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曾經有多發達?美國想搶蘇聯失控太空站,蘇聯一頓神操作

2020-12-03 腦洞歷史觀

曾經的蘇聯有多強大?

1985年2月11日,蘇聯的太空站禮炮7號失去聯繫,緩衝電池自動裝置失靈,空間站斷電,停止運轉。

年裡生活過9名太空人的「空中樓閣」變得冰冷無比,沒人知道它會在哪裡下墜,燃燒的殘骸最終砸到誰。

更危險的是,空間站會落入太空軍備競賽的對手手中,造成軍事洩密。

1985年2月11日夜裡1時30分,蘇聯太空站剛剛失去聯繫,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就接到了電話。

聽筒的另一邊是國家安全局局長、空軍中將福勒。

「俄國空間站消失在軌道上,我該怎麼做。」局長問道。

「去太空找它?」裡根說道。

「不,先生,我們還有一個方案,在卡納維拉爾角,「挑戰者」號正在做發射閃準備,如果我們重新計算太空梭的軌道,在太空找到空間站,試著把它帶離軌道,走運的話可能把它帶回地球,需要您的指令和媒體的支持!」

裡根沉默了,這是一項極具誘惑但又有巨大風險的建議。

軌道上失控的俄國空間站,對於美國人而言,就像中了彩票,禮炮7號可以毫不費力地裝進太空梭的貨船中。

美國可以獲得他們做夢都想得到的技術機密。

但捕捉對方失去聯繫的空間站,極有可能引起蘇聯的強烈反彈,甚至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對於蘇聯而言,空間站被俘獲,不僅意味著國際衝突。當然美國人劫持我人飛船,意味著核戰爭的開始,就像美國人攻擊我們的核潛艇,我們攻擊他們的核潛艇一樣。」

蘇聯人回憶道。

世界離毀滅只差兩步:蘇聯人沒拿回自己失控的空間站,美國人偷走蘇聯的空間站。第三步,就是全面核戰。

美國準備撿漏的消息傳到了蘇聯。蘇聯只有一個選擇,儘快找到自己失聯的禮炮七號,要麼擊毀它,要麼把它帶回家。

蘇聯選擇了後一種。

他們緊急挑選太空人,還要讓他們掌握用於特殊任務的技術:將衛星和空間站送上軌道、維修、返回地球、通過飛船發動機變換軌道。

最終,兩位太空人被挑選了出來:太空人賈尼別科夫以及隨航工程師郵維克多·薩維尼赫。

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任務。甚至他們拿到的等同於一張單程機票。因為在太空中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

就是尋常的太空任務都充滿了危機,何況是尋找一個失空的太空間,然後還要修好它。

1985年6月6日,蘇聯聯盟T-13號飛船發射升空,兩位蘇聯航天員向這個史無前例,甚至後無來者的任務發起了衝擊。

根據早先追蹤到的信息,飛船追上了太空站。看起來好像容易,就是高速公路上,一輛車追另一輛車,但事實上,飛船的方向調整極為有限,而速度又很快,往往調整的窗口只有幾秒鐘,稍有錯誤就會使整個任務失敗。

更為困難的是,這是一個單邊操作。

以前的空間站跟飛船對接是雙方有通訊的。

船會收到空間站發出的特定數據,飛船同樣發出脈衝信號,它們自動接近。

現在這一切都沒有,這意味著只能依賴手動操作,甚至是一種直覺。

賈尼別科夫信心滿滿:「這有什麼複雜的,我能辦到。這是我的手藝,我覺得採煤才複雜,有一次我下了盧甘斯克州的礦井,在礦井裡我害怕了,他們是怎麼在這裡工作的,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但等接近時,才發現空間站在旋轉,飛船沒有合適的對接角度。

計劃中,空間站雖然失控,但沒有轉動,這樣才有對接的可能。

以目前的來看。計劃內的對接方式無法實現,計劃作廢了。

賈尼別科夫決定先繞著空間站飛行,以便尋找機會,但這樣的飛行難度太大,因為兩者都在高速飛行,而且都在轉動。

這樣的纏繞飛行,如果稍有差池,不僅任務會失敗,乘員也無法生存。

賈尼別科夫向地方發出了請求。在長時間的間斷後,地面同意了賈尼別科夫的決定。

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纏繞飛行後,賈尼別科夫終於找到了一絲機會。

「最重要的是不讓空間站消失在視線中,如果你能看見它,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你的速度是多少,轉向哪個方向,把需要的方向轉過去。當然,對於你而言,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非常複雜,需要高超的技巧,併集中注意力。」

賈尼別科夫按照算定的速度與空間站保持著同步的轉動,然後慢慢靠近,在對接的前幾秒,他似乎都無法能否對接成功。而失敗意味著死亡。

最終,也許帶著一絲賭博的成份,賈尼別科夫輕輕一推操縱杆,對接成功!

