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綠狐尾藻 [小二仙草科] [狐尾藻屬]
拉丁名:Myriophyllum aquatieum
別名:聚藻、聚草、綠羽毛草、綠狐尾藻
沉水葉↑
沉水葉和挺水葉↑
陸地盆栽↑
圈養↑
識別要點:
與同屬植物穗花狐尾藻較為接近,但穗花狐尾藻全株為沉水葉。
生態學特性:
原產地生境不詳。適應性強,喜熱耐寒,當水位上升或將其種植在深水區域時,呈沉水植物狀,其頂芽呈朱紅色。喜肥厭貧,底泥肥沃,水質富營養化時其繁殖能力強,短期能覆蓋水面和侵佔其他浮葉、浮水和沉水植物的生長空間,具很強的侵佔性,威脅生物多樣性。水質貧營養時,其長勢弱、抗性差,甚至不能生存。喜水耐一定乾旱,在潮溼地長勢良好,甚至可作旱生植物盆栽觀賞用。條件適宜時,其生長速度極快。
產地分布:
原產南美。世界多國引種,我國華中、華東、華南地區均有栽培。
物候期:
3 月初開始萌芽,11 月霜凍後枝葉枯黃。
觀賞價值與園林應用:
羽毛狀葉片青翠柔美,即可容器蒔養點綴環境,亦能片植構成群體景觀。小水體應用時只需要插上1 ~ 2 枝就可。片植宜用於大小水面河流綠化等,水面配置宜用單一物種。水深梯度配置與荷花、再力花、水蔥、黑三稜、象耳草、花葉菖蒲、黃菖蒲、日本大花花菖蒲、路易斯安那鳶尾等較宜。水面配置時可作圈養,營造綠島景觀。若其中點綴一些挺水植物和彩葉植物,不但層次豐富,色彩也多樣。
繁殖方式:
無性繁殖。在生長季節將母本按莖長30 ~ 50cm 分段直接扦插,株行距20cm×30cm。
種植環境:
挺水浮葉時,種植水深80cm 以內,軟質底泥,pH 值6.0 ~ 8.0, 富營養化水體。作浮水植物種植時,種植水深不限。黑臭水質,貧營養水體都不宜種植。沉水時水深在2 倍的透明度內。
註:本文內容摘自人文園林系列叢書《水生植物園林應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