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公眾號36氪出海,歡迎在文末掃碼關注並加入出海社群,遇見全球商業夥伴。
上一次見到麥柯奕(Bob McCooey)是在去年11月36氪主辦的 Wise 新經濟峰會。
在當時的圓桌對談裡,作為納斯達克全球資本市場主管兼亞太區主席的麥柯奕,和身旁的港交所同仁為「誰才是中國新經濟公司的首選交易所」展開了一場激辯。麥柯奕全程手持瑞幸「小藍杯」,為瑞幸、拼多多、愛奇藝和嗶哩嗶哩等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感到驕傲。
轉眼進入2020年,情勢急轉直下,做空機構戳開了瑞幸創造的「成立18個月即上市」神話泡沫。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瑞幸由於超20億的財務造假醜聞,被勒令在納斯達克摘牌退市。好未來自曝虛增收入,愛奇藝也被美國證監會盯上,被要求提供過去兩年的財務和運營記錄配合調查。
隨之發酵的還有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對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提出額外信息披露要求。美國證監會主席更是史無前例地公然向投資者警示不要投資中概股。
一時間,中概股在美國的命運搖搖欲墜。私有化或者回香港,不少中國公司在美國已經開始自尋出路。此時中國公司還要不要去納斯達克上市?還能不能去納斯達克上市?近日36氪出海專訪了麥柯奕。今年是麥柯奕加入納斯達克的第14年,在過去的日子裡,他為了吸引中國新經濟企業赴美上市,每年往返中美數次。
在跟36氪出海的對談裡,麥柯奕傳達的信心是:資本市場沒有偏見。
A:我不會從監管的角度對瑞幸的事件細加評論,瑞幸只是過去十年裡被發現有欺詐行為的為數不多的公司之一。並且,瑞幸也無法代表在美國上市的眾多中國企業。我認為這只是偶然事件,這是我個人的意見。
納斯達克也在敦促 SEC 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我只能說,投資者保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納斯達克將會從各個方面完善把投資者保護做的更好。
A:從個人的角度講,如果你看我自己投資組合裡的股票,就會發現我在美國投資了許多中概股,包括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的中國股票。我是對中國新經濟篤定的堅信者。
A:拼多多是一家很棒的公司。我們非常高興拼多多將加入納斯達克100指數,拼多多將是繼京東、百度、攜程和網易之後,第5個加入納斯達克100指數的中國公司。
當你看美國的三大指數: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會發現道瓊指數裡的公司相對較少,並且集中於傳統行業。標普500指數涵蓋的公司會更多一些,但是這兩個指數都不允許外國私人公司進行上市發行。
納斯達克100指數全球化程度更高,包含的公司種類也更加多元。我非常榮幸能在兩年前的7月參與拼多多上市時在上海的慶祝儀式,上市當日拼多多的市值還在250億美金,現在已經狂奔到千億美金的市值。
拼多多最近的市值猛漲也證明了只要商業模式適合發展趨勢,COVID-19之下仍然可以有公司獲得巨大成功。儘管拼多多的 CEO 從黃崢更替為陳磊,但並不妨礙這家公司仍是一個高效運轉的管理機器。將拼多多納入納斯達克100指數是美國市場對拼多多股東和管理層的肯定。
A:我還沒看這篇報導,所以也無法確定福布斯的預判是否準確。在今年這個美國大選年,中概股在美國的何去何從確實是一個很熱的話題。
我只能說,在美國所採取的任何措施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綜合考慮了投資者的利益。即使受到影響的中國公司也不會馬上退市。
A:首先我不同意「美國投資者不想投資中國公司」的偏見,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在疫情期間拼多多的市值從300億美金上漲到千億,並且上半年理想汽車、金山雲這些中國公司依然來納斯達克上市。理想的股價上市當天上漲43%,這都是投資者願意投資中國公司最好的證明。
我不認為現在的時間點,是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轉折點。儘管有地緣政治風險因素的影響,但是我相信兩個政府最終會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案,這不僅僅是納斯達克、紐交所、SEC 或者 PCAOB 的問題。
A:去年一共有32家中國公司來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我估計今年會有23家左右。
從在深交所、上交所、港交所還有納斯達克所有上市的中國公司數量來看,來納斯達克上市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納斯達克在流動性、對全球資金的吸引力還有對上市公司能提供的支持和服務上,是獨一無二的。
納斯達克不僅是公司從一級市場走向二級市場的平臺,還能為已經上市的公司提供服務。對於中國公司來說,我們會有本土的團隊在當地進行支持。這些都是納斯達克區分於其他交易所的地方。
A:這是個有趣的問題,逆全球化確實正在發生,但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趨勢與之截然相反。永遠有全球化的公司在尋求去不同國家上市,而不只僅僅局限於本土,不管這家公司來自中國還是拉美。在過去的兩年裡,巴西有5家公司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選擇證明一切。
A:我認為這項合作是互惠的。首先,納斯達克和新交所在股票交易方面已經有20年的合作關係。在監管方面達成合作,是更想讓東南亞正在崛起的公司意識到,在新交所和納斯達克實行雙重上市已經成為一種可能。
A:我們已經在和東南亞的一些獨角獸接觸,兩三周前我還和他們一起開過會。有的公司在上市計劃方面尚且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但我們會一直密切關注。
A:科技股確實對納斯達克的貢獻很大,比如 FAANG (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的存在,蘋果的市值也在近期突破兩萬億美金。但是在納斯達克所有的上市公司裡,生物醫藥公司卻是最大的一個群體。自疫情以來,生物醫藥也是納斯達克最火的上市板塊。
對於生物醫藥公司來說,資金需求量巨大,非公開市場裡的資金彈藥補充的速度並沒有足夠快到適配公司的成長。納斯達克的優勢在於,這是全世界流動性最強的公開市場,能非常好地滿足醫藥公司募資的需求。
文|李宇飛@36氪出海
編|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