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英國《自然·微生物學...

2020-11-23 FX168財經網

【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27日發表一項醫學研究,英國科學家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高峰以及遞減時間,他們發現,抗體應答在出現症狀後約一個月達到高峰,隨後開始下降。重症感染者產生的抗體應答最強,雖然這種應答會逐漸減弱,但中和抗體在症狀出現後的60多天時依然可被檢測到。症狀較輕的感染者也能產生免疫應答,但應答偏弱且會減少至基線標準。舉例來說,一些醫護人員在相同

文/夏洛特2020-10-28 07:23:14來源:FX168

【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27日發表一項醫學研究,英國科學家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高峰以及遞減時間,他們發現,抗體應答在出現症狀後約一個月達到高峰,隨後開始下降。重症感染者產生的抗體應答最強,雖然這種應答會逐漸減弱,但中和抗體在症狀出現後的60多天時依然可被檢測到。症狀較輕的感染者也能產生免疫應答,但應答偏弱且會減少至基線標準。舉例來說,一些醫護人員在相同的隨訪期間裡並無可檢測到的免疫應答。
該研究表明,新冠肺炎重症感染者比輕症感染者能獲得更長久的保護,且這種免疫應答的動力學與其他地方性的季節性冠狀病毒類似。
這一研究結果對當前疫苗設計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指出,疫苗必須能誘導出類似於重症感染者體內產生的強效、持久的免疫應答,可能還需要補強針來提供長效保護。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
    2020-10-28 07:20:23 來源:科技日報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對疫苗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國際戰「疫」行動科技日報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27日發表一項醫學研究,英國科學家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高峰以及遞減時間,這項研究增進了我們對機體如何響應該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
  • 英國科研發現: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
    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27日發表一項醫學研究,英國科學家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高峰以及遞減時間,這項研究增進了我們對機體如何響應該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科學家們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應答,但這種應答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對個體的保護時長都不明確。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團隊此次對59名感染者,以及倫敦蓋伊和聖託馬斯國民保健信託基金會的6名醫護人員出現症狀後的抗體應答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研究。
  • 國際最新研究: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微生物學》26日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指出,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這項研究增進了人們對機體如何響應新冠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該論文稱,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應答,但這種應答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對個體的保護時長都不明確。
  • 國際最新研究顯示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微生物學》26日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指出,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這項研究增進了人們對機體如何響應新冠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該論文稱,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應答,但這種應答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對個體的保護時長都不明確。
  • 曹雪濤專訪 | 新發《自然》子刊評述文章,談新冠肺炎免疫病理和...
  • INOVIO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顯示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 |...
    INOVIO公布了其新冠肺炎(COVID-19) DNA疫苗IN0-4800的臨床前研究數據,數據顯示了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強有力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這項研究發表在同行評審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題為《新冠肺炎候選DNA疫苗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of a DNA vaccine candidate for COVID-19),由INOVIO的科學家和來自威斯達研究所(The Wistar Institute)、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英國公共衛生部(
  • INOVIO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顯示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
