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不遠、呆不久:中國艦載預警機實戰性能,仍被發動機卡死了脖子

2020-11-25 騰訊網

付費文章到期解禁

對於滑躍航母配套的預警機來說,目前制約其基本作戰性能的最大瓶頸在於發動機。

特別是國內目前使用的渦槳6系列發動機,作為艦載預警機的動力非常不合適——僅其自身重量的超標,就足以導致起飛時能攜帶的燃油重量,要遠比E-2C/D少得多。

而對於艦載預警機的飛行性能來說,沒有什麼比300公裡之外的滯空時間更為重要——當它不能維持中遠距離上的長時間存在時,主要性能便會失去發揮的基礎。

艦載預警機總起飛噸位是被航母限制的,接近30噸已經很難

航母上的各種運作限制——包括升降機寬度、起降跑道寬度、機庫高度等因素,決定了飛機的翼展(包括摺疊/展開等情況)尺寸極限。艦載預警機能有多大的機翼面積,在這一步就其實已經被初步確定了。

而跑道長度、彈射器的有無/性能高低,又決定了飛機在離開甲板時的速度——也就是同樣面積的機翼,能產生多少升力。艦載預警機起飛時,能帶多少重量,在這一步也就被決定了。

圖:E-2家族最大飛行速度,到發動機推力最高的D型,也僅648公裡/小時。功率重量比低、飛行阻力大,是艦載預警機必然面臨的問題。

1、現在研製新的艦載預警機,機翼產生升力的效率與上世紀50年代沒有顯著差異,起飛重量在氣動布局上的理論極限指標其實都差不多,實際性能指標的差異首先取決於發動機功率

艦載預警機使用的小型、低速(離M0.85的跨聲速下限都比較遠)、傳統構型的運輸機類設計,它所涉及的高度(12000米下)、速度(最大不到700公裡小時)、飛行特性(不涉及高機動),早就被研究的非常成熟——即已經沒有什麼顯著的優化和突破餘地了。

圖:超臨界翼型在70年代的實際運用,使高亞聲速飛行的飛機得到了氣動性能的一次明顯進步。但艦載預警機就是以最大飛行速度飛行,也依然沾不上這個技術的便宜——它要進入跨聲速區域才能起效

這類飛機在氣動上,數十年來並沒有真正的突破性進展,進步幅度遠比高亞聲速的運輸類機種(比如從波音747到787)的要小。因此受尺寸極限——尤其是機翼面積的限制,能支撐到的起飛重量都很難接近30噸。

圖:T56發動機的剖面結構,左側的減速機構被獨立了出來

此類飛機如果使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作為動力,在起飛狀態下需要接近4000千瓦的最大功率,才能保障飛機在離開甲板時有足夠的速度、加速能力,拉動飛機前進、爬升。

圖:E-2C到E-2D,換發後的最大起飛重量從 24.7噸增大到26.1噸

因此更大的發動機功率,才能使飛機獲得更大的起飛重量。比如美國E-2系列現在的主流型號是C/D兩型,其中E-2C使用的是T56-A-427發動機,最大功率3805千瓦,2004年後統一更換為效率更高的NP2000型8葉複合材料螺旋槳。

E-2D在C型後期狀態的基礎上,螺旋槳保持不變,發動機最大功率提升到3917千瓦——這使得它在起飛和降落時,有更充裕的應急功率儲備,以應對單臺發動機失效等緊急情況。

2、總起飛重量相近,發動機越輕、阻力越低、油耗越低,越是能帶更多燃油上天、飛的越久、越遠

在非西方陣營國家中,功率定位上與T56系列基本對應的,主要是前蘇聯最早裝備於安-10客機的AI-20渦槳發動機,中國後來從蘇聯引進安-12運輸機項目時,獲得了該發動機的技術,並在此基礎上仿製改進出了渦槳6系列。

圖:AI-20

AI-20/渦槳6在近些年的最新改型,均達到了3800kw級別的最大功率。但最大功率的相近,並不代表發動機在整體性能上的相近。除去可靠性、維護性、壽命這些問題;AI-20系發動機與T56-A-427系列發動機在重量和油耗兩個方面的差距非常大。

比如在重量上,T56家族發動機是美國艾利遜公司的產品,其中427型屬於軍用IV系。T56系列發動機尺寸是3708(長) x 686(寬) x 991~1118(高)毫米,重量在828-880公斤不等。

圖:AI-20系發動機的剖面結構

圖:俄系AI-20發動機改進型的一些數據,要強調的是一些先進型號的指標其實從來沒真正實現過,是用來招攬投資和客戶的ppt型號/數據

AI-20的改進工作包括延壽、增大推力、降低油耗,但重量和尺寸上基本維持不變。該系列發動機尺寸是3099 x 892 x 1174毫米,重量基本都維持在1.2噸。