這是航天發展過程中歷史性的一幕,寫入了全世界的航天教科書中。

手動對接空前絕後,除了賈尼貝科夫和薩維內赫,在這之前,在這之後,還沒有人在空間中和失控的目標對接過。

成功對接的消息傳到休斯敦,但此時仍然沒有得到證實。

所以,在卡拉維拉爾角,美國的「發現」號的發射準備工作還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甚至美國人還有另一種算盤。

如果俄國人無法搞定空間站,災難就一定會發生。或者俄國人無法修好空間站,就會被困在空間站,誰去救他?

那麼,美國的太空梭將進入軌道,帶走失控的禮炮7號,並且有可能拯救俄國太空人。

而擺在賈尼貝科夫和薩維內赫面前的兩項任務,找到空間站,對接空間站已經完成,接下來最主要的是搞清楚禮炮7號到底發生的什麼。為此,必須進去看看。

「的確很悲傷,我們把它當成家,之前兩個太空人在此生活過,還有兩個也是一樣。我們知道,我們的家還在,就像在房子失火了一樣,是場災難。對於我們來說,首先是家沒有了,同時失去了實驗室。」

地面最擔心的是失去密封性,如果空間站中是真空狀態,乘員就必須將它帶離軌道。飛船的空氣儲備不足填滿整個空間站。

太空人準備打開閥門,檢查壓力是否下降。

下一個瞬間將決定這次遠徵的成敗。艙門擰動第一圈,如果壓力表的指針馬上向下轉動。那只有幾秒鐘的時間去判斷,然後就必須擰回閥門。封閉艙口,並開始準備摧毀禮炮7號。

「起初我們非常謹慎,因為壓力表指針急速下降。後來發現,壓力和溫度都很低,那裡只是很冷」

「當飛船和空間站的壓力平衡後,我們知道,兩邊的大氣壓力相同,可以開艙門了」

「當我們已經在過渡艙中才意識到這裡沒有靜電計,我們遊到這裡,靜得可怕。沒有光,還很冷,但我們不覺得冷,因為我們裝著制服」。

太空人沉默著,空間站也沉默著。

太空之家一片死寂。

「就像在電影裡一樣,太空人在黑暗中漂浮,拿著照明電筒,一切都不運轉了。等待著什麼打破這種沉寂。我仿佛是深夜卡拉庫姆沙漠深處的某個地方,乾燥、寒冷。我知道什麼是又幹又冷。」

「我們做了什麼呢?我們掀開了這個蓋子。只是舷窗的遮光蓋,我們正好在軌道朝向太陽的一面,陽光照在這裡。」

壞消息傳來。

初步檢查完畢,禮炮7號完全處於斷電狀態,整個系統都結凍了,空氣再生系統失靈。

空間站內部氣溫零下7度,備用的水和空氣只夠使用說5天。

在這段時間裡,乘員組要徹底檢查空間站的電路,為電池充電,恢復自動裝置。

只有這樣,空間站內才會有溫暖、光和潔淨的空氣。在這以後,才可以開始修理。

這時候,他們發現一個問題,與聯盟號對接的空間站現在變成了一個致命的陷阱,乘員中要接上電源和照明,冰就會開始融化。水流使電路發生短路,然後產生大量氧氣,從而發生火災,乘員就必死無疑,空間站還會繼續飛行,進入大氣層,把教會它輕而易舉突破引力的人「帶回」地面。

美國在等待著,休斯頓無法理解,俄國太空人出現在結凍的空間站,只會使事情更糟。

短路不僅使空間站失靈,他們乘坐的飛船也會受到牽連。

1979年,美國人在自己的空間站經歷過同樣的事情,太空人全部喪生。由於同樣原因,美國人沒能挽救空間站。

NASA的任務清單裡,在這種情況下,拯救空間站並不現實。

於是,美國人繼續做著準備。

還有10天的時間,在這10天,俄國太空人要麼完成任務,要麼死去。

而蘇聯高層已經宣布賈尼貝科夫和薩維內赫的行動成功,並且空間站的嚴重故障已經排除,全世界都在等待兩位英雄的上電視。

美國人更是迫不及待,發現號太空梭還豎立在卡納維拉爾角,來自禮炮7號的報導迫在眉睫。

此時,空間站的搶修正在緊張進行著。賈尼貝科夫和薩維內赫沒急著為空間站通電,他們只是把空間站轉過來,使之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陽照射並加熱。

