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能18年獲18個諾獎?學者:全靠這門課程,卻常被學校忽視

2020-11-30 騰訊網

十九世紀是科學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當代科學的許多顯著特徵開始成形,研究人員分「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科學家」等,在19世紀初期,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提出了近代原子理論;在19世紀的最後十年,X射線的發現激發了放射性的發現。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於1833年10月出生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且在歐美等五大洲200個國家創立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

1895年11月,諾貝爾認為自己大限將至,而他並沒有妻室子女,那麼他的巨額財富改怎麼處理?諾貝爾考慮一番,決定將大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大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然後每年所得的利息分為五分獎項的獎金: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諾貝爾獎由此設立,是為了鼓勵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

1969年時,瑞典為紀念諾貝爾所做出的貢獻,增設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發展至今,已經被世界公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不僅可以獲得諾貝爾獎所頒發的獎金,而且贏得了聲譽,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意義是非常大的。

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是發現了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第一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是荷蘭化學家雅可比·亨利克·范霍夫;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者是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療法的德國醫學家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法國文學家蘇利·普呂多姆;第一位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是紅十字會創辦人、瑞士人道主義者亨利·杜南。

從1901年至2015年,據相關資料顯示,日本與瑞典旗鼓相當,均是27人,文學家莫言則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藥學家屠呦呦是國內第一個諾貝科學類獎項的中國籍獲得者。

在2001年時,日本政府特別重視諾貝爾獎所帶來的榮耀,出臺了一項「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聲稱日本將在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當時不少人表示「諾貝爾獎不是你想拿就能拿到的」。

然而從2001年至2018年18年裡,日本卻出了1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時學者們開始關注起日本的態度,發現全靠這門課程,但卻常被學校忽視,那就是科學課。

科學這門課程在我國其實也已經存在了很長的時間,在1981年前,小學生要學習《自然常識》,不過這是一門知識性學科,1981年後,小學生要學習《自然》這門課程,而自然課的學科性質是對小學兒童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2001年時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小學自然課更名為了小學科學課,依然是重視對學生探究科學的培育。2016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大隅良典也曾說:「一個人在幼年時通過接觸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興趣和欲望,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往產生一代科學巨匠的路。」

不過雖然我國開設了這門課程,但你對這門課程有印象嗎?

