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南海海嘯和上海存亡|大頭頻道

2021-02-15 馮侖風馬牛

吳曉波頻道

《物美價廉的時代該結束了》


 過去的每個行業都會祭拜自己的祖師爺。木匠祭拜的是魯班,武將祭拜的是關羽,而妓女祭拜的是管仲

 

 中國人的社會化專業分工,比西歐要早了一千年。

 

 90年代,沒有消費者願意為工匠精神買單。

 

 雖然日本在今天是一個追求非常極致的國家,但是在二戰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日本的企業家和今天中國的企業家是一樣的,也沒有工匠精神。

 

 聽說松下有一群米飯夫人,她們每天為了測試產品要吃掉10碗米飯

 

 當80後和90後去購買商品的時候,他們不再相信廣告,而是相信閨蜜、兄弟、鄰居推薦的東西,相信這個叫口碑的東西。

 

秦朔朋友圈

《工匠精神背後藏巨大商機》


➤ 改革開放37年,中國製造在五百多個工業品類裡有40%的產量是全球第一,但是為什麼中國的消費者還要去各地買各種各樣的東西?

 

➤ 國家工信部部長苗圩語出驚人,說現在的中國製造在全世界排第三個梯隊,而且要追上前面的歐美日,還要30年。

 

➤ 中國製造企業普遍遇到「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

 

➤ 中國製造有「四高」——人工成本高、融資成本高、稅費成本高、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中國製造有「四低」——產品質量低、技術標準低、品牌認可度低、企業誠信度低。


 馮侖風馬牛

《大英博物館神奇修復之手》

➤ 到諾丁山古董集市來的人,都不是來買物件的,而是來買故事的。

 

每一個作品都是活生生人的故事。

 

➤ 所有中國的文物都在中國,是不是才好呢?其實歷史不可能這樣,否則就是說明中國從來都是封閉的、不開放的。

➤ 修復文物,就像是從廢墟裡搶救一個生命。

 

➤ 文物修復師傅每一句「我來做吧」,都有一個眼看要遺失掉的作品將被搶救回來。


文茜大姐大

《日本地震將波及中國?》


➤ 現在,全球所有的地質學家最擔心的是,日本的熊本地震是否可能引發南海超大地震。

➤ 若是南海海溝出現芮氏九級以上的大地震,九個小時後將會有一到兩公尺高的海嘯,襲擊擁有一千五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上海。

 

➤ 地球結構的一年,就相當於我們人類時間的一秒。

 

 人類很渺小,好好把握和珍惜當下。

 