惡夢是從這裡開始的,當艙內溫度達到零上的時候,周圍的冰融化了。對於空間站而言,這是最生死攸關的時刻。

「整個空間站充斥著水珠,敲一下牆壁,水珠會彈回來。」

「控制板在這裡,光線很暗,我看不清。整個這塊空間,冒出一整塊水。」接下來的操作就太原始了。

「我們開始找抹布。空間站裡的毛巾,衛生紙並不多,脫掉外衣、脫掉內衣,我拿出斯維特蘭娜.薩維茨卡婭(前太空人)的包。我記得,斯維特蘭娜,對不起了,我會還你一件同樣漂亮的衣服。但我必須把它派上別的用場了」。

他們只需等待貨運飛船的到來,儘可能為救援工作做準備。他人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地面,別忘了帶抹布,我們要抹布!

「幾乎這個控制板都被掀開了,我們維修的時候,一片狼藉,一切都在飄著。都要一一裝回去。」

事態在一點點得到控制。

水的情況得到了控制,溫度也上升了,終於有了電,通風系統恢復了,通信系統也在三天後恢復。

跟地面失去聯繫四個月的禮炮七號終於發回了信號。

這其中,任務一個差錯都會導致任務失敗,但他們奇蹟般的完成了所有的步驟,甚至有很多本不在計劃之內。

新的飛船帶來了補給,薩維尼赫在禮炮上工作了169天, 賈尼別科夫工作了一百多天,終於失控的太空間重新收了回來。

這時候,美國人只好把發射架上的太空飛船撤了下來。

蘇聯曾經有多強大?這就是答案。

此時的蘇聯已經顯出疲態,但他們依然能夠完成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

回顧蘇聯的歷史,就會發現,蘇聯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個極為別類的存在。

沙俄時代,這片土地還是一個農業社會。

1925年,蘇聯提出工業化,兩個五年計劃後,蘇聯工業化,半個世紀 後,蘇聯成為世界頂尖強國,創造了數不清的第一。

第一座核電站

第一顆人造衛星

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

第一個太空站

第一個月球探測器

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

第一顆洲際飛彈

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

最大的潛艇

最大的氫彈

載彈量最大、飛行速度最快、航程最遠的轟炸機

最大的直升機

人類上第一次進行太空行走:上升2號

人類第一個在另一顆行星上著陸的宇宙探測器:金星3號

人類第一次從其他星體上取回樣本:月球16號

人類第一個載人空間站:聯盟11號

人類第一個進行太空人輪換的空間站:和平號

人類第一次全自動無人駕駛的太空梭任務:暴風雪號

……

說老實話,我們中國現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某些方面,我們還沒有達到數十年前蘇聯的頂尖水平。

秘密隱藏在教育當中。

1755年,乾隆二十年,莫斯科大學成立。

直到今天,莫斯科大學的數學系依然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存在。出現了魯金,亞歷山德羅夫,柯爾莫果洛夫等世界級的大師。

我們中國的數學體系其實也是跟蘇聯學習的。

中國老一輩的科研人員數理基礎紮實,就是因為接受的蘇式教育。

現在中國大學裡,還有不少使用蘇聯人編寫的理工書籍。

比如吉米多維奇的《數學分析習題集》、普羅斯庫列科夫的《線性代數習題集》、法傑耶夫的《高等代數習題集》、符拉基米羅夫的《數學物理方程習題集》

比如朗道編寫的十本物理書,據說就是物理學博士也只是看懂一個大概而已。

中國的學生要是想往奧數上面發展,做俄羅斯的奧數題絕對有效。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叫菲爾茲獎,專門頒給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

