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芋 [天南星科] [芋屬]
拉丁名:Colocasia tonoimo
別名:水芋、野芋子、東南芋、老虎廣菜
紫芋的花序↑
紫芋在茅家埠的應用↑
識別要點:
與同屬植物芋較為接近,芋為長期人工栽培植物,擁有不少的地方品種,其中大部分品種的葉柄為綠色,但也可見部分栽培品種的葉柄有紫色,只是顏色較淺,越靠近上部越淺,葉柄上部仍為綠色,可資區別。
生態學特性:
生於林下、山溝邊、路旁等地,性喜溫熱,自然分布於江西及其以南地區。杭州、上海、蘇州等地在陸地或小氣候較好的生境能露地越冬。喜溼潤環境,也宜在陸地生長,最適潮溼地。喜光耐蔭,在全光照條件下長勢最佳,在樹林下也能良好生長。
地域適應性:
抗寒性較野芋略弱,在南亞熱帶南部及其以南地區呈常綠,在中亞熱帶北部偏北地區露地越冬有困難。如種植在冬季積水環境,則在中亞熱帶中部偏北地區越冬的保存率也受影響,冷冬年份甚至會導致所有植株凍害致死。
物候期:
據2010年在杭州觀察,4月8日萌芽,7~9月花果期,12月15日葉開始枯黃。
觀賞價值與園林應用:
紫芋全株除葉正面外均為紫色,在水生植物中極罕見,具有特殊觀賞價值。其佛焰苞花序黃色也甚為顯眼。孤植、叢植、片植均宜。孤植多用於小環境中,如庭園、花境等。叢植適用於商住區綠化,城市公園綠化等。大面積片植可用於溼地公園等溼地景觀營造中。水際線配置與路易斯安那鳶尾、旱傘草、黑三稜、黃菖蒲、水燭、菖蒲、金線水蔥等較宜,水深梯度配置與日本大花花菖蒲、蒲葦、矮蒲葦、象耳草、睡蓮、水罌粟、荇菜等較宜。
繁殖方式:
以無性繁殖為主。採用匍匐莖扦插繁殖,將有芽眼的匍匐莖分段(2 節)剪取,插入苗床中,苗床蓄水1~3cm,生根發芽後加強施肥。在圃地其成年植株長出匍匐莖能自然繁殖小苗,可將這些以具莖葉發育的小苗直接移植到圃地。
種植環境:
福建、江西及其以南地區可種植在水深50cm以內的水體中,以北地區種植水位線以上區域、季節性淹水區。營養豐富的軟質底泥,土壤潮溼、土質肥沃。
重要紀事:
2009年7月13日,作者應邀為上海世博園後溼地提供諮詢服務,發現紫芋種植在水深30cm的梯田中。據稱:種植初期田塊沒有蓄水,蓄水後紫芋長勢欠佳,較高處的田塊種植了海壽花,地表不蓄水,長勢也不夠旺盛,作者建議將紫芋和海壽花互相更換,事後追蹤:更換後海壽花和紫芋長勢良好,解決了紫芋安全越冬和長勢欠佳問題。
註:本文內容摘自人文園林系列叢書《水生植物園林應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