愛奇藝·大頭頻道已正式上線!在愛奇藝導航欄上點擊「大頭頻道」,或直接在瀏覽器輸入datou.iqiyi.com即可到達大頭頻道節目頁面。

相關焦點

  • 日本稱如發生南海海溝地震 70%當地學校將遭海嘯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6日報導,東北福祉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表示,如南海海溝發生大地震的話,日本列島太平洋沿岸大約70%的學校將遭遇海嘯襲擊。據報導,以日本東北福祉大學教授數見隆生為首的研究小組在去年2-3月,對7個縣距離海岸與河川4公裡之內的1436所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
  •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海嘯嗎?東海和南海等有10次地震海嘯
    導讀:據夏威夷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提示,此次智利8.2級地震將引發巨大的海嘯,尤其是太平洋地區國家,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我國沿海地區處於太平洋海域,據悉也將受到影響。那麼,此次地震將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影響?中國歷史上發生過海嘯嗎?海嘯產生的概率有多大?以下我們來了解相關報導。
  • 日本展開對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以預防潛在海嘯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7日報導,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探明「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海底地殼變動。  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地震火山研究中心副教授田所敬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始調查南海海溝附近的海底地殼變動情況。
  • 日本展開南海海溝地殼調查 收集數據預防海嘯
    【環球網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桂玲】日本南部海域產生高級別地震的預測一直都困擾著日本火山地震學界。為了探明預想中的「南海海溝大地震」發生時有可能引發的海嘯程度,日本科學家開始探查迄今為止極難觀測的海底地殼變動。近日,日本相關研究機構在南海海溝附近海底,放入能捕捉地表活動的觀測裝置,開始實施觀測。
  • 又雙叒叕地震!這次是南海,會引發海嘯嗎?好怕怕……
    陸地上的地震,容易造成房屋倒塌和山體滑坡,造成人員傷亡。如果地震發生在海底,因震波的動力會引起海水劇烈起伏,從而形成強大的波浪,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海嘯,海嘯容易將沿海地區淹沒,造成較大的災害。       南海地震發生後,很多人擔心的是,此次地震是否會引發海嘯?
  • 為防備南海海溝大地震引發的海嘯 愛知縣超市準備海嘯救生艇
    人民網東京5月8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愛知縣知多半島南端的南知多町便利店停車場於4月安置了一艘海嘯救生艇。南知多町將南海海溝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海浪高度設想為9.5米,店長表示「希望有助於讓老人避難」。   從海岸到7-11便利店的南知多內海分店大概需要步行10十分。
  • 日本地震頻發 專家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2018年北海道地震(共同社)海外網6月8日電 「4月末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這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拉響警鐘的是專門研究災害史和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他認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據日本網站「Smart FLASH」報導,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震度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也發生了震度4級地震。在此期間,岐阜縣飛彈地區也發生了震度2-4級的群發地震。
  • 日本地震頻發 專家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2018年北海道地震(共同社) 海外網6月8日電 「4月末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這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拉響警鐘的是專門研究災害史和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他認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 據日本網站「Smart FLASH」報導,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震度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也發生了震度4級地震。
  • 日本南海海溝地震預計30年內發生 沿海超4成地區向高地轉移
    人民網東京12月22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曾表示「南海海溝大地震」在今後30年內發生的概率高達70%~80%。《朝日新聞》調查顯示,其中特別擔心會出現海嘯災害的太平洋沿岸139個市町村中,超過4成共計62個市町村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已經實施或正在計劃將公共設施轉移至較高的地方。據日本政府推測,如果日本南海海溝發生大地震,最高震級可達9.1級,這種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死者及失蹤者人數最高可達23萬1000人。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尤其是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和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影響深遠,這些發生在我國周邊區域的海嘯災難,提升了中國公眾對海嘯的認知,也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經過聯合國相關機構批准,中國建立的南海海嘯預警中心目前正在進一步建設中,該中心已經初步運行。
  • 國家海洋局: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榮啟涵)6月8日第九個世界海洋日到來之際,記者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和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可實時獲取全球800餘個潮位站、60個海嘯浮標數據和我國沿岸、島嶼112個分鐘級驗潮站的數據。
  • 日本3·11大地震後海嘯成因被發現
    日、法、美、英4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伴隨日本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日本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域地震震源區的地層應力大規模釋放
  • 教授高橋學:日本可能現超級地震,海嘯或吞併大都市,是真的嗎?
    作者:文/虞子期 日本地震頻繁發生,這已經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在6月,日本一則關於可能發生「超級地震」的消息,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並且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東京或被海嘯吞沒」(大都市),這可以說真的是一個非常令人擔心的問題,這個消息可以說確實是真的。
  • 古中國發生過海嘯嗎?千年前南海強烈海嘯毀滅廣東一古文明遺址
    東部海岸海嘯風險小南海情況則有所不同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或海底、海島滑坡產生的破壞性海浪,產生海嘯的地區與地震帶一致,主要分布在環太平洋的海溝島弧地帶,日本是海嘯發生最多、受災最深的國家。有些學者通過對歷史資料和古地震的分析認為,渤、黃、東海發生本地地震引發海嘯的可能性不大,琉球群島8.0級地震引發的海嘯需要8至12個小時才能到達中國沿海,其引起的最大浪高也僅有0.2至0.8 米。在美國地質災害資料庫過去四千年地震目錄中,僅有兩條震級為8.0級的琉球海溝地震記錄,發生時間分別為1911年和1916年。
  • 日政府:日本南海海槽若發生大地震 或逾23萬人罹難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31日,日本政府中央防災會議公布的一項最新預測結果稱,如果日本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大概將有23.1萬人可能會不幸罹難。報導稱,由於日本南海海槽地震的震中區域東西範圍廣,此次防災會議也首次在國家級防災基本計劃中明確表示,如果東西其中一側發生大地震,將呼籲尚未發生地震的另一側區域的居民,進行為期一周的預防性撤離。根據該修正案,日本各地方政府、學校、醫院及水電業者等,須在明年3月前擬定具體的防災計劃,並在計劃確定後付諸行動。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之後,有關部門開始分析和研究我國沿海的海嘯風險,逐步提高海嘯預警報能力。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之後,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海嘯監測預警業務發展駛入快車道。 目前,我國建立了新一代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嘯數值預報系統,該模型對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海嘯數值預報可分別在5分鐘、1分鐘和30秒內完成,基本滿足了快速海嘯預警的需求。 南海海嘯中心的建設迄今已有2年多的時間。
  • 中國開展海嘯演習並向南海周邊國家發布海嘯預警測試信息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阮煜琳)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作為南中國海區域的國際海嘯預警發布中心,本次海嘯演習活動向南海周邊國家發布了海嘯預警測試信息。 演習假定中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南海海嘯預警中心揭牌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高博)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8日在北京揭牌。該中心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承建,將為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日本這個高危地帶發生地震,多地有感!會有海嘯嗎?
    日本方面測定的地震規模與我國地震臺網測定的規模相同,由於地震震級比較強,震源深度也淺,日本南部的九州島多地有明顯震感,最大震度達到了5弱級別。日本的震度分級和我國地震烈度的分級比較類似,都是用來表述一地區受地震的影響程度。
  • 渤海黃海一般不會產生地震海嘯
    印度洋巨大災害引起人們關注本市地震專家研究表示———李海燕穆萍孫崇森  新報訊【記者李海燕通訊員穆萍孫崇森】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端離岸不遠處的海底,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引發強烈地震,繼而產生巨大的海嘯引起連鎖反應,使諸多亞洲國家和幾個非洲國家受到海嘯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