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盤、上料、播種、覆土、出盤,通過播種機,10秒鐘不到的時間,一盤辣椒苗就播種完成。這是硯山縣農之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現代機械化生產場景。
日前,記者來到維摩鄉的硯山縣農之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看到,四五個工人正圍在一臺播種機旁,裝盤、上料、覆土、出盤,一派忙碌的景象。採訪中,硯山縣農之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合作社成立於2018年,為合資農民專業合作社,註冊資本100萬元。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從事辣椒育苗、新品種引進試驗、示範、推廣、技術指導和銷售工作。
10月下旬以來,是冬早辣椒育苗的最佳時期,硯山縣農之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的發展要求,早部署、早動手,提前購進了一臺全自動播種機,邀請相關技術人員對育苗流水線進行全面調試,採購了足量的育苗穴盤、基質、種子等物資,確保育苗基地工作正常運轉。
隨著現代化農業機械的推廣和應用,辣椒育苗也逐近從分散育苗走向集約化育苗,廣大農民群眾紛紛選擇將購買的種子拿到專業的合作社進行集中統一育苗、統一管理。李紹盆是維摩鄉莫菲勒村的村民,採訪中他告訴記者,以前都是在自家地裡進行育苗,聽說硯山縣農之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幫群眾統一育苗後,今年他打算在該合作社育30盤辣椒苗。
維摩鄉莫菲勒村村民 李紹盆:「像我們農戶自己栽的,一下霜,苗就會被凍死,死了以後第二年就沒有栽的了,現在基本上農村的人都來大棚裡面給老闆育苗,雖然自己開了一點錢給老闆,但自己做也是要用錢,並且還會死掉,死了以後就沒有栽的了。給他們育的苗又壯又粗,相當好,還是值得的。」
目前,硯山縣農之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5人,帶動農戶750多戶,育畝基地2處,總佔地34畝,固定工人10人,年育苗量1500多萬株,可發展種植面積10000多畝,預計創總收入4100多萬元,僅一季辣椒,椒農平均畝純收入可達2000-3000元。
硯山縣農之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莫澤:「下一步我們還計劃把這個育苗棚再擴大二十畝左右,來進一步滿足農戶的需求。我們育出來的苗相對於農戶育出來的苗一個是質量上大大的提升,在價格方面,我們收取的是加工費,相對於農戶自己做要優惠得多。」
硯山融媒:楊朝仙 王序雲
編輯:王雲霞 鄭澤婭
製作:黃荷 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