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少巖:為「三農」的明天而孜孜追求

2020-12-01 青島農業大學新聞網

課堂之上,他妙語連篇,耐心向學生傳遞知識;課堂之外,他心系「三農」、專注科研,用心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他就是青島農業大學社科處處長、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碩士生導師牟少巖教授。

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30年的牟少巖教授,是一位學者的理性與文人的感性完美融合的人,是校園裡傳道授業的師長,是農民中答疑解惑的專家。這樣的一位大學教授,心中時刻銘記著「爭做農民的代言人」。

懷揣作家夢的大學教授

1984年7月,剛剛從蘭州大學畢業的牟少巖來到青島農業大學任教。成為一名老師的他卻一直心懷作家夢,「最初我選擇教師是因為可以有較多的自由支配時間,在教學之餘我一直堅持創作,整整五年的時間裡凝聚著我最寶貴的青春年華。而時間證明我的夢想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將自己的手稿、詩作一把火燒掉,踏踏實實的做一名教師」。牟少巖教授回憶道。

放棄作家夢的牟少巖專心治學,他重新參加研究生考試,英語是一大難關,但他認定目標便勇往直前,最終成功考入北京農業大學。在讀研期間,他順應教育形勢變化,參加了法律專業自學考試,在保證自己專業課的同時通過了額外的21門法律課程。研究生畢業後,牟少巖回到學校教授經濟合同法、經濟法等課程,並考取了律師資格證書。

地方掛職的經歷,使牟少巖對「三農」的實踐發展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這也使得他深感進一步提高自身理論素養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00年掛職回校後的牟少巖審時度勢,決定報考山東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博士畢業後,他繼續承擔研究生教學任務,講授《農業政策專題》等課程,深受學生好評。

回顧30年的從業之路,牟少巖教授的工作根據形勢變化而變動,哪裡有需要就出現在哪裡,但他始終堅持的就是:做就要做到完美、做到最好,這也是他工作的真實寫照。

為農民而科研

「同事們說我是個老憤青,雖然不是個褒義詞,但我接受。」牟教授說道:「我們必須懷著對農民深深的同情來看待三農問題,農民屬於相對弱勢群體,堅決不能侵佔農民權益。此外,僅同情是不夠的,還要尊重農民、理解農民,並切實為農民辦實事。」

牟少巖教授從小生活在農村,熟悉農民的生活狀態,他成為大學教授,更努力成為為農民解決問題的專家,「我希望自己成為農民的代言人」,簡潔的話語蘊含無限深意。

牟少巖教授認為「科研就是要努力走出去」,接觸實際、從實際中產生項目主題,開展深入調研,形成良性的循環,將為農民服務的宗旨貫徹到實踐中。曾經在地方政府掛職的經歷給予了牟少巖教授很大的啟示:「掛職前,我的文章來源於圖書館,從別人的文章裡獲得思路,但在外工作的時間裡,對農業、農村、農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摒棄了原本蜻蜓點水式的研究,農民和鄉村幹部都是鮮活的形象,深入到實際,使科研工作能為農民真正解決問題。」

辛勞的汗水澆灌出碩果,任教30年來,牟少巖教授一直關注「三農」問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山東省軟科學項目、山東省政府學位委員會項目、青島市軟科學項目、山東省教委(教育廳)課題等研究項目課題10餘項。出版著作《農民職業分化微觀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青島為例》1部;主編教材3部,其中1部為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1部獲全國政法院校經濟法研究會優秀教材獎;副主編和參編教材多部。在《農業經濟問題》、《經濟與管理研究》、《經濟問題》、《農業現代化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論文《重構農村社區性集體經濟組織明晰其產權關係》、《鄉村集體企業產權制度創新中的委託代理關係分析》、《農業產業化的形式現實問題和政府推動的著力點》、《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制度內涵和技術內涵——煙臺農業發展模式剖析》、《農民職業分化微觀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等被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分別獲山東省軟科學一等獎1項,山東省農牧業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青島市、煙臺市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4項,青島市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1項,獲煙臺市青年科技獎1項。他還多次獲得青島農業大學優秀共產黨黨員、教學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05-2011年連續7年被評為校級先進工作者。

