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兩張象限表,搞定增長黑客產品需求的優先級?

2020-12-0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作者將結合自身的團隊經驗來分享:怎樣通過兩張象限表,就輕鬆搞定了增長黑客產品需求的優先級?enjoy~

產品經理最討厭聽到的一句話:

這個需求很簡單,怎麼做我不管。明天就要。

到底怎麼平衡業務需求優先級與產品開發進度的關係,確保有效需求快速上線?

今天來和大家來分享一下,我們團隊是怎樣通過兩張象限表就輕鬆搞定了增長黑客產品需求的優先級。

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確認業務優先級

在有了具體的產品功能需求之後,我們會按照象限分析法排出業務需求優先級。

第一步,將具體的業務需求在以下這張表中找到它的位置。

按照這兩個維度,由產品經理和需求方一起討論: 「如果有這個功能」,結果是「好」、「無所謂」或者「不好」;「如果沒有這個功能」,結果是「好」、「無所謂」或者「不好」。

第二步,快速剔除矛盾需求與無效需求。

如果有/沒有這個功能,同時好或者不好,都是矛盾需求,不存在這種情況。

如果有這個功能無所謂,沒有這個功能好;如果有這個功能不好,沒有這個功能所謂,這兩種情況都是無效需求。

這樣我們就只剩下四個象限的需求要考慮,分別是

1. 如果有這個功能」好「,如果沒有這個功能」無所謂「:

舉個例子,運營提了一個營銷工具的需求,有這個功能很好,沒有這個功能現在的功能也能支撐。

2. 如果有這個功能」好「,如果沒有這個功能」不好「:

這個象限的需求肯定很重要,有可能是產品核心功能,不可以缺少。所以優先級一定最高。

3. 如果有這個功能」無所謂「,如果沒有這個」不好「:

這個象限的需求是」必要「需求,它的優先級其次。比如,運營後臺的配置化需求,當前是產品直接寫死的,運營配置非常麻煩。如果沒有這個功能,直接用開發也可以實現,但是沒有這個功能,運營活動上線速度就很慢。

4. 如果有這個功能」無所謂「,如果沒有這個功能也」無所謂」:

這個象限的需求說出來就很搞笑,但是每個公司有些這種「無所謂」的需求,這種需求優先級最弱。這類需求的來源方一般都是強勢的業務方或者強勢的領導們。

第三步,確認業務優先級。

優先級按照從高到低,分別表示為P1、P2、P3、P4,給上面的四大象限排出優先級,分別是

這樣我們就很輕鬆地得出了業務的優先級。很多公司就以這個業務優先級直接進入開發環節,這樣是不對的,特別是對於需求響應速度要求極高的增長黑客行業。有時候雖然在開發P1的需求,但是可能P1需求需要14天開發周期,而P2需求只要4天。如果這樣的話,P2需求的價值明顯高於P1需求,因為它可以多10天的運營時間。

因此,在確認了業務優先級之後,還需要同步考慮開發的時間周期。

其次,確認開發優先級

我們通過區分業務優先級和開發周期,重新得到一張象限表:

備註:

1. P4需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裡不考慮。

2. 之前文章《做增長黑客之前,請先做好PMF》提過,超過4周開發時間的需求不予考慮。

結合需求的重要性和開發周期,我們就可以很快得出最後的開發優先級:

由於黑客增長對速度要求很高,在上表的9個象限中,我們重點關注需求1-4,5-9的需求因為等到需求排期開發的時候,有效性已經過了,所以不作考慮。

以上就是我們團隊在使用的需求優先級定級方法,你學會了嗎?

