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澱是為了更好地綻放,榮獲諾貝爾獎的18位日本科學家的精彩人生

2020-08-27 品詩賞詞說文談史

進入21世紀以來,從2001年——2019年,日本拿了18個諾貝爾獎,年均一個。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當然這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原因。2001年,日本提出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到2019年,一半時間不到,目標已經實現大半。

1、2001年,1人。

野依良治

野依良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野依良治,1938年9月3日生於日本兵庫縣蘆屋市,日本著名有機化學家,現任名古屋大學教授,日本學士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61年野依良治從京都大學本科畢業;1963年從京都大學碩士畢業;1967年從京都大學博士畢業。1968年,擔任名古屋大學理學院副教授;1969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72年,返回名古屋大學擔任教授至今。2002年當選為日本學士院院士;2003年開始任名古屋大學終身教授;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1年,因對催化不對稱合成的重大貢獻,野依良治與美國化學家諾爾斯和美國化學家沙普利斯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2、2002年,2人。

小柴昌俊

小柴昌俊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小柴昌俊,1926年生於日本本州島港口城市豐橋,畢業於東京大學,1955年獲得美國紐約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東京大學國際基本粒子物理中心高級顧問和東京大學榮譽教授,神岡實驗室資深學術顧問。

2002年,因對「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小柴昌俊與美國科學家雷蒙德·戴維斯和美國科學家裡卡爾多·賈科尼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田中耕一

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田中耕一,1959年生於日本富山縣首府富山市,1983年獲日本東北大學學士學位。現任職於京都市島津製作所,為該公司研發工程師,分析測量事業部生命科學商務中心、生命科學研究所主任。

2002年,田中耕一與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同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3、2008年,4人。

小林誠

小林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小林誠,1944年4月7日生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博士學位,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小林誠是一位著名的高能物理學家。現任名古屋大學教授、名古屋大學粒子和宇宙起源小林益川研究所顧問委員會主席。

2008年,因提出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陣與益川敏英和南部陽一郎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益川敏英

益川敏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益川敏英,1940年2月7日生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博士學位,畢業於名古屋大學。益川敏英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現任名古屋大學粒子和宇宙起源小林益川研究所主任、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

2008年,因提出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陣與小林誠和南部陽一郎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南部陽一郎

南部陽一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南部陽一郎(1921年1月18日——2015年7月5日),生於日本福井縣,畢業於東京大學。南部陽一郎後加入美國國籍,是美籍日裔理論物理學家,生前擔任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及費米研究所名譽退休教授。

2008年,時任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的南部陽一郎因為發現「亞原子物理中的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下村修

下村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下村修(1928年8月27日-2018年10月19日),生於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是日本著名的化學家、海洋生物學家。本科畢業於長崎醫科大學(現長崎大學),後於名古屋大學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2008年,下村修與哥倫比亞大學的Martin Chalfie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錢永健因為「在綠色螢光蛋白(GFP)研究和應用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共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4、2010年,2人。

鈴木章

鈴木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鈴木章,1930年9月12日生於日本北海道鵡川町,1954年,北海道大學理學部化學科畢業 ,1959年,北海道大學大學院理學研究科化學專業博士畢業。日本化學家、北海道大學榮譽教授和鈴木反應的發現者。

2010年,因在「有機合成中的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做出貢獻,鈴木章與理察·赫克、根岸英一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根岸英一

根岸英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根岸英一,1935年7月14日生於中國長春,畢業於東京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根岸英一是日本著名的化學家和美國普渡大學教授。

2010年,因在「有機合成中的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做出貢獻,根岸英一與理察·赫克、鈴木章共同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 。

5、2014年,4人。

赤崎勇

赤崎勇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赤崎勇,1929年1月30日生於日本鹿兒島縣知覽町,1952年,本科畢業於京都大學理學部,1964年,在名古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赤崎勇是日本著名的半導體科學家。現任名城大學教授、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 。

2014年,赤崎勇與天野浩、中村修二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而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天野浩

天野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天野浩,1960年9月11日生於日本靜岡縣濱松市,1983年,本科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工學部電子工學科,1989年 取得名古屋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天野浩是日本的電子工程學專家,現任名古屋大學電氣電子情報工學科教授,名古屋大學未來材料系統研究所附屬未來電子學集成研究中心總負責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4年,天野浩與赤崎勇、中村修二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而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村修二

