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法」分析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含量變化

2020-12-05 優e學

本文字數:1438 字

閱讀時間:3分鐘

生物作為一個基礎學科,在學生的高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理科主科之一,滿分90分。所以,大家也不能忽視了生物課的重要性!

本節課知識點: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含量變化

1、方法模型

外界條件改變時,光合作用過程中C3、C5及ATP和ADP含量的變化可以採用下圖分析:

(1)光照突然停止時:ATP↓,ADP↑,C3↑,C5↓,分析如下:

(2)CO2供應突然停止時:ADP↓,ATP↑,C5↑,C3↓,分析如下:

2、含量變化模

二、高考連結

1、在適宜反應條件下,用白光照射離體的新鮮葉綠體一段時間後,突然改用光照強度與白光相同的紅光或綠光照射。下列是光源與瞬間發生變化的物質,組合正確的是( )

A.紅光,ATP下降 B.紅光,未被還原的C3上升

C.綠光,[H]下降 D.綠光,C5上升

【答案】C

【解析】

知識點:在適宜反應條件下,用白光照射離體的新鮮葉綠體一段時間後,突然改用光照強度與白光相同的紅光,光反應增強,產生的還原氫和ATP速率加快,三碳化合物還原加快,而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暫時不變,因此三碳化合物減少,五碳化合物含量增加。

如果在適宜反應條件下,用白光照射離體的新鮮葉綠體一段時間後,突然改用光照強度與白光相同的綠光,光反應減弱,產生的還原氫和ATP速率減慢,三碳化合物還原減慢,而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暫時不變,因此三碳化合物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減少。

A、如果改用紅光,ATP會增加,A錯誤;

B、如果改用紅光,被還原的C3下降,B錯誤;

C、如果改用綠光,由於色素幾乎不吸收綠光,因此還原氫數量下降,C正確;

D、如果改用綠光,由於色素幾乎不吸收綠光,光反應不能進行產生還原氫和ATP,三碳化合物還原形成五碳化合物受阻,而二氧化碳固定短時間內仍然進行,因此五碳化合物含量減少,D錯誤。

三、小練一下

1、將植物栽培在適宜的光照、溫度和充足的CO2條件下,如果在2h時,將環境中某一條件改變,此時,葉肉細胞中的C3、C5、ATP含量變化如圖。那麼改變的條件是( )

A.加強光照 B.減弱光照 C.提高CO2濃度 D.降低溫度

【答案】A

【解析】

A、在光合作用過程中,CO2參與暗反應,CO2與C5化合物生成C3化合物,當光照增強時,光反應加快,[H]和ATP生成增加,C3還原加快其含量減少,短時間內其來路不變,同時C5生成增多,短時間內其去路不變最終導致C5含量上升,A正確。