歡迎和我交流。

#專欄作家#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產品經理方法論:通過卡諾模型進行需求分類和優先級排序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需求分類與優先級排序是日常工作中佔比非常大的一部分內容。不過面對用戶、客戶、老闆等人對需求的不同意見不同表態,產品經理又該如何做出科學的判斷呢?本文將為你帶來相關的思考。
  • 告別無效忙碌、低效生活,「重要」「緊急」四象限法則輕鬆搞定
    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都根據自己需要,整理出適合自己的模型,同時也通過這個管理方法受益良多,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井井有條和高效。 時間管理 通過使用四象限管理方法,個人可以用來規劃日常生活計劃或工作任務優先級。
  • KANO模型:產品人必懂的需求分析法
    需求會因人而異,會因文化差異而不同;也會隨著時間變化。作為產品設計者,我們應該持續調研需求,對產品進行迭代優化。在做項目做產品的過程中,作為網際網路產品設計師的我們,經常會接到來自PM/領導/業務方等等的各種需求。有的時候,哪怕一個小功能、次次次級頁面都會爭得不可開交。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到底應該聽誰的呢?哪個需求優先級高?
  • 以SaaS產品為例,通過場景和價值判斷需求
    與C端產品不同,SaaS產品通過挖掘並實現業務場景中的需求而存在。那麼做產品前,我們又要如何挖掘需求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回歸場景與價值判斷兩部分做起。在做SaaS產品的過程中,需求並不是憑空產生,而是業務鏈條中實實在在的場景中的需求。
  • 增長黑客打破企業內部「筒倉」結構,通過持續改進和快速迭代,實現...
    增長黑客方法打破了企業內部傳統的「筒倉」結構,將數據分析、工程、產品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的員工凝聚起來組成跨職能通力協作的團隊,使企業能夠將強大的數據分析、技術知識和營銷能力高效結合起來,迅速尋找更具潛力的增長手段。
  • 如何分析用戶滿意度?這4種常用滿意度分析模型,一定要學會
    不論是大小企業,或是政府、機構都可以通過滿意度問卷調查了解服務對象的滿意程度。比如醫院需要了解患者對醫護人員服務的滿意程度,企業需要了解顧客對自家產品的滿意程度及需求,政府需要了解公眾的的服務需求等等。本文將介紹4種常用的顧客滿意度模型,以及如何使用SPSSAU進行這些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從增長黑客到流量池:微信生態下的裂變玩法全拆解
    而直到美國人肖恩·埃利斯和摩根·布朗合著了一本名字也叫《增長黑客》的書之後,「增長」隨著「增長黑客」概念的爆發式傳播,逐漸取代以往市場獲客方面的詞彙,以至於「市場」都快被「增長」所取代,比如:CMO變為CGO。
  • 如何確定產品待辦事項(Product Backlog)的優先級?
    導語:產品待辦事項(Product Backlog)是必不可少的產品管理工具:它捕獲詳細的產品決策並指導開發團隊的工作,後者要求對其進行優先級排序。但是,當所有事情似乎都同樣重要時,如何確定產品待辦事項的優先級呢? 本文作者建議採取四個步驟來獲得有效的優先產品積壓,並分別進行了梳理說明,與大家分享。
  • 怎麼在滴答清單上實現四象限工作法?
    同樣的,四個步驟即可搞定:創建四個自定義智能清單,對應四個象限設置好每個自定義智能清單的篩選條件為收集箱的任務設置優先級和日期每天在自定義智能清單裡查看並處理任務首先,進入「智能清單」,在頁面底部添加自定義智能清單,分別和四個象限對應。
  • 從Gartner LAN魔力象限,看網絡廠商的起起伏伏
    在「無線優先」計劃中,Cisco推出了千兆乙太網(mGig)交換機、基於Wi-Fi 6標準的無線產品。此次它的上升幅度明顯,也要歸功於Catalyst和Meraki產品線。  除此之外,Cisco DNA中心為全面控制基於意圖的網絡提供了一個集中的管理控制面板。
  • PM成長日記(四)——從需求到產品
    本篇本來打算寫如何跟技術進行溝通,其實跟技術的溝通,是貫穿於整個從需求文檔到產品上線、產品跟蹤、迭代的過程之中的。作者工作半年來,從需求文檔到產品上線的過程,也希望與同行朋友多交流。todolist與優先級產品在迭代過程中,不斷有新的需求,不斷有需求被完成,通過list來管理這些需求,整理的過程也是對產品思考的過程,不停問自己,這個需求用戶是誰,解決什麼問題,是否必要,以及是否必要現在就做?