中村修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村修二,1954年5月22日生於日本愛媛縣伊方町,1977年,德島大學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士畢業,1979年,德島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畢業,1994年,日本德島大學「InGaN高亮度LED青色関研究」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學院材料系教授 。

2014年,中村修二與赤崎勇、天野浩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而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山中伸彌

山中伸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山中伸彌,1962年9 月4日生於日本大阪府,1987年,神戶大學醫學院畢業,1993年,大阪市立大學醫學研究科博士畢業。醫學家。現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及下屬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2012年,山中伸彌和約翰·伯特蘭·戈登因在「體細胞重編程技術」領域做出的革命性貢獻,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6、2015年,2人。

梶田隆章

梶田隆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梶田隆章,1959年3月9日生於日本埼玉縣,1981年從埼玉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1986年獲得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日本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現任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東大卓越教授,中國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榮獲文化勳章,並被表彰為文化功勞者。

2015年梶田隆章因「發現了中微子震蕩,證明了中微子具有質量」與阿瑟·麥克唐納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大村智

大村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村智,1935年7月12日生於日本,有機化學家。1958年,大村智畢業於山梨大學;1968年取得東京大學藥學博士學位;1970年取得東京理科大學化學博士學位,這是他的第二個博士學位。1975年進入日本北裡大學任教,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007年從北裡大學榮譽退休,2016年獲頒上海交通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

2015年,因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大村智與屠呦呦、威廉·坎貝爾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7、2016年,1人。

大隅良典

大隅良典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隅良典,1945年2月9日生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1967年和1974年,在東京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以及理學博士學位。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現任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前沿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與榮譽教授 ,2012年被授予京都獎基礎科學獎,在2013年與2015年先後獲得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和蓋爾德納國際獎。

2016年,因「在細胞自噬機制方面的發現」,大隅良典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8、2018年,1人。

本庶佑

本庶佑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本庶佑,1942年1月27日生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1966年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部,獲得醫學學士學位;1975畢業於京都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靜岡縣公立大學法人理事長,文化功勞者。

2018年,因「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本庶佑與詹姆斯·艾利森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9、2019年,1人。

吉野彰

吉野彰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吉野彰,1948年1月30日生於日本大阪,1970年,吉野彰從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1972年,吉野彰獲京都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吉野彰獲大阪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和吉野研究室室長,名城大學教授,京都大學特命教授。

