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流感患者的免疫應答,發現新冠的獨特免疫通路,或增加T細胞凋亡

2020-12-05 奇點網

新冠病毒浪到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意識到了一些它的奇特之處,比如它會在抑制先天抗病毒免疫的同時,促進促炎因子的表達。

為了更深一層揭開這種奇特反應背後的謎團,來自國家傳染病臨床研究中心、國家疾控中心和華大基因的科學家團隊對比了新冠患者、甲型流感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特徵,發現新冠患者具有與流感完全不同的免疫應答通路,其間活躍表達的基因更是可能會促進T細胞的凋亡

此外,研究者還發現,其實新冠患者和流感患者IL-6表達差異並不大,新冠患者更容易出現過度炎症反應的原因可能是由於IL-6的受體和其他相互作用蛋白的表達也有增加

該研究發表在《細胞》子刊《免疫》雜誌上[1]。

實驗過程及新冠/甲流感染的主要免疫變化

由於現在世界各地疫情差別比較大,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暫時是一筆糊塗帳。不過大致來看,新冠的殺傷力顯然比不過SARS和MERS,但是應當還是比流感的0.04%-0.83%要高的。

根據金銀潭醫院發表的研究數據,新冠患者中約38%中性粒細胞水平高於正常值,51%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值。另一項研究數據顯示,約35%的患者存在淋巴細胞水平降低的表現。這都說明,新冠患者的細胞免疫可能是存在缺陷的

而新冠肺炎的殺手鐧除了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另一個就是由大量促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導致的細胞因子風暴。比較新冠患者數據,可以發現IL-6及鐵蛋白水平的增加是與病情惡化相伴的。細胞因子水平更是能夠用於預測病情進展。

不過這些代表新冠特徵的獨特免疫反應,背後的機制還不是很清楚。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研究者們收集了新冠患者、甲型流感患者和健康志願者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MBCs),對它們的進行單細胞RNA測序,並結合患者的臨床症狀做出了感染特徵分析。其中包括3位健康人,2位甲流患者和5位新冠患者。5位新冠患者中4位病程比較簡單,而1位在隨後發展為重症。

每位參與者都在不同的時間點多次採集外周血進行分析,最終研究分析了46022個細胞,也就是平均每位參與者每個時間點2000個細胞。

樣本採集時間點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採集到的PMBC並不表達ACE2和TMPRSS2受體,也沒有檢測到病毒序列,所以新冠病毒應該是不感染PMBC的。

單純從這些細胞的組成類別來看,各組之間並沒有什麼差異。不過看數量的話,新冠患者和甲流患者的漿細胞水平有顯著的增加,並且二者之間差異不大。漿細胞是產生抗體的細胞,從表達基因的分析中也能夠看出,二者B細胞中有關蛋白合成和轉運的通路非常活躍,這表明有大量蛋白合成。

研究者還發現一些B細胞激活相關的通路基因也很活躍,比如PRDM1、XBP1和IRF4,這些基因和漿細胞功能密切相關。PRDM1對B細胞的分化成熟以及免疫球蛋白合成具有核心作用;XBP1是一種活躍的轉錄因子,與漿細胞的蛋白質合成有關;IRF4則與免疫球蛋白的重組有關,高濃度IRF4還能促進漿細胞增殖。

此外,與NK細胞和T細胞激活相關的基因也有表達增加。

這說明人體的免疫系統正在積極對抗新冠病毒。

對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集群的分析

不過數據中也暴露了一些擔憂。

研究者分析了整個疾病過程中新冠患者幹擾素相關蛋白的表達,總的來說這些蛋白表達也是動態變化的,在疾病早期水平較高,後期水平回落,發展為重症的那位新冠患者的幹擾素反應要明顯更加強烈。動態變化比較清晰的基因包括ISG15、IFI44L、MX1、XAF1。

XAF1與IRF-1作用參與壓力下的促凋亡反應,TP53介導的凋亡也與XAF1有關,所以研究者又進一步分析了一系列與XAF1介導的凋亡有關的基因。結果顯示,在T、B、NK細胞中都發現了IRF1、TP53以及CASP3表達的增加

與XAF1無關的凋亡通路,包括TNF和Fas通路,在新冠患者的T細胞中也有表達上調

由此,研究者們認為,新冠患者中可能存在由XAF1-、TNF-和Fas通路誘導的T細胞凋亡增加

對表達的分析

與甲流患者對比,新冠患者也表現出了不同的免疫應答。

新冠患者表達上調的基因主要編碼促炎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受體和幹擾素應答轉錄因子;而甲流患者更多見的是促炎轉錄因子和病毒相互作用有關的宿主因子。綜合分析顯示,甲流患者依賴的主要是STAT3/ NF-κB,而新冠激活的則是STAT1/IRF3