與此同時,牟少巖教授還擔任青島農業大學新型農民創業培訓、農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培訓、地方政府農業管理創新培訓等方面的特聘教師。對農村合作經濟和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給予了較多的關注,指導了青島、煙臺等地區的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曾多次出訪美國、歐洲多國、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學術交流活動。

將書香氣印到骨頭上去

在處理繁忙的行政工作、開展調研之外,牟少巖教授始終不忘大學教授的本職工作——傳道授業解惑。在他看來,本科學習是「學會學習的方法」,學會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可以從容應對今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研究生學習是「學會搞科研的初步方法」,可以將科研的思路與方法運用到社會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牟少巖的課堂之上,教的不是零散的知識,而是科學的方法,要找到主幹,再找出次級,順著思路一步一步形成完整體系。他建議學生將課本認真從頭到尾通讀三遍,並找尋相關教材進行泛讀,學生自己疏理主幹、找出重點才能應對知識更新與膨脹。他還建議學生不能把網絡當成圖書館,還應多去圖書館汲取『營養』,將『書香氣印到骨頭上去』。

同時,牟教授強調,「大學本科教育並非是職前培訓,不是講工作中的經驗照本宣科教給學生,而是教授應對工作中問題的能力。以會計本科和會計培訓為例,培訓只是告訴你詳細的科目分錄,本科是學習方法,兩者是存在本質區別的。」

在學生的眼中,「牟少巖教授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他可以很理性的為你講解分析問題,又可以很感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走出去為農民答疑解難

在卸任校長辦公室主任後,牟少巖有了相對較多的空餘時間,他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開展社會服務活動,為農民答疑解難。2013年,他參與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與《大眾日報》合作開展的「強鎮路徑探析」活動,舉辦了6場報告會,成為該報「今年利用率最高的專家」,同時點評了43個鄉鎮關於「強鎮路徑探析」的稿子。

5月,牟少巖教授出席了《大眾日報》「強鎮路徑探析」啟動儀式和山東(淄博)部分鎮街科學發展研討會,並指出:「鎮域經濟的發展要走農業產業化、專業化、品牌化、集約化和生態化之路,要有『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在鎮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要注意打造各自的產業鏈條。在生態化的建設中,可以與旅遊項目的開發結合起來。鎮域經濟的發展要圍繞優勢資源招商,發揮農村自然資源、勞動力、農產品的優勢,積極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以及自然資源開發項目,儘快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並做大做強。」他對一些地方盲目撤村並居、強迫農民上樓的做法深感憂慮,並多次在相關的座談會和報告會上闡明自己的觀點。

作為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牟少巖教授認為自己要做到的是:「吃透國家政策,並將國家政策和發展狀況向農民講明白、說清楚,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實施。」而在這個過程中,牟少巖教授也將三農問題、城鎮化問題深入進行總結梳理,「講課要講明白、座談要談明白、研究要研明白、做任何事都要做明白,這是我的堅持。」

