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凱/張國中等解析新冠無症狀感染及重症感染適應性免疫應答...

2020-11-25 澎湃新聞

由SARS-CoV-2病毒引發的新冠肺炎(COVID-19)正在全球範圍大流行【1】。根據臨床症狀的不同,COVID-19患者可以分為重症、中症、輕症和無症狀四類,其中70-80%為輕症或無症狀患者【2】。免疫反應失調是COVID-19的疾病本質之一。考慮到適應性免疫應答(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控制和清除病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適應性免疫反應在不同臨床症狀中的變化有助於闡明COVID-19的保護性免疫機制,並對疫苗研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COVID-19患者在感染後短時間內能夠產生不同水平的特異性識別SARS-CoV-2病毒的IgG抗體【3,4】。其中,僅中和性抗體能夠阻斷SARS-CoV-2棘突蛋白(Spike, S)介導的病毒入侵宿主細胞,參與控制和清除病毒【5】。基於此,含有SARS-CoV-2中和性抗體的COVID-19恢復期患者血漿【6,7】以及體外克隆的SARS-CoV-2中和性抗體【8-10】在預防和治療COVID-19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但是,COVID-19疾病嚴重程度與SARS-CoV-2中和性抗體的關係目前尚不清楚。

2020年9月2日,陸軍軍醫大學全軍免疫學研究所葉麗林團隊聯合中山大學醫學院鄧凱團隊、重慶市公共衛生中心陳耀凱團隊、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張國中團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發表了題為Disease severity dictates SARS-CoV-2-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COVID-19的論文,率先報導了COVID-19疾病嚴重程度與SARS-CoV-2病毒特異性抗體應答的關係。

首先,研究者通過檢測不同臨床症狀的COVID-19患者血清中SARS-CoV-2 S蛋白(包括S1蛋白、RBD蛋白及S2蛋白)的特異性IgG抗體滴度發現,重、中症患者具有高水平的抗體滴度;而輕症及無症狀患者的抗體滴度極低,提示COVID-19患者的臨床症狀嚴重程度與SARS-CoV-2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水平呈正相關。

接著,研究者通過體外ELISA阻斷試驗及SARS-CoV-2假病毒阻斷試驗發現,70-80%的重症患者具有高滴度的SARS-CoV-2特異性中和抗體;40%左右的中症患者具有高滴度的SARS-CoV-2特異性中和抗體;而超過80%的輕症及無症狀患者的SARS-CoV-2特異性中和抗體水平極低。研究者進一步通過SARS-CoV-2活病毒中和實驗發現,重症患者的SARS-CoV-2特異性中和抗體活性分別為中症、輕症及無症狀患者的61.1倍、1319.1倍及2972.0倍,提示COVID-19 疾病嚴重程度決定了SARS-CoV-2特異性抗體的滴度水平及中和活性。

考慮到SARS-CoV-2通過S1蛋白介導的受體結合和S2蛋白介導的膜融合完成其對宿主細胞的感染【11,12】,研究者進一步檢測了S1蛋白特異性或S2蛋白特異性的中和性抗體在不同患者中對於阻斷病毒入侵的貢獻度。通過特異性去除患者識別S1蛋白或(和)S2蛋白的抗體,研究者發現62.5%的重症患者具有阻斷S1蛋白介導的受體結合和S2蛋白介導的膜融合的中和性抗體,37.5%的重症患者僅具有阻斷S1蛋白介導的受體結合的中和性抗體;而在中症及輕症患者中,41.2%的患者僅具有S1蛋白中和性抗體,5.9%的患者僅具有S2蛋白中和性抗體,29.4%的患者同時具有S1蛋白和S2蛋白中和性抗體。值得注意的是,23.5%的中症及輕症患者需要S1蛋白和S2蛋白中和性抗體的協同作用才可有效地清除病毒。這些結果提示,COVID-19患者針對SARS-CoV-2病毒的抗體反應具有高度的異質性,且該特性與疾病嚴重程度緊密相關。

這些結果表明,COVID-19疾病嚴重程度與SARS-CoV-2中和性抗體應答水平呈顯著正相關;並且,疾病嚴重程度影響SARS-CoV-2中和性抗體的異質性。同時,輕症患者及無症狀患者的SARS-CoV-2中和性抗體應答反應低下,提示該類型患者需要再次接受疫苗免疫。但是,為什麼輕症或者無症狀病人在不能產生中和抗體的情形下,卻不進展為重度感染?

