2019年再拿一個諾貝爾獎,日本離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此消息一傳回國內,一個非常熟悉的鄰國科學家身影再一次進入人們的眼帘,對於這種情況已經算是見多不怪了,剛剛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吉野彰由此成為了日本歷史上第27位諾貝爾獎的日本人
  • 沉澱是為了更好地綻放,榮獲諾貝爾獎的18位日本科學家的精彩人生
    進入21世紀以來,從2001年——2019年,日本拿了18個諾貝爾獎,年均一個。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當然這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原因。2001年,日本提出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到2019年,一半時間不到,目標已經實現大半。1、2001年,1人。
  • 鋰電池發明者獲2018年「日本國際獎」
    新華社東京1月30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國際科學技術財團30日在東京宣布了2018年「日本國際獎」的獲獎名單,鋰離子電池發明者吉野彰等3名科學家獲獎。  在今年的「日本國際獎」中,「資源·能源·環境·社會基礎設施」領域的獎項頒給了鋰離子電池發明者吉野彰。現年70歲的吉野彰是日本旭化成公司名譽研究員,同時兼任日本名城大學教授。1985年他首先發明了可實用的鋰離子電池,如今鋰離子電池已經廣泛應用於手機、相機、電腦、電動車等領域。
  • 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有人說,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發展程度如何,那麼不妨看看他們的科學家獲得了多少諾貝爾獎科學獎。常言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於科技的發展,幾乎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科技發展計劃,比如日本瘋狂的諾貝爾獎科學計劃:「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如何呢?
  • ZQ日本留學:諾獎哪家強?日本最高學府 - 京都大學
    前天是諾貝爾的授獎式,頓時消息霸佔了各大網站頭條,諾貝爾委員會將化學獎殊榮授予了71歲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及曾任英國牛津大學的97歲老教授約翰-古迪納夫等人。其中之一是日本人吉野彰。吉野是現代鋰離子電池(LIB)的發明者,曾獲得過工程學界最高榮譽全球能源獎。1980年代,因應手機與筆記型電腦進入全球發展期,「高容量小型可充電電池」成為迫切需求。
  • 19年前,日本稱50年得30個諾貝爾獎,如今一看,不得不說日本厲害
    ,日本曾提出一個50+30的計劃,50年之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 當50+30計劃被提出時,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就不贊同,他認為這個計劃「很沒腦子」。那麼如今,日本的諾獎計劃到底實現得怎麼樣了呢?值得一提的是,野依良治本人2001年便因為手性觸媒之不對稱合成研究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算是給50年計劃開了個好頭。
  • 「諾獎荒」讓平均一年拿一個諾貝爾獎的日本不淡定了……
    (圖片來源:The Nobel Prize官網)這幾天,諾貝爾獎陸續頒布,老熟人村上春樹又一次陪跑文學獎,這位大文豪繼續與諾獎上演「錯過」的戲碼。儘管如此,在今年的諾獎中,日本仍然是贏家。瑞典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日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究方面所做的突出貢獻。
  • 科學網—日本諾貝爾獎為何「井噴」
    日本名城大學教授吉野彰與兩位美國科學家共享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自此日本榮獲諾貝爾獎(以下簡稱諾獎)的人數攀升至24人,其中19人是在進入新世紀後獲獎的。日本為何會出現諾獎「井噴」現象? 19名諾獎得主 數據統計 日本新世紀19名諾獎得主中,獲物理學獎的8人,獲化學獎的7人,另外4人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二戰結束前出生的有13人,超過2/3。 新世紀19名諾獎得主的平均獲獎年齡為69歲,他們做出獲獎奠基性成果的平均年齡為41歲。
  • 2019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預測:這幾位日本科學家希望不小
    綜合中外各路預測,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領域應該集中在粒子物理或凝聚態物理兩個領域,且其中很可能有日本科學家獲獎。尤其在凝聚態物理領域,日本科學家中有希望獲獎的成果恐怕是一隻手都數不過來。 我們今天就來大膽做一波預測,看看下面的這些科學家及他們的成果,能否在今年斬獲桂冠。
  • 2019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預測,這幾位日本科學家希望不小
    綜合中外各路預測,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領域應該集中在粒子物理或凝聚態物理兩個領域,且其中很可能有日本科學家獲獎。尤其在凝聚態物理領域,日本科學家中有希望獲獎的成果恐怕是一隻手都數不過來。我們今天就來大膽做一波預測,看看下面的這些科學家及他們的成果,能否在今年斬獲桂冠。
  • 諾貝爾獎的種族歧視:至少5個日本人「被剝奪」榮譽
    網上流傳很多說法,探客看到的就有:魯迅先生為刺激和喚醒國人而拒絕諾獎;老舍先生在即將獲得諾獎前自殺身亡;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因為堅持必須集體獲獎而與諾獎失之交臂;沈從文先生在被評選為諾貝兒文學獎得主後,瑞典方面打電話給中國的官員,官員們回答「不知道沈從文是誰」;評委們不看好巴金先生的作品,因為翻譯太差……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總之,這些說法肯定起到了一種作用:成為網民情緒宣洩的出口。
  • 日本今年獲諾貝爾獎無望,以後希望更加渺茫?
