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從2001年——2019年,日本拿了18個諾貝爾獎,年均一個。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當然這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原因。2001年,日本提出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到2019年,一半時間不到,目標已經實現大半。
1、2001年,1人。
野依良治
野依良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野依良治,1938年9月3日生於日本兵庫縣蘆屋市,日本著名有機化學家,現任名古屋大學教授,日本學士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61年野依良治從京都大學本科畢業;1963年從京都大學碩士畢業;1967年從京都大學博士畢業。1968年,擔任名古屋大學理學院副教授;1969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72年,返回名古屋大學擔任教授至今。2002年當選為日本學士院院士;2003年開始任名古屋大學終身教授;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1年,因對催化不對稱合成的重大貢獻,野依良治與美國化學家諾爾斯和美國化學家沙普利斯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2、2002年,2人。
小柴昌俊
小柴昌俊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小柴昌俊,1926年生於日本本州島港口城市豐橋,畢業於東京大學,1955年獲得美國紐約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東京大學國際基本粒子物理中心高級顧問和東京大學榮譽教授,神岡實驗室資深學術顧問。
2002年,因對「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小柴昌俊與美國科學家雷蒙德·戴維斯和美國科學家裡卡爾多·賈科尼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田中耕一
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田中耕一,1959年生於日本富山縣首府富山市,1983年獲日本東北大學學士學位。現任職於京都市島津製作所,為該公司研發工程師,分析測量事業部生命科學商務中心、生命科學研究所主任。
2002年,田中耕一與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同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3、2008年,4人。
小林誠
小林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小林誠,1944年4月7日生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博士學位,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小林誠是一位著名的高能物理學家。現任名古屋大學教授、名古屋大學粒子和宇宙起源小林益川研究所顧問委員會主席。
2008年,因提出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陣與益川敏英和南部陽一郎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益川敏英
益川敏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益川敏英,1940年2月7日生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博士學位,畢業於名古屋大學。益川敏英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現任名古屋大學粒子和宇宙起源小林益川研究所主任、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
2008年,因提出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陣與小林誠和南部陽一郎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南部陽一郎
南部陽一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南部陽一郎(1921年1月18日——2015年7月5日),生於日本福井縣,畢業於東京大學。南部陽一郎後加入美國國籍,是美籍日裔理論物理學家,生前擔任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及費米研究所名譽退休教授。
2008年,時任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的南部陽一郎因為發現「亞原子物理中的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下村修
下村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下村修(1928年8月27日-2018年10月19日),生於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是日本著名的化學家、海洋生物學家。本科畢業於長崎醫科大學(現長崎大學),後於名古屋大學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2008年,下村修與哥倫比亞大學的Martin Chalfie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錢永健因為「在綠色螢光蛋白(GFP)研究和應用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共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4、2010年,2人。
鈴木章
鈴木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鈴木章,1930年9月12日生於日本北海道鵡川町,1954年,北海道大學理學部化學科畢業 ,1959年,北海道大學大學院理學研究科化學專業博士畢業。日本化學家、北海道大學榮譽教授和鈴木反應的發現者。
2010年,因在「有機合成中的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做出貢獻,鈴木章與理察·赫克、根岸英一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根岸英一
根岸英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根岸英一,1935年7月14日生於中國長春,畢業於東京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根岸英一是日本著名的化學家和美國普渡大學教授。
2010年,因在「有機合成中的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做出貢獻,根岸英一與理察·赫克、鈴木章共同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 。
5、2014年,4人。
赤崎勇
赤崎勇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赤崎勇,1929年1月30日生於日本鹿兒島縣知覽町,1952年,本科畢業於京都大學理學部,1964年,在名古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赤崎勇是日本著名的半導體科學家。現任名城大學教授、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 。
2014年,赤崎勇與天野浩、中村修二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而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天野浩
天野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天野浩,1960年9月11日生於日本靜岡縣濱松市,1983年,本科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工學部電子工學科,1989年 取得名古屋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天野浩是日本的電子工程學專家,現任名古屋大學電氣電子情報工學科教授,名古屋大學未來材料系統研究所附屬未來電子學集成研究中心總負責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4年,天野浩與赤崎勇、中村修二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而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村修二
中村修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村修二,1954年5月22日生於日本愛媛縣伊方町,1977年,德島大學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士畢業,1979年,德島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畢業,1994年,日本德島大學「InGaN高亮度LED青色関研究」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學院材料系教授 。
2014年,中村修二與赤崎勇、天野浩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而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山中伸彌
山中伸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山中伸彌,1962年9 月4日生於日本大阪府,1987年,神戶大學醫學院畢業,1993年,大阪市立大學醫學研究科博士畢業。醫學家。現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及下屬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2012年,山中伸彌和約翰·伯特蘭·戈登因在「體細胞重編程技術」領域做出的革命性貢獻,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6、2015年,2人。
梶田隆章
梶田隆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梶田隆章,1959年3月9日生於日本埼玉縣,1981年從埼玉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1986年獲得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日本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現任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東大卓越教授,中國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榮獲文化勳章,並被表彰為文化功勞者。
2015年梶田隆章因「發現了中微子震蕩,證明了中微子具有質量」與阿瑟·麥克唐納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大村智
大村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村智,1935年7月12日生於日本,有機化學家。1958年,大村智畢業於山梨大學;1968年取得東京大學藥學博士學位;1970年取得東京理科大學化學博士學位,這是他的第二個博士學位。1975年進入日本北裡大學任教,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007年從北裡大學榮譽退休,2016年獲頒上海交通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
2015年,因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大村智與屠呦呦、威廉·坎貝爾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7、2016年,1人。
大隅良典
大隅良典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隅良典,1945年2月9日生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1967年和1974年,在東京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以及理學博士學位。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現任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前沿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與榮譽教授 ,2012年被授予京都獎基礎科學獎,在2013年與2015年先後獲得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和蓋爾德納國際獎。
2016年,因「在細胞自噬機制方面的發現」,大隅良典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8、2018年,1人。
本庶佑
本庶佑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本庶佑,1942年1月27日生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1966年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部,獲得醫學學士學位;1975畢業於京都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靜岡縣公立大學法人理事長,文化功勞者。
2018年,因「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本庶佑與詹姆斯·艾利森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9、2019年,1人。
吉野彰
吉野彰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吉野彰,1948年1月30日生於日本大阪,1970年,吉野彰從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1972年,吉野彰獲京都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吉野彰獲大阪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和吉野研究室室長,名城大學教授,京都大學特命教授。
2019年,因對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貢獻,吉野彰與約翰·B·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三人共同獲得了當年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