  • 在家不知如何安排時間?教你如何確定事務優先級,提高隱形效率!
    如何合理的安排時間,成為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時間管理早已不是什麼新詞,很多人都知道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真正的能夠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這些理論從來不難懂,很多人也明白GTD、四象限理論、兩分鐘法則,但是實踐起來卻是讓很多人力不從心。
  • 深入解讀《Gartner2020年分析與BI平臺魔力象限》
    1魔力象限的定義及廠商變化魔力象限是Gartner對行業中的供應商進行評估比較的一個工具,主要通過一套標準的方法,基於行業市場中各供應商的執行力和前瞻性表現,生成魔力象限圖和相應的分析報告。22022~2025年BI產品趨勢報告對2022~2025年的BI產品發展趨勢做了五個方面的預測,見表1。為了方便比較,筆者將2019年分析與BI平臺魔力象限對BI產品趨勢的預測也整理到了表1中。
  • ...發布:華雲數據穩居領導者象限 市場份額持續增長_快訊_宏觀...
    華雲數據憑藉出色的產品服務能力和市場以及發展能力連續兩年穩居市場領導者象限,並在國內純軟體廠商中,市場份額位居第一。滿足用戶雲化需求當前,隨著新基建的推行,我國各有關行業、領域正在不斷加大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支持力度,企業上雲風起雲湧,不斷推動供需對接,匯聚產業資源,促進國產化產品和解決方案在更多領域的應用落地。
  • 浪潮存儲憑什麼實現跨象限晉級?
    快速增長期Gartner魔力象限是監測和評估專業科技市場中公司的發展及定位的一種研究方法論和形象化工具。其根據公司發展前景的完備性和執行能力,將構成競爭的公司分成四個不同的不同部分,分別為利基型、遠見者、挑戰者以及領導者。魔力象限已成為行業細分市場頂尖企業的對照表,因此其有著較為嚴苛的評選入圍標準。
  • 如何全面深度地考慮項目優先級排序?
    編輯導語:在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中,會收到來自多方面的需求,對於這些需求也有要優先級的排序,才能保證項目穩定推行;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如何全面深度地考慮項目優先級排序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Backlog(需求池)裡總有幾十上百個可以做的項目,從哪些方面考慮prioritization?
  • 對比C端產品,B端產品如何做需求分析?
    出資者通常不是產品經理來搞定,由銷售人員或企業高管來直接對接,出資者在實際執行中不會直接向產品經理提需求,而是經由銷售人員或企業高管來轉達需求。通常出資者如果有需求的話,也都是定性需求,如系統可以提升業務效率、系統安全性應該有保障等,很少會出現具體的、定量的需求。
  • 產品從業乾貨-基礎技能篇:如何優雅的駕馭需求?
    本篇是同產品同學分享我自己在需求提取、需求翻譯、需求管理、需求設計、需求驅動、需求交付方面的一些實踐經驗,希望通過此篇文章幫助初中級產品從業者優雅的駕馭需求,進而做到從容應對雜亂無章的無序需求,對上遊需方兄弟做到強有力的專家支持,對下遊研發兄弟做到專業有序的統籌調度。
  • 黑客如何通過側信道實現「隔空取物」
    在了解了側信道攻擊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之後,我們下面來看看黑客通常會具體開展哪些類別的攻擊方式:通過時序攻擊(timing attacks)的發現算法時序攻擊主要分析的是完成某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通過功耗分析來檢查處理器的使用率黑客也可能會通過監視組件正在使用的電量,來查看其對應的操作功能。例如:如果某個組件消耗的功率比正常值要多一些,那麼它可能正在處理某些複雜的信息;而當它的功耗比平時較少時,則可能表明它正在進入下一個處理階段。
  • 一張魔力象限圖引發的血案
    新平臺在Forrester的Wave象限圖中,橫軸是戰略,縱軸是產品,這個邏輯更多是從架構先進性和現有產品技術能力來對各個廠商進行評判。在Forrester發布的2018年Q3中國企業級公有雲平臺Wave象限圖中,產品能力最強的是阿里雲和AWS,微軟Azure緊隨其後,接下來的,是華為雲明顯排在騰訊雲和百度雲之前;而在戰略軸,阿里雲仍舊領先,騰訊雲和微軟Azure次之,華為雲緊隨其後,力壓AWS,這個邏輯恐怕需要仔細研讀Forrester的報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