相關焦點

  • 為何日本能18年奪18個諾獎?專家:全靠這門課程,被我國忽視多年
    然而接下來的十幾年裡,日本用行動證明了自己,並且震驚了世界,從2001年到2018年,日本累計出現18位諾獎得主,也就是平均1年出1位,日本也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諾獎大國」,短短18年就完成了「50年30個」目標的一半,這時候人們才開始重新審視日本這個國家。
  • 解密日本:18年18人獲諾獎,為何經濟卻一直停滯不前?
    準確地講呢,是日本在21世紀以來,獲得的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二,在近18年間,共有18人拿到了諾貝爾獎,反觀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日本的這個成就的確是很驚人的!那麼問題來了,日本18年18人獲諾貝爾獎,為何經濟發展卻連續20年原地踏步呢?有的同學可能要問了,你怎麼知道人家日本經濟發展不好的,人家不是一直過的比我們還好嗎?
  • 18年日本人拿了18個諾貝爾獎 你與諾獎之間差了什麼?
    新世紀以來已有18位日本人獲諾獎,距日本2001年出臺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已實現大半。實際上,2000年後,獲得諾獎的日本科學家人數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二位。這個傲人的成績,和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密不可分,當然,還有基礎研究的累積和人才的大量培養。
  • 憑啥日本科學家19年拿19個諾獎?這兩點是關鍵,值得我們學習
    諾貝爾1833年10月出生在瑞典,他一生獲得355項專利發明,並在200個國家開辦100家公司,1895年11月,諾貝爾將920萬美元拿出成立基金,並將利息拿出來當作獎金,獎勵給那些成績斐然的科學家,這之後諾貝爾獎誕生。
  • 北大教授:每年1個諾獎,日本靠的是「票子」「帽子」嗎?
    今年,日本諾獎得主俱樂部再添一員,名城大學教授吉野彰與兩位美國科學家共享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獲獎人數已攀升至24人。自2000年以來,日本更是以平均每年1人獲得諾獎的速度,引發廣泛關注。日本諾獎「井噴」的背後是什麼在支撐?靠的是「帽子」「票子」和「位子」嗎?
  • 江蘇大學18門課程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課程共10個章節、83個知識點,主要適用於機械類專業的《工程圖學》教學,也適用於近機械類和非機械類專業的《工程圖學》教學,對於社會工程技術人員強化製圖規範、提升製圖能力、鍛鍊空間思維、增強工程意識等也能獲得有效的啟發與幫助。課程開設以來,在中國大學慕課(愛課程)平臺運行7次,選課人數超過30000人。
  • 剛剛,日本再獲諾獎!50年拿30個諾獎狂言曾遭國人嘲笑, 現在要做到了!
    日本曾經制定21世紀50年內獲得30個諾獎,遭到中國人嘲笑,如今日本以每年一個的速度拿獎,新世紀已拿了19個諾獎,看來他們真的要實現了!據澎湃新聞,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籤署了他最後的遺囑,將財產中的最大一份給了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
  • 北師大教授: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的教育有何特別之處?
    至此,進入21世紀以來的18年,日本人拿了18個諾獎,距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實現大半。 日本何以在科學方面有如此令人驚嘆的成績?日本人如何看待這一點?日本的教育和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 日本人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只算在本國接受教育的,那麼美國有24名諾貝爾獲得者,而日本也有18名獲得者。縱觀全球,日本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獎的「種子選手」!對此,很多國人都驚訝,為什麼這個代表著人類最高智慧的世界級獎項,日本人就能輕而易舉呢?2001年日本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現在已經超過了一大半,日本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真的是他們更聰明嗎,還是政府有什麼秘密武器?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日本真正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來源:牛彈琴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包括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氣地抨擊這樣的目標「很沒腦子」。
  •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包括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氣地抨擊這樣的目標「很沒腦子」。但結果,他當年就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算是一個開門紅。以後每年的諾貝爾獎,似乎都少不了日本人的身影。
  • 又一2019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與賽門扎同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 科研圈日報
    ·學術誠信又一2019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與賽門扎同獲生理學或醫學獎Kaelin Jr.)因揭示「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的機制」方面的貢獻,共獲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目前賽門扎名下受到質疑的論文已經上升至 42 篇,但兩位諾獎得主被質疑的論文並尚未涉及諾獎貢獻中提到的論文。
  • 18次諾獎提名,寄生蟲誘發癌症,背後是諾獎史上的一次誤判
    ,諾貝爾獎已經走過了120個年頭,經過百年風霜洗禮,諾獎已經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具分量的獎項。縱觀諾獎的百年曆程,可以發現諾獎已經與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多個被授予諾獎的研究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謂實至名歸。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獎項因為種種原因頗具爭議,甚至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1926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為什麼說日本很難再獲諾貝爾自然科學獎?
    >· 這是第3562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4k+ ·· 陳言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2020年度諾獎分別於10月5日~7日發布了生理學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這三個自然科學獎。三個獎都與日本無緣。
  • 17年拿17個諾獎,日本獲獎者及名古屋大學校長卻開始反思
    圖片來源:名古屋大學網站17位諾獎獲得者,15人為日本本土博士2016年10月3日,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大隅良典因發現細胞自噬機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也是自湯川秀樹1949年首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第25位獲獎的日本人(含2名日裔)。
  • 稜鏡 |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
  • 十九年裡19個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日本做好了這四點,完成科學變現
    20年前日本提出了一個「50年30個諾獎計劃」,當時提出來的時候遭到了吃瓜群眾的好一頓嘲笑!這種嘲笑是有理由的,因為從2000年往前數一百年,日本百年的時間裡日本只獲得了9個諾獎!但是截止今年,日本自提出諾獎計劃後已經連續19年獲得了19個諾獎,由於2020年的諾獎還沒有出來,所以不算今年,日本連續十九年每年都獲得了諾獎!這相當於狠狠打了吃瓜群眾的臉!
  • 曾經連續獲得諾獎的日本,為什麼總在談研究能力下滑問題?
    、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這三個自然科學獎。三個獎都與日本無緣。在正式發布之前,很多日本媒體蠢蠢欲動,對三個自然科學獎中可能會獲獎的日本學者做了大量的猜測。雖然未能猜對,但能做猜測,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日本科研能力很強的表現。筆者現在就住在中國科學院各個研究所聚集的中關村,每天散步就能在各個研究所穿行。
  • 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
    文/濤聲依舊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目前諾貝爾獎已經開始頒發獎項了,中國還是無一人獲獎,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再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將,獲得的是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及他的美國夥伴。日本的科學家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