圍繞這個問題,2020年9月8日,陸軍軍醫大學葉麗林團隊聯合重慶市公共衛生中心陳耀凱團隊、中國農業大學張國中團隊在預印版medRxiv上發表了題為The dichotomous and incomplete adaptive immunity in COVID-19的論文,率先報導了在COVID-19病人中,無症狀和輕症患者與中、重症患者均呈現缺陷性的適應性免疫應答。其中,無症狀和輕症患者不能有效誘導SARS-CoV-2特異性的生發中心(Germinal center)應答,從而不能有效產生及維持抗體應答,但其擁有強大的SARS-CoV-2特異性的TH1和CD8+ T細胞免疫,從而保護其進展為重症;而中、重症患者可誘發強有力的生發中心介導的抗體免疫,然而,其病毒特異性的TH1和CD8+ T細胞免疫較弱。這些結果全面解析了COVID-19患者的適應性免疫,揭示了不同疾病嚴重程度的COVID-19患者在適應性免疫呈現顯著的兩面性和缺陷性,提示高效的COVID-19疫苗需要同時誘導生發中心介導的體液免疫以及TH1和CD8+ T細胞免疫。

首先,研究者通過分析59例不同疾病嚴重程度的COVID-19患者康復期的病毒特異性的B細胞和記憶性B細胞,發現相比於中、重症患者中,這兩種細胞在無症狀和輕症患者極為少見。同時,代表生發中心活性的的循環TFH(cTFH)以及血漿CXCL13水平在無症狀和輕症患者較為低下,提示無症狀或輕症患者不能有效地激發生發中心B細胞應答,也不能誘導TFH細胞應答,揭示了輕症或者無症狀患者抗體水平低下的免疫機制。

接著,研究者通過進一步動態檢測無症狀患者整個病程中的病毒特異性B細胞、漿母細胞(plasmablasts)以及cTFH的比例,血清中病毒特異性的S1、S2 IgGs和血漿CXCL13,發現此類患者只能短暫產生病毒特異性的IgGs,表明無症狀病人不能從頭誘導GC免疫應答。

考慮到無症狀或輕症COVID-19患者未能誘導保護性抗體應答,表明其可能誘導強大的細胞免疫,從而保護這些患者不發展為中、重症。因此,研究者對59例不同疾病嚴重程度的COVID-19患者康復期的病毒特異性CD4+和CD8+ T細胞進行了功能驗證,發現無症狀或輕症患者擁有強有力的病毒特異性的TH1和CD8+T細胞免疫,而中、重症患者則表現為較弱的TH1和CD8+T細胞免疫。

因此,該項系統性研究表明,無症狀或者輕症病人只誘導強烈的細胞免疫,而不能誘導有效的體液免疫;與之相反的是,重症病人只能誘導較強的體液免疫,而不能誘導高效的細胞免疫。這些研究提示了:1)疾病嚴重程度不同的病人,誘導不同類型的適應性免疫應答,其康復的保護性免疫機制截然不同;2)康復病人重新感染的免疫學基礎;3)無論輕症或重症的康復病人,其針對新冠的免疫力均存在缺陷性,疫苗上市時,皆需疫苗接種;4)新冠疫苗需要同時誘導體液及細胞免疫,才能最大限度地提供免疫保護。據悉,研究者目前正在進一步開展不同疾病程度的新冠患者適應性免疫應答差異及缺陷的相關機制研究。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0-00301-9.pdf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9.05.20187435v1

參考文獻

1.Zhou, P., et al.,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Nature, 2020. 579(7798): p. 270-273.

2.Amanat, F. and F. Krammer, SARS-CoV-2 Vaccines: Status Report. Immunity, 2020. 52(4): p. 583-589.

3.Long, Q.X., et al., Antibody responses to SARS-CoV-2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Nat Med, 2020.

4.Ni, L., et al., Detection of SARS-CoV-2-Specific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ity in COVID-19 Convalescent Individuals. Immunity, 2020.

5.Huang, A.T.,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ntibody mediated immunity to coronaviruses: antibody kinetics, correlates of protection, and association of antibody responses with severity of disease. medRxiv, 2020.