這意味著和E-2C/D相比,中俄兩國的艦載預警機在獲得相近動力的同時,要額外付出巨大的重量,以及更高的飛行阻力代價——直徑差異使發動機艙形成了更大的迎風面積。

而且在發動機在起飛和巡航狀態下,AI-20/渦槳6系發動機的耗油率,一直都要比T56系列的同時代型號更高。

3、發動機重量的增加,會成倍、甚至數倍放大到全機的重量上

航空發動機設計製造相關的理論著作,在強調發動機重量控制的重要性時,通常會給出一個經驗性的結論:發動機增重1公斤,全機總重量要增重5公斤甚至更高。

這個結論背後的邏輯,是發動機重了,安裝它的機身或者機翼承力結構也必須設計的更強壯(必然也更重),並且需要額外的重量去調節全機的重心變化——如果調節不能通過更改設備分布位置等手段實現,就必須依靠添加鉛塊、鐵塊這樣的死配重來實現。

圖:F16檢修發動機

但要指出的是,「5倍論」是一種極端化的情況,更多針對的是F16為典型的戰鬥機一類的噴氣式戰術飛機。它們的發動機在飛機尾部、最遠離全機重心,因此發動機的增重對全機影響尤其大——機頭雷達增重的效應也與之非常類似。

對於艦載預警機而言,發動機位置和全機重心相當接近,發動機增重的放大影響大概率是到不了5倍的。

但即便如此,AI-20/渦槳6系列發動機如果用作艦載預警機的動力,也意味著由此帶來的載荷能力損失,遠遠將超過兩臺發動機本身重量差額帶來的640公斤。

4、渦槳6發動機帶來的大幅度增重,在國產艦載預警機上,只能用減少燃油攜帶量作為主要應對手段

E-2平臺的油箱設計在機翼中,正常情況下使用不可摺疊的中央翼油箱,可攜帶5.62噸燃油;在可摺疊的外翼部分,還有輔助性的油箱,可以使全機攜帶燃油總量增加到8.99噸。

圖:E-2家族航母起飛時只能使用中央機翼的油箱

必須要強調的是,制約E-2滯空能力的關鍵,不在於機內燃油空間,而在於燃油重量。E-2C/D由於發動機最大功率的差異,在航母上起飛時的最大起飛重量分別是24.7/26.1噸;但由於空重本身就超過18.4/19.5噸,真正能帶的,始終都是那5.62噸燃油。

圖:戴高樂號噸位較小,但依靠彈射器,擁有E-2預警機完整性能的運作能力

對於中俄兩國的滑躍航母來說,缺乏彈射器的輔助,這意味著一個無法迴避的現狀:要達到與E-2C相當的起飛能力,新型預警機在動力性能上必須更加出色——尤其是功率/重量比。

但只要是繼續使用AI-20/渦槳6系發動機,這種要求就不可能實現。一方面是最大起飛重量上,達不到E-2C/D的標準;另一方,攜帶的燃油重量也比E-2C/D更少,而且耗油率還高。

結語:發動機對整體性能的制約,在國產艦載預警機上,嚴重程度遠超戰鬥機

一艘航母的日曆壽命至少在30-40年以上,50年是很正常的指標。對於滑躍航母的使用國家來說,即使是擁有了新的彈射航母,原有的滑躍航母也不可能迅速淘汰,而會在非常長的時間內,依然是海軍最核心的戰鬥力支柱。

因此艦載預警機在滑躍航母上的性能發揮,對於海軍整體戰鬥力的生成,始終是最關鍵的因素。

從目前來看,非美系的艦載預警機,能否從主要具備訓練價值的驗證性平臺,順利轉化成具備完整遠洋作戰能力的實用性平臺,脫離AI-20體系的新一代發動機何時能正式投入使用,將是具備標誌性意義的關鍵節點。

目前國內的新一代發動機渦槳10仍然在研製中,雖然詳細的性能指標和設計特徵沒有公開;但是從艦載預警機對於發動機的需求特性,依然可以部分判斷出它的部分性能指標所處範圍、以及可能的結構布局——這部分將在之後另寫文章介紹。

而且要指出的是,雖然國內和美國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差距巨大,但渦槳10系列的主要性能指標,卻完全有可能比E-2D裝備的最新發動機更高。