「我當老師是當對了。」牟少巖教授笑著說:「走過這30多年,文字寫作帶給自己文字把握能力,行政工作鍛鍊自己綜合思考能力,在地方政府掛職的經歷使自己對「三農」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把握。」教書不忘科研,牟少巖教授正在為「三農」的明天而孜孜追求。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 習近平指出,當前正是秋糧收穫的季節,祖國大地到處是豐收景象。
  • 明天,到天文館感受「引力波」
    從宇宙深處悄然而來的引力波,為我們帶來宇宙演化的重要信息。明日起,北京天文館A館西展廳「大音希聲——引力波」臨展揭幕,可聽、可視、可體驗的多種展示形式,帶領觀眾進入引力波的世界。引力波展覽LED燈陣LIGO如何工作北京天文館介紹,「大音希聲」,語出《道德經》,「希」意為寂靜無聲;「大音希聲」,即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聲之音,是古代中國對審美的一種追求。引力波是宇宙和弦彈奏出的一曲「大音」,從宇宙深處悄然而來,帶來宇宙演化的重要信息。本次展覽通過多種展示形式,將高深、前沿的科學內容潤物細無聲地介紹給觀眾。
  • 「三農」視頻日誌:當今農村的「新農具」
    當下,一種新的文化形態——「三農」視頻日誌正在蓬勃發展。「三農」視頻日誌以農村、農業、農民為題材,內容大多是對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的日常記錄。近年來,「三農」視頻日誌「長勢喜人」。2019年,僅一家媒體的客戶端,「三農」類內容累計閱讀和播放量達700億次,擁有100萬以上粉絲的帳號超過100個,擁有10萬以上粉絲的帳號超過1000個。
  • 德陽市「新三農」工作聯席會議召開
    德陽市「新三農」工作聯席會議召開 2019年08月07日 18:55:17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德陽8月7日訊(周志衡 洪英 文/圖) 8月7日,德陽市「新三農」工作聯席會議在成都農交所德陽所舉行。
  • 精益數據分析 | 你孜孜追求的「增長」 可能只是自嗨
    在資金耗盡之前,你需要找到正確的產品與市場,追求增長,令企業成癮。數據指標是創業公司的計分牌。好的指標,幫你找到正確的「增長」姿勢;壞的指標,並未帶給你期望的變化。面對不溫不火的用戶增長,應該做點什麼?
  • 卞建明:我生於農家,學的是農學,幹的是農業,應該為「三農「服務
    從村民們口中的「土專家」,到「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大能人」,20年來,科技特派員們始終服務「三農」,初心不改。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2005年,湖南省開啟科技特派員制度,先後有2.5萬名科技特派員深入鄉村,為數千萬名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技術支撐。
  • 三農三人談:長江裡的「大熊貓」現在還好嗎?
    三農三人談:長江裡的「大熊貓」現在還好嗎?2019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 在人們熟悉的長江魚類中,比較著名的還有「長江三鮮」,指的是刀魚、鰣魚、河豚,在這三鮮中,鰣魚也已經滅絕。中華鱘增殖放流為長江生態修復助力中華鱘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旗艦物種。
  • 初心如磐哺「三農、小微」厚積薄發細譜新篇章
    光陰轉瞬,浙江桐鄉民泰村鎮銀行已走過六個年頭,六年來該行紮根桐鄉、深耕農村,助力「三農、小微」,與他們同耕耘、同進取、同成長,與社會各方務實合作、開拓創新、攜手前行,助力桐鄉經濟發展。六年來,該行已成長為服務桐鄉三農、小微企業的主力軍,成為當地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銀行之一。
  • 丹青千載香,聖裔家世長——記書畫藝術界孜孜追求的「苦行者」著名...
    由於孔子後代子孫繁多,到了明代,孔氏家族分為二十派六十大戶,以大宗戶為嫡裔。明朝嘉靖年間,第六十四代衍聖公孔尚賢娶奸相嚴嵩孫女為妻,與嚴家往來密切,衍聖公二叔孔貞寧對此十分不滿,不願與孔府長支往來,憤而舉家遷至汶上,這一支從此在汶上紮根。孔貞寧生有六個兒子,繁衍了六大支系,因衍聖公孔尚賢沒有兒子,孔貞寧的長子孔尚坦之子孔衍植過繼給孔尚賢,回到曲阜做了第六十五代衍聖公。
  • 萬惡的生鮮電商,請問你給三農留下了什麼?
    本文作者從資本、產品、供應鏈和三農四個視角出發,圍繞生鮮電商展開了討論,與大家分享。不能說社區團購不好,至少帶動了社區就業,維護社會穩定,同時把大筆的熱錢留在流動的市場,而非股市,並帶動供應鏈上下遊就業,為疫情當下擴大內需。
  • 每日一詞∣補上「三農」領域短板 strengthen the weak links in...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研究部署2020年「三農」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一鼓作氣、乘勢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餘脫貧任務,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研究部署2020年「三農」工作,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提供了重要遵循。會議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要一鼓作氣、乘勢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餘脫貧任務。
  • 解讀溫鐵軍與三農問題脈絡