6.Duan, K.,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onvalescent plasma therapy in severe COVID-19 patient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0. 117(17): p. 9490-9496.

7.Shen, C., et al., Treatment of 5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With Convalescent Plasma. JAMA, 2020.

8.Cao, Y., et al.,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sequencing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B cells. Cell, 2020.

9.Chen, X., et al.,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block the binding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to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 receptor. Cell Mol Immunol, 2020. 17(6): p. 647-649.

10.Shi, R., et al., A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y targets the receptor binding site of SARS-CoV-2. Nature, 2020.

11.Kirchdoerfer, R.N., et al., Pre-fusion structure of a human coronavirus spike protein. Nature, 2016. 531(7592): p. 118-21.

12.Yan, R., et al.,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 Science, 2020. 367(6485): p. 1444-1448.

來源:BioArt

1980-2020

原標題:《【學術前沿】葉麗林/鄧凱/陳耀凱/張國中等解析新冠無症狀感染及重症感染適應性免疫應答特徵》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冠輕症者可產生強烈T細胞反應,或是預防重症重要免疫成分
    新冠輕症者可產生強烈T細胞反應,或是預防重症重要免疫成分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7日報導,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細胞》雜誌上報導稱,即使沒有檢測到病毒特異性抗體反應,新冠肺炎輕症患者也會觸發強烈的記憶T細胞反應。
  • 專家論壇|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免疫失衡的發病機制及免疫靶向治療策略
    固有免疫系統是機體抵禦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固有免疫細胞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中性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樹突狀細胞(DCs)等,通過抗原非特異免疫機制迅速募集到感染部位,吞噬病原體從而清除感染。固有免疫細胞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作為抗原呈遞細胞(APC),攝取加工抗原並呈遞給適應性免疫細胞,誘導有效的適應性免疫應答,是連接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橋梁。
  • 群體免疫來了?無症狀或輕症恢復期患者強大的T細胞免疫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摘要經證明,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記憶T細胞對於提供針對COVID-19的長期免疫保護來說可能至關重要。我們在此系統地繪製了SARS-CoV-2特異性T細胞應答的功能和表型圖譜,涵蓋無病毒暴露的個體、存在病毒暴露的家庭成員,以及處於COVID-19急性期或恢復期的患者。
  • 同樣感染新冠病毒,有人表現為重症,蝙蝠甚至不發病,原來和它密切相關
    大約85%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表現為輕症或中度症狀,但是15%左右可進展為重症為什麼同樣的病原體感染會有不同結果?「感染了病毒的宿主出現了不同的免疫應答,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5月7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感染病與免疫研究所所長楊東亮,在未來論壇講述了新冠病毒與宿主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
  • Nat Comm | 早期新冠感染主要為免疫抑制等機制
    然而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近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主任黃超蘭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開展協同研究,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基於DIA-PASEF方法的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流程為深入探索新冠肺炎的疾病進展機制,研究者將COVID-19患者劃分為輕中症組和重症組。進一步的研究結果表明,免疫應答在疾病進展早期呈現抑制狀態,在疾病進展晚期則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上調。
  • 世界愛滋病日|重慶市公衛中心感染科主任陳耀凱:6個方面,帶你讀懂...
    陳耀凱:CD4細胞是CD4+T淋巴細胞的簡稱,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是HIV的主要攻擊對象,人體很多免疫應答需要其參與才能完成,該指標對愛滋病診斷、療效評估和免疫功能判斷有著重要作用。記者:正常人CD4細胞數量是多少?
  • 國際最新研究: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微生物學》26日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指出,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這項研究增進了人們對機體如何響應新冠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該論文稱,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應答,但這種應答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對個體的保護時長都不明確。
  • 國際最新研究顯示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微生物學》26日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指出,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這項研究增進了人們對機體如何響應新冠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該論文稱,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應答,但這種應答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對個體的保護時長都不明確。