這其中,美國拿了13個,法國拿了11個,俄羅斯拿了9個。其實考慮到俄羅斯的文化差異,他們還能拿更多。

這九個中,有六個還是蘇聯解體後拿的,這說明這些數學家還在當打之年,還能在一線工作不少年。

除了這些強國,越南也拿了一個,接下來,據說韓國也能拿一個。而中國暫時還沒有拿到。

為什麼?丘成桐先生介紹過:在美國,有三百多個國際一流數學家,這其中,華人大概不超過十個。

而大陸的數學家的整體水平又低於北美華人。

我們中國還沒有形成像莫斯科大學數學系這樣的集群化優勢,我們要達到這樣的規模,至少需要數十年的努力。因為出一個天才容易,出一堆天才,沒有運氣,只有積累。這也是丘成桐回國的原因之一。

現在大陸的數學能力,在亞洲跟越南韓國處在第二梯隊,排在前面的有日本有以色列和中國臺灣省。中國大陸跟越南、印度和韓國在一個水平。

在基礎數學上,中國的投入還是不多,就算華為有四百位數學家,但丘成桐直言,這些人不能真正稱為數學家。因為他們是搞應用研究的。

中國文化好像不太鼓勵純理論的研究。當年搞高能對撞機,楊振寧教授也認為,這個搞好了,中國沒有匹配的頂級物理學家,很可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但是,這種眼見不到利益的東西還是要搞的。

有一個世界大學生編程大賽。

在2011年,浙江大學還拿過冠軍,但在2012年後的八年,冠軍全部都是俄羅斯的大學。

俄羅斯的學生,是華為最熱衷的對象。

任正非就說:「新西伯利亞大學連續六年拿到世界計算機競賽冠軍、亞軍,但是所有冠軍、亞軍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資挖走了,從今年開始,我們要開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們來,在俄羅斯的土地上創新,我們要和Google爭奪人才。」

全世界的科技巨頭都在盯著俄羅斯的畢業生,將他們挖到自己的企業工作。而那些沒能得到工作的(實在人員太多),只好成為了著名的俄羅斯黑客。

俄羅斯的理工教育只能用恐怖來形容。他們用廣東省的GDP,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教育投入,培養出了世界最強的理工畢業生。

俄羅斯是怎麼做到的呢?

還是那一句話,從娃娃抓起來。

每到暑假的時候,俄羅斯各個大學的理工系就開始舉辦數學夏令營。

所有的中小學生都可以報名參加,完全自願,但要通過考試,走後門是不可能的。光有錢更是不可能。

進入這個夏令營之後,就會有一線的科學家來給孩子上課。像蘇聯著名數學家柯爾莫哥洛夫就年年都參加夏令營的活動。

柯爾莫哥洛夫有多牛?

1963年在提比里西召開的概率統計會議上,來自美國的統計學家沃爾夫維茨說:「我來蘇聯的一個特別的目的是確定柯爾莫哥洛夫到底是一個人呢,還是一個研究機構。」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達數十個,他在數十個領域都有重大貢獻。包括概率論、射影幾何、數理統計、實變函數論、拓撲學、逼近論、微分方程等等。

他被稱為是現代概率論與統計學之父。亦被稱為上個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

就是這樣的大牛,暑假的時候,跑去給中學生講課,這在中國應該是很難想像的事情。

前不久,一個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去教中學,都引起網絡的質疑,說大材小用了,看看俄羅斯人是怎麼「大材小用」的。

他們的方法就是把最牛的人才投入到教育當中,這樣才能持續產生越來越多的大牛。

蘇俄的大學還會創辦科學中學,以接收從夏令營中發現的有天賦的學生。

學校將由大學教授直接授課,畢業後通過考核將直接進入名校。

莫斯科大學就有柯爾莫哥洛夫中學。對全國招收有天賦的學生,學費免費,貧困學生還有補助。而且這樣的特殊學校絕對不允放走後門的存在。

俄羅斯的大學是有開後門的,但都是二線大學,像莫斯科大學這樣的學校,絕不可能有走後門進去的。等於211可能,985不要想。

俄羅斯大學的理工系相當難畢業的。據說能從莫斯科大學數學系畢業的中國留學生,一年頂多一兩個人。

所以,莫斯科大學的留學生極少,尤其是理工科的,語言就把大部分擋在了門外,他們使用俄文授課,論文使用俄文發表,你如果是需要陪讀生才能過語言關的,還是趁早回國吧。

因為留學生不多,所以莫斯科大學的世界排名很低,只有九十多名,但沒有人會說莫大會比北大清華差。

拿到了北大清華的博士學位,想進大學當教授不太容易,而莫大的數學科學博士,到世界一流大學當個教授基本很輕鬆,美國的大學基本上都會有來自俄羅斯的教授。

有人戲稱,美國大學就是美國教室,俄羅斯教授,中國學生。

時到今日 ,俄羅斯的理工教育依然是世界最強的存在。

比如蘇聯的中學教材就是由柯爾莫哥洛夫等一線數學家來編寫的。

建議大家有機會,可以給孩子讀一讀俄羅斯的理工科普書。

像俄羅斯有一套國寶級的理工科普書。

這套書叫《俄羅斯大師科學叢書》,一共十本。是俄羅斯最有名的科普大牛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寫的。

他牛到什麼程度?