相關焦點

  • 《光合作用的過程》 說課稿
    其主要內容是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及兩者之間的關係。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程,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有氧氣和糖類等有機物。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完整的掌握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轉化,為學生後續學習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等知識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 《光合作用的過程》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概述光合作用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2.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對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的比較,樹立事物之間存在區別和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光合作用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
  • 2019教師招聘面試技巧:《光合作用的過程》 教學設計
    本文整理2019教師招聘面試技巧:《光合作用的過程》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概述光合作用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2.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對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的比較,樹立事物之間存在區別和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 2019教師招聘面試技巧:《光合作用的過程》 說課稿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完整的掌握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轉化,為學生後續學習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等知識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二、說學情我所面對的是高一年級的學生。
  • 光合作用的秘密,細說多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
    我們人類每天都要呼吸,把空氣中的氧氣吸到肺裡,再把身體裡的二氧化碳吐出來,除了我們人類,動物和路邊的花花草草也都是一樣的,那這樣算起來,地球上的生物每天都要消耗很多很多的氧氣,吐出很多很多的二氧化碳,那麼為什麼氧氣還沒有消化完,二氧化碳的量也沒什麼變化呢?
  • 初中生物說課稿:《光合作用》
    (1)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2)運用化學知識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變化(3)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掌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培養分析綜合能力。因為科學研究能力是一種較高的技能,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2)光合作用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因為光合作用是植物體內一系列理化反應組成的複雜過程,而學生所學的理化知識是有限的,因此高中內容只是過程梗概,這就造成部分學生學習困難。
  • 植物光合作用檢測儀實時監測葉面溫度
    萬物生長靠太陽,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的支持,植物光合作用檢測儀可以測量植物生長中葉片的光合速率以及葉片的溫度,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中必須進行的生理過程,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過程,不用說,這個過程對於環境淨化意義重大,所以常常說植物能夠美化環境。
  • 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有密切關係,其理由是很明顯的
    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有密切關係,其理由是很明顯的。但是當葉綠素含量超過一定限度之後,其含量對光合作用就沒有影響了。這是因為葉綠素已經有餘,與葉綠素密切相關的光化學反應,已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為了表示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的關係,常用「同化數」的大小作為指標。
  • 除了植物,地球上其它物質能光合作用嗎?北京大學率先發現奧秘
    導讀1771年發現的光合作用堪稱為認識地球和地球生物方面是最重量級的發現之一,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和物質轉化反應,在地球生態誕生和演變、地球生物起源及進化的過程中,意義非凡:能夠給上述過程提供最基本的物質轉換。
  • 美科學家成功模擬光合作用
    在農作物,如小麥,結出穀粒前,絕大部分被吸收的氮都變成了植物葉片中的用來促進光合作用的蛋白質。為此,研究人員們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能不能像植物那樣給不同的光合蛋白質準備一定數量的氮,甚至比植物做得更漂亮呢?」       首先,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可靠的光合作用模型,以便精確模擬植物對環境變化的光合反應。
  • 生物中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之間聯繫
    ③物質變化:光反應發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應發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還原。 ④能量變化:光反應中光能→ATP中活躍的化學能,在暗反應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CH2O中穩定的化學能。 光合作用的意義 ①提供了物質來源和能量來源。 ②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
    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       光合作用的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可以概括出兩個方面:一方面把簡單的無機物轉化成複雜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這是物質的轉化過程;另一方面是在把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的同時,把光能轉變成為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這是能量的轉化過程。
  • 簡述成分與含量的電測法
    電測法為應力測試方法中的一種,金屬電阻絲承受拉伸或壓縮變形時,電阻也將發生變化。將電阻絲往復繞成特殊形狀(如柵狀),就可做成電阻應變片。採用無線遙測技術實時採集和記錄車輛在靜止和行進過程中艙室內的有害氣體、溫溼度等狀態參數和環境參數,以便分析有害氣體對艙室人員身心健康的影響。
  • 養殖過程中的水質分析重要性
    要正確的進行水質測量分析以及運用,首先要了解所測量的水質指標的特點。我們就常見的水質測量指標來舉例說明。 溶解氧,是水質中最重要也是變化最大的指標。說最重要,他是任何養殖品種不可缺少的 。 變化最大,溶解氧有明顯的垂直、水平、時間的變化。在靜水中表現的最明顯。
  • 酪蛋白體外消化過程中DPP-IV抑制活性的變化規律及其機制分析
    綜上,目前對於牛乳酪蛋白直接消化過程中DPP-IV抑制活性變化規律仍不清晰,從DPP-IV抑制典型結構特徵肽分析DPP-IV抑制活性變化機制的研究鮮少、較新穎。    4 UPLC-ESI-Q-TOF-MS/MS分析特徵結構肽段組成及其含量變化
  • [高中生物高考知識點]光合作用
    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③1880年,德國科學家思吉爾曼用水綿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證明: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氧是葉綠體釋放出來的。④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各組實驗的溫度、光照強度和CO2濃度等條件相同、適宜且穩定,每組處理的總時間均為135s,處理結束時測定各組材料中光合作用產物的含量。處理方法和實驗結果如下:A組:先光照後黑暗,時間各為67.5s;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為50%B組:先光照後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處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時間各為7.5s;光合作用產物的相對含量為70%。
  • 海洋物質變化過程
    ,水汽才開始凝結,只是原始的海洋中氧氣稀薄,不適合生物生存,伴隨著外星隕石的墜落這才給地球帶來了生命,而原始的藻類生物通過光合作用使得星球內的氧氣變得充足,有了臭氧層的保護,生命才有了能夠在陸地生存的機會。
  • 微生物所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中取得進展
    人們熟知的「萬物生長靠太陽」現象,其基本原理是在高等植物、藻類和藍細菌這些生物中發生放氧型光合作用。這些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CO2,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下來,同時將水分子裂解並釋放出氧氣,供生物呼吸。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學反應,為地球生物提供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模型的構建》教學設計
    如真核生物的三維結構模型、DNA雙螺旋模型,葉綠體結構模型等,又如橡皮泥模擬染色體等。  3. 數學模型:用符號、公式、圖象等數學語言表現生物學現象、特徵和狀況的方法稱為生物數學模型法。如酶的活性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曲線,豌豆實驗中9:3:3:1的比例關係,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量變化曲線、種群增長的曲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