相關焦點

  • 空警-600亮相:這種雷達缺點多多,為什麼會成艦載預警機的標配
    ,由於平臺體積小且需要足夠遠的探測距離,所以E-2C採用了性能有相當大缺陷的UHF波段雷達。實際上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載機平臺選擇也是個難點!畢竟,平臺大了航母上操作不便(或者乾脆上不了航母),但小了又不足以「伺候」雷達系統。另外,E-2系列預警機是有緊急起飛能力的,即不使用彈射器,也能從航母上起飛。值得一提的是,在聯想中國艦載預警機時,很多人都會想到運-7平臺。
  • 為什麼要搞艦載預警機:中國航母主雷達,探測超低空目標僅數十公裡
    這種雷達的探測距離雖然遠,但原理上決定了它的精度、數據刷新率、探測可靠性都非常差,只能作為早期的雷達預警措施之一,不能作為作戰過程中的主要探測手段。 對於軍艦來說——包括航母,雷達受限於軍艦重心和艦體結構,安裝位置是不可能無限高的。這使軍艦雷達雖然可以安裝總重量、總面積都較大的雷達,但它的探測距離依然會嚴重受到地平線/水天線的遮擋制約。
  • 我們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能放棄彈射起飛?用「康達效應」,也許可以
    中國海軍的艦載預警機已經是一個比較久的話題了,從「遼寧」號航空母艦刷上海軍灰的時候,關於中國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而這股熱潮隨著「水泥航母」上和殲-15艦載戰鬥機同框出現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又上升了不少,那麼?中國有實力搞艦載預警機嗎?又應當搞一款什麼樣的艦載預警機?
  • 雙尾撐運輸機,蘇-80在中國挺有意思的幾款艦載預警機方案
    不過和很多俄羅斯產品一樣,有時口號比實踐更重要,然後就沒了然後因此知道這款機型的人不多。蘇-80運輸機蘇-80是一款雙發、雙垂尾、短距起降式運輸機,發動機是渦槳式,雙垂尾實際是現在用的較少雙尾撐布局。這種布局帶來結構重、阻力大等缺點,不過對於增加燃油、載彈量以及擴大航程具有一定優勢。
  •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是哪一款?排名第一的居然是我們中國人的...
    目前在全世界預警機領域,綜合性能最先進排名第一的是我們中國的——空警500預警機!而我們中國,在預警機領域起步晚,但是起點高。像空警500預警機則是後起之秀,擁有充足的後發優勢,奮起直追,在性能上一舉超過了美國大量裝備的E3「望樓」預警機,在預警機技術上領先了美國的預警機水平一代以上!
  • 電磁航母來了:我國首款彈射艦載機完成航母彈射,採用國產發動機
    這種海山鷹艦載高教機,優點是成本很低,技術非常成熟,發動機是完全國產的渦噴13系列發動機。具備超音速作戰和空中截擊戰能力。實際上,海山鷹還有一個版本就是,FTC-2000山鷹高教機是一種比梟龍戰機還要便宜的低端版戰機。目前高級教練機,包括L15獵鷹教練機、韓國T50金鷹、俄羅斯雅克130等等,價格都可能高達兩千萬美元,而山鷹高教機價格更低一些,可以滿足很多國家需求。
  • 全球哪國的預警機最厲害?中國預警機技術大幅提升,超過美俄
    那麼在現在的世界上,哪個國家的預警機是最先進的呢?預警機戰鬥力強,研製難度大預警機是一款具備預警雷達系統的戰機,可以對戰機進行鎖定和監視,而且它除了預警之外還具備指揮的作用,可以幫助戰機進行有計劃的作戰。
  • 長江1000A獲重大進展,C919被卡脖子將成歷史
    C919大飛機是中國首款自主研製的民航大客機,已經進入了高強度試飛階段,預計在2021年交付東方航空公司使用。該機從立項、下線到首飛,最令人擔心就是發動機的問題。C919目前使用了通用電氣和法國賽峰合作的LEAP發動機,其性能非常優異。
  • 長江1000A獲得重大進展C919被卡脖子將成歷史
    C919大飛機是中國首款自主研製的民航大客機,已經進入了高強度試飛階段,預計在2021年交付東方航空公司使用。該機從立項、下線到首飛,最令人擔心就是發動機的問題。C919目前使用了通用電氣和法國賽峰合作的LEAP發動機,其性能非常優異。
  • 波音公司研製的航母艦載無人加油機已完成了首飛測試
    艦載無人加油機首飛,象徵著美海軍艦載航空向適應大國競爭要求邁出重要一步。 現代航母迄今尚未經受過大國間高端戰爭的實戰檢驗 二戰中,以直通甲板航母和螺旋槳飛機為典型特徵的艦載航空兵在海戰場上大顯身手,使航母徹底取代戰列艦,成為海戰核心裝備。
  • 沒有飛彈能夠得到預警機,霹靂-21超遠程空空飛彈或改變這一歷史