為了表彰他的成績,人類拍到的第一個月球環形山,名字就命名為「別萊利曼」環形山。

這套書一共有十本

裡面充滿了各種開腦洞式的運算方法。

各種奇妙的實驗。

全部都是聯繫實際的幾何題。用幾何解決實際碰到的問題。

用力學理解世界。

提供各種我們忽視的問題,比如太陽跟地球,哪個對月亮的引力大?

一些小工具就能做出深刻的物理實驗。

非常多的想不到的問題,比如雪能不能燒開火。

可以說,理工類的基礎的一些知識,這套書全講到了。

這裡面的講解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在一輛行進的火車上,有一個點卻是往後開的。這個點是什麼點呢?

還有怎麼不靠近樹來測量樹的高度。

這個書,說實話,不是一個隨便看看的書,不是那種漫畫類的科普書。它切入的點很淺,但會慢慢講到很深的知識。

這個書比較合適小學高年級以及初中的孩子。孩子還需要一定的閱讀能力的。在孩子的學習中,可以看一些漫畫類的科普書,但最終一定要歸到這樣專業性的科普書上。

因為高考的時,題目就幾乎全是文字的。好多孩子連題都讀不完讀不懂,就是只看漫畫型的,不看文字型的。

看了他們俄羅斯的書,你才得懂俄羅斯為什麼這麼牛。

我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看看這套俄羅斯人寫書。對孩子提高科學認識,尤其是漲成績,很有效果。為什麼呢?

一是俄羅斯本身的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他們的教學方法很特別。

另外,俄羅斯的教學體系跟中國教育是無縫銜接的。因為中國的教育體系就是學蘇聯的啊。

最後,中國更容易理解俄羅斯的思維模式。大概大家還是有淵源的。

二來,我們引進英美的書多,但俄羅斯的引進的少,這意味著,一旦引進,就是這個類目最好的。

特地把這套書介紹給讀者,這套書一共十本,原價是301。社裡給到我們的團購價是133。

這套書包括了數理化的各個層面,適合小學到初中的孩子,孩子看完後,對數理化就會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大家點下面的橫條參團預訂,給孩子備上這樣的寒假書單,讓孩子接受俄羅斯的一流輔導。我們按定單時間發貨。這周送到你的手上。