在新冠患者和甲流患者中,都存在IL-6水平的升高,並在康復後恢復正常。病情較重患者的IL-6水平更高,恢復期也更長。

IL-6功能需要與其受體IL-6R結合,二者的複合物再與IL6ST結合。數據顯示,新冠患者中CD4+T細胞、幼稚T細胞和樹突狀細胞上IL6R表達均有增加,而IL6ST表達更是在多種細胞中均有上調。可見新冠獨特的過度免疫不止由於高IL-6水平,也與受體表達上調有關。

這些只是新冠之謎背後的一小部分,我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仍舊在每日進步。

編輯神叨叨

雖然2020年的ASCO已經結束了,但是它對未來幾年癌症治療領域的影響才剛剛開始。為了幫助大家快速抓住今年ASCO的重點,高效獲取前沿進展的全景認知,我們又全力打造了《ASCO2020趨勢解讀》。

全面梳理了9大癌種,300個口頭報告中的關鍵學術研究,幫你用90分鐘全面縱覽ASCO盛會的重磅進展。

相關焦點

  • 單細胞測序揭示COVID-19和流感患者的不同免疫應答
    單細胞測序揭示COVID-19和流感患者的不同免疫應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1 9:42:54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William J.
  • 群體免疫來了?無症狀或輕症恢復期患者強大的T細胞免疫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摘要經證明,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記憶T細胞對於提供針對COVID-19的長期免疫保護來說可能至關重要。我們在此系統地繪製了SARS-CoV-2特異性T細胞應答的功能和表型圖譜,涵蓋無病毒暴露的個體、存在病毒暴露的家庭成員,以及處於COVID-19急性期或恢復期的患者。
  • /陳耀凱/張國中等解析新冠無症狀感染及重症感染適應性免疫應答...
    其中,無症狀和輕症患者不能有效誘導SARS-CoV-2特異性的生發中心(Germinal center)應答,從而不能有效產生及維持抗體應答,但其擁有強大的SARS-CoV-2特異性的TH1和CD8+ T細胞免疫,從而保護其進展為重症;而中、重症患者可誘發強有力的生發中心介導的抗體免疫,然而,其病毒特異性的TH1和CD8+ T細胞免疫較弱。
  • 新冠病毒抑制機體抗氧化應答
    病毒感染往往伴隨炎症的發生,過度的炎症引發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新冠病毒感染也是如此,導致病症危急最直接的原因是免疫系統的紊亂。因此治療COVID-19除了抑制病毒複製,也應重視調節機體炎症反應。
  • 專家論壇|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免疫失衡的發病機制及免疫靶向治療策略
    老年患者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即免疫衰老,致使其易患感染性疾病,且更易進展為重症感染,出現免疫過度與免疫抑制並存的免疫失衡,繼發二次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礙,預後更差,病死率升高。基於近期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中國7萬餘病例研究發現,老年人為其易感人群,佔總確診人數的31.2%[2]。
  • 陳列平團隊發現又一腫瘤免疫逃逸新通路
    陳列平教授團隊使用這一嚴格的標準來鑑定新的免疫調節分子,特別是在B7-H1陰性的腫瘤中,找到了不少免疫治療新靶標。持續抑制或增強GFP信號的基因在多輪TCAA篩選後被選擇,隨後在體內和體外進行綜合分析。在這些候選基因中,一些是已經被報導的共刺激分子,凋亡相關基因或共抑制分子,這也驗證了TCAA系統的準確性。通過TCAA系統篩選,研究團隊發現Siglec-15可持續地抑制T細胞活性,並有可能滿足正常化免疫治療的主要特徵【2】,因此被選擇以進行後續研究。
  • 平息致命的免疫風暴
    日前,Scripps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解析了細胞因子風暴中的關鍵元件,找到了能在動物模型中阻止這種免疫反應的藥物,並闡明了這種新型藥物的作用機制。  「研究顯示,這類藥物可以平息細胞因子風暴,幹擾病毒誘導的疾病和肺損傷。同時,宿主仍能建立起足夠的免疫應答,以便對病毒進行清除,」文章的第一作者,TSRI 的助理教授John R. Teijaro說。
  • 調控雞先天免疫應答和抗病力新機制被發現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雞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闡明了動物重要免疫信號通路的泛素化調控機制,為雞以及其他畜種抗病育種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PLoS Pathogens)》上。
  • 通路 NF-κB pathway參與炎症、免疫和腫瘤之間的紛爭
    所以,今天小編打算緊接著上次JAK/STAT信號通路的介紹,再和大夥聊一聊同樣與免疫、炎症反應有千絲萬縷關係的NF-κB信號通路。科學家在哺乳動物中迄今發現了5種核因子-κB (NF-κB)蛋白家族:NF-κB2 (p52)、NF-Κb1 (p50)、c-Rel,RelA (p65)和RelB。
  • 凋亡細胞吞噬和免疫耐受新機制(組圖)
    (本欄圖片均由三軍醫大供圖)(首席記者 李珩)3月3日,記者從第三軍醫大學獲悉,該校全軍免疫學研究所張志仁教授、吳玉章教授及其團隊,歷時4年,在全球範圍內首次發現促紅細胞生成素能讓吞噬細胞「胃口大開」,從而「吃」掉凋亡細胞,這將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路徑。
  • 國際最新研究: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微生物學》26日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指出,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這項研究增進了人們對機體如何響應新冠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該論文稱,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應答,但這種應答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對個體的保護時長都不明確。
  • INOVIO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顯示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
    - 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文章證明產生了對新冠病毒的強有力中和抗體和T細胞應答 - 預計將於6月份得到1期臨床試驗的初步安全性和免疫應答數據 - 預計未來幾周將得到多項動物挑戰研究的數據 - 2/3期療效試驗計劃於7月或8月開始,正在等待監管部門批准 賓夕法尼亞州普利茅斯會議