2019年,因對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貢獻,吉野彰與約翰·B·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三人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相關焦點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拿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逆襲
    在鄰國日本,也有這樣大器晚成的人,他就是田中耕一,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又有怎樣傳奇的人生呢?普通甚至平庸的前半生天性害羞內向的田中耕一在18歲時進入日本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在本科在讀期間,田中耕一的成績也平平無奇,甚至還因德語必修課不及格慘遭留級,妥妥的學渣一個。連他的導師都說田中耕一是自己教過最差的學生。
  • 日本真正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來源:牛彈琴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包括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氣地抨擊這樣的目標「很沒腦子」。
  •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包括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氣地抨擊這樣的目標「很沒腦子」。但結果,他當年就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算是一個開門紅。以後每年的諾貝爾獎,似乎都少不了日本人的身影。
  • 稜鏡 |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日本人對知識淵博的人表達最大敬仰。對教育的高度重視,坦率地說,中國與日本,確實還有一段距離。當年甲午海戰,清朝戰敗,賠償白銀2億多兩。按照一些文章介紹,當時的日本明治政府,從中提取1000萬日圓(佔賠款總額的2.8%),設立了教育基金,資助日本的義務教育。
  • 日本人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觀點團隊原創是的,你沒有看錯,日本人又拿諾貝爾獎了,10月1日,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0年-2018年,已經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幾乎是一年一人的節奏。
  • 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吉野彰:我就知道有這麼一天
    《日本新華僑報》記者朱桃老教授是個小傲嬌!今年71歲的吉野彰,是第27位榮獲諾貝爾獎的日本人,第22位榮獲諾貝爾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第8位京都大學出身的諾貝爾獲得者,第2位榮獲諾貝爾獎的日本企業研究人員。
  • 43歲日本學渣,一覺醒來獲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一次逆襲
    18歲時,田中耕一考上了日本東北大學,在這裡他就讀的專業是電氣工程。大學期間,田中耕一的成績表現十分一般,甚至可以說有些差勁,期間他還因必修課德語不及格而被迫留級,就連他的導師都說,田中耕一是自己帶過最差的一位學生。幾年後,田中高一總算拿到了學士學位,順利畢業了。
  • 2:18,中國獲諾貝爾獎人數被日本碾壓,但我們也不應妄自菲薄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北京時間10月3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和他的美國同行,這也是日本進入21世紀之後獲得諾貝爾獎的第18人,而如果將時間拉長,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達到了26人,而日本對於這個結果顯然還是不滿意
  • 2019年再拿一個諾貝爾獎,日本離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Stanley Whittingham)、日本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三人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 此消息一傳回國內,一個非常熟悉的鄰國科學家身影再一次進入人們的眼帘,對於這種情況已經算是見多不怪了,剛剛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吉野彰由此成為了日本歷史上第27位諾貝爾獎的日本人
  • 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
    文/濤聲依舊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目前諾貝爾獎已經開始頒發獎項了,中國還是無一人獲獎,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再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將,獲得的是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及他的美國夥伴。日本的科學家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了嗎?
  • 謝毅院士榮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本屆5位傑出女科學家獲獎者來自全球5個國家及地區,評審委員會由12位國際知名科學家組成,評委會主席由199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Ahmed • Zewail擔任。評委會指出,本屆5位獲獎者因在基礎科學領域取得深具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並為解決當今人類社會的一系列挑戰作出貢獻而獲得表彰。通過研究無限大到無限小的事物,她們將知識領域邊緣向外擴展,解釋最基本的宇宙問題,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 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諾貝爾獎章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達獎19年前的2001年,日本政府為了振興科技創新,實現科技強國夢想,提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其中確定了一項瘋狂的目標:「今後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
  • 美國第一,日本井噴,論文大國不受青睞,諾貝爾獎真的高不可攀?
    國人似乎早已對諾獎淡然,結果無驚喜也不意外:六項大獎,除了和平獎頒發給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外,其他五項分別頒發給了7位美國、2位英國、1位德國和1位法國科學家,美國再次成為收割諾獎的老大哥,而英、德、法共享了三大自然科學獎項。
  •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
    最近,2018年的諾貝爾獎公布了。今年沒有中國科學家得獎,而日本科學家又有一位得獎的,即生物學家本庶佑,他和美國生物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共同獲得了生理學或醫學獎。不少朋友來問我,媒體經常說日本所謂「失去的二十年」,但日本不斷在獲得諾貝爾獎,現在總的獲獎數比中國多得多,這該如何理解?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 日本曾誇下海口,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如今18年過去,情況如何?
    截止到2019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對個各個國家而言,拿到諾貝爾獎的數量,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在科學教育等領域也投入很大,他們對諾貝爾獎也非常執著,曾經放下豪言,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18年過去了,他們是否能實現自己的諾言?
  •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虎嗅網
    二,在很長時間內,中國的科研條件太有限,嚴重地阻礙了中國科學家的努力。下面我們來看日本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情況。在維基百科上,有一個各國諾貝爾獎得主的統計。其中最多的是美國,375人。其次是英國,130人。第三是德國,108人。第四是法國,69人。第五是諾貝爾獎的東道主瑞典,31人。第六是日本,28人。
  • 18年日本人拿了18個諾貝爾獎 你與諾獎之間差了什麼?
    新世紀以來已有18位日本人獲諾獎,距日本2001年出臺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已實現大半。實際上,2000年後,獲得諾獎的日本科學家人數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二位。這個傲人的成績,和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密不可分,當然,還有基礎研究的累積和人才的大量培養。
  • 19位科學家榮獲2019年度「引文桂冠獎」—新聞—科學網
  • 美國有632位頂尖科學家,日本有294位,中國的讓人驕傲!
    文/行走天涯美國有632位頂尖科學家,日本有294位,中國的讓人驕傲!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雖說我國如今一直還自詡是發展中的國家。因此美國有很多非常先進的權威的科學家。儘管美國並沒有太悠長的歷史,但是美國經過250多年的發展,竟然出現了632位具有創造性的科學家。而這些科學家們才一舉幫助美國走上了大國位置!除了美國之外,二戰結束之後還有一個國家不僅經濟發展迅速,同時科技創新也幾乎碾壓任何一個發達國家。哪怕不願意承認,但是這個國家確實是日本。
  • 日本為何能18年獲18個諾獎?學者:全靠這門課程,卻常被學校忽視
    諾貝爾考慮一番,決定將大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大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然後每年所得的利息分為五分獎項的獎金: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諾貝爾獎由此設立,是為了鼓勵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