相關焦點

  • 蘇聯到底有多發達?蘇聯太空站遺失聯絡,一頓操作秀了美國一臉
    眾所周知,蘇聯是第一個向太空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在蘇聯時期,蘇聯科技的發達,主要在於全世界將近三分之一的科研人員都在為蘇聯工作。而這與冷戰時期,與美國的軍備競賽中取得優勢不無關係。
  • 蘇聯航天技術有多厲害?太空間站突然失聯,一通操作後美國服了
    蘇聯人在太空上一直站著一半的身位,美國跟蘇聯較勁的時候更是時刻關注著蘇聯太空上的一舉一動。1985年就有一個機會出現在美國面前,可惜美國沒抓住,還讓蘇聯人秀了一波操作。,一開始蘇聯人並不緊張覺得可能是空間站跳閘了,但是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 兩極格局蘇聯有多強勢? 出訪大師被殺, 蘇聯特種兵直接滅總統全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同德國的戰爭是最不要命的戰爭。為什麼這樣說呢?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死傷在7000萬多人,光蘇聯就佔據了四分之一達到了2800萬多人。所以說蘇聯完全是靠著人民的堅強意志從二戰中走過來的,也被人稱為了「戰鬥民族」。
  • 曾經的輝煌:前蘇聯科拉超深鑽井!
    大洋鑽探以美國為主導,大陸超深鑽以前蘇聯為主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上世紀90年代前蘇聯的解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和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東方陣營進行了一場長時間的冷戰。冷戰期間,除在軍事、經濟、外交、體育等領域明爭暗鬥外,科技是雙方PK的主要戰場。為炫耀實力,美、蘇均實施了多個大的科學工程,典型的實例有人造衛星、宇宙飛船、阿波羅登月等等。
  • 蘇聯率先發射載人火箭,美國緊追不捨送黑猩猩上太空
    這一頓甩,終於把這根電線給拉斷了,飛船的姿勢終於穩定下來了。說實話,球形的飛船要想穩定,還是挺費勁的。這就是後來大家基本上都不採用球形飛船的原因。但是很多事兒還是公開進行的,選拔太空人這件事兒,社會上很多人都知道了,美國人很想搶在蘇聯人之前完成載人太空飛行,但是太空人是個非常新的行業,能當太空人的人應該符合什麼條件呢?NASA 是兩眼一抹黑。所以美國曾經做過詳細的調查。特技演員行嗎?或者是馬戲團練雜技的?他們還諮詢了賽車手和遊泳運動員。最後,是當時的總統艾森豪做出了準確的判斷。
  • 曾經的蘇聯與美國都平分秋色,為何要解體,答案有這幾點
    蘇聯,曾經一個無比強大的國家,不僅世界地位居高,而且也是當時唯一和美國能並駕齊驅的國家,科技及軍事和美國勢均力敵。而且蘇聯國家政策和社會福利要比美國還好,一度成為世界各國有權有錢的人想移民之地。可以給予蘇聯很大的幫助。
  • 蘇聯為何不揭穿美國登月造假
    因為蘇聯人造的登月艙,比阿波羅還小,還破!蘇聯「登月」本來還想搶在美國前頭的,就粗製濫造了這麼個登月艙!無奈一級火箭總要上天呀!美國土星五號好歹當著這麼多人的面飛起來了(這個環節大家眼睜睜看著,不好造假呀,所以也得下點血本),所以後面就造了登月的假。蘇聯原來打的如意算盤也差不多,然而無奈N1火箭 不爭氣,每次都炸,後面就演不下去了。但已經騎虎難下,只好悶不做聲了。
  • 飛行員「偷窺」蘇聯失敗反被捕,美國無奈加緊間諜衛星的研發
    不過蘇聯人當時地空飛彈部隊和航空兵的配合很差。蘇聯派了多批戰鬥機,上去攔截 U2,地面也發射了好幾批薩姆飛彈,結果發生了誤擊事件,自己人把自己的飛機打下來了。可見當時地空飛彈剛剛投入使用的時候,指揮有多亂。
  • 蘇聯為何不揭穿美國登月造假?
    寫了兩篇分析美國登月造假的文章,在讀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裡,比較多的一個是:蘇聯為什麼不站出來揭露美國,他們不是競爭關係嗎?答案其實很簡單,蘇聯也造假,而且更假。這是從網上看到的一篇簡要介紹,轉載來供參考。我不排除日後就這個話題寫一篇的可能。美國登月造假,漏洞百出,美國人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但作為冷戰中的對手蘇聯,卻保持了神奇的沉默!
  • 美國不投原子彈蘇聯按兵不動,為何美國一投蘇聯立刻大軍壓境?
    當然,美國的原子彈確實客觀上加速了日本的投降。8月9日,在華帥的指揮下,紅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滿洲和朝鮮,曾經不可一世的關東軍在強大的攻勢面前也只能投降或被擊潰。短短幾天,蘇軍就消滅日軍8萬多人,俘虜超過50萬人。眼看朝鮮全境都快被蘇聯控制了,美國提出雙方在北緯38度線分別受降日軍,當然這也為日後朝鮮問題埋下禍根(不過這是後話了)。
