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畫家7天創作70幅戰「疫」漫畫,熨帖暖心

2020-11-29 大洋網

李國開本來是一名80後國畫家,但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傳染肺炎的戰「疫」打響以後,他變身為一名用毛筆為槍的漫畫「戰士」,以每天10幅作品的速度創作漫畫,或謳歌白衣天使,或圖畫防疫細則,或勸戒人心世態,或讚賞人間真情……畫面簡潔熨帖,筆墨輕鬆詼諧,可謂是閉門生活中的一副「暖心劑」。

在一幅作品上李國開題寫道:「蘇格拉底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出光來。」這就隨記者來連線通過漫畫發光的他吧。

 李國開結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藝術專項課題高級研修班,現為廣東嶺南美術院畫家、雲浮畫院副秘書長,平常以畫國畫為主。面對疫情,看著「逆行」的醫生、軍人,他感覺自己也應該做點什麼。「我只有一支筆,站在遠遠的後方,但我看得見他們的身影,看得見他們的一往無前,所以我也應該用我的一筆一畫,書寫中華民族的兼愛和守望。」

在所有美術題材中,漫畫對社會現實是最有應急效用的,是最好的表現載體,正好從小也喜歡看漫畫,去年還創作過一些,李國開馬上拿起了漫畫這一「短平快」的武器進行表達。當然,他使用的仍然是毛筆,也比較注重作品的筆墨趣味,作品看起來清新而明快。

從1月29日開始,李國開就保持了每天10張的創作速度。到昨天(2月4日)為止,7天時間,他已經連續創作了70張作品。從宏觀到微觀,從正面宣傳到警示諷喻,李國開也力求更深刻、更有意思地體現漫畫的功用。「雖然每一張真正動筆時間不用太長,但因為不想太流於表面,構思還是比較費勁的。每天我的工作時間加起來超過10小時。」


更多作品,請看視頻——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江粵軍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江粵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亞妮