    - 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文章證明產生了對新冠病毒的強有力中和抗體和T細胞應答 - 預計將於6月份得到1期臨床試驗的初步安全性和免疫應答數據 - 預計未來幾周將得到多項動物挑戰研究的數據 - 2/3期療效試驗計劃於7月或8月開始,正在等待監管部門批准 賓夕法尼亞州普利茅斯會議
  • 牛津新冠疫苗2期臨床試驗:在健康老年人群中能誘導免疫應答
    結果表明,老年人對該疫苗的耐受性比年輕人更好,且該疫苗可在老年人和年輕人體內誘導相似的免疫應答。研究團隊指出,如果該研究發現的免疫應答與預防SARS-CoV-2感染有關,那麼這一新發現將是振奮人心的。但這項研究並未評估該疫苗的有效性,需要通過正在進行的3期試驗來驗證。
  • 第十三章 免疫應答(三):免疫耐受--第一節 免疫耐受的發現
    第十三章 免疫應答(三):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immunologic tolerance)是指免疫活性細胞接觸抗原性物質時所表現的一種異性的無應答狀態(a state of specific unresponsiveness)。
  • B肝抗原不應答,免疫耐受的秘密在這裡!
    對此,有學者認為這樣不同的表現是由不同年齡段感染HBV後宿主免疫狀態不同所致。到目前為止,對於慢性HBV感染,學者們認為其原因應該是多方面、多因素的,主要與機體對HBV的免疫耐受、HBVDNA載量過高、HBV發生變異、治療不及時或者不規範等有關,而機體對HBV的免疫耐受是感染慢性化的最主要原因。
  • 醫學微生物學筆記-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在體外實驗中,通過細胞培養和接種殺細胞性病毒經一定時間後,可用顯微鏡觀察到細胞變圓、壞死,從瓶壁脫落等現象,稱為細胞病變效應(CPE)。2、穩定狀態感染:某些病毒進入細胞後能夠複製,卻不引起細胞裂解、死亡,這常見於有包膜病毒,病毒以出芽方式釋放自帶,細胞在短期內不會死亡,但會發生變化,會出現細胞融合和細胞表面產生新抗原。
  • 2018年自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複習資料: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一、學法指導學習緒論應以掌握微生物、免疫的基本概念為主,進一步搞清醫學微生物學與醫學免疫學的研究內容,了解其發展簡史,為學好本門課程二、內容綱要(一)微生物的概念也分類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見,必須用顯微鏡放大後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叫微生物。根據分化程度,微生物分三大類:1、真核細胞型微生物,有真正的核,有核膜核仁,如真菌。
  • /陳耀凱/張國中等解析新冠無症狀感染及重症感染適應性免疫應答...
    考慮到適應性免疫應答(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控制和清除病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適應性免疫反應在不同臨床症狀中的變化有助於闡明COVID-19的保護性免疫機制,並對疫苗研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COVID-19患者在感染後短時間內能夠產生不同水平的特異性識別SARS-CoV-2病毒的IgG抗體【3,4】。
  • 康復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交叉中和抗體反應|《自然-微生物學》論文
    根據《自然-微生物學》發表的一篇論文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COVID-19-convalescent individuals
  • ...和流感患者的免疫應答,發現新冠的獨特免疫通路,或增加T細胞凋亡
    新冠病毒浪到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意識到了一些它的奇特之處,比如它會在抑制先天抗病毒免疫的同時,促進促炎因子的表達。為了更深一層揭開這種奇特反應背後的謎團,來自國家傳染病臨床研究中心、國家疾控中心和華大基因的科學家團隊對比了新冠患者、甲型流感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特徵,發現新冠患者具有與流感完全不同的免疫應答通路,其間活躍表達的基因更是可能會促進T細胞的凋亡。
  • 《柳葉刀》發表首個新冠病毒疫苗人體試驗,安全並能誘導快速免疫應答
    [1] 還需要進一步的試驗來驗證該疫苗所誘導的免疫應答是否能有效保護人們免受SARS-CoV-2的感染。負責這項研究的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陳薇院士說:「這些結果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試驗表明,單次接種複製缺陷型人腺病毒5型(Ad5)載體新冠疫苗在14天內就能誘導產生病毒特異性抗體和T細胞應答,這使其成為具有潛力的可以進行下一步研究的候選疫苗。
  • 中國新冠疫苗傳好消息:全部產生免疫應答!概念股要嗨了?
    摘要 【中國新冠疫苗傳好消息:全部產生免疫應答!概念股要嗨了?】疫苗實驗結果的好消息,勢必也會為其他上市公司的疫苗研發進程產生重要的激勵作用,對A股的新冠疫苗概念股也是一個巨大的利好。那麼A股的新冠疫苗概念股有哪些呢?
  • 新冠抗體兩個月就下降,有沒有可能研發一款保護力更持久的新冠疫苗?
    另一套為特異性免疫,也叫適應性免疫應答,直擊目標病毒的抗體和清理被感染細胞的T細胞是這套機制裡的雙核。當面對某種病毒時,第二套免疫機制,也就是抗體水平維持多久,以及T細胞應答能力保持多久,直接決定我們的免疫力持續多久。換句話說,我們希望注射新冠疫苗後,抵抗力越持久越好。
  • 第二節 醫學微生物學及其發展簡史
    在預防醫學方面,我國自古就有將水煮沸後飲用的習慣。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將病人的衣服蒸過後再穿就不會傳染上疾病,說明已有消毒的記載。大量古書證明,我國在明代隆慶年間(1567~1572)就已廣泛應用人痘來預防天花,並先後傳至俄國、朝鮮、日本、土耳其、英國等國家,這是我國對預防醫學的一大貢獻。
  • 曹雪濤院士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文,介紹新冠肺炎免疫病理與治療
    日前,曹雪濤院士應邀在《自然綜述-免疫學》(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發表題為「新冠肺炎的免疫病理及其對於治療的啟示」的評論文章,介紹了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與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病理特徵及其對於臨床治療的啟示,針對新冠肺炎免疫藥物的研發與潛在新靶點的發現與應用進行了總結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