  • 中蘇交惡蘇聯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蘇聯說:這會讓美國栽跟頭
    這讓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一家獨大,而蘇聯的紅色革命,也實現了多國勝利——東歐各國新興大量的紅色國家。而在遠東地區,中國也在1949年確立了新的制度。 不過,對於中國的變革,美國和蘇聯都有各自的打算:英美非常不希望中國成為紅色國家,因此解放軍解放南京的時候,英國軍艦就一度幹擾解放軍渡江;而美國索性派遣艦隊封鎖兩岸的交通,防止我軍越過海峽解放寶島。
  • 為和美國對抗,蘇聯曾計劃挖穿地球,為何停在了12262米處?
    據環球網報導稱,美國和蘇聯作為二戰時期的並列世界大國,軍事、科研、外太空研究等領域的競爭是層出不窮的,就比如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都會互相跑到對方海域進行軍事演習,向對方展示「肌肉」,以體現本國的軍事實力。
  • 中國為什麼沒有參加1980年的蘇聯奧運會?蘇聯自己作的
    舍列梅捷沃2號機場、宇宙賓館、奧斯坦基諾電視中心大樓等大型城市建築都是在這一時期修建的,包括莫斯科的奧林匹克運動場在內的巨型建築物,視覺上看起來充滿了科幻色彩。據統計,為了建好這些基礎設施項目,蘇聯在莫斯科奧運會上總共耗資90億美元,約等於今天的260多億美元。然而就是這樣一場讓蘇聯耗資巨大的奧運會,卻成了自1956年以來參加國家最少的一屆奧運會,給蘇聯當局潑了一盆冷水。
  • 蘇聯從未登上月球,美國卻成功登月6次,簡直是「反人類」的操作
    ,一個是前蘇聯,另一個就是美國。但是對於月球的探索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前蘇聯的科技水平其實是不低的,但是前蘇聯卻從未登上月球,而美國前前後後卻成功登月6次,難道美國科技水平真的領先那麼多嗎?而且這麼多年來,也只有美國曾經登月
  • 蘇聯當年到底有多少「黑科技」?把蘇聯放在今天又是何種水平呢?
    上個世紀末,蘇聯這座世界大廈突然倒塌,當時的蘇聯十分的「豪橫」在與美國的博弈中不顧一切的做出了錯誤的決策,最終使自己深陷泥潭,無法自拔,更是助推了自己的解體,而其解體之後遺留下來的財產以及其國家研發的「黑科技」,至今都讓俄羅斯強大無比,蘇聯在當時的強大可想而知,即便是過了這麼久,其影響力仍然在影響著全世界
  • 蘇聯空軍師長開70噸戰機從美航母頭上掠過,想再來一把卻玩脫了
    談到世界上的軍事實力靠前的國家,除了頭號強國美國,人們也會想到被美國視為眼中釘的俄羅斯。俄羅斯人民被人們賦予了「戰鬥民族」這一別稱,原因在於這一民族行事作風十分大膽。這恰恰就說明了俄羅斯人對武力和勝利的崇尚,並且回顧其發展歷史,就會發現他們的性格也體現在了過去的蘇聯身上,又引得人們好一陣感嘆。
  • 蘇聯曾經的AI有多強?一段幾乎已被世人遺忘的往事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蘇聯的鐵幕之下也曾有過人工智慧開發活動,儘管有時在這一領域中兩種體制之間競爭的激烈程度要低於太空競賽。本文通過主角 Andrey Leman 及其同事的人生故事,帶你回首被世人遺忘的蘇聯 AI 往事。
  • 前蘇聯圖系列民航客機
    在民用飛機方面,蘇聯搶在美國之前推出了噴氣式旅客機「圖 104」。其舷窗為方形,這種設計缺陷導致日後多起空難事故發生。蘇聯立即向全國所有飛機設計局下達了設計任務,要求最短的時間裡拿出與之對應或者超越彗星的蘇制噴氣式客機。在這種困難的工程設計任務面前,技術實力強悍且精於政治世故的圖波列夫設計局推出了一種堪稱完美的大膽方案——把圖-16轟炸機改成客機,代號圖-104。在中國大名鼎鼎的轟-6戰略轟炸機,其原型在蘇聯稱之為圖-16「獾」式轟炸機。
  • 前蘇聯太空人剛上太空,碰上國家解體,太空漂泊近一年全靠美資助
    1991年12月26日,蘇聯宣布解體,曾經的超級聯盟一時之間分崩離析,分裂成了十五個大大小小的國家。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大事件了,蘇聯的解體,意味著當時世界的冷戰格局的崩潰,也意味著以美國為首的勢力在這一場角力中獲得了勝利。
  • 曾經蘇聯挖穿地球計劃,已經挖到12262米,為什麼忽然停止了?
    等到美國完成了登月計劃後,蘇聯自然不願意讓美國搶了風頭,便展開了一項新計劃。說是當時蘇聯的施工人員聽到地底傳來了狼嚎,有說是施工隊挖出了一個異次元空間,它可以將其他的東西統統吸到一個黑洞裡。事實上,這些說法只要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肯定是其他人胡亂編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