  • 感染新冠後,為什麼有些人會得重症?免疫偏差和失效可能是主因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感染了新冠病毒後,為什麼有些人會得重症,而有些人不會?這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現在,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的最新研究發現,或許是免疫偏差和失效造成了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和輕症之間的差異。研究人員解釋說,這種免疫偏差可能源於我們先天的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不同反應。
  • 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
    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27日發表一項醫學研究,英國科學家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高峰以及遞減時間,這項研究增進了我們對機體如何響應該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
  • 英國專家解讀: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成年人能免疫多久?
    近日,一項由英國新冠病毒免疫學聯盟發起的研究表明,有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體內T細胞水平相當高,因而大多數成年人可能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6個月內都含有抵抗新冠病毒的細胞(T細胞)免疫。該研究可能是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後是否可預防二次感染以及可維持多久免疫的關鍵。
  • 再論復陽:中科院恆河猴模型發現,康復後不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產生了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 當然,這只是一項非人靈長類模型中進行的實驗,實驗動物數量僅為 4 只,且兩次感染之間的間隔期較短,人類在康復後會不會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初次感染形成的免疫能維持多久還不得而知。
  • 【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英國《自然·微生物學...
    【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27日發表一項醫學研究,英國科學家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高峰以及遞減時間,他們發現,抗體應答在出現症狀後約一個月達到高峰,隨後開始下降。重症感染者產生的抗體應答最強,雖然這種應答會逐漸減弱,但中和抗體在症狀出現後的60多天時依然可被檢測到。
  • 感染病毒後為何得重症?免疫偏差和失效可能是主因
    點擊查看 感染了新冠病毒後,為什麼有些人會得重症,而有些人不會?這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現在,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的最新研究發現,或許是免疫偏差和失效造成了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和輕症之間的差異。
  • 英國科研發現: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
    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27日發表一項醫學研究,英國科學家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高峰以及遞減時間,這項研究增進了我們對機體如何響應該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科學家們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應答,但這種應答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對個體的保護時長都不明確。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團隊此次對59名感染者,以及倫敦蓋伊和聖託馬斯國民保健信託基金會的6名醫護人員出現症狀後的抗體應答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研究。
  • 新冠抗體兩個月就下降,有沒有可能研發一款保護力更持久的新冠疫苗?
    人體免疫系統在遭遇外來病原體時會啟動兩套防禦機制:一套是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應答,即針對一切侵入者立刻發起的反擊,包括釋放可引發炎症的化學物質以及可殺死被感染細胞的白細胞另一套為特異性免疫,也叫適應性免疫應答,直擊目標病毒的抗體和清理被感染細胞的T細胞是這套機制裡的雙核。當面對某種病毒時,第二套免疫機制,也就是抗體水平維持多久,以及T細胞應答能力保持多久,直接決定我們的免疫力持續多久。換句話說,我們希望注射新冠疫苗後,抵抗力越持久越好。
  • 《科學》深度報導:新冠二次感染,我們現在了解多少?
    而且,為了排除初次感染後病毒未被完全清除、或是病毒核酸殘留在呼吸道的影響,大多數專業期刊上正式報導的二次感染病例,會確認前後兩次感染的新冠病毒在基因組序列上有顯著差異。Paul Moss教授在英國主持一項對新冠病毒免疫反應的研究,他評價說:「這個(確認重複感染的)門檻很高。」
  • 新冠肺炎輕症者可產生強烈T細胞反應
    新冠肺炎輕症者可產生強烈T細胞反應或是預防引發重症的重要免疫成分國際戰「疫」行動科技日報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7日報導,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作者表示,自然接觸或感染新冠病毒而產生的記憶T細胞反應,或是預防引發新冠肺炎重症的重要免疫成分。研究資深作者、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馬庫斯·布格特說:「在沒有保護性疫苗的情況下,至關重要的是確定感染者,特別是那些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對新冠病毒產生了強有力的適應性免疫反應。」
  • A型血更容易感染新冠?研究發現新冠感染風險還與血型有關!
    哎,這煩人的病毒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浩哥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一篇重磅科研論文的解讀,論文發表在醫學頂級神刊新英格蘭醫學上,研究人員試圖發掘新冠感染與個體基因差異之間的關係,結果一不小心發現感染風險居然跟血型有關……..
  • 黃超蘭團隊與高福團隊等合作發現早期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為免疫抑制並或存在「兩階段」機制
    由SARS-CoV-2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已成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行之有效的治療幹預措施對疫情的控制至關重要。然而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近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主任黃超蘭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開展協同研究,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並首次提出COVID-19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