    標題:預警機噩夢:霹靂-21飛彈與殲-20結合可打擊敵方預警機!目前,全球各國的空空飛彈射程都在200公裡以內,無法對幾百公裡之外的預警機產生威脅,這也是為何空中預警機出現那麼久一直保持著實戰中從未被擊落的記錄,而霹靂-21的出現將改變這一現狀,據認為霹靂-21的最大射程超過了400公裡!
  • 2艘航母已服役,殲-15戰鬥機大量上艦,中國還急需這七種艦載機?
    中國海軍擁有首艘航母的時間已經有近八年,擁有兩艘航母的時間還不足四個月。所以,中國海軍目前在航母領域還主要處於一種探索階段,不成熟、不完美是肯定的,這在航母艦載機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目前「遼寧」艦和「山東」艦主要搭載的艦載機無非就是殲-15艦載戰鬥機、直-18A/F/Y大型直升機、直-9C這幾款,相對於美海軍航母艦載機部隊來說,我們的艦載機種類、數量都偏少。主要缺乏的是隱身艦載機、電子戰機、固定翼預警機、艦載教練機、艦載固定翼運輸機、艦載加油機、艦載無人機這七種艦載機。
  • 中國直升機發展從引進開始,國產渦軸發動機雖然可用但性能仍不足
    而且當時引進的兩個大直升機項目中,一個是引進技術國產的4噸級直-9雙發直升機,另一個就是利用引進「超黃蜂」測繪仿製的直-8,還有配套製造的渦軸-8和渦軸-6渦軸發動機。而且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又開始與俄羅斯恢復了軍火貿易,我國陸軍和空軍又大量引進了米-17系列直升機,海軍則引進了相當多數量的卡-28和卡-31艦載直升機裝備新型軍艦。
  • 俄羅斯神秘「七鰓鰻」艦載直升機漸露崢嶸,老卡27終於後繼有人
    俄羅斯軍事博客BMPD近日報導,卡莫夫直升機公司研製的卡-65「七鰓鰻」(Минога)艦載直升機終於露出廬山真面目,其全尺寸模型在莫斯科附近託米利諾(Tomilino)的俄羅斯直升機公司試飛和研發基地(LIiDB)被拍到。
  • 二戰兵器全集-英國超級馬林海火艦載戰鬥機
    海上颶風艦載戰鬥機的成功改裝鼓舞了英國人。在噴火Spitfire VB戰鬥機上加裝V型攔阻鉤後,1941年底在英國皇家海軍光輝號航母上進行了測試。大批採用B型機翼的噴火進行了類似改裝,編號改為超級馬林海火Supermarine Seafire Mk IB。
  • 國產超級航母曾緊急停工等來最強組合 電磁起降+固定翼預警機!
    中國海軍專家馬偉明少將在演講中透露,中國曾經進行電磁彈射與蒸汽彈射的技術對比,在經過多方考量後,003號航母曾緊急停工,最終選擇了電磁彈射作為最終方案。專家稱,電磁彈射器的上艦與否將是關鍵。2015年時,馬偉明表示,中國艦載機彈射起飛技術完全沒有問題,實踐多次也很順利,有信心運用到現實當中去。他還強調,中國掌握的技術已經不輸美國,甚至更為先進。於此同時,航母的短時停工也等來了一款更加強大的裝備,國產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外媒報導稱,中國用於未來裝備彈射器的航母預警機取得巨大進展。像美國的E-2「鷹眼」那樣的固定翼預警機是具備強大作戰能力的艦載機聯隊必不可少的。
  • 美國稱中國最新雷達可以定位兩百多英裡外F-22和F-35的能力!
    中國正在建造一艘載有先進預警雷達的艦載預警機,可以遠距離發現隱形飛機。中國最新的海軍航母裝備了這個強大的雷達系統,就會如魚得水。由於地球的曲率,中國航母戰鬥群目前的雷達距離有限,因為低飛物體和其他船隻位於地平線附近很難發現。而KJ-600將改寫歷史。
  • ​總卡中國脖子的美國,為什麼在發動機上讓步了?真相值得深思
    看點:在諸多領域對中國使絆子的美國,為什麼在民用發動機領域,對中國讓步了呢?真相真的如川普所說的那樣嗎?然而,與之相對應的中國,在國際客機市場上如今卻狂賣了1411架客機,可以說隨著中國C919等大型科技的亮相,這也讓很多國家開始青睞於來自中國的客機產品。那麼,問題來了。什麼事都想卡中國脖子的美國,為什麼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一改往常做法,對我們做出讓步了呢?
  • C919再也不能被卡脖子了 國產動力正努力追趕LEAPX1C
    這是我國民用航空發動機研製工作取得的又一項重大進展。大家都知道美弟正對我們發動科技戰,對我國尚不掌握的關鍵高科技領域進行封鎖。在這些我國尚不掌握的高科技領域中,成體系的其實只剩下三個,分別是半導體、民用客機的發動機、計算機軟體。其餘的都比較零碎無法構成完整產業。半導體和計算機軟體已經被納入封鎖內容,民用飛機的發動機暫時還未被列入制裁內容,但這可能只是暫時的。