  • 國際最新研究顯示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微生物學》26日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指出,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這項研究增進了人們對機體如何響應新冠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該論文稱,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應答,但這種應答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對個體的保護時長都不明確。
  • 中國科學家發現提高T細胞抗腫瘤免疫功能新方法
    「代謝檢查點」可以調控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並鑑定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靶點——膽固醇酯化酶ACAT1以及相應的小分子藥物前體,為開發新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法奠定了基礎。   人體的免疫系統負責保衛機體健康,其中T細胞在腫瘤的監控和殺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腫瘤細胞能通過多種機制來抑制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從而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在臨床上,可以通過提高T細胞的活性來治療腫瘤。目前,基於T細胞的腫瘤免疫治療已經取得巨大的成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現有的治療方法只對部分病人有效,並有一定的副作用。
  • 英國科研發現: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
    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27日發表一項醫學研究,英國科學家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高峰以及遞減時間,這項研究增進了我們對機體如何響應該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科學家們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應答,但這種應答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對個體的保護時長都不明確。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團隊此次對59名感染者,以及倫敦蓋伊和聖託馬斯國民保健信託基金會的6名醫護人員出現症狀後的抗體應答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研究。
  • 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17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順教授團隊在該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應急項目攻關中,在特異性T淋巴細胞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突破為後續進一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和T細胞免疫治療奠定了基礎。
  • INOVIO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顯示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 |...
    INOVIO公布了其新冠肺炎(COVID-19) DNA疫苗IN0-4800的臨床前研究數據,數據顯示了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強有力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這項研究發表在同行評審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題為《新冠肺炎候選DNA疫苗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of a DNA vaccine candidate for COVID-19),由INOVIO的科學家和來自威斯達研究所(The Wistar Institute)、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英國公共衛生部(
  • 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
    2020-10-28 07:20:23 來源:科技日報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對疫苗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國際戰「疫」行動科技日報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27日發表一項醫學研究,英國科學家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高峰以及遞減時間,這項研究增進了我們對機體如何響應該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
  • 【科普知識】新冠病毒可能導致重要免疫結構缺失
    的病人進行屍檢分析發現,死者體內缺少「生發中心」。這個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新冠肺炎在重病患者身上的發展過程,並為疫苗研發者提供一定啟發;同時可能成為理解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的突破口。  「生發中心」是一個獨特的顯微結構,分泌抗體的效應B細胞可在其中發育成熟並改善其對於病毒的抗體反應,因此也可被形象地看作為,存在於脾臟與淋巴結中供免疫細胞「習得」如何增強對病原體長效免疫應答的「教室」。
  • 殺傷性T細胞:是人體免疫的「殺手鐧」,更是抗擊癌症的新希望
    「免疫應答」簡單來說就是免疫反應,是指由先天性免疫對外來入侵的細菌、病毒,或者體內變異細胞實施的廣泛清除,以及獲得性免疫之後實施的精準打擊。 T細胞作為獲得性免疫細胞的「主力軍」,在接收到先天性免疫抗原遞呈來的信息後,可以通過釋放多種細胞因子,誘發炎症反應,隨後誘導細胞凋亡,或直接殺傷靶細胞,這個過程需要更加詳細的細胞黏附分子配合,比如B7/CD28,ICAM-1,I/LFA-1,CD58/CD2, CD72/CD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