相關焦點

  • 防疫激勵漫畫6幅,抗疫宣傳海報7幅,從中看到人類的決心與意志
    抗疫宣傳漫畫2抽象化的漫畫中這些膠囊戰士各自為戰,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病毒,顏色在這幅漫畫裡形成了強烈對比,變質的紫色與清新的綠色,讓觀者一眼就能感覺得出邪惡與正義。抗疫宣傳漫畫3這幅漫畫是獻給醫生的,他以專業為利刃,以科學為厚盾,英勇無畏。
  • 鐵路青年繪製戰「疫」漫畫 致敬「最美逆行者」
    2月15日,一組防控疫情漫畫在鷹潭工務機械段職工朋友圈裡「走紅」,大家紛紛點讚轉發。漫畫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戴口罩、量體溫、接發列車、搬運物資……鐵路人忙碌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 創作這組漫畫的,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公司鷹潭工務機械段的青年職工。
  • 畫家們繼續在戰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中國打響。通過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一些國家政府官員、友好人士、社會團體等紛紛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實效,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堅信中國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在抗疫期間,一大批畫家用畫筆當作戰鬥的武器,盡情謳歌戰鬥在第一線的英雄們。
  • 戰「疫」歌曲《心中有盞明亮的燈》給人力量讓人暖心
    我們為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點讚,他們年逾古稀,再上戰場,救死扶傷、捨生忘死……,我們更是見證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我們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由衷的驕傲……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為精神「食糧」、文藝「養料」的工作者們點讚,他們或以筆為「馬」,馳騁戰「疫」沙場,或如精工巧匠,採擷一朵蓮,雕出一支最美的歌的花朵,詞作家張愛勤當屬文藝工作者的「巧匠」範疇,其推出的《心中有盞明亮的燈
  • 請收下這套戰「疫」表情包
    請收下這套戰「疫」表情包 2020-03-05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著名畫家宋明遠創作的當代巨幅海洋畫《大洋新樂章》
    近期,著名畫家宋明遠創作的當代巨幅海洋畫《大洋新樂章》(2018年作140cm×2160cm)橫空出世在畫壇引起強烈反響。此幅作品與其姐妹篇《絲綢之路從遠古走來》(2015年作70cm×1224cm)、《絲綢之路譜新篇》(2016年作,70cm×910cm)構成了中國畫中獨一無二的中華當代「絲綢之路三部曲」,令中國海洋畫派創始人宋明遠蜚聲畫壇。
  • 80後畫家與冷軍爭著畫美少女:誰畫的好看些?
    自從人類誕生就有了美術的存在,那時候人們沒有語言,只能用符號來傳達信息,後來隨著人類的進化,逐漸有了藝術,石起器時代得到很大發展,不過那時候的藝術形成比較古樸,各種器物上就出現跳舞的女性,這迷倒眾生的如玉佳人更是最為美妙的自然藝術,美女永遠是畫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時會出現多位畫家搶著為同一個美女畫像的情況,比如冷軍和一個80後畫家就都先後為一個少女畫像
  • 肇慶這組戰「疫」漫畫表情包,你下載了嗎?
    這段時間,肇慶這一組戰「疫」漫畫表情包在各個微信群裡「火」了!當前全國上下齊心抗擊疫情,為了增強大夥的疫情防範意識,傳播正能量,在市委宣傳部、市文聯領導的策劃和指導下,肇慶市動漫協會會員創作推出二維動畫「油爆嘰丁」口罩版動漫表情包系列作品。會員Mizi在進行動漫表情包製作。受訪者供圖這組表情包有多火?
  • 【華西專家義大利戰「疫」日記】我們來了 和義大利人民在一起
    【華西專家義大利戰「疫」日記】我們來了 和義大利人民在一起 2020年03月19日 15:13:48 來源:四川新聞網
  • 傳播防疫知識 傳遞抗疫力量 戰「疫」中的廣播電視強信心暖人心聚...
    1月23日至今,湖北衛視每天7檔滾動播出戰「疫」特別節目《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日播出總時長達到600分鐘,不間斷報導疫情防控一線情況。北京衛視《生命緣》節目第一時間派出報導小分隊進駐地壇醫院採訪報導,至今已有18批報導團隊進駐重點醫療機構展開報導。
  • 70後畫家洪浩昌,當代最具影響力藝術家,他的畫仿佛能淨化心靈
    洪浩昌,一個出生於雲南的70後畫家,用他那乾淨而富有餘韻的畫筆,已獲得了當代最具影響力藝術家的稱讚,成為70後中國油畫民族化的重要代表性藝術家。洪浩昌擅長油畫,題材卻多以中國山水、本土化的景物為主,畫筆之下有一股濃鬱的東方味道。
  • 小逄觀星|紀錄片《同心戰「疫」》熱播:我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小逄觀星】可愛的中國,可愛的身影——觀紀錄片《同心戰「疫」》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 逄春階我喜歡看紀錄片,我喜歡看同代人拍的紀錄片6集紀錄片《同心戰「疫」》,讓我看到了一幅幅面孔。有熟悉的面孔,他們是鍾南山、張定宇、張伯禮、陳薇、杜斌、焦亞輝等等;更多的是陌生的面孔,但陌生的面孔裡,我也看到了熟悉的姿態,那是逆行的姿態,透著堅毅和從容。看不見的敵人,看得見的戰線。有戰線,就有戰士的身影。
  • 「戰「疫」中的凡人善舉」 李建剛:用文藝凝聚力量傳遞真情
    這是繼音樂快板《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等受群眾喜愛的文藝作品之後,商城縣文化館館長李建剛創作的又一個戰「疫」文藝作品。李建剛一家和文藝愛好者一起表演小品《特殊婚禮》「我們場景簡陋,道具簡單,音質和畫質都不怎麼好,感謝網友們的包容、支持。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能把文藝運用到戰『疫』中來,我感到很高興。」
  • 戰「疫」人物|堅持微笑的戰「疫」人
    戰「疫」人物|堅持微笑的戰「疫」人 2020-03-24 1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開幕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開幕(供圖)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開幕(供圖)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現場(供圖)11月17日上午,由省生態環境廳主辦的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圖片暨生態環境漫畫展在昆明市博物館拉開帷幕,向市民全面展示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樣性
  • 暖心!松堡王國7天8次抗疫捐助,堅持將愛心送到家門口!
    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深圳市松堡王國家居有限公司加入戰「疫」,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對一線工作者的感謝,為在防疫前線的逆行者們送去一份溫暖與力量! 1戮力同心,心手相連!作為企業,我們立身立命,希望盡一份力。
  • 創意海報、手寫祝福、手繪漫畫……青島理工學子為抗擊疫情加油助力
    致敬所有參加戰『疫』的人們,你們辛苦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來自商學院學生二支部的王亞賓在鏡頭前這樣深情說道。他今年報考的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正熱切地期盼成為一名「準武漢人」。      記者了解到,疫情發生以來,商學院二支部的黨員們也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心系抗疫一線,以「手寫加油」和自己製作防疫科普視頻的形式致敬最美逆行者。
  • 河南女醫生的戰「疫」日記:「每一次下班後清點人數,一個不少...
    1月26日至今,已過去20多天,這20多天,只要得空,只要體力還行,趙敏都會寫下戰「疫」日記,她說,日記是寫給自己的,也是寫給長大後的孩子們看的,同時,也是寫給上蒼,希望她的祈禱能被實現。 今天,河南商報記者要拿她的部分日記給您看,希望我們一起努力,並堅定地相信,祥和的「過年感覺」還會再來。
  • 戰「疫」,雲南新興青年在行動!
    他們創作這首歌整整用了4天時間(2月9日-2月12日)。為了這次疫情,保山市青聯委員、零捌柒舞街舞團團長向東聯合其他青年藝術家策劃做了一首原創公益歌曲。他表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零捌柒舞除了舞蹈愛好者以外還聚集了一群有夢想的藝術青年,我覺得在追夢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我們熱愛的文化擅長的技能回報社會,助力武漢!助力中國!
  • 吳凡創作於1958年的水印木刻版畫作品《蒲公英》。
    新中國成立後,重慶美術經歷了三次高潮:上世紀50年代的版畫、60年代的雕塑、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油畫。  三次高潮,每個時期有些什麼代表作?市民能在展覽上看到其中的哪些作品?當年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創作故事?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