    10月5日以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已陸續揭曉,只剩經濟學獎尚未公布。在連續2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此前輿論曾熱切期待連續3年獲獎,但這一願望極可能落空——被寄以厚望的日本候選者在前幾個獎項中均無斬獲,尚未公布的經濟學獎上獲獎可能性更低。
  • 日本科學界獲諾貝爾獎人數世界第二 榜上有誰?
    新華網日本頻道綜合:隨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獎儀式落下帷幕,2015年的諾貝爾各類獎項都已名花有主。日本今年又有兩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使得日本自21世紀以來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僅次於美國,穩居世界第二。由此亦可窺見日本科技的發展水平。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獲得自然科學領域諾爾獎的日本科學家。
  • 美國第一,日本井噴,論文大國不受青睞,諾貝爾獎真的高不可攀?
    「基因編輯」領域華人科學家「張鋒」未能拿獎上,已較少評論中國人是否會獲得諾貝爾獎。與歐美國家諾貝爾獎得主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完全不同,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大學教育都是在本土完成的,16位科學家的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科學研究訓練基本出自日本國立大學系統,可見日本的第二次教育改革取得了極大的成果。思想解放:諾獎誕生於當年自由寬鬆的科研氛圍中。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作者:俞天任(騰訊·大家專欄作者)10月3日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授予解明了細胞中蛋白質分解的「自噬」機理的大隅良典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而且還是單獨而不是和人共享。可能是這些年老拿諾貝爾獎,弄得有點審美疲勞,在日本連日本人拿了諾貝爾獎也上不了頭條。
  • 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公布,表彰「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家
    來源:科睿唯安迄今為止,已有54位 「引文桂冠獎」 得主榮獲諾貝爾獎來自六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24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引文桂冠獎」得主通常從這些論文的作者中甄選產生。他們的研究成果擁有非常高的引用頻次,對科學發展具有極大影響、甚至做出了變革性的貢獻。2020年10月上旬,諾貝爾獎委員會將投票選出科學界最高榮譽的獲得者。
  • 日本讀博人數銳減,專家推斷: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日本讀博人數銳減,專家推斷: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諾貝爾獎相信大家都曾聽說過,比如莫言、屠呦呦等就是我國知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雖然我國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家,但是論代表科學研究最高水平諾獎獲得者來說,我國還是比較劣勢的。
  • 美國第一,日本井噴!中國離諾貝爾獎,到底還有多遠?
    每年美國都作為大國領獎,人們似乎也不感到意外了,因為在人們的眼中,只有自然科學領域的諾獎才是為數不多實實在在的獎項,其餘的已經沒有了什麼重要意義。即便如此,中國獲得諾獎還是少之又少。那麼諾貝諾獎級別的科學家是如何產生的呢?獲得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對於中國的科研發展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呢?這些問題還應該被回答。
  • 中微子研究四獲諾貝爾獎,日本科學家「無心插柳」獲重要發現
    中微子研究四獲諾貝爾獎,日本科學家「無心插柳」獲重要發現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5-10-07 14:23 來源
  • 日本制霸!已有近30人獲得諾貝爾獎,日本到底做對了什麼!
    對,你猜的沒錯,日本又得諾貝爾獎了! 10月1日,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對此很多國人都驚呼為何日本人得諾貝爾獎這麼容易!事實上,最近幾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已經幾乎快被日本人給壟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