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尹設計局帶給我們很多經典機型,在大家印象中經典款包括蘇-27、蘇-30、蘇-35,科幻版蘇-47,以及未來版蘇-57。它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名稱——戰鬥機,但是蘇霍伊並不只生產這些,它還有一款很少見長的很有特色機型——蘇-80雙尾撐運輸機。
1998年蘇-80一號原型機首次現身,真正的首飛由二號機於2010年9月完成,這是俄羅斯所謂新一代運輸機。原計劃用於取代安-24、安-26以及雅克-40等飛機,成為未來國內支線客機、輕中型運輸機的主力機型。不過和很多俄羅斯產品一樣,有時口號比實踐更重要,然後就沒了然後因此知道這款機型的人不多。
蘇-80是一款雙發、雙垂尾、短距起降式運輸機,發動機是渦槳式,雙垂尾實際是現在用的較少雙尾撐布局。這種布局帶來結構重、阻力大等缺點,不過對於增加燃油、載彈量以及擴大航程具有一定優勢。二戰時的P-38「閃電」、F-82「雙野馬」戰鬥機,以及我國最新的TB001「雙尾蠍」無人機都採用這種設計,算是小眾群體。
蘇-80最大起飛重量14.2噸,最大載荷約3噸,內置16個乘客座位(也可增至36個),有客貨機兩個版本。看下圖像不像由機翼抬著一個小胖墩飛行,機體設計比較圓潤飽滿,內部可利用空間相對較大。從空氣動力學上來說,蘇-80具有三個可產生升力結構:主機翼、機身中部連接到機身的鰭片、尾翼上的水平安定面。
蘇-80的機組搭配為2人,機長18.26米,翼展約23.17米,機高5.52米,機身中部帶2個2.35噸油箱。最高飛行速度47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410千米,最大航程2450千米。
雖然是小眾機型但是基於該機在我國有一組學生作品,用來改型充當艦載預警機,時間有點久僅供分享。上面提到蘇-80的基本數據,機型小再加上升力高使其比較適合上艦,當年有幾位航空愛好者在其基礎上進行了艦載預警機設計。總計三款風格,主要是不同形狀雷達及安裝部件區別。
雖然只是學術研究,但是蘇-80設計之初就定位於短距起降多用途飛機,這讓它有成為艦載機的潛力。原設計中包括了巡邏型蘇-80PT,該機型就在保留運輸能力基礎上裝備「樓燕」雷達,能夠發現220千米內艦船,四掛點可以裝備各式彈藥(反潛巡邏機感覺)。
這款機型從性能上說還真有上艦可能,上面三款設計方案在早些年確實挺有誘惑,但是很明顯我們要的是國產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