    從此,開啟了他的「三農」人生之路。基層調研的風氣這個地方不是別的地方,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是當時中國農村研究和決策參考的「黃埔軍校」。當年的年輕人,現在許多都已成為中國農村政策決策的核心,如陳錫文、林毅夫、周其仁、王歧山、杜鷹等等,溫鐵軍初涉三農與這些人在一起。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的辦公所在地叫九號院,80年代,從這裡發出的5個「一號文件」,讓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 金融勁吹文明風「三農」揚帆踏浪行——記「全國文明單位」濟源...
    該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盧新強說,近年來,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們堅持「面向三農、面向社區、面向個體工商戶、面向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加強黨建引領,服務地方經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實現了事業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同發展和共促進。「她們像家人一樣貼心」「我又來換零錢了。」
  • 培培說三農:稻鴨共育的鴨子品種的選擇
    我是「培培說三農」,歡迎收看本期的三農資訊,感謝各位粉絲朋友一直以來對我的大力支持,小編一定會在生產優質內容的道路上持之以恆,永不言棄!培培說三農:稻鴨共育的鴨子品種的選擇1. 半番鴨半番鴨是番鴨與不同家鴨之間進行的雜交, 是不同屬、 不同種間的遠緣雜交, 所得的後代有較強的雜種優勢, 但一般無繁殖能力, 所以又稱騾鴨, 俗稱半番鴨。
  • 「冀農」探索服務三農新路徑 打造農村-城市生態鏈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聚焦三農,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年,也是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年。在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推動下,網際網路技術已經可以深入到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的眾多環節。為切實協助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社會各界也在通過不同的嘗試進行努力,在網際網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眾多網際網路公司都針對農村市場推出各種產品,但是這一類產品大多均為電商平臺,對改善農村當前問題作用非常有限。
  • 瓜瓜說三農:稻鴨共育的鴨子品種選擇
    我是「瓜瓜說三農」,歡迎收看本期的三農資訊,感謝各位粉絲朋友一直以來對我的大力支持,小編一定會在生產優質內容的道路上持之以恆,永不言棄!瓜瓜說三農:稻鴨共育的鴨子品種選擇1.高郵鴨(1) 產地 主產於江蘇省裡下河地區, 是我國兼用型麻鴨品種中優良鴨種, 以產雙黃蛋著稱。 推廣到全國許多省市, 適應性良好。
  • 李兵弟:堅持城鄉差異化發展 應解決三農問題
    ▲以下為提問實錄  省級城鎮體系不太影響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建設  【搜狐焦點】:目前全國城鎮系統規劃比較缺失,但是省域城鎮化規劃已經全面展開,這樣可能會造成重複規劃,這個問題怎麼解決?評估體系怎麼量化和衡量?
  • 小維講三農:在辣椒種植過程中產生的蛾類害蟲,這些你都了解嗎?
    動動小手指,給小維點下關注吧,小維會回饋大家更有深度的了解三農內容哦小維講三農:在辣椒種植過程中產生的蛾類害蟲,這些你都了解嗎?在辣椒的生產和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類蟲子就是蛾類害蟲。而在辣椒的生長過程中,特別常見的還有一些地下的蟲害這些統稱為地下害蟲,它的品種也是非常多的,並且不僅僅是這一種作物能夠有這樣的殺害,因為很多蟲子都對他傷害的方式是相同的,大多數都是傷害它的根部,慢慢的在對他的果實進行傷害,所以這個過程是非常不容易被察覺出來的,那麼如果放在一起的話,它們就是屬於一個類別。並且它們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在地下進行活動的蟲子,所以比較不容易被人發現。
  • 聚焦「三農」:促進農民資金互助組織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促進農民資金互助組織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農業和農村發展為我國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歷史機遇,也催生了各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全國各地均出現了各種類型、規模不一的農民資金互助組織。
  • 葉小文:從以社會和人為中心的牽引現代化觀看「人類的明天」
    「人類的明天」:兩條觀察主線——以社會和人為中心的牽引現代化觀作者 | 葉小文(全國政協文化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談「人類的明天」,當然要談現代化。費孝通先生對於現代化的論述可資參考。他將現代化理解為利用人類所掌握的先進科學技術來促進生產,提高社會的生產力,從而促進其社會、文化的發展。顯然,在他所理解的現代化中,經濟發展的目的在於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經濟並不是目的,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才是目的。這是一種以社會和人為中心的牽引現代化觀(或稱發展觀)。這一深刻思想,對於我們正確觀察和把握「人類的明天」,很有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