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藺 [莎草科] [藨草屬]
拉丁名:Scirpus juncoides
自然形態↑
野生群落↑
識別要點:
與同屬植物水毛花較為接近。唯水毛花植株高大,莖三稜形等特徵可資區別。
生態學特性:
生於水田、沼澤、溪溝和水庫、湖泊淺水處。常散生為群落的伴生種,多與母草、鴨舌草、稗草等組成群落。喜溼畏旱,一般在野外僅見於水域,偶見於季節性水淹地,不見於旱生環境。
產地分布:
除內蒙古、甘肅、西藏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馬來西亞、印度、緬甸、大洋洲及北美也有。
物候期:
3 月初萌芽,據2010 年在杭州觀察,3 月7 日新芽長3cm,7 月7 日始花,10 月14日花果期結束,11 月10 日枝葉開始枯黃。
觀賞價值與園林應用:
叢稈挺立,青翠可愛。叢植、片植均可,也可盆栽置於室內觀賞,水際線配置可與劍形葉、稈形葉及闊葉的多種挺水或溼生植物較宜,水深梯度配置可與多種浮葉、浮水植物較宜,宜精緻配置,不應太野。
繁殖方式:
無性和有性繁殖均可。生產上一般以無性繁殖為主,在生長期以利刃切分成5 ~ 10 芽的小叢,按株行距20cm×20cm種植。圃地以水田為好,整地後按水田種植水稻標準準備即可,種植後做好肥水管理,初期還有雜草也需及時清理。
種植環境:
水深30cm 以內的水域,軟質底泥。pH 值6.0 ~ 8.5 之間。
註:本文內容摘自人文園林系列叢書《水生植物園林應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